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亚南 耿国丽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代女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其能够陶冶女大学生的内心情操,提高女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而女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又可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文章在分析女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女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三个方面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女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实践策略,即由高校发挥主阵地作用,强化对女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家庭发挥协助作用,培养女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全社会通力合作,优化社会环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女大学生;人文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大量优秀女性开始在社会各领域崭露头角,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女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女性中的代表群体,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是社会优秀的人力资源。但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要想真正在社会中立足,女大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瑰宝,在提升女大学生人文素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能够帮助女大学生从中汲取能量,塑造自信、自爱、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知性高雅之人,德识兼备之才。
一、女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现状
女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具有特殊性,需要结合女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生活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文素养培育活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表现出更强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能够独当一面。同时,社会对女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女大学生而言,提升人文素养是一门必修课,也是自己踏入社会、取得成功的基石。
当前,虽然我国越来越多高校开始重视女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但是培育过程仍然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且高校尚未制订完全符合女大学生特点的人文素养培育方式。从女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她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她们不仅思想敏感,而且个性化特征显著,对传统的教育方式不适应。同时,部分高校固有的教育理念易导致人文素养培育缺乏创新,不利于女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从学习需求来看,社会快速发展对女大学生提出了更多元化的要求,其人文素养培育已经不能局限于道德观念、思想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还要向身心素养、业务素养、综合能力等方面拓展。在实践中,一些高校往往存在局限性思维,对女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内容不够全面,无法满足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如何根据女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社会需求等创新人文素养培育体系,高校还需加强研究和探索。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女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间的关系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女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女大学生涵养品格、净化心灵,从而提升人文素养。例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培养女大学生知性高雅的素养,使之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我,做有品格、有气质的优秀女性。
另一方面,高校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女大学生打开思维格局,提高人生境界。例如,老子“正言若反”“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辩证思维,庄子“乘物以游心”“游心于物之初”的直观思维,孟子“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的整体思维,能够帮助女大学生增强文化积累,做好文化积淀,引导其在看待事情的过程中,不局限于眼前,学会从不同的层面思考问题。
(二)女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
高校通过开展人文素养培育活动,从不同层面引导女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帮助她们坚定爱国信念,增强文化自信。随着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女大学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又能够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尤其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外一些不良思潮通过网络途径逐渐涌入我国,对很多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腐蚀,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更好地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袭,坚守主流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女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策略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女大学生开展人文素养培育,高校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通过构建丰富多样的人文素养培育体系,包括哲学、文学、法学、美学等,能够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之在工作和生活中坚守初心,严格要求自我。
(一)高校发挥主阵地作用,强化对女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
第一,开设专属于女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课程。高校应结合女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年龄特点,以及人文素养现状开设专属课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素材,循序渐进地增强女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良好的心态,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例如,高校开设“女生科学素养”“女生礼仪素养”“女生语言素养”等课程,在科学素养中提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伦理精神”“道法自然”等内容,在礼仪素养中提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走礼仪”“餐饮礼仪”“社交礼仪”等内容,在语言素养中提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言礼貌”“沟通礼仪”等内容,培养女大学生人文素养。
第二,构建性别文化。高校要在校园内部构建性别文化,并通过文艺汇演、讲座、班会等形式营造适合女大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推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将人文素养培育嵌入各项教育活动,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帮助女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此外,高校可以构建校园“女生社团”,并在社团内部划分“文化社团”“体育运动社团”“文艺艺术社团”等分团,鼓励女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各种社团活动中,使女大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
第三,重視人文素养考评。高校还应将女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纳入考核体系,通过量化指标对女大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并实施奖惩机制,激发她们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考评具体可以设置心理素质、科学态度与能力、文学知识、审美情趣、健康生活、文化传统六项指标,各指标占比如表1所示。
(二)家庭发挥协助作用,引领女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正确的教育观会让女大学生一生受益。家长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多与教师沟通、互动,配合女大学生开展人文素养培育活动。
第一,家长应每天或每周固定与孩子通话,了解其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为孩子分析问题,使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改变思想,不断提升人文素养。
第二,家长应想方设法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多利用业余时间观看散文集,阅读古诗文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学会以身作则,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第三,家长应积极登录高校开通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智能教育场”,利用平台查阅信息,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状况,并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家长还应积极观看“家庭教育大讲堂”“家校共育栏目”等内容,在长期学习中向优秀家长、智慧家长、合格家长转变。
第四,有时间的家长可以组织其他家长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团体性学习活动,在大量交流中探索人文素养培育措施,为女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积累资源和底气。
(三)全社会通力合作,优化社会环境
女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往往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过程也较为复杂。为了促进女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社会各主体应加强合作,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人文素养提升氛围。
第一,政府部门加强网络管理。面对网络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很多女大学生容易被网络中的虚假信息冲昏头脑。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强化互联网“源头”管理,对发布虚假信息的人员给予严厉惩罚,净化网络环境。同时,政府相关工作者应与主流媒体进行合作,鼓励主流媒体多发布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借助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主流文化,帮助女大学生从中汲取能量,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第二,成立女大学生专属社会学堂。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在社会中成立专属女大学生的社会学堂,为在校女大学生、毕业女大学生等提供专业的人文素养教育。例如,针对女大学生或者毕业女大学生开设精品提升课程,安排教师负责情感疏导、职场解惑、生活开导等,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实的碰撞,培养高素质人才。另外,社会组织可以结合女大学生的现实处境,开展一些平衡家庭与工作关系的讲堂,帮助更多女性排忧解难。
第三,打造女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线上平臺。政府部门与相关培训机构合作,共同打造线上针对女性人文素养培育的平台,在平台中设定不同的人文素养培育栏目,包括“女性礼仪”“内心世界”“思考智慧”等,免费向女大学生开放,鼓励她们积极进入平台开展自我学习。
越来越多的女性正以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她们已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女大学生是否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高校应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女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引导她们从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促进女大学生高质量、高素质成长。
参考文献:
[1]高子涵.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路径探赜[J].成才之路,2023(20).
[2]张晶.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与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3-06-08.
[3]张红霞,葛连山.新时代提升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
[4]陈艳华.以美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探索: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3(1).
[5]黎藜,周媛媛.融媒体时代下先进性别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2(5).
[6]刘雪花,黄红日.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31).
基金项目:2023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女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020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