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研究

2024-04-30 03:19肖古松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十九小学
教育 2024年12期
关键词:公因数小学生数学

肖古松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十九小学

生本课堂是将生本理念渗透到课堂中去,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需求改进教学模式,它从根本上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经过老师、学生、教材三者相结合,达到教育目的。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与推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倡导构建生本课堂已经成为普遍共识。

一、研究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重要意义

生本课堂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新观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有着很大的区别,强调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他提倡的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与教师掌控课堂的教学方式是大相径庭的,生本教育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索、主动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教,但是随着课堂的深入,教师应该少教甚至不教,剩下的内容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从一、二年级学习基础知识,到三、四年级进一步了解数学内容,再到五、六年级的具备数学思维,这都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一步步地配合才能做到的。生本教育不仅仅立足于实际,它在理论上也有强有力的支撑,从矛盾论的观点来看,内因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内在依据,外因为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而且外因也只有经过内因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将学生看为“本”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而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这一环才能发挥作用。生本教育课堂已经完全地改变了传统教育中“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局面,它已经把学生转化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只起到了一个辅助作用。

二、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与“学”行为错位

虽然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重视学习方法、教材内容、学习情况以及重点知识的融合,但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使很多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教材和教学重点上,很少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反馈与学习方法进行讲解。教师所讲解的知识,也更加侧重于将知识点梳理清楚,使用的授课方法也只是单纯靠讲解,很少利用信息技术或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展授课工作。在这种传统的数学课堂上,相同的内容与千篇一律的授课方法,往往会抑制小学生的参与热情,此外,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略,也严重影响了授课效果。

(二)忽略学生情感体验

传统课堂更加强调教学目标的完成与考试成绩的提升,所以教师通常会将知识传输作为授课重点,也不太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种强制性的课堂学习氛围,往往难以帮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刻板的学习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小学生个性化发展难以协调,学生甚至会出现厌学的心理。再加上很多教师往往将自身作为教学主体,会选择比较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讲解,以期在简单的授课环节,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这种强制式的教学内容,不仅严重忽略学生学情与认知规律,也在忽略其情感体验的同时,抑制学生思维意识与质疑能力,更难以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学习。这种揠苗助长式的授课方法,既是与生本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也会在压抑的课堂环境下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

(三)教学设计不合理

现阶段,教师并不依赖于教学设计,上课前阅读教材也不是特别认真,这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受到影响地位难以凸显,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不注重创新课堂设计活动,统一的教学模式,只能提高学生的数学。

三、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欲望

新课程背景下,提出了培养问题意识的观点。问题是进一步促使学生展开思考的根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创设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鼓励学生质疑,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笔者结合生活中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小明爸爸喜欢养鱼,想要拜托卖玻璃的叔叔做一个长20 cm、宽15 cm、高10 cm 的无盖鱼缸,请问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玻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要对题意进行解读,搞清楚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然后再结合题中所给的数据形成解题思路,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还会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题思路,最后当问题得到解决,学生会产生愉悦的满足感。

(二)进行科学分层,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学生受教育、环境、家庭、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每个班级都会有十分聪明的学生,也会有认知和理解稍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促进班级整体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需要教师从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和潜能发展两个角度进行考虑。第一层次的学生,是数学综合能力强,且学习主动性高的学生;第二层次的学生,是在教师讲解后,能够获得自我认知的学生,这类学生虽然学习的主动性较弱,但是听课效率较高;第三层次的学生,缺乏主动性,且认知和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是在教师多次讲解后,依然半知半解的学生。对学生科学分层后,教师要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都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裁纸——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这节课时,我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教学要求。第一层次的学生需要能够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第二层次的学生需要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猜测、归纳等多种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理解推理能力,试着运用公因数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第三层次的学生,要理解什么是最大公因数,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在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后,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分层指导教学,这样既能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目标明确,又能挖掘每个层次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引导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知识掌握

小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加速阶段,更是小学生塑造知识基础的重要时段。但教材当中所呈现的内容仅仅只是“数学世界”的冰山一角,因此,教师还应适当进行课外知识的延展讲解。对此,教师可用课外拓展的方式作为教学的引导,结合一些与教材内容存在一定关联性的课外事物,使小学生可以掌握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充实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扩大学习范围,进而在更具综合性、广泛性的课外拓展学习中促进小学生全面数学基础的塑造。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之余,组织小学生观看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短片,借此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面。如《数学荒岛历险记》《数学小先锋》等,该类型的动画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团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各种难题的故事,巧妙地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在一起,使小学生在观看中不仅能够获得教材以外的数学知识,还可以结合动画片中的具体使用方式,提升自身的知识应用技巧。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小学生创设简单的生活应用题目,使其知识学习有的放矢。教师以观看动画片的方式拓展授课,既有助于充实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有助于进一步凸显数学知识当中潜藏的乐趣,进而在丰富的课外内容探索中,逐步加快小学生全面数学基础的塑造。

(四)引导前置性学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前置性学习是生本课堂理念的一个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指教师讲授新知识前,先让学生根据现有知识水平、认知程度、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学习。为了让课前学习有较高的可操作性,我们在课前将问题细化,主要以“预习单”的形式来完成,可以是调查表,可以是一系列的问题,可以是手工操作,形式多样。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前置性任务:①掌握百分数读写法。读法、写法分别举了3 个例子,并概括出百分数读法的方法。②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自己去收集1—2 个百分数的例子,并说出找到百分数的意义,尝试通过多个例子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让学生在完成前置性学习的过程中把不理解或有疑惑的地方做好标记,在课堂上和其他组员一起交流前置性学习心得,并把不清楚的问题和老师、同学一起探究,把问题弄明白。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到了先学后教,这是对生本教育理念的良好贯彻,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在生本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要落实合作学习模式

在“生本理念”指导下,对小组的组建、小组学习的流程、小组文化的建设、小组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提出了具体而详细的要求。被称为“一帮一”“一帮二”“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比较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目标,使比较优秀的学生得到了拓展,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了提升,反过来又促进了帮助者的进步,真正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实际计算水平,在每个组分配3至4名计算能力较强的学生,让他们带领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计算学习,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时,一定要遵循“组内优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让小组内的成员可以通过互相帮助进行学习,同时也让每个小组的水平达到势均力敌,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斗志,让小组之间进行良性的竞争,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生本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建立生本合作探究机制

在小学数学生本课堂上,需要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出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把学生合作与探究的欲望充分激发出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推理”一课时,进行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习的时候,我设计出了一个这样的题目,苹果每斤3 元,梨是每斤2元。现在给你20元钱,在全部用完的话应该怎么买?学生通过组内的交流得出了以下几种答案:第一个是20 元全部买成梨可以买10 斤,第二个方案就是买2 斤苹果和7 斤梨,而第三个是买4 斤苹果和4 斤梨,而第四个是买6斤苹果和1斤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法非常多,对于爱思考的小学生们吸引力非常大。同时,这也还为小学生们提供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三)提供合作交流机会,引发独立思考

在生本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讨论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数学问题需要学生用较多的时间去探讨,或需要许多学生一起探究。因此,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构成了角,它们的大小应该怎么度量,以此活跃学生的思维,接着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不同大小的角,与组员说说角各部分的名称。再为学生介绍量角器,及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用量角器互相量一量对方的角是多少度,在组比较谁的角最大、谁的角最小,这样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主动交流和探讨中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这种方式既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也能提供交流探讨的机会,可有效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激活了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变成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树立“生本”意识,要落实生本教学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仅要寓教于乐,使课堂智趣共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要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公因数小学生数学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大公因数》教案
《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约分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关于最大公因数的一个性质及证明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