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四成”理想课堂建构路径

2024-01-31 12:32:02柴宗伟
甘肃教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理想课堂深度学习建构

柴宗伟

【摘要】课堂提质增效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主题,更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点和突破口。而指向深度学习的“四成”理想课堂以“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以“走进课堂、立足学科”的课堂教学为载体,构建以“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为核心且适于小学各学科的“完成学习任务——达成目标共识——生成素养技能——养成学习习惯”的自主开放型理想课堂教学框架体系。文章通过“有效预设、高效教学、精练作业”三个环节和“衔接迁移、情境创设、主动建构、展示矫正、检测反馈、结构梳理”六个支点,形成教学闭环,能有效推进“新教育”项目实验和学校“成”文化建设融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推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关键词】建构;深度学习;四成课堂;理想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24—0045—04

构建理想课堂是朱永新教授提出并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之一,是指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将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与个性化的课堂,从而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共鸣[1]。自2016年,王家堡小学成为兰州市首批“新教育”实验校以来,学校就将“新教育”实验项目理念与学校“成”文化建设融合,在打造“成”文化教育品牌的同时,把构建“四成”理想课堂作为追寻教育幸福、提升课堂质量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实践研究。笔者以学生当下的教育幸福体验为出发点,着力构建“四成”理想课堂,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生活体验、生命感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基。通过近七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学校教育工作者以躬耕教坛的意识,着力构建平等、高效的课堂教与学关系,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着力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并结合具体的“四成”理想课堂实践课例进行深入研究,以课堂减负增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助推教师专业化成长,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立足融合项目理念,构建“四成”理想课堂的框架体系

课程是教育之基,课堂是学习之地。在深度推进“新教育”实验项目的过程中,笔者和同事们积极渗透“新教育”的“三层六度”理想课堂教学理念,努力实现课堂由知识学科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变,从课堂的生命性、发展性等维度、视角,提炼不同学科理想课堂的共性特征;以“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以“走进课堂、立足学科”的课堂教学为载体,构建了以“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为核心且适于小学各学科的“完成学习任务——达成目标共识——生成素养技能——养成学习习惯”的自主开放型理想课堂教学框架体系。

“四成”理想课堂教学框架体系的构建,根植于师生享受幸福完整教育过程的价值追求[2]。我们倡导以生为本提高课堂质量,努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让每个学生体验幸福教育,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追求的不是学生一次考试成绩有多好,而是未来的路能走多远。我们所建构的“四成”理想课堂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深入现场的实践精神,落实教、学、评一体化设计,通过落实课程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构建适用于小学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范式。所以,“四成”课堂建设是立足培养学生核心素质、学生持续发展关键能力,让学生拥有幸福的现在、美好的未来的有效举措。

二、创新课堂教学,探究“四成”理想课堂的价值维度

长期以来,教师都期待能够有科学、合适的教学模式规范课堂教学流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但很多教学模式很难成功地移植到学校并被教师认可。所以,立足校情,重新梳理和创新课堂教学,这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的研究起点。因此,我们积极构建“四成”理想课堂教学范式,尤其注重课堂“学生思维主动、教学智慧灵动、学习过程互动、课堂生成活动、实践测评行动、情感体验律动”这六个维度的课堂文化建设。

正因如此,在构建理想课堂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就需要把知识应用、感悟重建、探究创新作为学生素养培育的重点,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教学凸显“趣味、自由、丰富、练习、效益、延展”这六个方面的价值追求,这也是构建“四成”理想课堂所追求的价值维度。

其中,基于以生为本的兴趣激发,是“四成”理想课堂的原点。理想课堂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需要教师灵活组织教学,使学生平等参与、学有所乐,还需要适度调控课堂,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使师生产生共鸣,使课堂充满活力。基于教育本真的师生互动是“四成”理想课堂的基础。理想的课堂需要师生之间有高效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沟通,唤醒师生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体验感悟、共同发展,唤醒学生的天性,回归教育本真。基于多元发展的教学设计是“四成”理想课堂的路径。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这需要教师以丰富的教学活动、真实的师生互动、清晰的学习任务和多元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基于全面发展的自主建构是“四成”理想课堂的桥梁。在课堂上,学生需要与教师、同伴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在互动中交流,在活动中学习[3],学习效果取决于是否真正地让学生参与课堂实践。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效益是“四成”理想课堂的目标。教师以生为本,让教学过程贴近学生认知结构,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组织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思维、技能、经验、感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基于理想课堂的价值追求是“四成”理想课堂的延伸。理想课堂能实现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从学科目标向能力目标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三、聚焦学习过程,落实“四成”理想课堂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四成”理想课堂立足于教与学模式的转变,聚焦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围绕“有效预设、高效教学、精练作业”这三个环节,通过“衔接迁移、情境创设、主动建构、展示矫正、检测反馈、结构梳理”等六个支点,形成教学过程闭环,从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优化“四成”理想課堂的实践途径。

1.有效预设,唤醒自主发展意识。预设是课堂的起始,关键在于教师认真解读教材内容,有效地设计教学,通过“衔接迁移”和“情境创设”,把学生记忆库中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发展意识,使学生在乐学的情境中满怀信心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衔接迁移”即通过整体梳理学科知识脉络,找准知识之间的联结和迁移点,将本节课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有效衔接,通过学生的提前介入,灵活调试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丰富的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巧妙地导入新课。比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拼摆正方形求小棒根数”的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从而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而情境创设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将新知识融入学生生活,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交流,提出教学关键问题和核心探究任务。可以说,教师從学生的生活中寻找学科素材,积极创设生活化的真实教学情境,能有效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不断地理解新知识、探究新问题。比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体积与体积单位”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故事——实验——比较”的线索展开教学;在“乌鸦喝水”的故事中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两次不同的实验中分析“占有空间”和“占有空间的大小不同”等知识,从而探究“体积”相关概念。

2.高效教学,体验教育幸福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自主建构课堂的基础上,组织有效的交流互动。教师还需要处理好自主和引导、合作和交流、过程和结果之间的关系,适度讲解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知识,做到“有疑而助,深层探究”;对重点难点知识应做到心中有数,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通过“主动建构”和“展示矫正”,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带来的教育体验感、幸福感和成就感[4]。其中,“主动建构”即改变课堂中过于注重知识点传授的教学倾向,引导学生经历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这需要教师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个性化学习。

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实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探索的结果,形成共识。比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认识方程”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天平操作体验,用数学语言记录天平状态、表述数量关系、理解等式和不等式,从而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现象。“展示矫正”即学生发散思维表达不同看法,在课堂上同学之间讨论,用自己的方法验证结论,汇报讨论矫正后的结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辩论,取长补短,在合适的时机及时点拨,营造开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发挥课堂生成的教育资源价值,并在教学内容、方法上做好调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在小学数学四年级“三角形的特征”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时,可以合理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中,充分认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特征。

3.精简作业,提升学生能力。作业是课堂的延展,关键在于及时检验和反馈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检测反馈”和“结构梳理”,使学生具备知识统整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倾听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互动释疑,再通过适度点拨,使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结构化梳理,形成知识结构脉络。可以说,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思维的培养、情感的体验、素养的提升等,都需要适度的作业练习进行检测反馈[5]。因此,作业的优化设计显得格外重要。

作业也是师生深度交流互动的一种形式,更是课程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设计作业必须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科素养的提升,做到目标明确、难易适中、分层科学。教师通过内容结构化、形式多样化的系统性作业,适度地将评价前置,使教师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向,对学生预习生成、交流展示、阶段收获等情况进行作业诊断,并利用检测反馈的结果调整后期教学工作。

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按照教材内容统筹梳理,既包括以知识要素为线索的结构统整,也包括以单元作业为训练要点的策略统整。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抓手:

一是单元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归纳总结的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选择绘制思维导图。在这种自主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认识事物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习活动的情感体验进行深层次归纳、提炼,达到重组学生认知结构的目的。

二是单元作业设计,即在参与作业设计和布置的过程中,依旧关注学情分析和课程目标,结合单元作业设计的特点,关注学生目标达成和个体差异,以一案(学案)三单(课前学习单、课中导学单、课后延伸单)一特色(作业超市)为手段,将前置性、基础性、巩固性、拓展性作业进行个性化设计,聚焦单元学科典型内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掌握方法,在相互合作与自主探究中提炼知识,使课堂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的引擎和成长的阶梯。

总之,“四成”理想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合作探究中,实现深度学习,促使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立足学科特点,“四成”理想课堂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打造理想课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能使课堂教学由“关注生命”走向“激活生命”,从“学科本位”走向“学生立场”,使师生共同追寻幸福教育的历程。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M].广西:漓江出版社,2014(06):82-83.

[2]范玲芳.“四成”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体系建设[J].甘肃教育,2021(05):128-129.

[3]查联智.打造有生命力的课堂——“两步八环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07):32-33.

[4]阮雪莲.寻觅幸福课堂的“阿基米德支点”——小学数学“36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教育观察,2016(05):35-36.

[5]尹成忠.创建高品质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07):16.

编辑:彭雪亮

猜你喜欢
理想课堂深度学习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构建理想课堂 彰显白板魅力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20:49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47:34
和谐课堂和理想课堂标准的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 00:57:52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