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语言美赏析教学方法

2024-01-31 18:35王文韬
甘肃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语言运用古诗词教学情境创设

王文韬

【摘要】古诗词语言含蓄,富有画面感。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磨语言之美,有助于帮助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古诗词这一文学艺术形式独有的意境。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巧妙引入、以读促学、熟读成诵、创设情境以及语言分析的方式带领学生品读诗词的语言美,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古诗词学习的实效性。文章以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研磨古诗词语言美的方法,希望通过多元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感受其中的语言美,强化古诗词学习效果。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语言建构;语言运用;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4—0092—03

古诗词是语文学科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语言研磨,从语言细节出发,对古诗词进行全面赏析,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语言美,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古诗词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巧妙引入,提高语言建构能力

在整个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中,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尤为必要。同时,在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意识、思维素质和审美素养、理解文化能力时也离不开语言的建构和使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以语言为本,强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加强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语文教学及研磨语言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继承和了解文化[1]。

以杜牧著名的《过华清宫(其一)》为例,从这首古诗词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唐明皇的嘲讽。如果教师能把握住最后一句“无人知”这三个字,让学生去思考,则会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真的是“无人知”吗?如果不是,那又有谁知道呢?皇后、官员、百姓熟知,甚至全世界都知道。如果所有人都知道,又怎么会认为“无人知”?如此一来,一个自欺自大的帝王形象便跃然于纸上,而作者所蕴含的讽刺性也随之显现。通过对古诗词语言的研磨,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以读促学,体验语文语言美

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优美的音韵和生动凝练的语言,将真善美等情感表现出来,为学生带来了丰富的情感资源和心灵养料。对此,教师可以紧紧抓住古诗独特的文体特点,对其进行美学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如,李清照的“寻尋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不到十五个字,都叠在一起,表面上看似普通,但却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和极好的诗词功底。以上叠词,既表现出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迫切渴望,也表现出作者的苍凉处境。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阅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到古诗的语言以及词语的特点,要对古诗词的词语进行仔细地阅读,体会诗人在遣词造句时所流露出的美,同时从各种古代诗歌中感受多方面的魅力。再如,《孔雀东南飞》这一课,语文教师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其自己去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提升美感。

三、熟读成诵,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由于古诗词历史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差甚远,许多高中生对古诗词内容的学习兴趣不大,常常产生厌学现象[2]。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授《登高》一文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千古流传,教师即可在研磨语言中向学生提问,如把“落木”换成“叶子”,哪一句更好一些?经过师生反复推敲,一些学生在提及“树叶”时,从颜色上来看多为绿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落木”的颜色为黄、棕,使人想象到光秃秃的画面,由“唯草木凋零,恐红颜薄暮”到“秋叶飘零,草木凋零”,“落木”象征着韶光逝去,亦代表着人生的诀别。所以,“落木”比“树叶”更能突出秋天的荒凉[3]。一些学生对“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滚滚来”颇有兴趣,并提出用“滚滚去”代替“滚滚来”的建议,认为二者的变化具有一定可行性。同时,通过对“去”的反复推敲,学生发现“去”的意思是“离开”,而“来”的意思是“发生”和“到达”。接着,教师可继续询问,如“滚滚去还是滚滚来哪个更有气势?”如此一来,在研磨古诗词语言中,学生即可意识到奔腾河流象征生命的朝气,也代表着强大力量,前一个“不尽”修饰了“滚滚来”,比“滚滚去”更有冲击力,让人热血沸腾。如果不能将这句话研磨清楚,就不能理解这首诗的意境。古诗词是用语言文字的物质形态来承载前人的思维和灵魂,在教学时只有像咀嚼一颗橄榄、品一杯香茶一样,对这些优秀的古诗词语言进行反复涵泳,才能体会到贯穿文本的内部血脉,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四、创设情境,鉴赏品读诗词语言

古诗词内容言简意赅,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导致其常常产生厌学现象。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高中生学习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例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尽”“清”“凝”“紫”等词,便把暮色下的潭水、月色、群山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眼前一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经常发散思维,让其充分地联想到相关词语,体会词语的妙处,从而获得更多知识。为了使学生对古诗词意境有更好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将古诗词创作的背景呈现给学生,让其在了解了诗人的处境和经历后,对古诗词的意义产生更深的认知[4]。又如,教授《虞美人》一文时,教师即可向学生询问“作者为什么这么伤感,到底是因为什么?”教师可通过影片将李煜身为一国之君的境况、李煜的个性特征等加以讲解,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诗人的境遇与心态。情境的创设可以迅速引起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感悟,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并激发学生情绪体验,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在《虞美人》中,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抒发自己的惆怅,把看不见的忧愁化作了看得见的河流,也表现出了悲伤的数量,就像是一条无边无际的河流。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要让学生从“赏析”“联想”“运用”三个环节,运用自身的语言知识对古诗词进行“再造”。如,把词或诗改成现代文体,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语言水平。再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一文时,在二、三段中,诗人对自己的田园生活描绘得非常生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其写成一篇散文,这样既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又把自己的闲适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通过联想,持续地填充着词中描绘的画面,在自己的创作中体会到词中意境,真正强化了语言应用素养及能力。

五、语言分析,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教学观念,重视语言分析,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能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并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所提倡的审美鉴赏和创造并不只是古诗词中包含的内容,还要考虑作者所描述的语言美。即使古诗词在语言构造上与现代汉语有极大差别,但其所传达的美,是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一座桥梁。为此,高中语文教学应注意指导学生发掘蕴含在文本中的美,并从内容与语言两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5]。

例如,教授李清照的《声声慢》一文时,在指导学生分析文本语言时,可以让其进行反复朗读。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诗词的声韵魅力。同时,原《声声慢》中,音步为平声字调,与之相对应,音调也较缓,但这首诗,却是用了声韵,又用了两个音节,把舒缓变成了急促,把哀惋变成了凄厉。此外,此词大量使用重音叠韵,是一种意境优美的词体。起初用双声叠韵字,来表现作者令人厌烦的情绪,这在以往看来极具艺术感。尤其是最后一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0多个字词中,舌音和齿音交叠在一起,通过此种音调,即可抒发作者内心的悲伤。这几句话不仅朗朗上口,而且还很有乐感,将歌词作为一种音乐体裁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此,教师在教授这首词时,要读出重叠的舌音和齿音,这对于学生体会诗词的音乐之美和诗人的忧愁之情都有極大的帮助,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施教,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深入研磨语言,分析古诗词语言内容,让高中生在对古诗词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热情,并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雷丽丽.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核心素养实施路径[J].文学教育(下),2023(07):160-162.

[2]毛萍.基于审美鉴赏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09):103-105.

[3]夏冰.高中古诗词阅读“议题建构”教学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5):88-90.

[4]程俊飞.立足古诗词文本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教学[J].亚太教育,2022(10):70-72.

[5]张悦.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古诗词教学探究[J].文化产业,2022(05):49-51.

编辑:赵玉梅

猜你喜欢
语言运用古诗词教学情境创设
2016年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四大特色题评析
古诗词教学中艺术内涵的挖掘策略
浅谈比较阅读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威廉?布莱克的《老虎》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关注句子教学 重视语言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