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024-03-04 12:00杨干清莫之婧李思婧
科技风 2024年5期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自我效能感创新创业

杨干清 莫之婧 李思婧

摘 要:目的:探讨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择60名桂林医学院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22级本科生随机等分为对照组30名和实验组30名,实验组采用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模式,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测量和分析,在进行教学实验前后分别对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测量,比较两组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为(30.43±1.60)分,对照组为(25.10±2.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际认知能力,增强对自我能力的信心和认同。

关键词:创新创业;生物医学工程;自我效能感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生物学、医学、理学、工程学等多个领域。作为一门应用科学,生物医学工程旨在将工程技术与医学知识相结合,以解决医疗健康领域中的问题[12] 。生物医学工程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生物医学工程产业迅猛发展。然而,在这个领域中,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挑战,如何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自我效能感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成为每位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创新驱动创业、创业引领就业,创新创业教育正逐渐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研究的重点[3] 。尤其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稳步推动个人成长成才和社会进步[4,5] 。本文旨在通过双创教育与生物医学专业教育相融合,在指导生物医学院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引入创新实践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学生从中认识到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可以应用到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学习专业知识更有动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桂林医学院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22级6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9人,女生21人,均已完成上一学年的公共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学生的总体学习成绩大致相同。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抽取30人作为实验组,其中男生21人,女生9人;年龄19~21岁;自我效能感平均为(25.80±3.14)分。30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生18人,女生12人;年龄18~21岁;自我效能感平均为(24.33±3.17)分。两组性别、年龄和自我效能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根据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率进行分类,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划分为四个等级:得分率介于0.25~0.5之间为较低;得分率介于0.5~0.75之间为中等;得分率介于0.75~0.9之间为较高;得分率大于0.9为自我效能感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率为0.63,由此可知整体上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表明他们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方面的自信程度一般,可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1.2 实验方法

选取近两年与全球人民密切相关的“新冠核酸检测”内容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采用讲解、演示的教学方法讲授核酸检测的原理,实验步骤,然后组织学生按照核酸检测的要求完成实验操作和撰写实验报告。实验组采用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募集科普对象进行科普和指导操作的教学。

创新创业与生物医学专业教育融合教学首先由教师讲授核酸检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然后由学生募集科普对象(非本专业学生),学生转变身份成为科普讲师,用PPT路演方式向科普对象传授核酸检测相关知识,并指导科普对象学会使用专业仪器,完成核酸检测过程。学生在开展科普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起到辅助作用,在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是出现实验原理理解偏差时,再提供帮助。这种创新的科普模式让学生实现了从掌握知识到应用知识的转换,由学习知识技能转变为传授知识技能,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经营管理、组织交往、应急应变等非技术能力。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测量和分析,在进行教学实验前和教学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测量。

1.3 结果评价

自我效能感[6] 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项行为活动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可以分为一般自我效能感、领域效能感和具体任务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影响个体的思维模式,进而影响其行为和表现[7]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对自身的能力有较高的认知,对任务的坚持性和及时性也有较高的控制能力,很少有拖延行为[8] 。那么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他们能否自己应用生物学知识跟工程学的技术方法,去解决生活中与生物学和医学相关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自信程度。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是德国学者Schwarzer等[9]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编制的考察个体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调查问卷。该量表有一个维度,共包含10个条目(见表1),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条目均为1~4评分。对每个条目,被试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況回答“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或“完全正确”。评分时,

“完全不正确”记1分,“有点正确”记2分,“多数正确”记3分,“完全正确”记4分,量表总分介于10~40之间。分数越高,表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国内既往对教师及大学生的测试分析表明该量表中文版信度、效度较好[1012] 。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6.0软件输入、整理和分析数据,并对相应的结果展开描述性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教学干预后,实验组生物医学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平均值为(30.43±1.60),对照组平均为(25.10±2.98),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实验组学生在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教学指导下开展科普实践活动后,自我效能感提升到较高水平阶段,而对照组学生在传统教育教学后,自我效能感仍然处于中等水平。实验组学生在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普实践活动时,经历了一系列实践、挑战和成功的过程,这些经历有助于提升他们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和信心。相比之下,对照组学生没有接触到类似的实践机会,因此其自我效能感相对较低。

3 讨论

结果表明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自我能效感具有显著提升的影响。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指导学生进行科普实践活动可以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可以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积极的实践体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困难,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这将对他们的学业和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可以提供学生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的平台。在科普实践活动中,学生有机会参与项目的策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并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的应对能力。

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科普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思考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和变化的环境。

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指导实践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科普实践活动中,学生往往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协作。这种团队合作的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着显著的提高作用。通过科普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这些活动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更是一种锻炼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此外,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综合能力。

结语

本研究表明,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多形式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从相关课程中获取与本专业知识相关的创新创业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综合素质。同时,高校还应加强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培训,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增强自我能力的信心和认同。

本研究仅针对桂林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样本具体限制了研究的推广性。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范围,增加其他学科和不同学历的学生进行纵向比较,以更全面地了解创新创业融合专业教育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有军,南群.论中国高等院校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21,40(03):3147.

[2]马艳,钱海生.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2,40(06):11720.

[3]马欢,周长武,李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内涵、困境及措施[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05):6972.

[4]葛静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长性规划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05):7882.

[5]赵俊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23):789.

[6]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 Rev,1977,84(2):191215.

[7]崔红新,魏士杰,崔智沛,等.医药院校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调查与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17):3840.

[8]骆婧,安玲娜.完美主义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38(11):7784.

[9]ZHANG J X,SCHWARZER R.Measuring optimistic selfbeliefs:A Chinese adaptation of 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J].PSYCHOLOGIA,1995,38(3):17481.

[10]邢成建,鄭岚戈,李益智,等.大学生就业心理影响因素: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31(03):4137.

[11]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01):3740.

[12]马旻,艾自胜,石志道.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信度效度检验[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3(04):51520.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3KY0494);桂林医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JG 202218)

作者简介:杨干清(1997— ),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学士,初级,研究方向:生物技术。

*通讯作者:李思婧(1989— ),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中级,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生物医学工程自我效能感创新创业
PBL教学法在医用传感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生物医学电子学实验课程设计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浅析高职英语自主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