找形·造形·用形·借形

2024-05-03 18:36张月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创意美术生活资源学前教育

张月

摘要:幼儿园创意美术的精彩必须有一定的凭借与支撑。其中,鲜活的生活资源不可或缺。“找形”,即注重生活资源的整合与开发;“造形”,即加强生活资源的融合与渗透;“用形”,即延展生活资源的形态与情态;“借形”,即创新生活资源的设计与利用。做精做实做细“四步走”,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推动幼儿园课改的精细化与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生活资源;创意美术

“创意”一词是“创造意识或创新意识”的简称。“创意美术”是融合传统艺术素养和当代创新理念的艺术创作,形式上更加自由、开放,内容上独具特色,尊重每个儿童独有的特性,注重学生想象力与创新力的培养。创造与创新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基于生活、脱胎于生活、表现于生活。幼儿的生活中不乏一些废旧的、低成本的、更具操作性的材料或资源,它们是幼儿创意美术所不可或缺的情境资源[1]。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个大熔炉,包含着创新与创造,诸多巧点子、巧搭配、巧组合,都产生于生活。幼儿的创意就源自于鲜活、具体、细微的生活情境。善用生活情境资源,就像“盐”溶于“汤”那样,让创意的产生与创作过程变得自然而然。引领幼儿“找形”“造形”“用形”“借形”,既能解决创意美术素材难的问题,又能提升幼儿的美术表现力与创新力。

一、“找形”搜集:注重生活資源的整合与开发

“找形”,重在寻找与搜集。“找”不是见到什么就“为我所用”,而是有所舍弃与倾斜,如能够二次利用的废旧物,能够引发幼儿兴趣与创新性思维的自然物等。“找”不是幼儿单独行动,而是家园合作开展“大搜集活动”。如卫生纸卷芯、种子、衣服盒、台式日历纸、小石子、鞋盒、野花壳、废作业纸、手提袋、废易拉瓶、废乒乓球等都可以是幼儿收集的对象。收集到一定规模后,教师与幼儿进行归类,如废旧物、自然物(还可以进一步细分)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大量的物品及资源,幼儿进行创意美术时就有了依托与底气。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搜集活动中,环保意识与资源优化使用意识逐渐强化。幼儿、家长与教师共同在“找形”中积累经验,真正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二、“造形”环创:加强生活资源的融合与渗透

“造形”环创,离不开能够让幼儿思维尽心伸展的具体场域与环境———每个角落都会说话,面面墙壁都在育人。好的环境能够无痕地浸润幼儿,达到自然而然的效果。在具有亲和性、形象性与趣味性的环境中,幼儿能够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进行具身体验,其创意作品的产生变得瓜熟蒂落。

设立专门的艺术活动室。这个“室”与一般教室不同———有强烈的艺术创作氛围,墙壁装饰、专柜陈列、画板画架等特点,一墙一壁,一字一画,为幼儿提供自然和谐的艺术土壤。幼儿进入其间,自然而然收起玩耍心思,专注力大大提升,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创意绘画之中。

分类美术创造活动区。如废旧物制作区,集中了一批喜欢变废为宝的小朋友、黄泥制作区集中了一批“亲自然气味”的小朋友、草秆粘贴区集中了一批“田野派”的小朋友……如此分类的活动区是开放的,大班、中班、小班幼儿都可以每周在此活动两次,开启自己的欣赏与创作之旅。

创设多元的艺术欣赏角。作品完成后,选择精彩作品呈现在专门的欣赏角———可以在展板,可以在教室或校园的墙壁,也可以上传到钉钉群,让欣赏、评论与转发成为常态,让创意美术的正效应辐射到更大的时空。

三、“用形”创造:延展生活资源的形态与情态

依据生活资源进行创意美术,不是随意创作形态,而是以生活资源的形态为依据进行新的“创生点”,是为生活资源赋予一定的意义。因而,创意美术活动时必须考虑“用形”———搭建“用一用”的路径与舞台,以“用形”创造实现变废为宝,延展生活资源的形态与情态,提高幼儿的创意力与实践力[2]。

(一)玩具大制作

幼儿喜欢玩具,不妨让幼儿亲自进行玩具大制作活动。以往,幼儿的玩具都是家长在玩具超市购买而来,够精致、够先进、够刺激,但部分幼儿很快就厌倦了。现在,开展“玩具大制作”活动,玩具是自己亲力亲为的结果,仿佛是自己的“孩子”,幼儿多了一份珍惜,多了一份成就感与自豪感。当然,在大制作过程中,动手经验的积累、创新能力的提升、合作意识的浓厚等,更是活动中的附加值,不应小觑。

(二)环境大改观

艺术活动室、创造活动区与艺术欣赏角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更新。更新的材料就来源于幼儿的创意作品。月底、学期中、学期末都可以用幼儿的创意作品进行环境大改观活动,为幼儿提供表达、表现、享受的空间与舞台。如“泥巴乐”角落充满了乡土气息,“瓶子坊”展示了一个极具创意的空间,“石头屋”则展示了拱桥与假山的精彩。立体网状展示区、多宝格透视展示区与精巧层状展示区等,让欣赏者目不暇接的同时,也彰显着幼儿的精彩、家长的欣喜与教师的欣慰。

四、“借形”改造:创新生活资源的设计与利用

手巧则心灵。依托生活资源巧用“借形”改造,能够锻炼幼儿的巧手。这里的“借”不是原样的复制与粘贴,而是创新,是“借”旧元素而创造新元素,是将废旧材料化腐朽为神奇。高质量的“借形”离不开恰到好处的设计与利用,离不开行之有效的实践性策略。

(一)运用环境材料

当幼儿与审美对象产生情感共鸣时,才能激发出创意和灵感[3]。这种共鸣并非空转,而是依附在具体的环境材料中。首先,提供观察欣赏素材,打开幼儿的视域,丰富幼儿头脑中已有的认知体系。如开展“石头创意大畅想”时,为了打破幼儿对石头的固有认知,教师通过大屏幕出示以下素材:生动有趣的石头玩具、石头图片、教师创作的石头作品等,包括像人脸的石头、石头猫头鹰、石头砚台、石头房子等,为幼儿思路的开拓、想象力的激发与创造性的再加工奠定基础。其次,提供趣味性主题,有利于幼儿画得有滋有味。如“瓶子娃娃”活动就大面积地赢得了幼儿的认可与喜欢———幼儿喜欢各种形式的娃娃,基于“爱屋及乌”,所以能够更好地产生创意作品。最后,精心装点环境,帮助幼儿借形联想。如“纸盒大变身”活动中,教师将各种各样的纸盒巧妙组合,营造出具体情节———美丽温馨的乡村、温柔可爱的小羊、绿意浓浓的草地……帮助学生进行连续性、系列化的创意美术创作活动。

(二)巧用问题策略

问题是激活幼儿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动力。好的问题能够触发认知冲突,进而促使幼儿产生创意,主动构建自己的思维创新结构。如一个幼儿利用生活资源制作小狗,教师发问:“你的小狗能干什么?”幼儿说能擦玻璃。教师追问:“这只小狗自己都站不稳,如何进行高空作业?能否想到一个让它平稳的办法?”根据这样的认知冲突,幼儿冥思苦想,或添加支架,或安上“翅膀”,或提供连线……尽管有些想法天马行空,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但毕竟是幼儿自己的创意,应该大力鼓励。可见,巧用问题策略,对于幼儿作品的改进和创意的产生具有促进作用。

(三)巧用借形联想

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根据废旧物与自然物的形状,既可以创造神似原物的逼真作品,又可以推陈出新,创造出极具创意的美术作品。一个幼儿用一个三角形的石头做热带鱼的身体部分,用一个宽窄不一的石头做热带鱼的尾巴,这是认真观察热带鱼外形特征后所做出的正确选择。汽车模型是男孩特别感兴趣的物品,如果仅仅用一种材料或者一个形状“组装”汽车,就谈不上创新创意。(1)材料的组合:石头做车厢、橡皮做轱辘、塑料做窗玻璃等。(2)车辆种类的组合:水中游船与陆地跑车的结合、公共汽车与小轿车的结合等。(3)其他组合:车上有普通座与盲人座的组合、车身有流线型与方形的组合等……多样化的组合中,幼儿的眼界在拓展、思维在延伸,创新能力在提升。

依托生活资源进行创意美术活动,实现了几个转变:一是从“平面”到“立体”,幼儿创意的资源与渠道更为广阔;二是从“单一”到“综合”,创意领域不断扩大;三是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演绎“在路上”的精彩。我们有理由相信,三个转变必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推动幼儿园课改的精细化与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耀坚,王静梅,顾梦梦.早期儿童创意美术的心理过程与启示[J].早期教育,2022(24).

[2] 宋金英.如何利用生活资源开展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J].幼儿100(教师版),2020(9).

[3] 陈婕.支持幼儿自主探索的创意美术指导方法:以写生活动“运动小达人”为例[J].福建教育,2020(29).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创意美术生活资源学前教育
创意美术活动在幼儿园大班主题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
利用生活资源,激活生物课堂
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
幼儿园创意美术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生活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