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牧宇
【摘要】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施行,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提高固定资产使用质量,增加效能,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文章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展开分析和探讨,认为在实务中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监督机制不完善、会计处理不规范和相关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等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建立监督问责机制、严格会计处理流程、信息化转型升级管理方式和打造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的五点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合称,作为国家的职能部门,在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且在预算决算、计提折旧、报废处置等会计核算和资产经营管理方面,共同适用新政府会计制度。我国第一部行政法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自2021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基本内容包括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预算管理、基础管理、资产报告和监督等。而固定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公共、非营利等特征,构成强化自身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非比寻常的意义。如何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高质量使用固定资产,提升单位服务效能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共性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需要而控制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图书、家具、用具、装具等,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在实务中,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重视业务发展、不重视资产;重视采购流程、不重视管理;重视业绩评价,不重视创新;总体的资产管理思维因循守旧、意识淡薄。出现如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单位负责人未能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重点来抓,对财务工作的管理越来越重视,而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一责任人不清晰,相应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二是固定资产管理理念陈旧落后,甚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跟不上时代步伐;三是受限于管理者业务水平,力不从心,在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缺乏前沿性、先进性、科学性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二)固定资产监督机制有待健全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其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均已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但是不少单位在实际执行中却大打折扣。一是片面增加预算,一味争取经费,滥用财政补助资金,未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盲目增加资产投入,喜欢“家大业大”,充当“甩手掌柜”;二是单位负责人、资产使用者、财务人员等相关人员离职离任或职务变更时,讲究人情社会,忽视交接程序,即使发生错误,也含糊其辞、推诿塞责;三是资产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资产利用率低下,或者购置时根本不考慮资产更新迭代速度,造成资源浪费;四是部分资产处于无人管理的“监管真空”状态,日常管理和保养维护不闻不问,也不及时处理资产盘盈、盘亏情形,甚至无人真正厘清资产明细账;五是将不该报废的提前报废,该报废的不及时报废,任性臆测、主观判断,低价处置单位资产,甚至涉及廉政风险。
(三)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有待加强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无疑是对财务人员能力的巨大考验,其既能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又具有双分录、双基础、双功能、双报告的特点,因此财务人员在固定资产会计处理过程中,务必慎之又慎。然而理想与现实时常脱节,在经营管理环节,固定资产卡片破损、丢失,会计人员更替时资产未及时交接,账实不符,甚至同一资产实物的名称、规格、型号等与财务部门入账资产不一致;在清点盘查环节,搞不明资产权属,弄不清自己家底。有的盘点方式不恰当,局限于账面数据,不考虑实物状况,以账盘账。有的发现资产盘亏或账外资产,却未能及时账务处理,导致查与不查,并无二致;在处置报废环节,不考虑资产折旧因素和实际使用情况,不严格履行资产处置程序。
(四)相关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实务工作中,这些相关人员没有认真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业务能力较差,又不能腾出时间和精力钻研,造成管理工作混乱,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不少机关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而是将资产管理职责与财务管理合并,没有配备资产管理专员,而是由财务人员“兼职”,违背了不相容职责分离原则。再比如,资产盘点过程中,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不参与,而是由资产使用人员或部门自行盘点并上报,并且两次盘点间隔时间很长,根本做不到每月或每季度不定期、每年年末定期及时盘点。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推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全方位、同频率稳步提升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的稳步提升并非朝夕之力,需要久久为功。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单位负责人和分管财务、资产的领导在内的所有相关人员,应当积极学习新政府会计准则,及时更新知识,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同级兄弟单位和下级附属单位间的业务交流和探讨,汲取“他山之石”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模式,提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必须分类管理,明确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财务人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固定资产实际使用人员的职责边界,既厘清责任、避免交叉,又同频共振、齐步向前。
(二)强化固定资产经营管理全覆盖、零容忍监督问责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全覆盖式固定资产经营管理业绩评价体系,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经营状况进行评估,定期对各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资产管理责任进行评价。首先,应当强化“链条式”管理,涵盖部门申报、预算编制、招标采购、验收入库、分配使用、经营管理、报废处置等全流程、全资产生命周期的资产管理体系,把控各环节廉政风险点,揪出腐败苗头。其次,开展“地毯式”清查,做到固定资产“四查”:一是固定资产使用部门 “自查”,及时上报资产故障、损毁等异常情况;二是财政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联合“普查”,采用不定期和定期方式相结合;三是单位负责人或分管领导“监查”,与固定资产普查工作同时进行,全程监督盘点程序;四是上级部门“抽查”,注意抽查人员和被抽查资产“双随机”。最后,如果发现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造成资产损失、报废的行为,应当依法依规严肃问责、追责处理。
(三)确保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全流程、动态化准确及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应按严格按照新政府会计准则和使用指南执行。一是固定资产确认时,对于固定资产发生购入、换入、接受捐赠、无偿调入和自行建造、改建、扩建等各种情形,考虑是否同时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在哪一时点确认资产,采用哪一种计量基础,是否需要单独确认其他类型资产。二是固定资产初始计量时,考虑资产成本具体包含哪些支出,资产如何评估和计量,特殊情况如何处理。三是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折旧与处置)时,考虑固定资产计提和不计提折旧各自的范围,采用哪一种折旧方法,如何合理确定使用年限,怎样进行资产处置时的账务处理,固定资产盘亏损失如何处理。四是固定资产披露时,考虑需要披露固定资产哪些信息,名义金额计量是否合理,价值变动是否及时客观。确保固定资产净值能够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为管理层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四)促进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升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不断深化发展,我们应当抓住战略机遇,充分利用现有的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科技成果,推动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战略转型、提档升级。比如,利用现有科技水平,构建融合预算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相互衔接的信息化平台,使智能化、信息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又如,利用二维码、条形码等标签化固定资产,赋予其“资产身份证”,作为唯一识别特征,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实际使用人在管理系统的信息平台上,根据各自的权限,经办资产的增减变动和查询、审批等工作。让数据“跑腿”,降低固定资产管理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五)打造固定资产管理专业化、技能型人才队伍
为了贯彻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更好的深化固定资产管理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财务人员、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持续不断地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与支持,既要设立专门独立的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又要构建完善的思政素养、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三位一体的学习培训体系;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首位晋升、末位淘汰的业绩考核机制,选拔为人正派、业务精湛、认真负责的同志挑大梁;三是考虑外聘专家团队,具有特殊性的固定资产采购可以聘请专业人员科学论证或验收入库,在面对高价值固定资产处置时,外部专家的专业评估意见更值得参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应以“提质增效”为抓手,积极打造一支专业化、技能型人才队伍。
(六)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这些制度和流程应该覆盖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采购、验收、入账、调拨、报废等各个环节。对于每个环节,都需要明确相应的工作方法和责任分工,确保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这样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可以避免资产管理中的混乱和浪费,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七)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台账和档案,对每一笔资产进行详细登记和分类。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方便單位随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分布和使用情况,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单位还需要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巡查和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资产问题,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通过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可以减少固定资产的损坏和故障,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可以降低维修成本,为单位节省开支。
三、结语
在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为了确保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和整体效能的发挥,我们不能因为遇到的问题而停滞不前。相反,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推进固定资产管理改革。通过盘活资产利用效率,实施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管理,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安全规范、节约高效、公开透明、权责一致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这样的机制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整体效能,为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坚定信心,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为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繁荣作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景宏军.《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原有固定资产折旧及提前报废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0(1):85-90.
[2]姜宏青,郑晓慧,贾卓霞.《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修订之资产管理的规范对策[J].财务与会计,2021(2):22-25.
[3]杨丽花.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及处理研究[J].当代会计,2021(10):177-178.
责编: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