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2024-04-05 16:00:08保红梅
教育界·A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保红梅

【摘要】自“双减”政策落实以来,一方面,学生的时间变得更加宽裕,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开发自己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双减”为其他科目提供了便利,教师能放开手脚创新教学,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初中体育;“双减”;教学创新;教学研究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体育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响应相关要求,优化教学方式,以全新的面貌赋予学生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铺平道路。那么,“双减”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到底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呢?教师需立足学情,合理开发课程资源,优化教学方式,满足學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一、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体育教学范围

在“双减”背景下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教师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以篮球教学为例。初中篮球教学的重点在于运球(臂腕指用力,体侧运球)和障碍跑(合理运用钻、跨、绕等动作)等。教学期间,倘若教师直接阐述理论,然后再让学生投入实践,不但会让课程变得格外枯燥、乏味,而且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可通过搜集、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和精心设计教案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练习运球之前,笔者从网络上搜索了相关的视频资料,如与篮球相关的动漫视频、游戏动画等,利用这些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再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习其中的技巧、知识和原理。这样的教学方式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更有趣、更高效。

如,在某段游戏动画片段中,主人公正在运球,他穿过一个又一个对手,成功地完成了灌篮。这一幕不但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更引起了他们的喝彩。看完这个片段后,视频内容来到篮球比赛实况录像的片段。画面搭配了旁白,主要讲解的是运球时的基本技巧。在谈到“臂腕指用力”时,画面切换到手臂的细节图上。画面中,手臂上的肱二头肌区域呈现出深红色,指明该区域是运球时的主要发力点。学生在观看期间,可以模仿视频,体验肱二头肌、手腕小肌肉群发力时的感受,由此形成深刻记忆。这样一来,当他们进行实际训练时,就能更好地把握相关技术要领。

同理,在教学障碍跑等其他动作技术要领时,教师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方法,通过播放动画或真人训练录像等视频,以及慢镜头、细节讲解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运球障碍跑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当学生在课堂上初步了解篮球的基本技巧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训练,重点关注学生是否理解视频所讲解的内容,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学生会逐渐从被动探索过渡到主动实践,提高参与体育学练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开展游戏化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以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体验中融入课堂。那么,具体该如何让游戏走进课堂呢?据观察,有的教师会在课堂导入环节带领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但是,这些游戏有时与新课内容的关联性不高,导致学生在玩完游戏后,一下降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换言之,与其说让游戏走进课堂,不如说要使课程游戏化,即以游戏的方式铺展教学,让学生在“玩+学”的体验中逐渐对体育训练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转被动训练为主动参与。

以上肢力量训练教学为例。在以往的训练中,由于教学较为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在练习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产生抵触情绪,找借口休息,导致后续训练的效果不尽人意。不难发现,一成不变的训练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中学生体育训练的发展需求。所以,笔者在开展教学时,将游戏“横穿电网”与上肢力量训练进行融合,以此带给学生“阵地应敌”的体验。

(1)游戏目的: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与闪躲能力。

(2)游戏准备:以操场为场地,准备五根长约两米的橡皮筋。

(3)游戏方法:将全体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以纵队形式站立。每个小组的前方都横向排列五根两端固定在地面之上的橡皮筋,高约50cm。橡皮筋之间的距离在1—1.5米之间。游戏开展期间,学生要以俯卧撑的姿势,依次在橡皮筋的下方穿行,不可以碰到橡皮筋。为了增加游戏难度,在小组进行游戏期间,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扮演敌人,向该小组投掷纸团(炮火),而行进中的学生不但要保持好与橡皮筋的距离,还要及时闪躲。期间,如果学生被纸团击中3次,则判定失败。

如上所述,学生在玩的同时,不知不觉地锻炼了自身的上肢力量和闪躲及反应能力。据笔者观察,虽然该游戏所耗费的体力很大,但是没有一个学生表现出厌学的状态,这说明建立在游戏之上的体育训练更受初中生的欢迎。据此,在开展其他体育项目的学习和训练时,教师同样可以对课程进行游戏化设计,让学生在课程游戏化的体验中收获知识、锻炼身体。

需要注意的是,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做好学情了解工作,即学生在经历几轮游戏体验后,对课程重点的掌握程度。而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科学的教学措施,以此完善学生的不足。例如在上述游戏中,教师可通过小测验了解学生是否通过游戏训练增强了上肢力量,再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此确保学生自主训练的效果与质量。

三、定期开展体育竞赛,激发学生运动潜能

“双减”政策的落实不但缓解了学生的压力,还给他们留出了更多参与体育训练及竞技比赛的空间和时间。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一些竞技性十足的体育活动,以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

以800/1000米长跑教学为例。在开展长跑竞赛时,笔者改变了以往的规则,融入了数学与接力跑两种元素,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调整后的长跑竞赛规则分为以下三点。

规则一:全体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五人。男生和女生分开进行比赛,以此确保竞赛的公平、合理。

规则二:女生和男生小组成员分别以接力跑的形式完成800米和1000米的长跑比赛。不同于传统接力跑的形式,这里的接力方式换成了解答数学题。简而言之,当首发队员跑到接力区域后,需要与接力的成员共同解答数学习题(注:题目的数量为2—3道),解答完毕后,接力队员开启下一轮的赛跑。

规则三:判定名次的标准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小组抵达终点的时间,另一个则是根据小组的答题准确率。以A和B两个小组为例,假设A组最先抵达终点,而B组抵达终点时的時间与A组间隔不超过1分钟,且B组的答题准确率比A组高30%,那么两组成绩并列;相反,若两组时间差超过1分钟,或是B组答题准确率未达到比A组高30%的标准,则B组为亚军。

在竞赛结束后,教师要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对于未能取得名次的小组,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心理安抚工作,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查缺补漏,由此确保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譬如,有学生盲目追求速度,在答题环节因为马虎而失误,导致团队未能取得好名次,事后,他感到十分自责,闷闷不乐。对此,笔者开导他:“同伴可以理解你的初衷,下一次比赛时,只要更加细心,相信你可以以优异的表现回报大家的努力。”

随着学生体能、心理素质等的日益增强,教师还可以扩大竞赛范围。比如,组织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团队荣誉感。为了取得更好的名次,学生往往会更积极、更认真地参与训练。长此以往,学生不但能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团队意识、体育精神等,可谓一举两得。

四、评价激励并举,营造良好学练氛围

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重拾信心,更能助力学生保持开展体育学练的动力。因此,在“双减”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教师要注重优化评价机制,引入多主体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1.教师评价,完善学生短板

在对学生展开评价之前,教师要明确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即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完善不足与短板。因此,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开展针对性指导,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例如,在篮球运球的训练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呈现的问题集中在缺乏对细节动作的掌控上,如运球的力度过猛,或是未能掌握好球的弹跳方向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采用口头评价、记录表呈现等不同方式,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如帮助学生协调对力度的掌控,或是指导学生训练用手臂和手腕控制球的能力等。通过反复的针对性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就能有所提升。

2.生生评价,助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除了教师评价,教师还可以采取生生评价的方式让学生知晓自己的学习表现。比如,在进行小组训练之后,教师可以让组员之间互相点评。例如,结束800/1000米跑的竞技赛后,A组组长针对组员的表现做出点评,如组员甲起跑时的爆发力很强,但是由于呼吸方式错误,导致难以维持长时间的奔跑;又如组员乙,虽然耐力较强,但是缺乏爆发力,导致一旦被对方超过,便很难实现反超。生生评价结束后,组员之间可以协商接下来的训练方案,以针对短板展开训练。另外,学生也可以对自己的表现展开自我评价,然后再由组员为其出谋划策,寻求解决方案,以此营造良好的体育训练氛围。

3.家校合作,拓展学生训练空间

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家校合作的机会,鼓励家长参与到对子女的学习评价当中,或是鼓励家长和子女一同训练。譬如,教师可指导家长与子女在课余时间开展快步走、慢跑等适宜的体育锻炼。家长可将子女的表现反馈给教师,由教师进行训练指导,以帮助学生及时认识自身的不足,反思和改进训练方法,提高体育锻炼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肖云.“双减”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7):15-16.

[2]曹健.“双减”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智慧教育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22(10):7-9.

[3]张国文.“双减”背景下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2(8):52-54.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12:22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43:20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52:42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36:13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59:32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试析网络教学平台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8:33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