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2.048
[摘 要]“三教”改革是落实“职教20条”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多措并举,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动力。高职院校应坚持把深化“三教”改革作为当下之需,立为长远之计,持续发挥自身优势,在思想认识、守正创新、组织机构、监督落实等方面规划设计出标本兼治的“三教”改革推进举措,将“三教”改革落到实处。
[关键词]“三教”改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2022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先后出台,从政策、机制等方面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大力支持,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也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特别是“三教”改革赋予了新内涵。
1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目标
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坚持课堂教学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以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理论实践能力并重,强化师德师风教育,践行教书育人初心和使命,打造学院特色和优势,促进学院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持续推进教材建设。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素质和能力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为手段,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1],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坚持职业能力本位,开发“新形态教材”。
四是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转变教学理念,深入研究现代教学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合理有效调度,完善教学设计,重视教学实效,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构建基于“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高职课堂新生态。
2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思路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市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系列文件要求,坚持整体设计、重点突破、示范引领、创新发展的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为国防现代化建设、航天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按照“一中心、两支撑、双引擎一高地”的思路,持续推进“三教”改革,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师资队伍、课程与教材建设为支撑,以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引擎,以培养适应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落脚点的人才培养高地。
2.1 落实推进“三教”改革,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改革
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重点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打破院校内部专业之间的界限,对应不同的课程模块,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组建结构化团队,促进专业(群)与团队建设的协调一致,实现教师结构逐步优化。探索固定岗位结合流动岗位的兼職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实现学院教师结构的多元化。
2.2 教材的质量是“三教”改革的基本教学保障
制定学院教材建设工作任务清单,逐步实现教材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编写凸显先进性、职业性、适用性的图文并茂、形势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式的职业教育教材;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教材使用及评价机制。
2.3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教法改革,是“三教”改革的承载点
结合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及岗位需求确定课程内容、课程模块化结构。对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逻辑进行反复梳理和调整,力求建立可观、可测、可追溯的人才专业成长路径[2]。加快重点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形成与专业教学资源集成、教学方式灵活的专业教学新模式。
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岗课赛证”融通为目标,对课程的知识点、能力点、教学内容、项目资源进行重构设计,由校内专职教师、企业技术技能专家、创新创业导师组成结构化教师团队,以“工匠工坊”“‘1+X’工作坊”“竞赛工作坊”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着力推动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实习实训活动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劳动教育课程融入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上好用活劳动教育通识课和实践课,完善劳动教育课程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组织学生通过“三下乡”“公益宣传”、劳模进课堂、职场角色体验等活动,学悟劳动精神,体悟劳动艰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3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实施路径
3.1 将党建工作与“三教”改革攻坚克难相结合
在“三教”改革的全过程中贯穿加强党的领导思想。融入中心抓党建,深入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深入贯彻教育部党组等四部委《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在学院得以坚决贯彻执行;组织党总支、党支部按期换届,优化党组织设置,选优配强党总支、党支部班子;将政治标准摆在第一位,鼓励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入党,不断提升党员队伍质量;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成效,把党史的学习与“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主题教育充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在抓好“基本功”中促进“主业务”,认真贯彻落实“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将教育教学、专业群建设等中心工作融入组织生活中,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党员先锋示范作用。
将“三教”改革各项工作切实与学院党建工作同步调、同思路。进一步突出党的指引作用,真正做到学院党建与部门业务工作同时抓,确保学院“三教”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2 优化师资结构,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师资团队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素质培训,以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开展师德师风活动月等形式,健全学院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依托地方产业、乡村振兴等各类产教融合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分层级、分类别实施“走出去”策略,使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践行“为谁培养人”的使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教师的思政水平和职业素养。
积极开展教师对标对表全国优秀职业院校交流学习,加强各系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计划性考察学习,实施目标明确的学习计划,分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外派教师交流学习,拓宽视野,提高学术和管理水平。
持续深化校企合作,逐步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构建一支企事业兼职的教师队伍,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结合“1+X”证书制度,鼓励专业课教师通过考试取得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和企业一同开发相关专业的新技术及新工艺,一同研发各项新产品,共同提高生产效率,共同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校企共同培养师资机制。
采用“企业+学校”的模式,和本地相关行业、企业合作,一同建设“双师型”培训基地,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各取所长,分工合作,共同实现专兼职教师实践工作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提升,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
聚焦师资队伍建设内涵式发展,通过教师专项培训、基层服务、互动教研等一系列措施加强教师的培养,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教师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打造一支结构相宜、师德崇高、业务精良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
3.3 紧盯行业发展趋势,持续深化教材建设与改革
制定教材建设工作任务清单,从政治建设、机构建设、制度建设、机制建设、体系建设、队伍建设六个方面不断完善建设机制,逐步实现教材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成立教材建设与选用委员会指导全校教材建设与选用工作,同时建立“教研室-系部党总支-教务处-学院党委”四级教材选用审批制度,逐级申报审批,严格把控教材质量,坚持“凡用必审、质量第一、适宜教学、公正公平”四大原则,杜绝“劣质”教材进
课堂。
建立科学的教材评价制度[3],建立“教研室-督导员-系部党总支-督导室”四级教材评价制度,全面及时跟踪教材质量,定期开展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建立教材诊断改进制度,持续提升教材建设
水平。
将“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材编写过程中,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指导方向,以学生专业能力素质为核心。对接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由浅入深,逐步形成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教材内容设计应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以真实的工作过程、任务要求为载体,优化教材内容结构,缩减繁杂的理论知识,增强实践性可操作性。
教材内容还应与“1+X”证书技能等级认定考核的相关模块对接,将技能等级认定考核标准和要求融入教材当中,满足学生掌握“1+X”证书考核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很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1+X”证书的认定工作,实现“课证融通”。
3.4 深化教法改革,实施新型教学模式
不断深挖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和资源,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根据不同课程性质特点,把握好所要挖掘拓展的重点,形成“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新思政格局。
通过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程标准(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中,使课程思政涵盖所有课程,体现在每个教学环节中。
依托行业企业实际,制定相关领域人才培养标准,完善学院内部运行机制,开展专业建设改革,深化校企融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全过程,以岗位能力层次递进的方式,打造一套重德强技的递进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涵养的技能人才[4]。
借助“职教云”“云课堂”“学习通”等数字化、智能化在线教育教学平台,充分将专业群教学资源利用起来,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利用大数据平台将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数据进行整理收集,及时将课堂教学情况精准地反馈到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学方式及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因材施教,使学生充分发挥特长,提升课堂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完善适应多元化教学的考评、考核体系,建立考评主体多元化、多维化、多样化、多功能化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综合了解高职教学质量实施情况,建立长效反馈及改进机制,实现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促进学生积极进取、全面发展。
4 结语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必须举全校之力,凝聚师生智慧,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行业、企业的倾力支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持续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坚持把深化“三教”改革作为当下之需,立为长远之计,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将“三教”改革真正落到课堂、落在教学、落于实处。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材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方法上全面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谢计红.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实施路径探索[J]. 汽车维护与修理,2021(18):52-54.
[2]何世松,贾颖莲. 职教高地背景下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意蕴·路径与评价[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2,13(2):16-21,43.
[3]郭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思政课“三教”改革的价值意蕴和实施路径研究[J]. 文教资料,2022(24):37-40.
[4]任远林,沐娟. “三教”改革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及实施路径研究[J]. 成都中醫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4):96-98,124.
[作者简介]王晓静,女,河北衡水人,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管理、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