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需要结合区域经济特点、高校自身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加以规划、实施。文章在对武陵山片区邵阳学院的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实践介绍的同时,从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和创新创业平台和支撑体系等方面来提出不足和启示,以期为武陵山片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机制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武陵山;大学生;创新创业;启示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5.178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和扶持政策。继 2010 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之后,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从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进创业指导服务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从教育定位、培养模式、培养师资、培养平台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安排,但受文化观念、经济体制、组织机制等因素的制约,加之相关扶持优惠政策的落实不够充分,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和环境相对缺失,各地域范围内的地方政府、高校、社会和企业很难协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各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工作尚处于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阶段,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论作为研究指导。
2 研究概述
创新创业教育是管理教育的一个崭新的领域,研究证实,教育对于创新创业者个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决定性的。创新创业者的成就大小,既来自于其个人先天的特质、禀赋,更来自于其后天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金融知识、控制与组织技能、机会识别的方法和技能、风险评估和谈判技能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上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对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益补充,为教育理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将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但应该看到的是,与美国和欧洲相比,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刚刚起步,离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教兴国的战略要求尚有很大的差距。
邓淇中(2014)指出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明确、师资严重不足、与专业脱节以及大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思维。李长熙(2014)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三大问题: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落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创业实践教育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吴远征(2012)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推进中存在四大问题:高校没有充分发挥引导、支持的作用;政策的联系度、针对性不强;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较大;缺乏企业的支持。杨艳等(2013)提出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总体模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管理机制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实施与激励机制来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系统。
3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现状
2003年,邵阳学院在原质量管理专业(1988年开设)的基础上又成功申报管理科学专业,本专业明确提出“高素质、强能力、有特色”的复合型、应用型的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能力优先,兼顾学术,突出特色”的专业建设原则,形成“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专业特色”三个层次教学模式,构建起以工程素质和质量管理专长为支撑、以能力为纽带的“H”型人才培养模式。
3.1 师资队伍结构日益优化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近3年,邵阳学院管理科学专业先后引进和送培博士3名,引进和评聘教授4名,新增硕导3人,邵阳市优秀社科专家4人,培养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极大地优化了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了专业师资队伍实力,扩大了管理科学专业的影响。
3.2 专业课程建设逐步完善
专业建设的重点是课程建设。为适应社会企业的用人需求,管理科学专业于2008年、2013年两次对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大力建设专业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近3年来,新增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名师网络课程 1门,校级精品课程5 门,校级网络空间课程4门。
3.3 教学改革持续推进
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助推器。作为湖南省最早成立的管理科学专业,专业课程的教学均由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担纲主讲。教学团队成员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传统教学方法的革新、新型教学手段的运用,近3年来,团队成员获得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省级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通过科学规划、持续建设,近3年来,管理科学专业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与研究项目3项、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项。管理科学专业也先后荣获“湖南省特色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国家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等省级以上专业建设立项支持。
4 建设不足与启示
4.1 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够明确
目前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还远未成为我国高校一个独立的专业和学术领域,大多数高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更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因此,邵阳学院作为一所地处武陵山片区的应用型地方院校应在人才培养规划层面上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基本定位,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制度。通过创新创业的理念宣传和系统培训来树立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4.2 创新创业培养模式亟须转型
我国大学生教育一直以知识传授为主,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权威性,学生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不仅轻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是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邵阳学院需要创新培养模式来适应创新创业人才的社会需要。如:通过大力建设创新创业的“模块+层次”开放式实验室、沙盘模拟平台,将课程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通过举办创业教育讲座、设计创业规划书、举办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聘请企业经理等专家来校讲学,对操作性强的课程采取深入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等一线实地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强调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健全业界专家参与课堂教学、课程考核、论文指导与答辩等教学活动的保障机制。
4.3 创新创业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师资主要是来自于本校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或者是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管理人员,如目前邵阳学院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多元化要求;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不能适应创新创业人才知识技能的指导需要。
因此,邵阳学院应坚持“提高学历层次”和“充实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原则,实行“双师、双向”的策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通过推行“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师资培训制度,对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进修集中培训,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经费支持等方面大力支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到企业挂职、实践、考察等体验方式,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能力。
4.4 创新创业平台和支撑体系建设滞后
受传统体制的制约,目前高校对创新创业管理职能和机构比较分散,如邵阳学院的各系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培训中心等部门均承担一定的创新创业教育职能和分工,管理职能和机构分散的最大弊端是导致教育资源的重复投入、不利于形成合力。因此,邵阳学院应深入分析创新创业的教育规律和路径,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型孵化体系,发展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多渠道、低成本的社会融资机制、完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特别是从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总体架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管理机制以及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地方经济的融合来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撑系统。
参考文献:
[1]罗伯特·D.希斯瑞克.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熊文斌.关于武陵山片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4(21).
[3]邓淇中.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1).
[4]李长熙.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
[5]吴远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述[J].中国林业教育,2015,11(6).
[6]杨艳.刍议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
[7]李四聪.管理科学专业“模块+层次”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