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2016-11-05 19:09李妩祎
企业导报 2016年20期
关键词:培育途径人文素养医学生

李妩祎

摘 要:本文从医学生自身角度出发,阐述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意义,从而解析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途径及有效方法。

关键词:自我唤醒;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途径

一、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1)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的需求。现如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迸发出蓬勃生机,医药卫生事业得以快速发展与改革,医学生无疑是基础性的人才资源。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决定未来我国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和质量提升,对于深化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进步具有深远,重大的意义。(2)顺应医学发展规律的需求。健康对于人类来说,也与以往有了较大的不同。这就要求医药卫生行业从业者整体素质都要提高,尤其是人文素养的提升。(3)是当代大学生步入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党中央提出过的,我国正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要求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统一,有机结合。因此,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4)提高未来医务工作者道德水平的需要。在医疗实践中,医德与医疗技能必须相辅相承,缺一不可。

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自我培育

(1)崇尚美德,提升自身道德观。我国古代的医学伦理学家,药王孙思邈所提出了“精诚合一”的理念,也是最早的认为医德与医术必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现如今,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金钱的诱惑,权利的诱惑,成功的诱惑,使得医学生没能认识的医德医风,这不仅仅直接导致的了功利考研观,也为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医患关系埋下隐患。所以医学生不但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仁爱”、“孝道”的朴素医德,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以解除病人疾苦为使命的理想,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医学生在医学知识海洋畅游的同时,要学会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医学生在临床体验中求知的同时,要学会健康学习,健康生活,健康行医,用最朴素的认知来还原医德的本质,用最无私的奉献来升华道德的根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国家的需要,自觉端正利益观、金钱观和 “官本位”思想,为将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2)学会感恩,提升社会责任感。医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祖国大家庭里的一员,应将自己的前途发展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统一结合,始终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未来职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对社会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什么。”医学生应该多关心国事、了解民生,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从而确立为祖国、为人民学习的远大理想,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决心。医学生应亲近社会,走向社区、走向农村,通过参与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勤工俭学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在获得体验同时,也能服务社会,回报社会。(3)知行统一,提升法律意识。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受到不良医德风气冲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样的社会问题会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而消亡。所以,医学生要必须知法、懂法、守法,牢固地树立法制意识和观念。同时,绝大部分医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未来所从事行业的职业风险,必须严格地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行为,才能有效地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和患者之间的误解,从而化解职业风险,所以医学生学习法律不仅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实现医德风范,还能实现职业的自我保护。法律是激发医学生治学严谨,重视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法律也是尊重患者权利和医生的尊严的制胜法宝。(4)慎独内省,提高自我约束力。内省和慎独是医生实现高尚医德的有效的自我提升方式。我们强调的医德不仅在于廉洁自律更在于高超的医技和高度的责任心,细心的对待每一个病症,耐心的对待每一位病人,即便是没有监督或是法律的约束,医生都能用自己的医德操守和道德境界来服务于广大人民。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医学生应不断的审视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从而实现知行统一,把医德内化为内心的信念,塑造良好的品格,并以良好的认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消除当前不良思潮和腐败之风的干扰,自觉使自己的言行和道德的要求相一致,从而使自己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经得起考验,经得住诱惑。

对于医学教育来说,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最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全国的医学院校需要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医学生们应该慎独内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瑛.《当代中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培育途径人文素养医学生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