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玲 聂志平
摘要: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之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文章梳理了美国、荷兰、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绿色农业发展经验,在借鉴其共性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本国国情,提出推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期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农业 价值意蕴 启示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空巢小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与政策扶持机制研究”(编号:721604003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乡村振兴中空巢小农就地兼业行为及其优化研究”(编号:20YJAZH079)。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战略安排作出了统筹规划,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走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是着力破解“三农”困境的“破镜之刃”,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关键之钥,是发展新阶段贯彻绿色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效衔接的“加速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是完成“十三五”时期“一控两减三基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当前也将成为“十四五”期间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基本要求。鉴于此,本文以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等热点主题为价值研究切入点,探讨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的时代价值意蕴。同时,结合本国实际国情,从发达国家绿色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寻求可借鉴之处,以期探索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农业发展路径。
(一)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之举
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结合乡村振兴24字方针的具体内容来看,该方针的首要目标就是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而绿色农业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农业,是农业活动绿色化的新型模式,是具有可持续、高产特征的循环农业系统。绿色农业不仅可以将农民的经济活动纳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性循环系统内来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还能借助天然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产地效能,从而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绿色农产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可以提高耕地的可持续生产力,能增强粮食产能和优化农产品品质,稳固农业地位的同时也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是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方针的关键一举。
2.推动“双振”并进。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是实现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目标的“催化剂”。农业是农民务农收入的基础来源,是他们持续增收的产业支撑,而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可以加速建设和完善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产业体系,加快我国第一产业的振兴发展。同时,绿色农业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率,缩减农膜等化学农用品覆盖面,从而加快推动常规化农业生产的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其绿色型生产方式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优化耕地结构,提升粮食产能,促进良性循环。而绿色农业发展下的良好生态环境条件也可以整合当地的文化资源发展绿色旅游业,从而以绿色农业作为支撑点推动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
3.加快实现生活富裕。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是产业兴旺化、生态宜居化和生活富裕化的应时之举。一是绿色农业作为“产业兴旺”的振兴压舱石推动着乡村经济建设,推动绿色农业生产可以激发上层建筑的理念动力及经济基础的可持续发展后劲,从而促进生产发展,保障生活富裕。二是绿色农业作为一种传统朴素生产方式与新时代科技技术相融合的农业生产方式,其生产活动是在保留“绿水青山”的过程中获得“金山银山”,这既能让千家万户的农民通过稳产增收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又能使其在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中满足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三是绿色农业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他们在绿色化生产中收获了耕作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真正实现双重需求的“生活富裕”。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1.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缩小乡村与城镇的贫富差距。一是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对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具有驱动作用,“以收促建”可以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困局。二是农民在学习绿色农业技术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科技文化素养,在技术培训活动中增强自身的增收致富能力,从“脑袋”和“口袋”的双袋中拉近了与城镇的距离。三是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在完善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高新技术方面具有助推效应,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乡“数字鸿沟”的消除,从而借助城乡之间的信息对称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2.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绿色农业发展强调的是农业多功能的开发和利用,而不是專注单一的生产功能。绿色农业发展是以促进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乡村善治和开发特色文化的可持续性为目标,而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则可以在产业生产过程中发挥出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功能作用,从而提升农业的多元价值效益。一是农民可以通过绿色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无污染、绿色优质的农产品,从而满足社会公众的健康安全自保需求;二是农民能依靠绿色农业生产保障农业收入基础来源,强化农业对农民的生活保障功能;三是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能进一步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从而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长治久安、美丽宜居、繁荣昌盛;四是推进绿色农业发展能强化文化传承和农业休闲功能,保护农村“绿色”原始原貌的同时也使得农民在绿色农业生产过程中亲近享受自然、达到养生养心功效。
3.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绿色农业发展打开了“三农”工作新局面,激发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潜在动力,为新时代加快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是农业丰、农民富、农村稳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绿色农业是新时代的富民产业,不仅优化了传统农业结构,还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民在思想层面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在主体行为方面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践行绿色发展准则来建设农业强国、共建美丽中国。另一方面,从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看,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是促进农民现代化转化的可行途径,传统农民的成功转型能为农业强国建设奠定人才基石。农民在此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掌握绿色农业技术增强了农业生产能力,从而在现代化转化的内部推力下转型升级为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农业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农民”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1.夯实共同富裕基础。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之要,是“十四五”规划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举。共同富裕的基础前提就是实现物质富裕,然后逐渐达到融合精神富裕的“双富裕”标准。对于以农为生的广大农民来说,农业就是养活家庭的收入来源,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则是农民可持续收入的重要保障。农民可以通过绿色农业的稳产增收达到物质富裕标準,与此同时,他们也能从生产劳作中寻求精神慰藉、粮食收成的获得感、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来满足自身的精神追求。
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能加快促进小农户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逄锦聚学者认为要调动社会各群体力量来消除贫困,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能力以防发生大规模性返贫,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目标。随着精准扶贫、全民脱贫等并行措施落地,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彰示着全体人民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又迈进了新的坚实步伐。农民的脱贫工作不仅是使其在农业收入上摆脱贫困标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他们自身的生产能力以防其后期返贫。而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不仅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来防止其在经济收入上的返贫,他们还能通过学习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经营效率,从而从思想上、能力上、行动上真正摆脱“贫困”帽子,成为共享改革成果和推进共同富裕的一份子。
3.真正实现绿色共富。基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绿色共富理念可知,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就是其理念及方法论的充实部分,是符合新时期全方位共富观的现实实践,是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共富手段。绿色农业发展所对应的不仅仅是符合自然规律框架下的生态经济效益,更是一种绿色发展观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期许与满足,而其多功能的价值效应有利于绿色共富目标的实现。坚持推进绿色农业发展不仅可以加速助推生计农业向绿色生态型农业转变,促进绿色低碳农产品增产,还能将农业从囿于单一农产品生产功能中解放出来,转向融合生态、文化和社会效益等综合功能的发展阶段。总之,共同富裕视野下的“绿色共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为打造美丽繁华中国构建出新通道。
从发达国家绿色农业发展的历史演进进程看,自20世纪初期以来基本可以分为绿色农业的启蒙摸索阶段、飞速发展阶段和稳定及突破阶段,美、荷、日及韩的绿色农业也大致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这三个阶段的转型。
(一)美国的绿色农业发展
美国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启蒙阶段是以探索性举措为主,围绕绿色农业道路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农业方向上的摸索,以合理性政策及制度机制鼓励支持农民发展绿色农业。该国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后主要是通过强制性的政策工具和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来提升绿色农业在农户中的普及程度。通过开展“土地休耕计划”“乡村发展计划”等专项行动,以及颁布《食品安全法》将环境保护纳入保护法体系等举措促使绿色农业发展成为主流趋势。美国的绿色农业发展到成熟阶段时的重点也转向了完善绿色农业政策体系和深入农村绿色发展机制,在此发展阶段时期内对于绿色农业教育、生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也更为重视。此外,美国在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属国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比如通过“立法——执法——回顾评价——修正”模式对水生态资源进行强制保护,建立了以农学院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技术推广、农业教育教学服务和农业人才培育体系。
(二)荷兰的绿色农业发展
荷兰的绿色农业发展以标志性时间节点为依据也可划分为三大阶段,其绿色农业的转型发展在每个阶段实施的农业环境政策推动下都取得了一定成效。虽然荷兰本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先天不足”,但为了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协同推进农业环境保护,该国结合当地畜牧养殖业等特色将农业绿色转型的重心放在政策完善和创新技术方面。首先,荷兰农业政策的目标导向从农业增产、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转变为推动绿色农业普及发展、综合开发生态农业功能。其次,荷兰在农业绿色转型过程中主要是以政策的完善、法规的出台和应用循环经济技术为“三支柱”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荷兰在20世纪80年代就以立法形式规定耕地承载规模,以畜禽养殖粪便的循环处理模式解决粪污造成的污染危机。最后,荷兰政府作为有力推动者参与到这场“绿色革命”里,农场原居民在政府政策的引领下成为农业绿色转型的助推主体,与此同时,荷兰政府也调动科研部门、外界企业等力量来共同完成农业绿色转型任务。
(三)日本的绿色农业发展
日本农业的资源禀赋和现实条件是发达国家中与我国情况最为相似的国家,同样是面临着“人多地少”挑战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小农国家。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可持续生产模式是日本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形式,主要是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创设“官民一体”协同推进机制等举措积极推动绿色农业国际化发展。一是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推进“环境保全型农业”目标的实现,比如制定和推行《农地法》促进小规模家庭经营土地,以法律手段减少农业环境的污染破坏,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二是日本的绿色农业发展到第二阶段时主要是依靠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来充分挖掘农业的多重价值,通过土壤改良技术和化学农用品减量技术等措施对自然生态资源进行保全,建立以环境保全型为发展路径的创新型农业模式,深入开发绿色环保型有机农业的多元功能。三是日本注重通过建立社会团体、有机学会和绿色农业联合会等组织机构发挥出群众力量,该国以政府资金扶助、加大农户补贴力度等举措激励农业经营主体自觉加入农业生产行为绿色化队列,通过筹建政策性金融机构引入企业资金投入到地方绿色农业发展中,创新绿色农业招商引资的多元路径,借助多方社会力量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四)韩国的绿色农业发展
在这四个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中,韩国的经纬地理位置是与我国较为接近的国家,其农业转型背景、农业结构乃至农业发展思想都与我国较为相似,借鉴该国以农业循环模式为主的农业绿色发展经验对我国绿色农业转型有较多启迪。一方面,韩国严格实施《土地开垦促进法》以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耕地资源,加强对土地的全方位管理,通过法规政策强有力的保护农业绿色发展的资源禀赋。另一方面,韩国注重实施惠农政策,鼓励农户进行绿色化生产,以因地制宜的农业倾斜保护机制促进农业生产力提升。实行“双轨制”的农产品价格机制保护种粮农户的合理收益,落地农业机械化政策以改善绿色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环境,出台《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五年计划》和《应对气候危机碳中和绿色发展基本法》等聚焦于发展绿色经济的国家绿色增长规划促进韩国农业发展取得卓著成就。
(一)“目标+手段”促发展,“设计+落实”见实效
1.科学制定农业政策目标。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政策目标的制定上,要构建完善的指标体系衡量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客观科学的数据指标来界定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要确保农业政策目标的科学制定,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等理念引入农业政策目标中,明确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简而言之,在合理保障农民收成利益的同时,只有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放在政策目标的同等重要位置上,强调农业绿色发展目标的必要性,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将“绿水青山”可持续的变成“金山银山”。
2.有效发挥政策管制功能。借助法律法规这个强有力的政策工具和手段发挥出政策的管制性功能。要建立和完善最新保护农业和土地的法律法规体系,以依法治农的管制性手段切实保障绿色农业发展。要在推动有机绿色农业发展的立法精神和原则标准方面构建符合国情的法规体系,同时采取经济罚款和行政处罚的双重举措推动绿色农业走上发展的法治化轨道。要严格推行耕地保护政策的落地,实施农药削减计划等专项行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土地生产资料可持续的创造经济效益。
3.优化绿色农业政策设计。注重政策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综合性及可行性,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角度优化绿色农业发展的政策设计,以政策设计的科学体系引领我国“十四五”期间的绿色农业发展。借鉴国外环境保全型农业、循环农业等模式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农业发展体系,建立一套化学药剂投入减量、自然资源多元化利用开发的政策体系,以及完善一系列平衡农户利益和农业产出的政策制度体系来发挥政策的引导功能。
4.因地制宜保障政策落实。因地制宜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政策的实地落实,以抓政策落实见发展成效。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政策重出台轻落实”问题,因而要加强政府的监督巡查推动农业政策的执行落地。要立足解决地方面临的实际困境和挑戰,提高基层政策实施执行的效率和效果。要采取财政补贴和生态补偿的经济措施落实绿色农业政策,坚持具体措施的疏堵结合,而不是“一刀切”的以禁代治。
(二)“绿色+科技”双驱动,“供给+创新”激潜力
1.研发创新绿色农业技术。要高度重视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一是要汲取中国古代朴素生态农业发展思想的精华,不仅要在理论知识层面传承生物养地和多维用地、资源良性循环多级利用等传统农耕技术,更要在实践技术层面学习和应用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及立体性生态农业循环自净等传统农业技艺。我国的《管子》《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农学精华著作所凝练的农耕科学知识都是建立在基础国情之上,对推动绿色农业生产具有极大研究价值。二是要加强对绿色农业技术创新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资源投入,攻关克难节本增效、节水节地、保持水土、绿色育种及良种繁育等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要积极引入数字转型及绿色增长的经济发展观,从经济、文化和教育层面配套有机绿色农业发展的相关制度体系,借助科技技术的生产力发展绿色农业、低碳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
2.提高农业科技供给水平。加快生态型农业生产技术的供给和普及也是助推绿色农业发展的“桥梁”。要培育一支具有相关技能的人才队伍,多平台、多途径、多地区开展绿色技术培训活动,加大绿色农业高新技术的普及范围。要加强大数据、信息化的绿色农业技术的创新应用,以数字绿色农业促进农业的多功能开发利用。要完善绿色农业生产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实时监控防控系统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覆盖面。要以数字监管+精准管理+自动化运营等数字化农业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与消费者需求精准对接,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农业技术提高绿色农业从种植到耕收全过程生产的优产水平,以数字绿色农业发展、智慧农业生产、新型数字农机职业人才培育和数字农业生态环境赋能“五位一体”总布局。要以数字平台为载体提供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系统来逐步消除城乡数字鸿沟,采用网络推销、电商直播等生产运营方式实现绿色农产品的真正“产消”,打造数字绿色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生产的全方位精准管理。
(三)农民生产行为绿色化,参与者多元化添活力
1.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民是绿色农业生产的主要贡献者和参与者,要积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一是要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水平,通过科学教育和专业培训培养农民新时代的绿色发展理念,促使农民自觉形成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要推动传统农民向现代化农民升级转型,以数字农业+市场导向为有机契合点,多措并举促进小农户与绿色农业生产的融合发展,强化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三是要促进农业生产主体行为法治化、绿色化、数字化,多路并进推动农民掌握节约型、增长型、环保型绿色农业技术。四是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的培育力度,积极培育一支理念上具备生态保护意识、行动上兼具快速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与自主生产能力的新型生产者。
2.强化政府监管服务职能。发达国家的绿色农业转型之路之所以走得行稳致远,主要得益于全社会力量的推动,其获得巨大成效的背后更是与政府的行政监督管理分不开。借鉴以上国家的国际经验,我国政府要在绿色农业转型过程中发挥出导向驱动作用,党政同责抓好粮食生产及保障重要农产品安全。要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层层把控的问责机制体系,在去污、提质、增效三阶段中发挥监控管理作用。要强化监管和服务职责,营造良好的政策扶持环境氛围,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因地制宜采取激励型政策和规制型政策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要加大严重违反生态农业发展规定的惩罚力度,多策并用抓好政府的“米袋子”责任和“菜篮子”责任。
3.多措并举凝聚社会力量。促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引领和带动作用的发挥。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农业补助奖励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起到牵头作用,创新推广“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多种农业服务模式,为农户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提供全过程、多环节、低成本的社会化托管服务。要以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导向加快发展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强化机制展宏图+细化举措保实效凝聚社会化服务力量,坚持以“产业振兴”点燃“乡村振兴”引擎将农民导入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金书秦,牛坤玉,韩冬梅.农业绿色发展路径及其“十四五”取向[J].改革,2020(02):30-39.
[2]杜志雄,金书秦.从国际经验看中国农业绿色发展[J].世界农业,2021(02):4-9+18.
[3]Parviz Koohafkan,Miguel A. Altieri,Eric Holt Gimenez. Green Agriculture: foundations for biodiverse, resilient and productive agricultural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2012,10(1).
[4]齊顾波.“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农业绿色发展转型[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14):47-60.
[5]冯丹萌,许天成.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历史回溯和逻辑演进[J].农业经济问题,2021(10):90-99.
[6]叶敬忠.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沿循、总体布局与路径省思[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64- 69+191.
[7]逄锦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共同富裕百年奋斗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学动态,2021(05):8-16.
[8]韩广富,葛一璇.习近平新时代脱贫攻坚思想及其指导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 26-31.
[9]程恩富,刘伟.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剖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06):41-47+159.
[10]张蕊,张术环.美国绿色农业政策及其对中国发展低碳农业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1(07):36-39.
[11]周应华,陈世雄,尹昌斌,何英彬,杨照,任雅薇.美国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03):1-6.
[12]张斌,金书秦.荷兰农业绿色转型经验与政策启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05):1-7.
[13]马健,虞昊,周佳.日本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成效与政策启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3,31(01):149-162.
[14]井焕茹,井秀娟.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04):93-97.
[15]杜艳艳,赵蕴华.韩国的绿色农业技术发展计划[J].世界农业,2012(11): 45-47.
[16]焦翔.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9(07): 3-5.
[17]许秀川,吴朋雁.绿色农业发展机制的演进——基于政府、农户和消费者三方博弈的视角[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27(01):259-273.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