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4-04-27 06:55辛世林
考试周刊 2024年19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双减小学语文

作者简介:辛世林(1965~),男,汉族,甘肃兰州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官营中心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就为让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在保证学生学习需求与效率的同时,减少学生课内课业与课外辅导,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从而保护学生的天性,使学生健康成长。文章结合“让学生学会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听课技巧,提高学习效率”“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等策略,探讨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式学习与发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助推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9-0056-04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要提高质量,缩短讲授时间,作业布置以及课后练习的设计也要更加科学合理,力求内容精练、数量适中。优化作业设计,让多类型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还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压力,从而保证学生快乐学习,体验学习,享受学习。所以,作为“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就要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成长需求、学习需求、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以及一些有趣、生动的教学手段,迎合小学生,设计更加适合小学生且能吸引小学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与教师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 让学生学会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习惯与能力,还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双减”政策下,要想充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保证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预习更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和途径。作为“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保证预习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預习对学生来说,能保证课堂有效学习,使学生有目的地做笔记,理解重难点知识内容。但是“双减”之前,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方法不太重视,有些学生面对新的内容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如何预习。久而久之,预习流于形式,失去价值。在“双减”政策下,要想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有效预习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通读课文。先略读,找到陌生的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备注释;再泛读,感受文章的情感与思想价值;最后细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文章中的好句、好词画出来。其次,要让学生划重点、难点。预习不仅要让学生熟悉自己能看懂的内容,全面了解一下,更要把自己不会的、不理解的难点、重点用着重符号画出来(可以在边上打“?”),引起注意,方便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最后,要让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如查一查文章作者的资料,通过网络了解一下作者写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读读作者的其他作品等。这样不但能达到深度预习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性、拓展性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真正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打好基础。

(二)重视对学生预习结果的检验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以往小学语文的预习之所没有在课堂上发挥多少作用,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有所促进与推动,除了学生不会预习,经常把草草翻翻书,读一遍课文当成预习,使预习浅尝辄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教师虽然明确要求学生预习,并给学生设计了预习的任务,如通读课文、给陌生字词注音、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拓展阅读同类型文章或者作者的其他作品等,但是却对学生的预习结果闭口不谈,不管不顾。人是有惰性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这种对预习结果不重视的态度,使学生的预习失去监督,久而久之,让学生误以为预习真的没那么重要,教师不会检查预习任务或结果,进而对预习产生应付的态度,使预习流于形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双减”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升,让学生轻松学习、有效学习,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要检查他们的预习任务完成情况。首先,在导入时就以作者、课文主要内容(如课文讲了什么事,有哪些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与学生互动交流,发现学生的预习深度;其次,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本,翻翻他们的书,发现每个学生认识与不理解的问题,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引导,结合学生的预习结果,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与进度,优化教学过程等;最后,要及时对学生的预习效果、态度提出表扬或批评,肯定学生课前所做的努力(为能在课堂上有效学习而作的准备等)。这样不但能让预习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促进教与学效率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形成良性发展的学习能力与兴趣。

二、 培养学生的听课技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大多不是因为孩子的智力有问题,而是因为小学生还没有掌握课堂学习的方法、听课的技巧,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思想容易涣散,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导致效率较低。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双减”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努力在具体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教授学生的听课技巧、听课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一)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听课

要想保证听课的效率,只是坐在课堂上是不行的。要调动心、眼、口、耳、脑,让更多的感知系统参与学习,捕捉知识,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但是小学生学习经验不足,在课堂上不知道怎么听讲,以为在课堂上端坐,不说话、不捣乱就算在认真听讲了。殊不知,听讲不但要心动、脑动,更要手动,这样才能让神思聚集在教学内容中,聚焦在教师语言中,认真听,深度思,达到预期学习的效果。所以,作为“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就要教会学生听讲,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认真看、认真听、认真思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更多、更丰富、更多元的知识,从而促进语文教学。

例如,在《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師在与学生赏析课文段落,如:“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一年四季寒冷如冬,白雪覆盖青草?”一边要让学生听教师讲授的语言,观察教师的神态、微表情,一边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预习,做出自己的判断,把自己的认识与判断与教师传递的思想与认识相对应,从而达到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另外,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动手记笔记,不但记重点、难点,还要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方便课下复习,或在复习中反思等。当然,还要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没有地方玩的孩子们的心情,以及巨人因为自己的花园看不到春的苦恼等。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始终集中精力,保证高度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还能达到教学目的。

(二)用各种方法促进学生记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但要求学生记笔记,还要让学生用各种记笔记的方法辅助记忆,保证学习质量。首先,用符号辅助记忆。课堂上时间有限,再加上学生还要把精力用在听课上,不可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记笔记上,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用一些自己能看懂的符号标重点,如用着重号、三角号、星号、波浪线等,表示不同的重点、难点和有待自己课后思考的知识点,保证听课的全面性和效率。其次,记要点辅助记忆。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很多,但并不都是重点,或者学生只要记下一个重点,就能触类旁通地在课下自主学习。所以,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地记录重点。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古诗三首》,学生如果没听清楚《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杨万里的简介,只需要记下“杨万里”,并在旁边打个问号,就能在课下认真查阅补全,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以便更好地复习。最后,用难点记录法辅助记忆。事实证明,学生在课堂上事无巨细,一字不落地记录,其效果并不比只记重点、难点好。因为那样容易让学生在复习时没有抓手,没有目标。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理解“双减”政策,教学生在课堂上记录重点、难点,不要面面俱到地记。那样不但无法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还会给学生造成听课的负担,容易让学生顾此失彼,影响听课效率。

(三)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听课

预习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更有目标,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小学生年龄小,他们虽然预习的时候画出了重点、难点,而且把不懂的标上了着重符号,但是在听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忘了这一切,听着听着就失去了目标,陷入迷茫。作为“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就要采用一些手段,提醒学生有目的地听课。

例如:同学们,在听课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需要提问,以及在预习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什么难点,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着重讲等。这样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上,让他们思考自己的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听讲,从而达到有效听课,保证学习质量。

三、 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小学课堂不能一板一眼,要有趣味性、灵活性,更要有生活性,所以在“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享受学习、快乐学习。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的视听效果

视听结合的课堂,对小学生来说适合他们的天性,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对小学生有吸引力。所以,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作为“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集文、声、色、图、像于一体的教学功能,为学生打造视听化课堂,营造氛围,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保证教学效率。

例如,在给学生讲授《海上日出》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壮丽的海上日出的景观,看到美丽的海上日出,教师可以在教学时播放适当的音乐,并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海上日出的美丽图景,或者是海上日出的短视频、动态图等,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理解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如,“后来太阳才慢慢冲出重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这样视听结合的教学,不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情怀,以及学生对生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升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二)注意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互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互动教学能启发学生的智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把学生带进更深入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状态,实现最佳的学习目的。在“双减”政策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摆脱过去灌输式的教学,积极采用互动的方式激活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去思考,去发现知识,理解内容,从而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教师为把学生带进更深入的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就可以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如,“周瑜为什么要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他的目的是什么?”“周瑜明明知道三天造不出十万支箭,为什么还要求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把船连起来是为了什么?”等。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既能启发学生智慧,引发学生思考,也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达到活跃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用演绎的方式体会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具有故事性、人文性、包容性、情感性等,笔者一直觉得,学生要是能真正进入语文内容,深入每篇课文的情感,那语文学习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能让学生不断成长的享受。学生在这种享受式的学习过程中,能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培养情感、增强认识,还能积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等,养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所以,作为“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对小学语文知识性教学的单一认识,创新教学模式,挖掘语文教学的价值,并采用演绎课文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或细腻或波涛汹涌或波澜壮阔的情感,使学生的心灵获得滋养与成长,从而升华语文教学的意义,使“双减”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例如,在为学生讲授完《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分别去准备,去演绎,从而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课文中的情感与矛盾,理解课文所传递的价值。首先,让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让学生在表演的时候更容易表达,易于情感的传递;其次,让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准备道具,设计场景;第三,让组织能力强的学生组织协调各方关系,促成课本剧的成功演出等。这样不但能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还能实现“双减”背景下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多方面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促进教学发展的目的,从而为学生成长式学习与发展,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

四、 结论

总之,“双减”政策意在减少学生课内学业、课外辅导,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为国家培养智能双全的复合型人才作准备。所以,作为“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理解“双减”政策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了解学生,在教学时结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学习需求为学生设计精练、知识集中的内容,并借助信息技术设备以及有趣、生动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过程,主动学习,收获知识,不断成长,从而实现“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向全面性、多样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娟.“双减”背景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J].语文课内外,2021(35):43-44.

[2]杨晓英.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数码设计(上),2020,9(5):155-156.

[3]孙凤霞.“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统整路径的新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21(39):4-7.

[4]张兆林.提质增效,全面发展:浅谈“双减”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21(52):340-341.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双减小学语文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