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越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和优秀的教师队伍,而不同的高校类型具有很好的互补关系。伴随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研究已迫在眉睫。文章分析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训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人才的重要性
首先,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根本,要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与层次,必须有专门的音乐人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是最好的信息载体。教师的职业素质与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音乐素质的关键因素,他们可以把高质量的音乐教育内容传达给学生,并对学生的音乐发展起到促進作用。
其次,促进大湾区间的文化交流。音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交流纽带,它不仅能推动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还能增强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融合,从而提高各个地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所以,高校培养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将有助于推动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区域间的理解与合作。
最后,适应市场需要。粤港澳等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音乐专业人才,进一步推动大湾区高校的整体发展。学前教育在国家教育系统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音乐教育又是高校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更好地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有必要关注并加强学生的音乐教育,营造有趣、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人才培养现状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但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优势、教育资源优势等因素的影响,各区域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水平与质量产生了不平衡。以广东省例,广州、深圳、佛山三个城市的音乐教育专业有很好的硬件条件,教师有很强的实力,而其他城市的硬件和软件相对薄弱。
(二)教学方式与内容的落后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沿用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也就是教师根据自己已有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授课,其不足之处十分明显。因缺少与时代相适应的创新与改革,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必须对现行的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三)没有紧密的跨地区合作
当前,我国各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人才进行了区域间的协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高校间的跨地区协作与交流机制尚不健全,高校普遍缺乏足够的认识与重视,资源共享也比较有限。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粤港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四)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不同使一体化发展更加困难
粤港澳文化同出一源,同属岭南文化。在音乐文化方面,岭南文化在长期的融合中,产生了一种多元化的音乐文化。由于香港、澳门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一些历史原因,文化交流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粤港澳高等教育的一体化发展,导致三地高校音乐教育发展遇到了“瓶颈期”。
(五)校企合作办学的力度与实际需要不相符
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同的问题。例如,广东省大学的音乐专业教育水平较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大;香港大学虽然与国际接轨,发展也很快,但是由于校舍太小,高校的规模很难扩张,学生缺乏锻炼身体、交流和练习钢琴的地方,制约了发展速度;澳门仅有一所大学开设了音乐专业,但这所大学的历史不长,课程类型不多,有关岭南音乐文化的内容也不多。
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向
(一)实践性教学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高校应尽量增加实践性教学,开设实习、观摩和音乐教材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实习,去实地观察,也可以提供音乐实践课,让学生在教室里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奏,从而提高音乐技巧和演奏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音乐比赛,或者一些音乐会。例如,中国的流行歌曲是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代表的,三地的流行歌曲文化一脉相承,各具特色,涌现出了不少佳作和一批杰出的歌唱家。“湾区新音”比赛在粤港澳和抖音平台进行直播,在赛制和歌位库上都有所革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年轻音乐人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湾区新音”比赛以国际化湾区的视角和模式为基础,涵盖了线上、线下两个不同的空间,设有广州、香港、澳门三个线下赛区,同时设立了抖音赛区,打破了时空界限,让有歌手梦的年轻人都有机会参与。在比赛规则上,“湾区新音”首次采用了“多个区域”的模式,让参赛者可以在不同的区域进行比赛。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进入决赛的参赛者,除了要演唱自己所选择的曲目之外,还要从“新时代”创曲库中选择一首自己创作的歌曲。评委将从歌手的演唱水平、对原创作品的驾驭能力、二度创作的完成程度、创新程度等方面来综合评判参赛者的音乐素养。学生看完节目后,能有效地改进自身的缺点。
(二)探求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高校要更新观念,引进新的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音乐专业的课程内容和形式。音乐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科技手段展开音乐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借助科技的力量,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能直接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题研究,不断摸索新的音乐教学方法。
如果教师只通过语言、图片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并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将所需的材料制作成课件,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是一种真实和自然的体验,学生不但能学到一首歌曲,而且能更好地丰沛自己的情感。
如在讲授“神州大地”这一节课时,教师将各个地区的建筑、歌舞形式、风俗习惯、服装制作成课件,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理解歌曲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漂亮的图片和清晰的声音,营造教学场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到音乐的高低、长短、快顿等。在进行想象和加工的过程中,学生被感染和激励,进而产生音乐创作激情。
(三)促进各地区间的协作
各高校应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学资源与实习基地的共享,从而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例如,高校可以開设“学生交换计划”,让学生到不同的学校去练习,从而获得更多的实际经验。在培养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例如,如果学生有音乐基础,教师可以安排他们学习钢琴等乐器。同时,高校可以举办地区间的学术研讨、训练等,推动学术交流、教学经验共享,与国内外优秀的音乐院校和机构展开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并进行联合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四)走“区域+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一体化创新道路
教育并非只是简单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高校音乐专业应在大三开设与音乐教学法、即兴伴奏、合唱与指挥等相关的课程,走产学融合之路,鼓励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如果学生有毕业后开设琴行或者培训机构的意愿,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专业其他知识,还可以邀请有成功经验的毕业生来校开设讲座,在分享成功经验、讲述营销策略的同时,给学弟学妹提供就业机会,为学生的顺利就业保驾护航。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眼界,让他们认识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鼓励他们到深圳、珠海等地工作。
(五)健全教学评估体系
高校应构建完善的音乐教学评估制度,建立以工作为中心的三维评价系统。在评估学生时,教师不能只看考试的分数,特别是对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试卷的成绩只能反映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在评估学生时,教师可以用专业汇报音乐会的方式,让他们以小组的方式来策划、设计、合作、排练,最后由团体演出结果来评定他们的学习情况。这样的考试方式更好地检验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使教学评估工作更加公平、合理。
(六)平衡岭南音乐理论与技巧的教学内容
岭南音乐不只是一种简单的音乐形式,它需要与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相关联。在岭南传统音乐课的教学中,高校应以歌唱技术为中心,而非局限于音乐本体技术。教师和学生要不断学习,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岭南传统音乐的理念和内容。
通过对深圳大学岭南传统音乐理论内容传授型的课程进行分析,笔者发现,教学内容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学生不能进行系统性学习。因此,高校应在教学中加入与音乐有关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对岭南民间音乐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岭南音乐理论与技巧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对音乐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持续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加强跨地区合作等措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高水平的音乐专业人才,促进粤港澳地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仲彦鹏.在地国际化:我国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路向[J].山东高等教育,2019(1).
[2]南日.高校国际化音乐人才培养策略与实践探索:以大连外国语大学音乐系为例[J].音乐创作,2015(12).
[3]单菁菁,张卓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
[4]郑宗晖.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艺术评鉴,2018(3).
[5]窦志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一流的职业教育[J].特区经济,2019(2).
[6]杜怡萍.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转型[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8(4).
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3WQNCX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