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分析初中生物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2024-03-26 06:11王羿廷
求知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初中生物

摘 要:教育生活化是新课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时代需求。结合春秋季高发的流行性传染病,以苏科版初中生物“传染病的预防”这一课为例,介绍对学生进行传染病基础概念的科学教育,珍爱生命、感悟生命价值的生命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的自我教育,以及以生态道德为中心的公德教育,同时分析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育生活化;“传染病的预防”;教学案例

作者简介:王羿廷(1988—),女,江苏省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初中阶段生物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生产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知识和能力。生物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课程,是教育生活化的具体表现,这与教育学家陶行知主张的“生活即教育”的观念是一致的。教育生活化是新课改“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时代需求[1-2]。下面笔者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24章第2节“传染病的预防”教学为例,分析相关教学策略,谈一谈对教育生活化的理解。

一、案例背景

每年春秋季,甲型流感、乙型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流行性传染病往往呈高发趋势。随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社交模式、工作模式、教育方式,以及人们生活的健康理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师应重视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了解科学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树立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怀,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问题分析

(一)教材内容

学会预防传染病是我们健康生活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教材在“人体的免疫防线”章节后安排了“传染病的预防”章节,有利于学生运用免疫知识来探究、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方法。本节分为“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认识病毒”“传染病的传播”“预防传染病”“预防艾滋病”等部分。其中,“预防传染病”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理解是基于学习者经验背景构建起来的,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教学并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重视学生已形成的丰富的经验和身处的情境,让学生在自然环境或者相关情境中学习,从而帮助学生达到知和行的统一[3]。教育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基于自身生活经验,在探究体验式学习中达到知与行的统一。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践性强,与社会时事相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体验式学习,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掌握相关概念,再运用概念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会如何预防传染病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能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认识病毒及病毒性传染病;能说出甲型流感等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模拟探究,培养乐于探究、善于探究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不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并搜集资料,培养调查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具备理性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等科学精神。

探究实践:通过模拟体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懂得自尊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响应有关部门号召,积极接种相关传染病的疫苗;懂得关爱传染病患者。

态度责任:培养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具有严谨求实、敢于质疑、理性包容的心理倾向;认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关注身体内外各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够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讨论,做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具备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责任意识和能力。

三、学情分析

教室内人员相对集中,流行性传染病较易发。学生对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看法,但是并不清楚传染病具体的发病和传播机制。学生对传染病的态度比较模糊,有的呈现惧怕的心理,不愿意去接觸和了解,一味地躲避;有的呈现无所谓的态度,对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不了解,缺乏科学的认识。在学习了上一章节“人体免疫防线”之后,学生已基本了解人体对传染病产生免疫能力的相关知识,因此,笔者从流行性传染病的模拟和调查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亲身体验开始进行分析,形成科学的态度,为其今后的健康生活打下基础。

四、教学策略和过程

(一)科学教育

笔者以握手小游戏模拟传染病的传播特点。首先,让一个学生手上沾满面粉,并让这个学生随机找一个同学握手,让学生观察这个被握手的同学手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然后,这两个手上沾有面粉的学生继续在一分钟之内随机与其他同学握手。一分钟之后,利用数学统计方法统计手上没有面粉和手上沾有面粉的学生的人数,发现手上沾有面粉的学生占班上学生人数的56%。最后,笔者请学生分析这一生活现象,回答问题:面粉代表了什么?这个过程模拟了什么?怎么样才能不被沾上面粉?

通过握手小游戏,学生了解了面粉在同学之间快速沾染的过程,联想到传染病在人与人或者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并结合第一课时学过的“病原体”和“传染病”的概念,认识了“传染病的传播特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概念。握手小游戏通过握手这种直接接触的方式模拟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模拟实验。握手小游戏以面粉模拟病原体,以手上沾有面粉的学生模拟传染源,以手上没有面粉的学生模拟健康人。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联想生活中类似的场景,激发了学习兴趣,科学直观地认识了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了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笔者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此模拟实验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数学统计、交叉感染和戴手套等设计元素,提高了模拟实验的真实性、趣味性,也增强了学生课堂的体验感、获得感。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亲身经历,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这符合教育生活化的基本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符合知行合一的学习观点。

(二)认知教育

传染病号称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对人类的危害非常大。为了使學生进一步认识传染病的危害,让学生在思维层面加以重视,教师需要展开认知教育,向学生介绍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传染病,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预防疾病、自我保护的意识以及培养爱护生命健康的精神,能够做到自尊自爱。另外,在开展认知教育时,教师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展示丰富、立体的数字化内容,以更好地梳理知识内容,给学生带来更强的信息体验感与冲击感,增强学生的情感认识。

在开展认知教育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甲类和乙类传染病很可能发生大规模传染,每一次甲类和乙类传染病的大范围传播,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当然,不管是传染病还是非传染病,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为人类预防疾病提供了条件。学生作为社会公民,要了解和掌握疾病预防的知识,以有效应对传染病的发生,将传染病的传播扼杀在摇篮之中。

(三)生命教育

在传染病高发时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利用课外信息搜集渠道(网络、电视、杂志、书籍、报纸)搜集资料,并以小组的形式了解艾滋病、甲流、沙眼、肺结核、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常见的传染病,围绕这些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表现、防控措施等搜集材料,撰写演讲稿,后续进行主题演讲。

以“调查甲型流感病毒”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传播途径、患者病症和危害、街道宣传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汇报。学生通过自主搜集资料,能了解甲型流感的发展动态,结合刚学习的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认识甲型流感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教师结合流行的传染病,在生命科学、思想情感方面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通过描述甲流患者的表现症状、潜伏期、隔离要求、致死率等信息,体会甲型流感这一传染病对人类生命造成的危害;通过介绍甲型流感的传播途径,了解如何科学预防传染病;通过介绍街道宣传的具体措施,了解目前甲型流感在我国的情况。

此调查活动在教材“艾滋病的调查”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笔者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对一类常见的传染病进行调查,撰写演讲稿并上台演讲。在每一个小组演讲的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同学也要认真听讲,获取知识。知识分享教育的开展,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和调查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够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尽自己所能绽放生命的精彩;学会正确面对生命的终结,树立正确的死亡观;能够感悟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构建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四)家国情怀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落实家国情怀教育,向学生讲解家国情怀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应注意的是,与一般的家国情怀教育不同,在生物学科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不应只讲大道理、大方向,而应该有机结合学科的特点,注意隐性渗透。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世界暴发,成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各地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住了疫情,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教师可以此案例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珍爱生命的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自我教育和公德教育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对传染病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态度,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这些已有的科学观点,开展课后实践活动。例如:走上街头利用小报等宣传科学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发口罩,鼓励身边的人积极配合相关政策,接种各种传染病疫苗;制作绿色出行、不食用野生动物等的宣传口号、公益广告;等等。这些公德教育宣传活动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提出的“绿色发展、生态道德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群众的期盼”是一致的。

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鼓励学生进行反思、自我教育。第一,对卫生安全生活的反思。要知道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增强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提升卫生安全自我教育能力,掌握各种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知识,学会最基本的自救方法,让卫生安全教育终身化、常态化。第二,加强锻炼身体,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情绪。有效的情绪管理是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在传染病面前,应做到不畏惧、不慌张,正确处理情绪和心态问题。第三,明辨是非,科学对待传染病的传播,做到不传播谣言、不制造谣言,提高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周昌学.浅谈生物教学生活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3(20):36.

黄魏.让教学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中: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几点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0(8):33.

黄沧波.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3(1):82.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初中生物
教学案例的内涵及其应用意义
充分整合教材资源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高效性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