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洋旅游资源》校企地协同课程思政共建研究

2024-04-29 23:12:44傅晓
秦智 2024年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摘要]为响应海洋强国倡议、服务海南自贸港的发展、适应海洋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合格的海洋旅游产业接班人。《海南海洋旅游资源》课程团队联合海南各大海洋旅游企业、当地文旅部门对该课程进行共建,找准该课程思政定位、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精心设计课程思政内容、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使课程成为海南自贸港的特色旅游课程,发挥积极影响。

[关键词]海南海洋旅游资源;课程思政;校企地协同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1.033

《海南海洋旅游资源》通过校企校地共同对这门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使课程成为海南自贸港的特色旅游课程,并发挥课程对当地、对旅游企业和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项目的提出

(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课程思政要求,努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展课程思政。[1]

(二)推动校企地全面加强深度合作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强调“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当地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2]

(三)顺应海南海洋旅游产业发展

2021年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发布的文件《海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中,明确对海洋旅游产业、海洋旅游教育提出新要求。

(四)海南高校狠抓特色课程思政教育

《海南海洋旅游资源》课程是一门符合高校特色化建设的课程。通过对本土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更能体现“春风化雨”般的思政效果。

二、《海南海洋旅游资源》校企地协同课程思政共建措施

(一)精准定位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结合本校旅游专业“服务自贸港”的定位,适应海洋旅游提质升级的市场需求,培养具备“挖掘海南海洋旅游资源、传递海南海洋旅游文化、设计海南海洋旅游线路、推广海南海洋旅游产品”能力的、具备“海洋政策知识、爱国爱岛情怀、本土文化自信、海洋法治意识、海洋旅游职业道德”的、胜任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岗位、海洋旅游产品策划岗位、海洋旅游讲解岗位的专业技能人才。

(二)挖掘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课程对接国家和海南发展战略,深挖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形成了“宪法法律+政策制度+地方资源+企业岗位”的一体四翼供给系统:

1.我国的宪法法律对领海主权、我国海洋基线、海洋环境保护等内容提供法律支持。

2.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发表“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强国”等倡议,为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理论来源。

3.课程深入调查当地海洋资源、挖掘本土的海洋故事。

4.从企业岗位中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引入岗位真实案例。

(三)精心设计课程思政内容

校企地三方协作,精心设计课程思政内容。课程依据海南海洋旅游岗位群工作知识和技能,围绕“精益求精,建设大美南海;投身旅游,助力海洋强国”思政主题,重塑教学内容,组织编写符合自贸港实际的、符合海南海洋旅游企业需要的乡土教材,不断优化思政内容。具体设计示例如表1所示。

(四)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路径

校企地三方共同论证,课程组探索出“5P”课程思政建设模式,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的核心、共建方向和推进层次。即“P”(Pivot):以培养海洋旅游资源开发人才为核心;provisions,:以海南海洋旅游资源和当地海洋文化为给养;“P”(project):以工作项目组织内容;“P”(Precedent):以真实职业先例为思政素材;“P”(Parallel Structure):以校内、岗位、当地平行结构育人,校、地、企三方共建。具体如图1所示。

(五)坚持动态优化教学方法

课程响应国家海洋政策号召,顺应海南海洋旅游产业变革,遵循课程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教学方法坚持动态优化,引导学生认识课程价值及思维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课程以“项目教学法”排序列、以“任务教学法”促实操、以“隐形融入法”融思政,以“翻转课堂”为载体,灵活运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讨论启发、示范实操等手段,把课程育人目标,德育元素,思政特点等融入课程。

(六)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机制

结合课程特色,课程采取以增值评价为主线,建设“四位一体”功能互补的教育评价体系。[3]课程依据“真实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成果展示,汇报答辩”的教学过程,增值性评价形成了“前测→中测→后测”的评价逻辑闭环[4],注重过程中的思政内容增值,即:学生对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认知与把握、学生基于专业角度的理想信念发展情况、学生基于专业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运用能力发展情况等。(见表2)以项目一任务2为例介绍效果评价。

三、结语

通过深入分析本土海洋旅游产业需求和岗位需求,校企地三方围绕《海南海洋旅游资源》课程,让学生真正“认识、热爱、经略”海南海洋旅游资源,树立学生“精益求精,建设大美南海;投身旅游,助力海洋强国”的志愿。在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了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海洋旅游人才,解决了海洋课程趋于大同,不聚焦不落地,缺乏地域特色等问题。课程重视回馈本地,有助于解决本地海洋旅游人才紧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傅晓.基于课程思政的海南自贸港特色旅游课程“海南模拟导游”校企校地共建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1):9-12.

[2]高明.坚持类型定位 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5):21-28.

[3]王曦川,赵静,王瑶,等.职业教育公共课程增值评价:价值理性与实践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2):18-23+30.

[4]陈元媛,吕路平.职业教育增值评价:演进、逻辑和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16):47-52.

[5]刘海峰,李木洲.构建“四位一体”功能互补的教育评价新体系[J].中国考试,2020(9):1-4+14.

基金项目:

2023年海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项目,项目名称:海南特色旅游教材《海南海洋旅游资源》校企校地共建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3-167)

2023年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团队项目,项目名称:海南数字文旅产业研究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编号:HNJMT2023-106)

作者简介:傅晓(1982.10-),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教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商情(2017年33期)2018-01-24 22:01:46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教师·上(2017年12期)2018-01-13 22:09:08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科技视界(2017年27期)2018-01-04 14:39:05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 10:55:55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 09:06:22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