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惠
摘 要: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体现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质量的数学作业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教师要站在育人的角度,通过采用针对性、分级化、生动化、综合化、应用性、信息化设计作业的策略,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1-0016-04
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体现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质量的作业设计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核心素养。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减负增效的理念下,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数学作业备受关注。经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六项策略改进作业设计。
一、针对性设计,遵循学习目标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深化、拓展知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需要重点关注作业的针对性,依托学习目标,设计高质量的作业内容。具体来说,教师应认真审视作业是否符合《课标》的要求,是否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在借助教辅资料布置作业时,切不可不假思索全盘照搬给学生,教师要对題目进行筛选,有的还要根据需求进行改编,让作业更加贴合目标要求。另外,针对性设计提倡作业的“少而精”,即作业设计紧扣学习目标、精准恰当、指向明确,能够达到以一当十的练习效果。这意味着教师应相对减少机械重复的作业,平衡好作业“质”与“量”的关系,切实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例如,在“吨的认识”一课中,为了让作业设计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先将本节课的课时要求进行分解细化,得到以下学习目标:①初步了解“吨”用字母“t”表示,并在教师引导下知道1吨=1000千克和1t=1000kg。②建立1吨的表象。③了解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吨”做单位。④了解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一些物品。再遵循分解后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作业:
1.根据经验判断,比1吨重的画“√”。
( ) ( ) ( )
2.果园里的橘子熟了,第一天果农摘了325千克,第二天摘了310千克,第三天摘了352千克,这三天摘的橘子够1吨吗?
3.想一想,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 ( )
这一作业设计题目题量小,紧扣该课时的目标要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数感、量感及运算能力,也体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
二、分级化设计,注重因材施教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课标》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因材施教,通过分级化设计,为学生量身定制数学发展路径,进一步助力学生的个人成长。教师可以在精选作业的基础上,将作业按照难易程度分为“基础级”“进阶级”“挑战级”三个级别。基础级的题目是和本节课例题结构相似的基础训练,难度较低,分量较少;进阶级题目是在例题的基础上适当加以变化,将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灵活处理问题的变式训练;挑战级的题目具有一定难度,是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学优生可免做基础级作业,在完成进阶级作业的同时冲击挑战级题目,而对于基础薄弱或中等水平的学生,只要完成基础级或进阶级作业即可。这种作业分级模式能大大缩短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当然,教师还可以适当利用奖惩方式,鼓励学生突破自我,完成更高难度的作业,这样可以在激励学生的同时减少学习“惰性”。
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为例,教师可以分级化设计课时作业。
基础级:已知图形的长、宽或边长,计算图形周长;直接利用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进阶级:已知图形周长,求长、宽或边长;利用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变式性问题。
挑战级:灵活利用周长公式,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或开放性问题。
这样的分级化作业设计,让不同能力级别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生动化设计,点燃学习热情
教学中,要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离不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样,优质的作业设计也需要用生动的作业内容与形式引领学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意味着教师应关注作业设计的生动性,通过设计出对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的作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跳出单一的“书面”形式,将数学知识融入活动中,与趣味游戏、情境体验、角色扮演等形式巧妙结合。这契合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心理,增强作业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如,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教师让学生课后与同学或家长玩“24点游戏”,即任意翻开四张扑克牌,按牌面点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最先得到结果为24的获胜。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了加减乘除口算,提高了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完“认识人民币”后,可以组织学生玩“我是小小售货员”游戏,让学生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利用标有价格的几件物品,进行模拟购物。通过情境体验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对“元、角、分”货币单位有了更全面地认识,在模拟买卖的过程中锻炼心算、口算能力。
生动化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更加高涨,点燃学习的热情。学生在“玩”中巩固所学知识,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综合性设计,促进全面发展
《课标》强调,要加强学科之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为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意强化作业的跨学科综合性,根据不同的作业形式灵活设计与不同学科融合的综合性作业,增强作业的思维含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完“认识小数”后,教师可以布置主题为“生活中的小数”的数学日记或手抄报作业,让学生走近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以照片、文字等形式把寻找到的小数及其含义记录下来。学了“方向与位置”,教师让学生根据旅游景点和设施的具体方位,绘制景区地图并设计游览路线。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
这些作业的呈现形式综合运用了语文、美术、地理科学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了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五、应用性设计,实现活学活用
应用意识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考虑作业的应用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实现活学活用。数学应用性作业的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形式要灵活多变,比如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式或个人独立式作业。
如,学习“统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统计市区某主干道不同时间段的车流量,绘制统计图表并进行分析,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利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宽了学习数学的空间。又如学习“比例尺”后,教师布置“介绍我的卧室”作业,让学生测量自己的卧室和一些家具的长和宽,再按照一定的比例画出卧室的平面图,从而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原理制作一个风筝,借助计算知识制定旅游消费方案等。
将应用性贯穿作业设计的始终,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能检验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切实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六、信息化设计,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线上+线下”的融合式教学日益常态化,将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入教育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为此,《课标》建议教师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习资源,进行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意味着教师设计的作业应突破传统的作业形式,适当采用信息化设计,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构建(下转第25页)(上接第18页)线上作业平台,依托互联网,为学生布置作业。比如,借助信息化软件,布置简单的速算作业,学生完成后,教师通过“查看学情”,随时了解情况,师生都可以得到即时反馈。又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资源布置课外作业,进一步丰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此外,还可以借助“希沃白板”APP等互动教学平台创新作业模式,使学生在互动游戏中汲取知识,温故知新。
学生在完成信息化作业时,不仅可以及时获得作业反馈,根据反馈内容调整学习策略,还能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使学习变得更加活跃和自主。
综上所述,高质量的数学作业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站在育人的角度,通过采用针对性、分级化、生动化、综合化、应用性、信息化设计作业的策略,不断丰富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陈树文.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3,(16):68~69.
[3]李星云.试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之策略[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8,(Z2):18~20.
[4]任丽新.潜心研读课标 精心设计作业[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