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发生后的课堂变化

2024-05-02 15:35张克中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优质课学习任务群学习方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优质课;学习任务群;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1-0049-02

【作者简介】张克中,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13)中学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

典型课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颁布后,摆在所有高中一线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如何转变語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上让学习真正发生。这篇实录是2022年江苏省高中语文优秀课评比一等奖的课堂教学实录(因学生的口语习惯有删减),以文本单篇教学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年轻的语文教师对任务群教学的思考。仔细归理,这堂获得评委们一致认可的课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高中语文教师借鉴学习。

一、根据任务群学习目标,确立教学目标

上课比赛时,《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在统编语文教材选修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材的这个单元对标“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在课标中,“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共有4个学习目标要求。

1.精读代表性作家作品,把握其精神内涵与艺术价值。至少选读10 位现当代代表性作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方面的作品,大体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概貌。

2.关注当代文学创作动态,选读新近发表的有影响的作品及相关评论。

3.养成撰写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作品应写出内容提要和阅读感受。选择喜欢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撰写作品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4.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文学体裁,练习创作短篇作品。

我们观察这堂教学实录会发现,虽是单篇教学,但这堂课包含了实践课标任务群“学习目标”1、3、4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表明,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精神内涵已经被深刻体悟到。学生在课堂上呈现的思维导图以及阅读阐释非常出色地实现了学习目标3的要求。虽然并不是自由选择体裁进行短篇作品的创作,但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的诗歌作品同样让人振奋。如果我们有心,还会发现这些学生的诗歌作品都是冯至喜欢的十四行诗!当然,这应该是教师的特意要求,但我们不能不承认学生的写作内容与形式很精彩。我不清楚第二单元的其他作品教师如何处理,但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是从“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出发,进行了教学目标的设定,《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是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一部分。

二、符合课标理念,转变学习方式

我们都知道,本次课标修订后的四个基本理念是立德树人、素养为本、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课程。从语文课程实践的实际出发,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不能仅依靠一线高中语文教师,但前三个课程理念必须成为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的行动指引,其中转变学习方式又是关键的、重要的实践行为。只要高中语文课堂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立德树人、素养为本的课程理念就会成为实践中的现实收获。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这堂课的亮点之一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课堂实录的具体内容去审视,课堂是交给学生的,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关键问题的支架提供者、学习方向的导引者。从上节课的课后作业展示开始课堂教学,通过学生个体的意象选择和内涵阐释过渡到小组合作选择意象组合的内涵理解,从作品意象间的内在关联到作品的意旨再到给今天学习者的启示,教师不再是从头至尾的滔滔不绝者,不再是结论和判断的提供者,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者,学习方式真正发生了变化。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符合课标理念的课堂时,课标期待的语文教学也就发生了。

三、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实现思维进阶

这一点是第二点的延续,只要课堂上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由教师的讲授转为学生的学习,那课堂就会让学习真正发生。2022年江苏省高中语文优秀课评比的主题就是“课堂让改变发生”,《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堂实录的确让我们看到了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堂实录能让我们看到学习真正发生后的学习是一场个性学习、素养学习、思维学习,语文课堂充满了开放性和偶然性,不确定性的课堂背后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进阶,是素养品质的滋养。课标期待的所有美好,我们几乎在这节课中都能清晰地看到。

这节课让我们坚信,只要真正投入专业的实践智慧,江苏的高中语文教师就有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的转型。

责任编辑:靖裕思

猜你喜欢
优质课学习任务群学习方式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我们要向优质课学什么?
优质课竞赛后的三则评课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