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海敏 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一中学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之一。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中生的写作水平不仅是语文教学质量的体现,更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然而,我们必须正视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写作教学模式陈旧固化、教师评价思维固化以及学生自评意识不足等。为了推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创新和提升,本文将围绕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教材单元写作任务设计与写作评价展开深入研究。
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普遍存在着模式陈旧、固化的问题,这一现象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在许多学校,写作教学依然套用传统的模式,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形式方面,而对内容的挖掘和培养却显得相对不足。这种偏向形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普遍缺乏独创性和深度思考。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通常以文法和结构为主,注重规范和格式,对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和独立见解则显得力不从心。学生往往被引导按照既定的套路进行写作,教师忽略了对于学生个体思维和表达方式的尊重,这使得学生的写作更趋于刻板,缺乏个性和创新。同时,教学中对形式的过度强调导致对内容的疏漏。学生在追求规范的同时,牺牲了对主题的深入探讨。他们更注重如何使文章结构合理、语言规范,而忽略了对观点的有力支撑和对细节的充分阐述。这样的教学导向使得学生在写作中丧失了对内容丰富性的追求,缺乏在思考和表达上的深度。除此之外,传统写作教学模式对跨学科的融合较少涉及,限制了学生对多元知识领域的理解和应用。写作不应该被看作是一项孤立的技能,而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需要结合文学、历史、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然而,陈旧的教学模式却使这种跨学科的思维和实践相对缺乏,学生的写作显得过于单一和缺乏广度。
在当前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评价思维的固化现象显然成为一个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发展的关键。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往往会受到传统标准和固有观念的影响,导致对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偏见。首先,许多教师过度依赖传统的评价标准,强调规范和格式,忽视了对学生独创性思维和个性表达的认可。这种评价思维的固化使学生在写作时更加趋向迎合传统标准,而非发展和展示自己独有的思考方式。教师过于注重形式规范,导致忽略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创意,阻碍了学生在写作中展现个性化思维的意愿。其次,教师可能受到传统语言运用观念的束缚,强调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对内容的深度和思考的独到性不够关注。这使得学生在写作时更加注重语言表面的修辞,而非对主题的深刻挖掘。最后,教师对特定文风和表达方式的偏好,也使得学生在表达自己思想时受到一定的限制,缺乏更大的自由度。另外,教师评价思维固化还可能表现在对学生观点的单一化倾向上。在一些情况下,教师可能更容易接受符合其个人观点或主流观点的作品,而对于持不同意见或独立思考的学生作品评价相对谨慎。这种现象使得学生在写作时可能更倾向于迎合教师的观点,而非真实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学生自评意识不足。这一现象表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乏对自己作品的深刻反思和评价,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也制约了学生对个人表达能力的自我认知。首先,学生自评意识不足可能源于对写作目的和标准的理解模糊。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更关注教师对其作品的评价,而忽视了对自己写作目的的明确认识。这使得学生在写作时缺乏清晰的方向,更容易迎合教师期望,而非真实表达个人观点。因此学生需要培养对写作目标的敏感性,需要更好地理解何为一篇成功的作文,以及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其次,学生可能缺乏对自身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的深入思考。在追求标准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较少有机会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写作特色。他们往往更注重迎合教师的口味,而非探索和形成独有的写作风格。培养学生自评意识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自身表达方式的主动思考,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声音。最后,社会评价压力也可能使学生在自我评价时较为谨慎。高中阶段,学生常面临着升学压力和竞争,这可能导致他们更注重外部评价而忽视自我认知。学生需要意识到,自我评价并非与外部评价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更好地认清自身优势和不足,有助于全面提升写作水平。
以课文阅读为基础,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高中语文统编必修教材单元写作任务设计中一项关键的策略。例如,通过深入解读《故都的秋》这一阅读课文,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策略的实际效果。在《故都的秋》中,作者通过以情驳景、以景显情的手法,将个人情感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身处社会动荡中的作者,追求内心的“清”“静”,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这情感投射在秋天的描写上,使秋的味道和景色带有深沉的主观感情。牵牛花、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声等元素在作者的笔下成为情感的象征,而非简单的客观描绘。这种情景的交融让整个描写更具情感共鸣,为学生提供了深刻的阅读体验。通过教学,学生被引导调动视觉、听觉和触觉,用多种感官来感受故都的秋。因为在课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色彩、声音和触感的描绘,使景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学生在阅读中通过感官想象感受秋天的真实氛围,仿佛亲临其境。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多元感官体验来丰富自己写作的能力。总的来说,以课文阅读为基础,通过情景的交融和感官的调动,学生不仅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写作启发。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打破学生对写作的枯燥印象,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写作中。
统编版必修上册的文学作品为我们深入研究文学作品或撰写文学短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及李清照的《声声慢》等。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即文学短评。这不仅有助于梳理和积累个人阅读经验,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在写文学短评时,学生需要善于聚焦,从作品中选择一个小的切入点,比如作品中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手法等。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可以聚焦于其跌宕起伏的情绪流转和深沉复杂的人生之思。这样的聚焦有助于深入挖掘作品的细节,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此外,写短评要善于叙述和议论相结合,在适当复述、介绍或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要展开分析和评议。例如,如果要评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善用白描”,可以通过具体词句的选择、近景远景的勾勒等展开分析,阐明作者如何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乡村日常生活图景。而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将在这样的实践中得到提升。通过深入分析文学作品,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形成独到的见解和清晰的思路,从而提高写作水平。这种方法既符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教材的要求,也有助于学生在文学领域的全面发展。
以话剧《雷雨》为例。为了增设课外阅读以拓展学生写作素材,教师可以结合《雷雨》进行写作教学,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剧本特点,特别是个性化对话和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1)人物语言的个性塑造学生将通过阅读这一经典剧本,领悟人物语言与身份的关联以及在剧情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中的巧妙运用。例如,周朴园与鲁侍萍从未认出到露出真相的对话,充分展示出人物心理的复杂性,可启发学生构建具有个性的人物对话,让语言与情感变化相呼应。
(2)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学生将学到如何运用“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过去和现在交织起来,推动故事发展,启发学生在写作中要注重情节的曲折和发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与《雷雨》相关的课外阅读素材,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素材。例如,选择与剧本有关的时代背景、社会文化或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获取灵感。这样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够为写作提供更广泛的素材,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强化自评意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一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主动参与自我评价,便于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种自我认知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的自觉性,还能激发学生对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写作中,自评意识的强化不仅是对成果的评价,更是对写作过程中思考、选择和表达的全方位反思,可帮助学生在每一次写作中都能够获得进步。培养评价兴趣是激发学生写作动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和场景,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体验评价乐趣。这不仅包括老师的评价,还包括同学间的互评与自评,以及对名家经典作品的欣赏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学生能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发现写作的乐趣,激发对语言表达的兴趣。这种积极的评价兴趣将成为学生持续提高写作水平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此外,强化自评意识和培养评价兴趣与写作教学的理念相契合。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自己写作的认知和反思。同时,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写作中更加投入、积极。
鼓励学生在评价中注重深度分析。在写作评价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深入挖掘作品内涵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描述和简单的评价。通过分析作品的情感表达、人物塑造、主题探讨等,学生可以提出更为深刻的见解,从而提升评价的思辨性和深度。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拓展评价视野。学生在互评过程中,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如历史、文化、社会等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全面的思考。例如,在评价某一个学生对《雷雨》的写作技巧或是有关写作任务的分析论述时,可以思考作品是否涉及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反映,以及作者的文学风格对作品整体的影响。这样的多角度思考,不仅能使评价更加全面丰富,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思维的独立性。此外,学生互评过程中应当逐渐培养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而非过度依赖老师的意见。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评价时提出独到见解,形成独立观点,并能够清晰、有力地表达,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以及在评价中展现更高水平的思辨能力。通过深度分析、多角度思考和独立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在互评中不仅能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更能够在写作中展现为成熟和自信的表达。
在写作评价研究中,端正评价态度、明确评价依据是关键的评价策略,它既能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会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首先,对于端正评价态度而言,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自觉性。在写作评价时,教师应当具备对语文学科的积极态度,认识到写作是一种学生表达思想、锻炼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审慎对待评价结果,使其从中吸取正面经验,同时在面对建议和批评时能够保持平和心态,不断完善自身的写作技能。其次,明确评价依据需要建立在科学、公正的基础上。在评价学生的写作时,教师应当依托明确的评价标准。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因而评价体系要具备专业性和客观性,确保评价的公正性。最后,明确的评价依据包括语法准确性、表达清晰度、逻辑严谨性等,以确保学生在评价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同时可促使学生在写作中全面提升。结合上文关于写作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范例作品、共同制定评价标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期望的写作表现。同时,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给予具体、可操作的建议,而非简单的表扬或批评,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