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24-04-29 23:12:44窦昉昊
秦智 2024年1期
关键词:自我管理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此背景下,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要立足点。大学生自我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更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文正是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1.028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足之本,同时也为我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锚定了目标。要求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育人过程中不但要着眼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培育还要注重学生的品行与德行的培养,智育与德育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院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在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提高品德素质,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坚持正确的航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既作为受教育对象又作为教育者的双主体性就决定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学生时代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重要阶段,高校也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正是处于三观不断被塑形中的青年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引导大学生自我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一)自我管理是大学生成长的内驱力

在大学时期,青年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重要转折阶段下,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自我意识会经历一次次不断地修改补充和发展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具备了自我探寻、自我管理的基础,也拥有了独立自主性。一方面,高校拥有相对开放的环境,大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也更容易实现自我意识觉醒,产生独立的想法。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群体依然处于人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塑型阶段,并没有真正踏出象牙塔,思想认知又容易在外界影响下发生转变。所以需要通过自我管理并加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助有效对自己施加正面的引导,才能更有利于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能使其正确认识自身局限性,也是大学生成长的内在驱动力。

(二)自我管理是大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条件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格局下,各种思潮也覆盖到社会各个角落。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更新迭代,诸多西方消极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侵袭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作为“准社会人”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不可避免的处于各种意识形态的杂音中。[2]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更显艰巨,教育者作为主体的引导,已经远远不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结合历史特点与时代同步,重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自我管理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要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由外向内地将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品德转化为自己的认知体系,还要由内向外地将个体的思想道德认识转化为实践。正所谓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基本矛盾转化的两次飞跃。自我管理是内化过程的重要途径,也是内化和外化最生动的表现形式。在此过程中,大学生既作为自我管理的主体又作为客体,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预期结果。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自我管理能够自主地将自身所需的理论知识内化,在主动探寻的过程中搭建起系统的知识框架并最终形成独立思考能力。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自我管理的主体,在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自我管理缺失主要归因于以下因素:自我管理驱动力不足,缺乏自我约束的行动力;在教育过程中,教育与自我教育严重脱节,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调,缺乏多样性;教育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

首先,自我管理驱动力不足,缺乏自我约束的行动力。由于大学生的心智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虽然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旺盛的精力,但是大学相对于之前的成长环境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自主性。这种校园环境具有既多样又单一,半开放半封闭的矛盾属性,这对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有很大的考验,大学生在新的校园环境中自我管理的动力明显不足,并且缺乏自我约束的行动力。学生们更趋向并且习惯于被动接收而非自己主动探寻,即使有自我管理的意识,也由于缺乏自我约束的行动力无法做到知行合一。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的支撑,学生们难以客观判断自我的真实需求,自我管理也难以有效完成。

其次,教育方式单调,缺乏多样性引导。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方式虽然相较传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主要仍然为理论知识灌输,并且课余时间也缺少对学生的全方位引导,忽视了学生的实践体验。如果教育方式过于单调缺乏多样性的引导,很难触发学生心里的自我意识达到内化和外化的有效转换,容易造成教育与自我管理的脱节现象,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也无法得到准确的效果反馈。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反之也难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最后,复杂的社会环境冲击校园文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阶段,西方的各种多元思潮以及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裹挟而来。高校虽然可以过滤一部分负面影响,但由于校园并不是完全封闭的场所,外界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大学生由于自身所处的成长阶段使其本质上就具有一定的摇摆性和脆弱性,这就会导致各种社会不良思潮和文化现象不断冲击着大学生正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影响学生的自我意识以至影响学生的自我管理效果。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认知与外界思想不断博弈的过程。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

针对大学生自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大学生自身、教育者及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强调大学生主体性加强自我认知能力

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是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3]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和清醒的自我认识,认识到自己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清醒的自我认知需要学生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在沉淀的基础上适度给予自己正向的心理暗示,以及需要借助周围环境和人工辅助来实现自我定位和自我认知。由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相对主观,很少能够从客观并且全面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此,就需要借助外力来辅助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比如可以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室向老师寻求帮助。从而理性面对,帮助自己进行多角度的自我认识,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是大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重要因素。[4]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是在对自己进行了理性客观的自我认知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自我管理就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和状态。一方面,学生要在认知的基础上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优势以及缺陷。只有坦然接受了自己的缺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监督,从而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自我监督机制发挥作用之后考验的就是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通过强大的意志力提高自我独立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二)注重教育者在方式上的实践引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方面,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教育者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理论知识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把对理论的认识运用到生活的实践中。另一方面,教育者作为教育主体,也不应该忽视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把教育理论外化为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育内容,达到教育目的。目前高校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常是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但是在开展过程中往往重理论而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要发挥效果,仅仅依靠灌输式的理论教育完全不够。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加深自己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提升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使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5]

自我管理的过程相比于其他教育方式具有较小的依赖性,也需要教育者加以辅助和实践引导以确保大学生自我管理方向上的正确性。高校的学习环境相对自由,学生很大程度上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跟随学习对象,选择学习内容。教育者一方面发挥了灯塔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模范的榜样作用。在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过程中为学生树立了目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因此,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谦逊的状态并且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发挥出榜样的效果,达到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效果。

(三)重视环境影响营造学习氛围

从宏观角度讲,人的思想道德和实践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的。环境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对成长中的青年学生而言更是如此。高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活动的主要场所,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有导向作用和感染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对学生有正面的积极引导作用,同时也能感染大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更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因此,营造良好地校园环境尤为重要。

校园环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从校园物质文化层面考虑,学校的基建设施,必要的教学设备以及校园的人文景观设计等,都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良好的物质基础环境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校园精神文明层面考虑,学校要把政策口号落地到实践,比如经常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知识文化竞赛、完善图书馆的线上线下建设等,使学生们切实感受到文化氛围,积极参与到自我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在良好的环境中培养自我管理习惯。[6]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22(11):4-28.

[2]文浈婷.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教育[J].国际公关,2020(11):11-13.

[3]叶青.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研究[D].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4]王利华,马黎晖.新疆高校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路径探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78-81.

[5]黄颖,董濠鋆.大学生党员实践活动体系探索——以肇庆学院文学院为例[J].时代报告,2019(6):74-75.

[6]刘立伟,张文杰,张丽芬.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19):88-89.

作者简介:窦昉昊(1990.2-),女,汉族,甘肃武威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自我管理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3:07:19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国外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探析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1:09:51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