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警及干预机制研究

2024-04-27 04:11周君倩
考试周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小学生

作者简介:周君倩(1984~),女,汉族,山东邹城人,山东省菏泽鲁西新区万福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在小学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情绪识别法和行为识别法来识别,其中,具体的心理问题有社会问题、过度性焦虑、品行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成因多来自个人、家庭、学校,所以,要定期给予学生心理干预或心理治疗。文章从小学生所面对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出发,采用预防措施,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业得到保障。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问题;预警和干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3-0023-04

在小学阶段,由于心理和生理的迅速发展,加之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奇的东西,给学生的心理发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部分小学生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易形成不良心理,如不能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长期下去很可能导致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保证学生在义务教育期间能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且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将小学生的不良的心理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

一、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方法

(一)情绪识别法

当前,人们对情感的认知主要是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言语,诸如此类。在心理方面,表现为焦虑、自卑等情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重对志趣相投的同学给予主动引导。有的同学在测试时感到很紧张,有的还会表现出超常的状态,这样的过分的压力对他们的发展是有害的,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抗拒突破,失去信心,从而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此外,有些学生性格急躁,常常与师生产生矛盾,无法听取他人意见,过分以自己为中心。这种情绪跟自己的精神状况以及家人成长的环境有关,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表现得太过冲动,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有一些学生有自卑感,不愿和他人进行沟通,他们的性格比较内向,不敢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这种情感会让学生产生太多的消极情绪,对他们的精神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二)行为识别法

对抗性行为的主要特征是:过于自信,喜欢顶撞父母、教师,不尊重师长,不服从父母意志。有些父母和教师往往没有将其视为一种心理问题,经常将其与道德问题混淆,只采取简单的批评、处罚等手段,不但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还会使其逆反心理更加严重。攻击性行为的特点是,在校园里常常发生斗殴,甚至殴打家长和老师,碰到事情总是想到用拳头来表达,然后用武力来处理。破坏性的表现形式是毁坏公物,毁坏玩具、文具等,这可能是他们发泄情感的一种方式。针对此,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找出问题的根源,尽早地加以处理,防止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二、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学习方面问题的表现

有些父母对子女寄予过高的期待,往往会挤占他们的游戏时间,让他们持续学习,或为他们报名兴趣班,以帮助他们进步。但对小学生来说,正是天真烂漫、活泼开朗、爱玩的年龄,让他们不停地学习,久而久之,就会有心理上的负担。尤其是快要毕业的小学生,长期处于重压之下,他们会对学业和考试感到厌烦,逆反心理会变得更加严重,极易意气用事。学生厌学的后果是学习动力下降,影响学习成绩;形成学习上的恶习,如逃避、拖延等;对后面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养成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例如焦虑、抑郁等;并且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关系。

(二)人际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小学生的年龄还较小,但是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这个年龄段的人际关系,并正在从家庭走向校园,面临各式各样小的“社会”问题。

1. 同伴关系問题

小学生在同学间的相处中可能出现排挤、欺凌、孤立等问题,导致他们感到心理上的痛苦和孤独。这种问题可能导致他们对社交关系产生恐惧,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发展。

2. 师生关系问题

小学生与自己的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可能出现一些危机。有些教师缺乏与小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教学内容,产生隔阂或不和谐的关系。这可能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造成负面影响,降低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

3. 家庭关系问题

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对他们的人际关系也有影响。家庭中的不良关系、争吵等问题可能使孩子产生焦虑和不安,进而影响他们与同学和教师的关系。另外,家庭环境中的过度保护或缺乏关爱也可能对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三)网络沉迷问题的表现

手机和电脑已经变成了我们不可或缺的娱乐工具,手机玩得太久,会引起孩子的近视,对孩子的学习和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不让孩子玩手机,有些家长想出了各种办法,如强行将孩子的手机没收,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会反抗父母。

三、 小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跟他们自己的性格特征有关,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思想比较敏感,遇事不愿意和别人沟通,经常把自己的想法藏在心底,长期积累下来,就会产生不良的情感,若不能得到有效的疏导,就会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进而对其精神状态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家庭原因

家庭对小学生性格的影响是深远的。家庭是孩子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主要来源。在有爱和支持的家庭环境中,小学生将更有可能养成积极、负责任和善良的性格特质。父母的情绪表达和处理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情感支持、理解和共情是培养小学生积极情绪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家庭中的互动和交流,小学生学会与兄弟姐妹、父母和亲戚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家庭给予小学生称赞、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健康的自尊心。在父母的爱和接纳中,小学生将更容易形成积极自信的性格。

总之,家庭是小学生性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家庭提供了爱、支持和指导,对小学生的性格形成、情感管理、人际交往和自主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家庭成员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为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环境和支持。

(三)学校原因

小学生的学校生活是一个非常繁杂的社会,他们的人际关系、师生的关系、学业上的压力都会对他们造成一些精神上的负担。有些学校由于课业繁重、功课繁重、校园气氛压抑,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活跃的时期,学习的压力剥夺了他们的游戏时间,他们的精神无法得到很好的放松,这会让他们的幸福指数下降,也会带来一些心理负担,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四、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原则及策略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原则

1. 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介入过程中,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在相互认识和尊敬的情况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促进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对学生进行了解与交流,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互相了解,使小学生能够将自己代入到别人的立场,乐于把自己的感受与别人共享,打开自己的心灵,成长起来的小学生就会有正确的价值观,懂得感激。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和父母对他们的关心,促进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并以此为依据,构建以“家”为单元的“育人”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具体的实践探讨。

2. 向心力

小学各年龄段的儿童,其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面对,并按照“同心同向”的原则进行。学校和老师要和父母保持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在科学、健康、和谐的凝聚力理论的指引下,对学生开展精神健康教育,使其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策略

1. 强化心理辅导,提高小学生抗挫力

重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干预,加强学生的抗挫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心理素质,使小学生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生活中的某些压力,防止负面情绪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学校可以开展多种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从而提高他们的抗挫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竞争精神和劳动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新事物的机会,从而提升自身素质。另外,家长也可以参与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好地理解子女,更多地关注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能够站在儿童的立场来看待问题,对他们进行主动的指导和强化。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干预,真正做到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全面的指导。

2. 丰富课余生活,注重排解不良情绪

小学生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年龄段,喜欢玩耍,适当的学校活动既可以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又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而让他们以更加积极、阳光的心态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在组织校园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发展需求,做到丰富多彩,内容丰富。还可以举办多种节庆活动。

例如,举办节庆活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

(1)确定节庆活动的目标和主题:例如增进小学生对文化传统的了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选择适合的主题,例如春节、元宵节、儿童节等。

(2)策划活动内容:根据节庆主题,策划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包括传统文化表演、手工制作、游戏竞赛、艺术创作、讲座讲解等。确保活动内容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不同年级的小学生。

(3)组织活动执行团队:招募一支活动执行团队,包括教师、家长和志愿者。每个人可以担任不同的角色,如活动策划、场地布置、游戏主持、技术支持等。确保团队成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然后再确定活动场地和时间,宣传并邀请相关人员参与,并使用装饰品和场地布置,营造出节庆的氛围。例如,张贴彩色横幅、挂起气球和灯笼,摆放相关的道具和展示物品。重要的是,最后还要作活动的评估和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为小学生举办多种节庆活动,让他们在欢乐和教育中度过精彩的时光。同时,这也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合作和学习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3. 推进专题教育,营造学习气氛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小学生的专题,可以是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主题,也可以是与学生兴趣和社会热点相关的主题。确保专题的相关性和教育意义。根据专题,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学习活动,包括小组合作、实地考察、调研报告、文艺表演等。这些活动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并且可以利用多种资源来丰富学习,包括书籍、绘本、音像资料、网络资源等。通过展示和分享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专题,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完成音乐、艺术、体育等课程,对学生的才华进行开发,从而推动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学习音乐时,可以让他们的心情得到放松,让他们能跟着音乐的节拍、感情的表达,调整自己的心情,让它成为一个很好的情感出口。也可以在学习艺术时,通过绘画静心,培养孩子的耐性,让他们能够在画画的时候说出自己的思想,做好心理辅导。在体育教育中,通过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多巴胺分泌,使其更加快乐,更加阳光。在各个课程中应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以此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

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关系到家庭教育的成败,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与家庭要一起尽到共同的教育责任。一方面,学校老师要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责任心;二是要以清晰的教学目的为导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共识。家长和学校应该确定两者之间的教育分工,实施合作育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在一个健康的心态中学习与发展。

五、 结论

不同类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各不相同,所以,在进行学生思想教育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和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要学会乐观地面对人生,家长和学校也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业和成长氛围,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律和情绪发泄的方法。从个人、校园、家庭等多个层面来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国良,黄潇潇.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比较:元分析的证据[J].教育研究,2023,44(6):105-121.

[2]谢春艳,孙辉,罗雅双,等.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卫生软科学,2023,37(6):91-94.

[3]俞国良.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及其教育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43(4):20-32.

[4]曹薇.贵州省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建议[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2(3):45-50.

[5]梁鹏艳,秦祖国,陈亚光,等.2020年广东省茂名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2022,38(6):497-502.

[6]王海玲.家校协同视域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及干预机制研究[J].品位·经典,2022(22):73-74,77.

[7]王海娟,贾赟,李寿福.中小学生心理問题的识别和干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4):167-169.

[8]黄潇潇,张亚利,俞国良.2010~2020中国内地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22,30(5):953-964.

[9]张晓军.新疆北疆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1,37(24):3410-3414.

[10]梁汀.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心理月刊,2021,16(23):18-20,53.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农村小学学困生心理问题初探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