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琼娜
摘 要:在分析体旅融合背景下国际重大赛事经济特点的基础上,分别从固定资产投资、旅游收入增长、促进就业、扩大内需带动消费等四个方面分析其经济效应,并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提升体旅融合背景下国际重大赛事经济效应提供有益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体旅融合;体育赛事;国际比赛;经济效应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3-0025-03
一、研究背景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点指明要打造体育产业新增长极,举办系列赛事,促进体旅融合发展,实现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体育与传统旅游产业融合释放巨大经济价值。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同时发展与之相关的旅游经济,兼具活动主题明确、传播路径清晰、时空要素汇聚、公共资源供给充足、社会资源融通等要素禀赋和价值功能,在人、财、事、物齐聚的背景下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无限可能性。因此,分析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既是体旅融合的重要内涵,也是促进体旅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
二、体旅融合背景下国际重大赛事经济特点分析
(一)短期经济爆发式增长特点
国际重大赛事将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规划布局升级,助力举办地及周边旅游业、酒店住宿业、餐饮业和其他文娱行业短期内经济效益迅速扩大,具有显著的经济催化作用。举办期间,客观的门票销售、媒体宣传制作、赞助商投入等都将在短期内提振经济,并引发相关行业的快速扩张。
(二)中长期经济增长特点
国际重大赛事对区域中长期经济的刺激主要体现在释放群众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热情,盘活区域存量体育资产促进经济新增长点的形成等方面。例如,在赛事结束后,当地群众体育活动往往快速发展,赛事场馆对居民群众无差别开放将为群众锻炼身体、开展体育交流提供有力支持,提升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促进区域整体劳动生产率提升,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指出的是,重大体育赛事的投资也是一把“双刃剑”,不少研究表明,赛事过度投资也会挤占后期城市建设和规划的资源,造成挤出效应,导致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出现低谷效应,需引起格外重视。
三、体旅融合背景下国际重大赛事经济效应体现
(一)国际重大赛事增加固定资产建设投资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完备的资产建设和投资带动,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因此也关系到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国际重大赛事本身对场馆、设备器械和其他相关公共服务如交通、医疗、卫生的要求较高。这一方面是受到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强大的品牌感召力产生的群集效应影响;另一方面则与国际赛事办赛规格高、要求严格有关。因此要承办国际重大赛事就需要建设标准更高、更加先进的体育运动场馆,增设更加现代化的体育运动器械设施,同时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以提高赛事举办期间对游客的服务保障能力。国际重大赛事的举办增加的一系列固定资产建设投资能够直接拉动相关产业经济。
(二)国际重大赛事带动旅游收入
国际重大赛事本身是体育旅游的重要组成,赛会期间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大批体育爱好者和文旅爱好者的涌入能显著提升区域旅游业收入,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例如,北京冬奥会直接带动旅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万亿元。2019年中国网球公开赛期间,北京市实现旅游收入20.9亿元,同样释放出强大的旅游收入增长潜力。
在赛事结束后,前期为比赛服务的场馆和公共设施通常会作为开放项目供市民游赏,从而带动体育休闲产业快速发展。比如,成都大运会结束后,成都市体育局积极开放高新体育中心、四川省体育馆在内的比赛主场馆和相关体育公园,同时在原赛事场馆的基础上承办全国健身大赛、创新策划“走进大运场馆·共享全民健身”等系列活动,持续释放重大赛事相关投入的旅游经济效应,促进门票收入和旅游服务收入增加。
(三)国际重大赛事促进文化、体育及娱乐行业就业
国际重大赛事促进相关行业就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赛事本身带动体育用品企业、体育赞助商和体育直播及广告行业的广泛就业,吸纳包括体育产业链上游器材提供商、中游教练员和志愿者以及下游与体育康复、体育文化、体育锻炼相关服务运动员的专业人员就业,形成庞大的就业集群。第二,体育外围产业和中介产业的就业,如体育彩票、体育民宿经营、体育旅游导游等。第三,体育消费就业,如体育纪念品、快消品的促销人员、服务人员等的大量就业。
(四)国际重大赛事能够扩内需、促销费
国际重大赛事扩内需、促消费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第一,举办契合赛事主题的消费活动。国际重大赛事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在赛事举办期间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各种消费活动、营造赛事主题消费氛围能够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带动诸如体育周边文创、体育用品、餐飲住宿、主题旅游研学等领域的消费。第二,丰富消费活动形式。国际重大赛事通常具有广泛的群体适应性,青年、老人、家庭等不同消费群体都能在体育赛事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消费业态与消费场景。体育赛事的主办方、地方政府等部门单位往往通过联合金融机构、新媒体平台、电商平台等策划实施丰富多彩的惠民消费活动,丰富赛事活动供给的同时提高不同场景下的消费潜力。
四、体旅融合背景下国际重大赛事经济效应实证研究
(一)模型构建
考虑到本文的研究目标,建构GMM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设定如下计量模型:
lnPGDPit=a0+a1lncIIit+a2lnVISit+a3lnLABit+a4lnCOSTit
+∑ΦXkit+εi+vit
上式中,a0为常数项,a1、a2、a3、a4等为系数,X表示各控制变量,k表示控制变量的个数,PGDP为区域经济发展程度,CII为基础设施投资,VIS表示区域旅游收入,COST表示区域居民人均消费支出;εi表示非观测区固定效应变量,vit表示随机误差。为了减弱时序数据对实证分析结果的影响,本文对全部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
(二)样本选择与变量设定
1.样本选择。为了更加准确地刻画体旅融合背景下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构建全国70个大中城市2008—2022年间所有大型国际赛事在内的研究样本。根据现有研究,国际重大体育赛事主要包括奥运会、世界杯赛和世锦赛等,在选择研究样本时,着重考虑各城市举办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汤姆斯杯羽毛球赛、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苏迪曼杯羽毛球赛、乒乓球世界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国际羽联世界锦标赛等,由此设定计量分析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2.变量设定和数据来源。根据研究目标,设定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在内的多维变量体系。
解释变量:体旅融合背景下的基础设施投资(CII)、区域体育旅游收入(VIS)、区域新增就业(LAB)、居民人均消费支出(COST)等四个变量。其中,本文所指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两部分,用这个指标来反映宏观意义上的基础设施投资水平。区域体育旅游收入以体育旅游等门票收入为计量对象;区域新增就业以特定时段区域内服务业新增就业人数进行计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指的是居民用于满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费的全部支出,主要包括食品衣着支出、家庭用品及服务支出、医疗保健支出、交通及通讯支出、娱乐文教支出、居住和其他杂项支出等。
被解释变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PGDP)使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与常住人口比值的自然对数进行衡量。
控制变量:为更加全面地反映体旅融合背景下国际重大赛事的经济效应,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城镇化水平(URB)、人民币汇率(EX)两个控制变量进行实证研究。
论文中原始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和Wind数据库,研究时点为2008—2022年。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全部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该表数据可知,研究期内,各区域人均GDP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体旅融合背景下的基础设施投资一项的标准差达到3.473,同样反映出各地体旅融合发展状况的差异。
2.参数回归。 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对模型进行参数回归,得到表2所示结果。Hausman检验结果显示p值分别为0.035、0.001,在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故使用固定面板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参数回归结果可知,体旅融合背景下的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显著为正,系数为0.0628,说明体旅融合背景下的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相应地会带动区域人均GDP增长0.0628%。体育旅游收入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具有正向影响,系数为0.0382,说明区域体育旅游收入每增加1%,相应地能够带动区域人均GDP增长0.0382%。以上结果说明体旅融合的过程中,通过促进区域基础设施投资、带动旅游收入的直接渠道能够释放充足的经济发展动能。
体旅融合背景下区域新增就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说明体旅融合下通过促进新增就业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可能与新增就业的经济影响效应具有滞后性有关。但同时体育赛事的发展带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会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五、结束语
体旅融合背景下,国际重大赛事的举办具有一定的经济效应,在相关政策制度的推动下,基于体旅融合更好地带动地方体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分析了体旅融合背景下国际重大赛事经济特点以及体旅融合背景下国际重大赛事经济效应体现,并运用GMM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国际重大赛事的经济效应。研究后得出结论:体旅融合背景下国际重大赛事增加固定资产建设投资,带动旅游收入,促进文化、体育及娱乐行业就业,扩内需、促销费四个路径实现经济效应。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体旅融合背景下的基础设施投资、区域体育旅游收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显著为正,新增就业的经济效应不显著。
参考文献:
[1] 黄建军,李艳平,段婧.大型体育赛事对经济文化发展影响分析[J].营销界,2021(8):25-26.
[2] 魏参茸,康冬.“体旅融合”背景下大型体育赛事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3):77-85.
[3] 侯宇亭,彭国强,陆元兆,等.全域旅游背景下我国体旅融合发展的协同效应与创新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1(10):29-35,42.
[4] 范青亮,洪永淼.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及其评估--以马拉松为例[J].中国经济问题,2021(2):24-41.
[5] 柴金.体育产业的经济效应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10):25-26.
[6] 王洪.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效应与提升策略探究[J].经济师,2020(7):50,52.
[7] 李佳.大型体育赛事的經济效应分析及其优化策略:以第十三届全运会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3):83-88.
[8] 张明.论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J].经济研究导刊,2017(25):181-182.
[9] 钮力书.广州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分析[J].新经济,2013(13):90,92.
[10] 郭环洲.大型体育赛事对经济文化社交关系层面的影响[J].统计与管理,2020,35(11):105-108.
[11] 高忠锡.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9):39-40.
[责任编辑 卫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