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数字化作业的探索与实践

2024-04-05 16:00黄祖晔
教育界·A 2024年4期
关键词:双减初中语文

黄祖晔

【摘要】以数字赋能初中语文数字化作业的探索为切入点,诠释广西“‘润语文教师研修团队”如何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推动教研的转型和工作创新,促进精准教研的实现,巧用数字化作业满足“双减”政策对作业减量提质的要求,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数字化作业;改革行动

一、改革行动的背景

学生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作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作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难度和数量不合理,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较弱,无法适应每一个学生个体,容易出现盲目“刷题”的现象。二是作业由教师人工批改,耗费时间较长,且缺乏科学数据支持;作业布置往往依赖于教师的个人经验。三是教师给学生的作业反馈形式比较单一,作业对后续教学的促进作用发挥得不充分。这不利于学校、家长全面了解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

由《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可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也提及要大力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这意味着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利用数字化手段和资源,对“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不仅能够改变教师传统的作业观,有利于推动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传统作业与数字化作业之间的差异如表1所示。

二、改革行动的特征

大数据在“‘润语文教师研修团队”的构建和群体潜力的激发中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推动着作业设计、布置、实施、反馈四个环节的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实现。作业改革行动的特征具体包括以下四点。

一是作业设计协作化。不同学科的教师甚至不同地域的教师突破时空的限制,借助互联网联系在一起,参与到作业设计工作中。对不同类型的作业进行梳理归纳、探究开发、反思修正等,实现了平等、充分、深度教研,拓展了教师们作业设计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以协作化的资源支撑着作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二是作业布置科学化。基于教学实践,将语文作业革新探究中的方法、策略、步骤等进行理论的提炼,形成基于学生学情、融合生活要素及地方特色的行动支架和资源包,促进各类型、各模块的优秀作业应用范式的推广,以作业布置促使作业研究行动向纵深推进。

三是作业实施多元化。打破纸笔作业的禁锢,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互联网上优秀的数字资源,创设直观且生动的作业环境。充分地利用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校园云平台等建设立体式的、生活化的作业实施渠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沉浸式的作业体验,潜移默化地实现师生双方学科素养和数字素养的提升。

四是作业反馈外显化。极力突出“教—学—评”一体化的特征,注重作业评价的过程导向作用。努力在班级中打造基于教师、家长、学生三方互动的作业反馈平台,尝试对学生的作业进行AI批改、个性评价、推送展示等,综合性地呈现出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引导学生在学中做,也在做中学,以适应作业改革的时代要求。

三、改革行动的做法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教与学的理念与方法,促使教育新样态的形成和广大教师探索步伐的加快。2021年,以南宁师范大学的王毅老师的“优质均衡背景下城乡初中语文教师研修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课题立项为契机,“‘润语文联合教研群”成立。“初中语文作业的减量提质”作为团队成员最迫切的研究需求被提上议程。

(一)“一驱动”引领教研“数智”升级

为提高团队所开展的作业研究的系统性,“‘润语文教师研修团队”以促进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数字素养提升为目标,基于研修需求,依托课题研究,追求教学实践的效益,紧紧围绕着初中语文作业改革研究申报了一系列的课题,并进行了科学的探索。在“基于‘1+X的初中语文整书共读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团队思行并進,进行了关于线上阅读作业的尝试;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教研共同体以单元作业设计为策略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究—以部编版八年级教材为例”课题研究中,团队对板块式、主题式的语文作业数字化资源开发进行了范式共建;而在笔者主持的“数字赋能 作业提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策略与实践”课题研究中,团队对语文数字化作业的探索得到了全面推动……北海市实验学校等多所学校纷纷开展了协同研究、共同发展、成果共享的“数智”教研。

1.“云研讨”—进行线上讨论,倡导平等式对话

通过在线调查找到语文作业设计及实践中的问题或亮点,通过数据分析找出阶段性研究话题,以视频的形式召开线上研讨会,组织研修共同体内的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讨论,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如在“如何进行语文作业设计”的专题在线教研中,团队以线下活动为基础,通过“腾讯会议”将研讨会进行在线直播或者进行录播,利用“小鹅通”等APP吸引更多教师参与,鼓励教师通过聊天区讨论、举手发言等方式展开研讨,提出自己的想法。

2.“云生成”—基于实践尝试,完善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研修中,受时空和研修活动的价值等方面的约束,极少有教师对实施过程进行检视和再观照。而这些实践的细节恰恰是能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生成性研修资源。因此,有的团队成员倡议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针对学情在“云共案”中融入自己的理性思考,渗透学校和班级特色,并通过充分的线上分享交流来探讨课堂教学的得失,解读课堂活动的意义,展示课堂上每一个事件的价值,最终形成“云个案”,从技术性教学设计走向反思性教学设计。

3.“云推进”—基于数字技术,进行项目活动的逐步实施

努力开辟“线上试验田”,在大项目的整体设计下,激励教师依据兴趣和特长开展单一任务的教学指导。以“《朝花夕拾》‘1+X整书共读”作业任务为例,志愿教师先使用微信小程序“小打卡”建立学生阅读分享平台,再利用移动互联网终端软件对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读书感言进行指导和点评,循序渐进地推动项目的开展,以每周一次的频率组织了四次主题不一的阅读交流。在为期一个月的共读活动中,作为研修共同体成员的志愿教师成为组织者、参与者,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在完成暑假阅读指导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在“云互动”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

(二)“三環节”重构数字化作业场景

1.数字手段实现课前作业的功能升级

课前前测引导精准教学。传统的课前作业一般为搜集积累类的作业,需要进行重复的抄写,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效率。数字背景下,多样化数字手段的应用可以快速实现信息采集、处理和汇总,进而实现学生学情的前测和精准反馈,助力教师开展靶向教学。如字音易读错、句子停顿有误、文学常识积累不够等问题的解决均可借助“问卷星”“蜜蜂家校”等,用课前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完成课前自学并生成反馈,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顺学而导。

课前探索提高学习品质。课前作业不仅仅需要学生熟记知识,更需要学生形成学科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1]。在布置课前作业时,教师应鼓励并教会学生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突破课本的禁锢,进而懂得分析数据、展示数据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质。

2.数字技术促使课堂作业的互动生成

课堂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在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技术在课堂中的普及应用,可以实现快速收集资源、分类整理、动态展示、多维互动、激活思维的多重功效。

匠心设计,智慧作业。笔者依托团队成员的科研优势,与成员合力编写了五册《学而习作业本》(九年级合为一册)。这五册书对作业进行了整体性设计,是多所学校“线上合作+线下实践”的智慧成果。为了便于使用,团队还制作了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包,突出课堂导学的进阶性,设计了如搜索网络资源制作名片、观影赏乐、二维码导学、发条“朋友圈”等富有数字情趣和生活气息的作业,增长了学生的智慧,促进了他们多元智能的发展,也为广大的一线教师提供了作业改革的思路和范本。

过程可视,动态生成。“八桂教学通”是在广西多所学校中得到普及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其中的资源库、题库、学科工具库、课堂活动库等,能将文字用聚光灯的功能进行凸显,从而使语文的读写互动类作业可视化。如笔者对于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现代诗歌”,尝试进行了大单元的教学设计,利用“八桂教学通”及数字技术将学生作业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经历了“了解新诗—诵读新诗—探究新诗—创作新诗”的全过程。本单元课堂作业设计单如表2所示。

3.数字资源激发课后作业的创新活力

一般来说,表达交际类作业、读写互动类作业、综合运用类作业是课后作业的主要类型。而数字资源对课后作业的支撑作用体现在如下方面:(1)构筑语文学习的生活情境。学生借助海量资源开展沉浸式的听说训练,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自由地表达、读写、运用,进而提升学科素养和数字素养。(2)突破课本学习的边界。教师利用班级数字平台推送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在内的优质学习资源,以此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开阔他们的眼界,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

(3)提供自由开放的创造空间。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学会制作演示文稿、录制音频、剪辑视频、编排电子刊物等,进行个性化、数字化的成果展示。(4)优化作业的批改与反馈。教师引入AI技术批改和分析学生的作业,将结果性评价转换为过程性评价,拓宽涉及学生、家长、社会主体的评价渠道,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精准的引导和明确的方向。

四、改革行动的成效

在大数据的赋能下,“‘润语文联合教研群”围绕“一校为基地,多点探索实践”展开研究,在研究机制、研究目标、研究创新点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开发了丰富的纸质、电子作业资源,构建了跨区域、基于实证的语文数字化作业新样态,荣获了多项荣誉。

研修共同体的教师们通过关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成果导向的三个不同阶段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更新个人理念,变革教学方法,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和信息素养,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了一系列优秀的论文。

目前,研究实践中构建的模式、开发的资料库已通过讲座、书籍、案例等形式在全区范围内推广;研究团队还以支教等方式走进薄弱学校,推动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本文的语文作业改革模式在其他学科的数字化作业探索中也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白晓龙,余霞.有趣·有理·有情·有法:作业反馈的应有之举 [J].未来教育家,2020(6):28-30.

猜你喜欢
双减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