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昱锜
摘要:高校高质量教育工作必须重视大学生群体间的地域文化差异,文章通过解析地域文化差异的价值与挑战,提出地域文化差异融入高校高质量教育工作的路径,即运用体验式或参与式教育,实现地方、高校、教师三力合一,以期提高高校高质量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教育;大学生;地域文化差异
一、地域文化差异对高校教育工作的影响与作用
地域文化差异会对高校教育工作的推进有巨大影响,高校必须确立地域文化差异的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地域文化差异对高质量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对深入推进高校教育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确立地域文化差异的地位
地域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文化方面所呈现的不同形式和特征,这种差异体现了各种文化之间的对话、融合和互动,可能在语言表达、生活习惯、审美情趣、风俗服饰等方面展现出来。随着全球文化多样性日益得到承认,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加剧,人们应以“尊重、欣赏、促进”的眼光看待区域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多元共存。大学生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不同地域文化的大学生促进了学校多元文化的井喷式发展。因此,高校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学习,而应结合大学生的文化差异加以考察。
必须明确的是,地域文化差异是不可忽视且不会消失的,它是高校高质量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忽略它的重要性是不切实际的。如忽略大学生的地域文化差异,简单化地将他们的多元文化背景贴上了单一的标签,不仅不符合实际情况,还将造成教育工作内容上的缺失。
针对地域文化差异较大的大学生,如何摆脱僵化的灌输、说教模式,在平衡差异的同时抓好教育理论建设;如何应用地域文化差异的积极影响,充分发挥各地文化的优势,做好、做细、做实教育工作,使高校的高质量教育更有活力,更加全面,更加多元化,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地域文化差异带给高校高质量教育工作的挑战
随着多元文化背景下异质文化的发展、高校不断扩招,不同地域文化在高校内交流、碰撞,校园软文化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接受度高,但对于文化良莠的判断能力尚有欠缺,面对不良的文化信息极易产生偏激思想和冲动行为。
大学生几乎来自不同的地区,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存在地域文化差异,他们在话语方式和沟通习惯上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可能会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的障碍。文化差异往往也会带来相应的排他性,当刻意地强调地域文化差异的重要意义时,差异会变得更加突出,容易造成冲突。例如,在南方读书的北方学生,在饮食适应性方面表现更弱,很可能因为饮食习惯的不同而出现隔阂与芥蒂。又如,大学生的同乡情节。从概率学上讲,同一群体里的同乡者比异乡者会更容易成为朋友,因为同乡间会更容易产生共同的话题和相互扶持的情感,组织社交活动也更便捷。
例如,各地高校会有一定的少数民族预科生招生计划,因此会出现一个班级内有数名来自同一预科班级的少数民族学生。从2023年10月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2020级4班的在校生人数来看,班级总在校生人数为49人,少数民族大学生15人,其中少数民族预科生11人。他们有极相似的生活习惯和语言表达,因此形成的少数民族群体是对地域文化差异的一种肯定和确立,但他们的发展是完全自由和随性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因为相同的文化背景容易出现排斥他者的情况,从而展示出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他们自动形成小的圈子或者团体,但并没有系统化的制度为彼此做制约或保证,有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尊重差异本就是增进沟通与深入交流的重要途径,尊重差异意味着允许他人有不同的思想、观点和做法,这需要个人放下自己的偏见和成见,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去理解并包容他人的立场,从而实现对立面之间的共存和协调。一味地固守差异又会造成冲突和纷争,如何在尊重大学生地域文化差异的同时寻求平衡,如何在对立的基础上寻求统一,以构建共同的价值观,是高校高质量教育工作必须明确的内容。
二、地域文化差异融入高校教育工作的路径
正确处理地域文化差异,有利于高校高质量教育工作的扎实推进和全面发展。高校应不断深化对地域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运用体验式或参与式教育活动,结合地方、高校、教师三者的力量,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一)解决路径之一:体验式教育和参与式教育
如何面对地域文化差异关系到高校高质量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因为大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认知、理解和价值观会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在学生相互理解、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建立持久的差异协调机制。教师要以差异特征为着手点,启动体验式教育和参与式教育,通过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大学生在体验中真切地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互相理解、和谐共处的平衡。
例如,各个高校举办的留学生知识文化节,促进了在校留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互信。在知识文化节中,留学生可以分享各自国家的文化、历史、传统,大学生在懂得尊重差异的同时,能增强跨文化交流和吸收多元文化的能力。此外,通过亲身的参与和体验,大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形成了较为清晰、理性的认识,对文化差异也有了新的视角和见解,更能够给予正确的评价。
因此,在开展高质量教育工作时,高校应注重体验式、参与式教育,要注意抓好读(原著)、听(專题报告)、讲(系统讲授)、谈(讨论交流)、看(录像)、走(社会实践)、写(调查报告、读书心得、学术论文)等教学环节,同时注重大学生学习的体验感与参与感,促进教育模式创新,增强教育的渗透性和互动性。
(二)解决路径之二:地方、高校、教师三力合一
地域文化的不同必然会衍生出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若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如学校及教师对地域文化的实际效能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利用地域文化开展教学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或专题理论学习主要依靠国家统编教材或教育文件,然而,统编教材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忽略了地域文化差异,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可能导致教材内容不够本土化,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统编教材或文件往往较为规范化和传统化,不太注重大学生启发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大学生的背诵和记忆。如果完全依靠国家统编教材,教师只能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教学,缺乏创意和自由度,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总之,一支具有卓越能力,尊重、熟悉不同地域文化知识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发挥高校高质量教育功能的核心,地方、高校和教师三方必须合力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
作为高校所在地的地方部门,应做好四个方面的服务,以满足将地域文化差异融入高校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第一,提供多元文化交流平台。地方部门可以组织不同地域文化的活动,让不同背景的大学生和居民相互了解,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多元文化包容性。第二,推进地域文化进课堂。地方部门可以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让大学生了解学校的文化情况和特点。第三,提供政策支持。地方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按照高校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为地域文化进课堂提供方便和保障。第四,推动文化融合。地方部门可以推动高校与当地企业、文化机构、社区组织等开展合作,促进当地文化和高校文化的融合,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综上所述,地方部门要充分了解高校的地域文化差异,为高校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推动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建设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
高校可以采取四项措施为推进高质量教育工作服务。第一,高校要全力构建学校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快捷联系通道,积极推进地域文化进课堂。第二,高校可以开设多元文化课程,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大学生从中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增强学习的实效性。第三,文化教育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高校只有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应关注教学环境的营造,采取多种形式,打造丰富、温馨的教学场景,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校也可以为具有地域文化差异的大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让大学生在新的文化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第四,高校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引入和培养具有丰富地域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多样性,并在政策、学习或工作条件上为教师提供便利和支持。
为推进高校高质量教育的发展,从事相关教育工作的教师应做到四点。第一,教师要认识地域文化差异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自觉涉猎不同的地域文化知识,以了解不同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情感特点,掌握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思想状况,做到因材施教、因情施教。第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提炼出有意义、接地气的主题,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实际的启示和帮助。如教师应根据时政热点不断地为教学添加新的内容,确保教学内容贴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第三,高质量教育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因此,教师应注重教育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体现思想、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第四,教师应时刻创新教学思路,不断完善、改进教育方法,尝试使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将地域文化渗入课堂教学或专题教学,并且注重互动和反思,激发大学生学习不同地域文化的兴趣,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进行高质量教育工作时,不能忽视大学生的地域文化差异,也不能脱离地方文化背景,而是在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整合、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创新教育工作方法,运用体验式教育和参与式教育,结合地方、高校、教师三者的力量,让地域文化差异更好地融入高校高质量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冯黎明.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与国家意志的总体化:中国现代性的两个方面[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5).
[2]梁亚琴.大数據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要义与实践路径研究[J].魅力中国,2020(33).
[3]欧阳惠平,刘颂新.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J].职业,2021(21).
[4]刘会胜.地域文化差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理论与当代,2008(6).
[5]任振翔.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河东文化为例[J].晋中学院学报,2016(4).
[6]刘有升,陈丽静.高校深化优秀地域文化育人的多案例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