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符号学视域下节日文创设计研究

2024-02-20 10:27徐美萱李振宇
艺术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创产品传统节日传统文化

徐美萱 李振宇

摘要:目的:为了引起用户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深层次共鸣,文章将设计符号学理论引入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设计,探究设计符号学理论应用于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设计的策略。方法:根据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与特征,从物质层、行为层、感知层和反思层四个层次分析其文化结构。同时,将设计符号学理论融入其中,从结构、语用、语义、语境四个维度,探索后续开展实践的策略和方法。最后,以灯具器物为载体创新设计主题文创产品,对该设计策略进行实践佐证。结果:传统节日文创产品结合现代工艺技术,将节日文化与传统器具相结合,总结物质层、行为层、感知层和反思层四个层次的设计策略。在物质层,设计文创产品的外观,强调用户的视觉体验;在行为层,将节日神话故事与用户当下生活联系起来,和文创产品形成良性互动,强调用户的行为体验;在感知层,关注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注重用户的情感体验;在反思层,强调意境和语境的表达,侧重用户的文化体验和经验反馈,唤醒集体记忆。结论:将设计符号学理论運用于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设计中,使之成为节日情境和受众情感的纽带,能够增强节日文化的互动性,引起受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与共鸣,传承传统文化,传递民族精神。

关键词:传统节日;设计符号学;文创产品;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TB472;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1-00-04

传统节日文化意蕴丰富、形态多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创产品可以拉近当代生活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提高受众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凝聚价值共识,唤醒民族记忆,赋予节日文化新的内涵[1]。本文以节日文化作为文创产品设计切入点,将传统节日文化的层次结构与设计符号学理论相结合。同时,创新设计传统器具造型,为文创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融入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开发一系列以节日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使其具有实用性、审美性和文化性[2]。

1 设计符号学的应用现状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符号现象和符号系统理论的学科,在识别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含义以及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互动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设计符号学起源于符号学理论,是符号学在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可以反映产品的形状结构、色彩外观、实用功能和文化内涵[3]。可运用设计符号学研究和分析传统节日文化,进一步了解其内涵和意义,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将节日文化融入文创产品设计。本文以传统器具为设计载体,从结构、语用、语义、语境四个维度,探讨将设计符号学融入传统节日文创产品设计的策略与方法,并通过设计实践证明其可行性,为今后节日主题文创的研究提供一定思路和参考。

2 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的层次结构

用户在选择和使用文创产品的过程中,关注点从产品的外观和功能结构,逐渐转移到了更深层次的精神信仰和文化认同领域,从而对文创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总结了节日主题文创产品的四个层次结构,即物质层、行为层、感知层和反思层[4]。物质层主要分析和提取典型的文化元素,用于产品的可视化表达。在行为层,强调用户体验,通过调查现有问题和设计机会点,定义产品功能和操作交互方法。感知层侧重节日文化的自觉承载,涉及对节日文化的内涵和意义的梳理,包括精神信仰、节日意象等。通过一系列情感化、故事化设计,引发用户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最后,反思层的核心是以文化体验和个人心理反馈唤醒集体记忆和文化认同。

2.1 物质层

文创产品的物质层结构是基于用户生物属性的直接体验。调研发现,独特的设计是大多数消费者购买文创产品的主要原因。在体验经济下,仅在外观设计中再现表层文化符号已难以吸引受众,随着受众消费水平与审美能力的提高,设计师要对文创产品的色彩外观、装饰图案、材料工艺、功能创意等进行更细致的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节日元素,赋予文创产品美感和文化意义,更直观地传达产品核心,与消费者产生深层次的互动和情感共鸣。

2.2 行为层

传统节日文化的行为结构侧重研究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包括产品对象、事件和场景。在用户的行为体验中,通过空间场景创造多感官体验,赋予文创产品故事性。在互动过程中,用户可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

2.3 感知层

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的物质层和行为层侧重产品的外观和功能结构,而感知层则关注用户对文创产品文化内涵的感知,包括文创产品蕴含的精神意象和节日信仰。它是基于物质和行为层面的更深层次的用户感知。通过产品故事与用户建立联系,创造良好的视觉和空间效果,如选择熟悉的节日仪式和故事,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实现同频共振的效果。

2.4 反思层

反思层通过用户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和心理反馈。在体验经验中,用户通过回忆联想、反思推测,将个人经历和情感记忆转变为心理层面长久的经验反馈。用户与主题文创的交互,是个人情感与集体记忆连接的过程。

3 设计符号学融入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的价值

近年来,人们对文创产品热情高涨,文创设计开发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2019年的一份报告显示,“90后”是当前文创市场的消费主体[5]。在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后,选择对消费者购买影响比例较高的因素进行综合分类,包括外观颜色、互动体验、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的传承、节日氛围的增强、情景共鸣的产生等。将调研中确定的影响因素分为四类,同时引入设计符号学的四个维度,即结构、语用、语义和语境,逐一对应,更好地梳理受访者的消费动机,设计出符合受众需求、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的文创产品。结构维度强调外观设计,对应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的物质层;语用维度关注用户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对应行为层;语义维度包括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侧重于产品的文化和象征意义,对应感知层;语境维度通过个人和产品之间的情感互动和经验联想,刺激集体记忆和共振反馈,对应反思层。梳理层次结构,将现代设计研究方法融入文创开发过程,更好地指导设计工作,为设计策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4 設计符号学融入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的策略

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不仅承载了节日文化的情感记忆,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体验。这要求设计师深入研究节日文化,精准把握用户的消费动机、使用需求和情感需求。合理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在产品中融入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创新互动方式,侧重手动参与体验,与用户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为该领域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可行的设计策略和思路参考。

4.1 基于结构维度的形态呈现

从传统文化中提取设计元素,建立节日符号的象征语言,是文创设计师常用的方法。从结构维度研究文创产品的外观呈现,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特征,赋予主题文创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故宫博物院出品的千里江山异形茶具,其灵感来源于馆藏的《千里江山图》,采用了独特的仿山石造型,使茶具外壁的卷轴图案与其整体造型相得益彰。同时,选取景德镇玉泥二次烧制而成,实现了传统美学与工艺的结合,巧妙地将古画美学融入茶具设计之中,兼具实用功能与审美趣味。

4.2 基于语用维度的使用体验

与着眼消费者感官审美的结构维度不同,语用维度的主要内容是关注用户的互动行为。优秀的文创产品能在潜移默化间将自身的内在意义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将产品功能与节日文化符号相结合,更新用户与文创产品的互动方式,在当下生活中寻找设计机会点,建立共同体验。例如,故宫博物院的角楼立体便笺纸,选取汇集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技艺和建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为设计对象,将用户剥离便签纸的行为与故宫角楼形象相结合。在使用便签的过程中,角楼全貌慢慢浮现。可见,单纯的外观、形状和材料很难引起用户的共鸣,设计师只有深入分析其消费动机、行为习惯等,设定使用场景,才能使受众获得更生动有趣的体验。

4.3 基于语义维度的意识承载

语义维度强调文创产品的自觉承载。在视觉体验中,用户通过理解和感知文创产品所呈现的客观属性与意识形态产生情感共鸣。通过产品体悟文化内涵,是建立在用户精神层面上的一种文化意识的自觉。文化创意产品深受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影响,因此文创产品设计师应当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语境和发展背景,把握时代要求,融入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展示时代风貌和文化内涵。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霓裳羽衣茶盘,设计灵感来自明代朱昶的《花鸟扇》。茶盘采用“非遗”技术再现古代绘画,黄鹂鸟灵动有趣,花苞生意盎然。同时,茶具的整体设计致力于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体验到古代文人趣事与现代品茶活动的意蕴融合,获得精神满足。

4.4 基于语境维度的境界契合

设计符号学中的语境维度对应传统节日主题文化的反思层。作为一种符号学设计理论,它强调产品中意境与情境的传达。用户可以通过使用文创产品,获得跨越时空的体验,从而引发主客体之间的共鸣。用户会将个人经历与集体记忆联系起来,得到心理层面的反馈,形成长期影响。例如,故宫博物院的花开似梦系列线香,灵感来源于院藏的清代《月曼清游图》册,从中选取了春、夏、秋、冬四景。将清代画册中的场景“静坐冥想”“高朋雅会”“安神伴眠”“办公阅读”,与现代生活情景相联系。使用线香文创产品,受众能够领略到古今情境交融和跨越时空、人在画中游的文化魅力,形成独特的境界契合,产生深远影响,大大提高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5 以端午节为例的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基于前期调研结果,得出结论: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需要满足民族性、艺术性、实用性和互动性等需求。本文以端午文化为例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实践,选取传统灯具为载体,验证上述设计策略的可行性[6]。在梳理传统节日文化层次的基础上,运用设计符号学理论分析和应用端午文化。阐明产品概念内涵,并根据消费者需求进一步明确产品的功能定义,设计开发一款具有实用性、文化性、审美性的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

在语义维度,以端午文化为设计实践对象,把握文化创意产品的概念内涵。端午的主题为祈福避灾,以避瘟逐毒、防疫祛病等一系列活动为表现形式,以赛龙舟、吃粽子为节日习俗,用图腾图案祈求幸福昌盛。另外,其还有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节日故事,如屈原投江、曹娥救父等。发掘和提炼端午节的文化符号,创新运用典型的图案纹样,总结其文化内涵,有助于拉近传统节日文化与消费者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

在语境维度,将用户文化需求目标定义为满足用户动手制作节日文创、感受节日仪式的需求。将传播目标确定为端午文化、传统灯具技艺的传播。前期收集端午节文化习俗的图文资料,了解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的发展状况。选取端午文化元素的代表符号,结合市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深入挖掘用户的实际需求和购买动机。结合端午文化、用户需求和具体的产品设计,设计出用户满意的文创产品。为深入分析研究消费者对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的市场印象、理解水平、购买偏好及影响因素,发放关于传统节日主题文创产品购买情况和消费者偏好的调查问卷,最终回收得到222份有效问卷。研究发现,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外观风格、功能结构和使用价值。受众认为市场上现有的文创产品廉价感强且设计老旧,他们更加青睐外观设计新颖且融入情感元素,能够满足互动体验需求的文创产品。色彩鲜艳、造型精美、文化内涵丰富的节日文创产品更容易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他们还希望融合多感官体验,增强互动参与,进一步感受产品的文化内涵。了解受众对传统节日文创产品的需求和期望,能够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激发用户的购买和使用欲望。

在语用维度,产品功能被定义为用户参与制作端午文化主题文创产品的体验活动。采用用户路线图的方法研究传统节日主题灯具文创的制作工艺。梳理用户体验产品的主要步骤以及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和说明书,并创建使用流程图。行为层注重用户行为方式,如操作方便、富有乐趣和节日仪式体验。

基于产品概念内涵、用户需求定位和功能定义,进行结构维度的具体设计开发。视觉上尝试国潮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融合多感官体验,将灯具载体与音乐盒相结合,融入音乐效果,满足消费者对功能创新的要求。巧妙利用拼插结构,为用户提供参与文创产品制作的机会,通过探索获得更多的节日知识,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在材料方面,选取环保的天然材料,以纸质、木材为主,并采用激光雕刻等现代技术辅助切割。后续节日主题文创产品既可以进行全系列销售,也可以根据用户喜好单独售卖,从而灵活满足不同受众的消费需求。在结构维度进行文创产品外观和说明书的设计,打造文化与审美、趣味与时尚相结合的现代端午文创产品。

6 结语

在传承和弘扬节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应避免产品同质化,同时满足用户的新需求,使其更具文化特色和美感。一方面,应注重促进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融合多感官体验,增强用户的互动参与感;另一方面要注重情感设计,使用户能够更好地感知文化内涵,唤醒民族集体记忆。基于用户需求和情感体验,将设计符号学和节日文化层层融合,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创产品设计创新,是对文创产品设计思路和方法的一次有意义的创新尝试。

参考文献:

[1] 邢海晶.节日“赋值”:从历史功能到现代价值的变迁[J].人民论坛,2019(26):129-130.

[2] 蒋正鑫,左洪亮,张辉,等.河洛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包装工程,2023,44(S1):420-424.

[3] 丁伟,张倩瑜.基于设计符号学的文创IP设计体系构建与设计实践[J].美术大观,2021(3):140-142.

[4] 钱琰彬.新文创视域下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22.

[5] 刘维尚,王泽艺,孙炳明,等.基于感质层次的地域红色文化IP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3,44(4):368-378.

[6] 肖华亮,林丽,闫龙华,等.基于设计符号学的苗族银饰解析与演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J].包装工程,2018,39(14):221-226.

作者简介:徐美萱(1998—),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

李振宇(1982—),男,黑龙江加格达奇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信息设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江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设计学院‘赛训融合’设计思维培养模式及实践教学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21175;2022年度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纸美东方 风雅礼韵——纸与纹样优秀作品展览”成果,项目编号:202202103648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传统节日传统文化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