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滨侨
摘 要:2023年伊始,我国发布《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数字中国的建設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力,并强调了金融在其中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业优质高效的新体系。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数字化转型为银行提供了新的服务模式和经营理念,成为推动金融创新的关键因素,但同时也带来了管理挑战和竞争压力。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农商银行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就数字化背景下农商银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策略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为农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农商银行;必要性;关注要点;挑战;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3-0073-04
一、农商银行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实现金融强国,关键是要做好“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作为其中之“首篇”,既凸显出中央对发展金融科技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科技赋能的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推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作为承担支持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和农村市场等诸多职责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背景下既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运营模式和客户需求变化等挑战。如何通过增加科技力量的投入以推动实体经济稳固发展,成为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将科技与金融结合,是建设金融强国,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传统银行经营管理历经电子化和信息化阶段,从原有的纯手工作业转变为业务自动化、终端化,较好地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使得银行业的服务质效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对我国经济各领域发展起到正向的推进作用。得益于主动参与到这一转型过程中,并且在叠加了各项经济政策红利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整体实现了良好的经营发展。但应认识到,传统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为农村人民,其金融需求较为基础,服务以结果为导向,对多样性、便捷性要求不高,而经历过信息化变革后的农村金融机构对于服务农民较为轻松,导致金融机构在后续在信息化等科技转型等战略节点前瞻性较弱,忽略了金融科技的投入以及积累。随着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原本属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主阵地一定程度上受到国有银行或大中型股份制银行市场下沉战略的影响,以农商银行为主的农村金融机构应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借助数字化手段,农商银行不仅能够提升业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还能够加强风险控制和市场适应性,从而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一是数字技术能够提升农商银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行为,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业务策略;二是数字技术能够优化农商银行内部管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三是数字技术能为农商银行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平台,使其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二)是重塑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技术创新已成为驱动金融领域发展的核心动力,而数字化正是这一创新浪潮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化能够实现农商银行多方面的变革:一是催生更优的数据中台。中台作为银行的“大脑”,是对客户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搜集、甄别、处理、归类、计算及融合的产物,通过实施数字化,使看似独立的海量信息自动高效地转化为业务产能,并通过其助力前台产能提升,由原来的前台的客户需求驱动转变为中台数据驱动。二是推动银行公司治理成效,降低经营成本。农商银行利用高效的数据分析和智能技术,集中分析机构的各类财务数据,并跟进及预判各主要监管、经营财务指标和产品定价等广泛影响、计算要求高的数据,提高了风险管理的精度和财务工作的准确性,并加强了公司内部治理的成效。三是修复客户忠诚度。“三农”领域被认为是农村金融机构重要战略点,有着人缘地缘的天然优势。一直以来,“三农”的发展与农村金融机构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也因此在具体获客、业务办理等环节一定程度上形成路径依赖,未能充分发挥小法人灵活的优势。随着大中型银行的服务下沉,“农二代”们的金融需求更具多样性,对于金融服务的提供方也有更多的选择,因此他们不再像父辈一样对农信机构具有较高的品牌认可度,一旦客户的服务体验不佳,很容易就“用脚投票”转向其他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能够提供农商银行与客户互动的新渠道,使得服务更加个性化和便捷,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四是赋予农商银行更大的灵活性,开发更具针对性的业务产品模式和市场策略。这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对于维持和提升农商银行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三)是打造差异化服务的技术关键
特色金融服务不仅是吸引和保留客户的重要手段,也是农商银行品牌建设和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数字化转型对于农商银行而言,不仅是一种技术升级,更是一种战略选择。通过提供特色化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从而为实现可持续的业务增长和市场扩张提供可能性。数字化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基础和创新途径。利用数字技术,农商银行可以开发出符合特定目标客户群体需求的定制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个性化财务建议、针对特定行业的贷款产品,以及便捷的移动银行服务等。这些服务不仅提高了客户体验,也增强了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黏性。
二、农商银行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关注要点
(一)坚持支农支小战略定位
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支农支小”战略定位,要确保技术创新能够有效服务于“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而非单纯追求银行片面扩张发展。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目标客户精准画像,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并实现批量获客,提升农村居民及小微企业这类“长尾客户”的服务效率及用户体验。此外,银行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化平台来扩大农村地区的服务内容及服务对象范围,弥合“数字鸿沟”。另一方面,通过集成先进的数据分析和信贷评估系统,加强对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精准评估,预测和管理潜在的信贷风险,从而提升风险评估和信贷决策准确度以及贷款的安全性。
(二)正确理解数字化建设理念
农商银行应明确数字化转型是对传统银行业务模式的重构,重点在于连接不同场景入口,为客户创造安全、便捷、直观、透明、无缝的产品及服务,而非仅仅是优化银行内部业务流程管理。例如通过数字化手段,银行能够更加深入和精准地了解客户需求,基于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定制化的服务方案。又如,银行应借助数字化工具,如移动应用和在线平台,提供7*24小时线上服务,满足客户随时随地的金融服务需求。再如,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银行获取和处理的客户数据量日益增加,应建立强大的数据安全体系和隐私保护机制,以保证客户信任和维护银行声誉。这包括加强内部数据管理规范、实施严格的数据加密措施,以及对员工进行数据安全意识培训。
(三)立足实际选择合适的转型方案
大中型股份银行转型较早,资金实力雄厚,技术沉淀较深,人才储备充足,基本已经拥有一套相对成熟的大型信息系统。而农商银行囿于自身人财物,普遍没有能力独力开发新系统,往往更倾向于“拿来主义”,在原有的系统上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微调。在进行一些子系统开发时也存在开发体系杂乱不统一、开发周期长、系统功能单一、使用效率低下、系统之间整合成本高等问题。另外,与国有行及大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农商银行可投入资源较少,无法承担过高的试错成本。基于上述情况,农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应根据当地市场环境实事求是,既要避免各类转型项目“一哄而上”,又要防止因转型周期过长错失市场。
(四)走差异化特色化转型之路
农商银行作为与地方经济高度相关联的法人金融机构,在技术研发创新等方面与国有大行相比较为欠缺,实现数字化的物质及科技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农商银行实施数字化转型要充分考虑机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经营特点、目标客群、业务特色,明确差异化发展路线定位,制定与业务需求、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相匹配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从而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转型之路,推动改革转型行稳致远。为国家建设金融强国之目标服务,为省联社的工作要求服务,为机构自身实现稳健发展服务,切实扛起支农支小的任务使命,以更扎实可靠的行动提升地方实体经济服务质效。
三、农商银行实施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一)自有技术人才梯队储备不足
对于农商银行而言,自有技术人才梯队儲备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的技术人才稀缺和现有员工对新兴技术的适应和掌握程度不足两个方面。首先,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于熟悉最新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农商银行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相对较弱,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来推动和实施复杂的技术项目和创新。其次,现有员工在技术能力和知识更新方面面临挑战。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需要员工具备新的技能和知识来适应变化。然而,培训和提升现有员工的技能需要时间及资源的投入,这对许多农商银行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相关项目资金投入意愿较低
农商银行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时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对相关项目资金投入的意愿较低。这一挑战既源于对数字化转型所需成本的担忧,也与银行的财务策略和对长期投资回报的预期有关。数字化转型不仅涉及显著的技术投资,如购买先进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升级和维护费用,还包括员工培训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成本。对于许多农商银行而言,这些投入会对短期财务状况造成压力。在经济效益驱动的业务环境中,农商银行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能够迅速带来收益的项目。数字化项目的成效通常在短期内难以显现,其益处更多体现在长期运营效率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上。因此,这种长期投资的性质导致一些银行对大规模资金投入持谨慎态度。此外,农商银行对于数字化转型成本与收益的评估存在不确定性。技术的迅速变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演变使得预测数字化项目的具体回报变得复杂。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银行在资金投入上的犹豫,从而影响了数字化项目的推进速度和范围。
(三)数据要素价值挖掘能力欠缺
尽管农商银行掌握着大量客户和交易数据,但在数据分析和处理方面的能力往往有限。这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不足,如缺乏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也包括缺乏能够洞察数据背后深层次信息的专业人才。这就导致了尽管数据量庞大,却未能转化为对业务发展有价值的洞察和策略。而数据质量不高、数据标准不一致或数据孤岛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数据价值的挖掘。高质量的数据治理体系是实现有效数据分析的前提,而许多农商银行在这方面仍需加强。此外,对于如何将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于产品创新、市场定位、客户服务等方面,很多农商银行还没有形成明确且有效的策略。这意味着尽管他们拥有大量数据,但未能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优势和客户价值。
(四)投入意愿低,技术储备弱
一是目前数字技术更新迭代速度较快,需要在人员、资金、政策等方面有一个持续稳定的投入,同时数字信息化系统搭建、渠道整合、架构验证等环节需要时间,整体周期长、见效慢,且具有一定失败风险,农商银行缺少条件及意愿。二是与外部科技公司合作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农商银行系统更新频次不高,科技支持不足,与外部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或存在技术层面问题;另一方面,在合作过程中,由于专业性人才较少,无法合理评估科技公司接入银行系统带来的各类风险水平。三是奉行“拿来主义”,缺少技术创新和数据资产的沉淀,对后续科技赋能、提升自身业务闭环能力认识不足。
四、农商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策略
(一)确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
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需综合考虑市场定位、技术升级、客户体验优化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形成一个全面、连贯的战略框架。市场定位上,农商银行应明确其在数字金融生态中的角色,特别是在为“三农”、小微等特定客户群体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同时,技术能力的提升是战略目标的核心,涉及到投资关键数字技术和提升员工的数字技能,以提高业务流程效率和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客户体验方面,应聚焦于利用技术手段深化客户理解和参与,通过个性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长期可持续发展,则要求农商银行要平衡好短期收益和长期效益之间的关系,要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潜在机遇,包括对新兴金融科技的探索、对市场变化的适应以及对业务模式的持续创新。
(二)从顶层出发建立数字化思维
中小农村银行要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突破,必须从顶层出发。一是决策层需要在组织文化和战略规划上深化数字化理念,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对于适应当下金融市场变化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一项长期战略,在业务发展、市场拓展以及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融入数字化的元素。通过文件等形式为数字化工作定调,纳入行社长期发展战略,明确高层负责人及牵头部门,推动有限资源向数字化工作方面配置。二是各级决策要重视数据分析的作用,定期评估系统及模型的有效性,在经过验证前提下,要避免前中后台各环节人为过多干预的行为,真正将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作为银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例如,通过采纳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更准确地评估市场趋势、客户需求和信贷风险,从而制定更有效的业务策略和风险控制措施。同时,要培育和塑造数字文化,培养各级员工的数字化意识和用数能力,逐步形成技术人员“学业务、懂业务、赋能业务”,业务人员“学科技、懂科技、善用科技”的融合格局,以确保团队能够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要求。
(三)有效提升数据治理工作质效
一方面,有效的数据治理框架应包含清晰的数据管理政策、流程和标准,旨在确保数据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利用。数据治理框架的核心是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清晰的数据所有权与责任分配,从而确保数据在整个机构中被有效管理和正确使用。框架还应包括对数据访问和使用的严格控制措施,以保护客户隐私和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实施这样的数据治理框架,农商银行能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为基于数据的决策提供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数字化转型的各个方面提供支撑,包括风险管理、客户服务创新和业务流程优化。
另一方面,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和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不仅涉及到精确、可靠的数据作为决策支持的基础,也关乎银行服务创新和运营效率的提升。首先,农商银行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从数据的采集、存儲到处理各个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这包括实施严格的数据入库标准,定期进行数据清洗和验证,以及确保数据的及时更新。其次,针对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银行需要制定明确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方案。这意味着不仅要利用数据进行传统的业务分析,还要探索数据在提升客户体验、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潜在用途。最后,将数据分析结果转化为具体的业务行动和策略,如基于数据洞察的市场营销活动、个性化的客户服务方案,以及风险管理的优化,都是提升数据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通过这些措施,农商银行不仅能够增强其数据管理的能力,也能在数据驱动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四)把握数据安全,做好数据服务
一是做好数据治理工作。在数据使用原则上,以内部数据为主要依据,辅以外部数据;以数据安全为重要前提,从数据流转、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环节入手,按照数据敏感性进行分类,对拟共享数据设置密级,保障数据安全使用,尽可能在数据隐私保护与数据需求之间取得平衡,实现数据安全可控。二是在条件允许下与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由其利用自身技术以及对金融业态的认知,向省级法人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为了形成技术及管理沉淀,科技公司应共享有关项目的技术和经验,保证后续系统的功能迭代。以发展具有农信特色的数字工具及系统为首要任务,聚焦于农村金融科技的适配性、线上产品的适用性以及线上服务场景的开发。三是引入第三方数据保障服务机构。在选择数据保障服务商时,农商银行应重点关注服务商在数据安全领域的专业能力,包括数据加密、网络防护和风险控制等关键技术。同时,服务商的合规性和对行业标准的遵循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素,要确保所选服务商的操作符合银行业的法律法规。四是对数据安全服务进行风险评估。在与数据保障服务商的合作中,农商银行应采取主动和协同的姿态,与服务商共同开发和维护数据安全策略,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以及根据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安全措施。通过这样的合作,农商银行不仅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还能在保护客户隐私的基础上提高数据的应用效率,从而在数字化时代维持并增强其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婷婷,熊翼,陈天航.优化服务泸县农商银行助实体经济“加速跑”[J].当代县域经济,2023(6):116-117.
[2] 中国银保监会广东监管局课题组.差异化监管重塑农商银行竞争力[J].中国农村金融,2023(4):53-55.
[3] 王振宁.新形势下城区农商行高质量发展路径的SWOT分析:以江门农商银行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22(31):130-133.
[4] 高锡麟.农商银行市场定位与转型发展理念思考[J].财经界,2021(27):9-10.
[5] 魏小钧.打造城区农信社合并改革的“广东模式”[J].中国农村金融,2021(7):10-12.
[责任编辑 刘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