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丹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应该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展现灵活性和兴趣化,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领域,不断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因此,作业设计应关注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只有不断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赋能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运算能力;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应该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展现灵活性和兴趣化,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领域,不断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重点关注其有效性和高质量性,同时亦需兼顾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良性培育与全面发展。现将针对广大农村小学教学作业设计实际情况,探讨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具体解决策略,设计有效的作业,赋能核心素养。
一、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题目设计不够生活化
普遍的作业形式,大多为教师根据教学主题悉心安排的习题,以及相关辅助资料中的配套练习。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训练单纯地围绕着课堂教学内容展开,容易出现机械、重复,导致学生的作业效果得不到灵活的发展,很难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二)题目设计缺乏灵活性
在小学数学教育学中,教师会利用示例来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这是巩固练习,对于提高知识的应用效率尚有一定的差距。然而,采用这种作业设计方式可能会阻碍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他们的发展和成长,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并不利。
(三)题目设计缺乏层次感
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都存在着差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多数以统一题目形式,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作业内容与形式进行区分。如此形式的作业,不仅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稳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创新思维多元化的培养。
二、作业设计的具体措施
在构建完善的数学能力体系中,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及应用实践无疑是其重要的四大支撑点,着力于全面地培育好这四个关键性的数学基础技能,对于确保学生实现基础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设置各类学习任务时,务必强调对以上四种关键能力的培育,对其展开针对性训练。
(一)注重运算能力的培育与提升
“计算”和“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意把握的两个关键因素,将计算融合在实际问题中,使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计算的重要性,让他们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进而更深入地了解运算的真实含义。在熟练掌握并巩固技能之后,教师应着力关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灵活性与策略选择的多元性。
例如,在计算800÷25的过程中,当学生熟练地完成竖式运算后,教师可以启发他们探索更多解题思路:“你是否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思考、交流,引出这道题还有多种解题思路:
1.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800÷25=(800×4)÷(25×4)=3200÷100=32。
2. 根据除法的性质:800÷25=800÷5÷5=160÷5=32。
3. 根据数据的特点:800÷25=8×(100÷25)=8×4=32。
此类型题目求解既注重追求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又提倡关注探究计算过程所采用的方法与策略。通过这样精心设计的练习任务,有望打破学生运用简便算法的单一认知模式,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逐步积累计算经验,掌握多种计算技巧,为提升个人的数学素养提供有力支持。
(二)注重空间观念的培育与提升
新课标重点指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意识至关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直观视觉逐渐转化为抽象逻辑推理的重要阶段,其对于几何图形知识的认知须经历一个由观察、实际操作到深刻理解并掌握几何形态特性的全面过程,以此逐步构建和完善自身的空间意识体系。因此,在几何题目练习过程中融入对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助于避免学生将套用公式作为解决几何问题的唯一手段,进而有效推动学生几何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梯形的面积”一课,如果单纯地设计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此类型题目作为新知识学习之后的强化巩固训练,确实极具适用性;然而,若是已然度过巩固阶段,此类练习题所具备的思维锻炼价值便大打折扣。根本原因在于,习题仅停留在学生对相关公式进行机械式运用层面,缺乏对于空间感知等方面的综合性训练。若我们能够转变设计理念,以如下方式来展现问题的内容,便能巧妙地将空间想象力与梯形面积计算紧密结合起来,使得题目既具有较强的综合功能,又充满考查学生深入思考的契机。
1. 一个梯形花坛靠着墙壁,被一圈长46m的篱笆所围绕。你能求出这个花坛的面积吗?
2. 一块梯形,上底是30m,下底若减少10m,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就是1500平方米。原来梯形的面积是多少?
这种创新式作业设计得益于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巧妙融合与运用,对于培养学生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并创新性的解决问题,推动思维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三)注重推理意识的培育与提升
推理意识,这一概念特指对推理流程及其价值所在的初级理解与认知。学生能够借助于一系列已知命题,依照特定的法则推导出其他结论;能够通过简明的归纳推理或类比推论,猜测出部分初步结论;能够透过法则的运用,探寻数学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之旅,感受其独特魅力。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注重数学推理意识的培养,通过设计综合性应用题,培养学生將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笔者设计如下作业:下图左边是一幅三角尺中的一块,右边是一个等腰三角形,那么∠1等于多少度?
这是一道颇具代表性的推理题,其思考过程彰显从既定信息进行推测并获取未知结论的逻辑思维脉络。适量地设计这类题型,对于学生对知识方法的灵活运用,综合分析推理意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
(四)注重应用意识的培育与提升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际应用的学科,具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它既给我们带来了知识的拓展,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智力的挑战和思维的乐趣。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敏感性和观察力是培养应用意识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想象力。有时候,学生对于作业题可能会感到枯燥和无聊,难以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所以,作业设计要融入地方特色,让题目“活”起来,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更大的兴趣,有更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怎样才能使题目“活”起来呢?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这节课时,设计了如下一道作业:
指针从“红桃粿”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你可以获得什么美食?再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度,你可以获得什么美食?如果你想要得到“咸水粿”,你该怎么办?
把潮汕美食文化融入作业题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此同时,仿佛已经看到美食在招手,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升。通过设计符合当地学生实际的作业,学生会意识到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还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加愿意学习数学。
总的来说,作业环节在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深化任务。教师应当强化对作业设计的理解,明确定位,大胆创新,以能力提升为本,思维发展为要,将基础知识的巩固、运用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拓展视为作业设计工作的核心重点所在。提高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大力挖掘学生潜能,使有效的作业设计赋能核心素养有更真切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平国强.数学练习设计的关注重点[J].小学数学教育,2023(Z3).
[2]曹一鸣.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