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2024-03-21 04:17陈吉周文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机关事业单位

陈吉 周文

摘   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推进工作是当下我国养老体系改革的重点内容,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能够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政府、单位和社区的管理效能,同时优化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建成科学、完善的养老体系。基于此,分析该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及其存在的资金和人员匮乏、衔接流程复杂、职工医保转接不力等现存问题,并就此提出要保证工作资金和工作待遇,建立分层管理机制,提高社區管理质量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全面推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能够真正实现属地化社区管理的全覆盖,推进我国养老体系的改革进程,完成“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3-0102-03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已然成为当下民生热点话题。为适应时代发展,建立更加科学的养老机制,我国从2014年10月开始推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事务与企业退休人员一起,移交至所属社区、城市街道或乡镇保障所,由社区服务组织统一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旨在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体系进行改革,变“双轨制”为“单轨制”,实现属地化管理[1-4]。尽管近年来社区管理模式飞速发展,在各方面展现出较强的优势,但由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数量庞大、各单位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在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换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3,5,6]。本文阐述了实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意义与价值,指出单轨制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中现存的发展壁垒,并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能够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意义与价值

(一)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的养老待遇、福利和医疗等服务皆由原单位负责和管理,由于各单位性质及管理能力的差异,“属地相同、待遇不同”的状况十分普遍,受到诸多退休人员的诟病[5,6]。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能够根据当地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制订计划,为相同属地的事业单位及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统一的退休福利和养老服务,缩小各机关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退休人员的待遇差距,消除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老无所依状况。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从民众的共同利益出发,推进我国社会单轨制养老体系的发展,符合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的具体体现,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二)整合公共资源,提高管理效能

在我国老龄化浪潮之下,仅凭单个的事业单位自身对退休人员进行管理,不但不能保障退休职工的福利待遇,还增加了单位的资金和人员压力,相比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系,这种“自我消化”的管理模式效率低下,不能满足时代进步的需要[7]。以笔者所在中大公立三甲医院为例,全院有近3 000名在职职工,750余名退休职工,16名离休干部,医院未设立单独的离退休科,在人力资源部设一个岗位管理离退休人员,该岗位同时兼职本院职工一卡通管理工作。这种岗位设置,能够保证退休人员日常人事管理和各类福利待遇的通知发放,但对于离退休人员期望的高质量全天候服务需求,显然存在工作压力。

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管理和退休事务并入社会化管理,纳入社区进行统一、专业的养老服务,既能够有效整合社区在退休人员管理方面所投入的人、财、物资源,实现集约化管理和退休人员人力资源再开发,又可以有效减免事业单位的压力,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效能。

(三)优化福利待遇,实现科学养老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岗位日益精简,提供退休人员养老管理服务既缺少足够的人员力量,也缺乏科学专业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目前,笔者所在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包括退休手续办理、养老待遇兑现情况沟通、节假日福利发放、职工去世丧葬抚恤费发放、接待离退休职工咨询来访等日常工作,同时协助单位保健科开展离退休职工体检、医疗费二次报销等工作,协助退休人员管理部门开展各种老年文体娱乐活动等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行政化管理模式无法满足退休职工的期望,部分退休职工希望单位退休管理人员,能够像社区志愿者和优质物业管家一样多角度、全方位、全天候服务退休职工,这种期望对于单位而言,显然是难以实现的。只有实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才能保证退休人员得到更专业、更可靠的优质服务,更好地维护退休职工的切身利益,提高全社会退休人员养老福利的整体水平[7,8]。同时,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也符合目前我国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能促进退休人员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真正建成“单轨制”的退休人员养老体系。

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发展壁垒

(一)社会重视程度不够,资金、人员严重匮乏

新冠疫情发生后,社区信息化管理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同时加大力度投入资金和人力,网格化管理卓有成效,社区工作逐渐规范化,相比之下,社会人员退休管理工作发展较为缓慢,两者存在严重失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经费及人力的严重匮乏。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专业人才、场地设施和文化活动等软硬件均不能满足退休人员日常所需,加上社会层面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专业的对口人才欠缺,且得不到相对稳定的工作保障,吸引不到有能力的管理人才,导致社区老年服务质量大打折扣。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推进。

(二)缺乏高效衔接流程,单位协管工作繁重

按地域划分的社区管理比按退休前就职单位划分的人员管理更高效便捷,也越来越成为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的主要依托。由于“双轨制”养老体系在我国已经实行多年,在向“单轨制”过渡的进程中,缺乏规范系统的衔接流程和沟通渠道,时常出现信息上报有误、交接过程烦琐等诸多问题,造成社区管理和事业单位管理资源的双重浪费,阻碍了单位退休人员的管理权责从单位到社区的稳妥移交。同时,近年来事业单位精兵简政、定岗定编,大部分事业单位不再单设离退休办公室,或者即便单设,也只设置1—2个管理岗位,这种管理人员的投入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退休人群带来的工作体量。

(三)福利待遇不甚统一,职工存在心理落差

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的养老服务由原单位负责管理,造成不同单位退休职工之间互相攀比退休待遇和退休福利的习惯,单位待遇好的退休人员存在心理优越感,他们担心现有的福利待遇会在实行社会化管理改革后打折扣,损失现有的有形和无形利益。此外,由于经济能力和管理方式存在差别,各社区为退休人员提供的服务设施和管理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社区对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不够用心,使得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职工在脱离与原单位联系后,流失了配套的福利待遇,降低了原有的生活質量,因此造成部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对社会化管理存在强烈的抵触心理,不愿接受退休后被移交社区管理的养老安排。

(四)公费医疗转接职工医保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完成公费医疗跟职工医保之间的转接工作,但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无法跟当地医保部门完成转接,依然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当下,在公费医疗经费日益紧张的情况下,笔者所在公立三甲医院积极采取成立《教职工大病互助金》和参加“宁惠保”商业保险等方式,多渠道解决退休职工看病费用报销问题,但是仍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和退休职工对医疗品质的追求,加上公费医疗存在定点医院少、报销手续烦琐等问题,部分单位退休职工强烈要求加入所在地市的职工医保。医疗保险一直是养老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关系到退休人员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公费医疗如果不能顺利地转接当地医保,不仅会给退休人员看病就医造成诸多不便,也会成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巨大阻碍。

四、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发展建议

(一)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提供资金、人员保障

社区管理的快速发展,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提供了充分的现实条件,为保证全社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能够顺利实现,必须加大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合理的人才吸纳制度,为场地设施的建设、文娱活动的举行以及人员服务质量等提供切实保障。

在资金方面,不仅需要地方财政做好规划,根据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社区实行定额定期拨款,还需要相关部门建立必要的监督制度,对拨款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规范地方性补贴的发放,防止养老金被挪用、被挤占等情况;在人员方面,一方面可以联合各地高校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深入培养复合型社会化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岗位倾斜,为社会管理人员提供更富余的编制保障,用优质的工作待遇吸引更多相关专业人才,全面提高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质量。

(二)完善分层管理机制,推进政策落实进程

目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工作进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机关单位退休职工移交社区的覆盖程度,要全面普及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体系,就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分层管理系统,完善社会化管理的服务机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都习惯于依赖单位提供的养老服务,对很多新兴技术不够了解,重新更换系统对于他们来说并非易事。因此,这就要求在社会化管理工作过程中,从退休人员的立场出发,建立合理的退休人员居住地管理原则,同时开设事业单位与社区沟通衔接的专用通道,简化衔接流程,在职工办理退休时做到一步到位,完成单位跟居住地社区的管理衔接工作,建立规范化、人性化的“单位—社区”衔接流程,提高管理系统交接工作的效率,推进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政策的落实进程。

(三)提高社区管理质量,吸引退休人员主动进入社会化管理

社区养老待遇的优质与否,影响着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参与积极性,是社会化管理养老体系推进工作的核心[8]。社会化管理的养老待遇和质量,需要靠政府、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共同发力:首先,地方政府要结合国家最新政策,出台相关的规定措施,为社区的养老金发放、建设资金提供政策保障,实现有法可依;其次,社区要加强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提高社区管理的水平,同时定期开展具有创新性的集体活动,丰富退休人员的文体生活,提高社区养老的质量;最后,企事业单位也要积极配合社区工作,帮助解决退休人员移交社区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项问题,并联合社区开展相关活动,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感受到社区养老的温暖,同时带动事业单位和退休人员双方的主动性。此外,政府、社区和事业单位要对社会化管理的优势进行宣传,三方合力疏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抵触心理,吸引他们主动要求并入社区管理。

(四)加快职工医保转接步伐,探索社区医养结合模式

医疗是退休人员群体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就目前工作状况来看,由于各种原因部分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还未完全转接所在地市职工医保,极大增加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转接工作的难度。当下大数据统计技术日趋成熟,以新冠疫情期间感染人员管控和排查为例,电子化管理系统对个人信息进行集中收集和录入,在全国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保证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体系跟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体系加速并轨,大数据统计技术同样可以运用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医保转接工作中。以社区为单位,利用大数据建立起人员管理名册,进行科学的养老资格待遇认证,运用信息化平台打造全国互通的医保系统,突破跨区、跨市、跨省甚至跨国就医所带来的阻碍,从而促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转接步伐。此外,积极探索社区医养结合的运作模式,总结成功的医养结合试点经验,将其运用到社区养老的工作中来,减少退休职工在医疗费用报销方面对原单位的依赖,普及医疗养老属地化管理,解除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就医烦琐、报销困难的后顾之忧[9,10]。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比“双轨制”的养老体系,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统一管理的“单轨制”养老体系更为科学和高效,以社会化管理为主、单位管理为辅的发展方向是大势所趋。当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还面临诸多发展壁垒,要想真正实现整个社会养老体系的“并轨”,需要持续关注退休人员并入社会化管理后的养老待遇、医疗保险、文体娱乐等方面的问题,从政府、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形成三方合力,积极主动探索优化路径,推动公费医疗跟职工医保转接工作顺利进行,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居住地社区就近解决各种生活问题,切实缓解高龄退休人员存在的出门难、看病难等问题,真正实现属地化社区管理的全覆盖,推进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参考文献:

[1]   蒋敏华,陈君.抓住改革契机破解国企退休人员档案管理难题[J].中国档案,2022(3):60-61.

[2]   丁建定,倪赤丹.论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转型: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种历史比较分析[J].学海,2021(6):109-113.

[3]   王秋霖.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9(18):47-48.

[4]   李红,孙虹.退休人员档案移交工作思考:以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档案管理,2021(2):95-96.

[5]   路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可行性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20):60.

[6]   张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模式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8(13):167-168.

[7]   沈勤,韵卓敏.新时代文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路径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9(8):72-77.

[8]   周先旺.以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养老需求[J].人民论坛,2022(5):6-10.

[9]   郑吉友.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1(11):17-26.

[10]   李丹,李丽萍.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高质量供给研究[J].中州学刊,2022(3):59-66.

[责任编辑   卫   星]

猜你喜欢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机关事业单位
如何做好路桥企业退休人员在转型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做好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浅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
初探实现公平分配目标进一步深化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
上海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管理模式调研分析报告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的探讨
浅谈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对策
返聘退休人员用工风险及方法措施分析
浅论如何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铁路治安社会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