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分析

2024-01-31 01:56吴允锡朱殿仕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25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吴允锡 朱殿仕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为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意识与模型意识,教师有必要针对“图形与几何”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基于此,文章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周长”相关内容为例展开教学设计,讨论了加强教学设计优化的必要性,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三方面出发提出具体的设计构思,旨在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提出,小学数学教师应“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对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展开优化设计.教师应从核心素养培育出发,更新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加强对学生自主意识与探究精神的培养.“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相关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一定要求,教师应基于学生学情,有效开展教学设计优化工作.

一、优化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圆”这一单元的内容,学生学习时常常会混淆圆周长的概念与圆面积的概念,二者作为圆的两个重要度量特征,计算时都会涉及圆的半径(或直径),因此在公式记忆上易出现错误;加上学生的思维水平较低、空间观念不强,难以就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于“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来说,其重点包括理解圆周率以及推导圆的周长公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完成基础教学任务,还要加强学生几何思维水平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以学生几何思维培养为基础优化教学设计,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加以明确,搭建起完整的“圆的周长”教学框架,这样不仅可以为后续数学教学提供指导,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几何思维水平,满足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达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二、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圆的周长”教学目标分为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

总体目标包括:(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正确理解圆周率,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数学思维目标.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过程中,积累几何图形学习经验,形成空间观念.(3)问题解决目标.学生掌握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提升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情感态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圆的周长”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阶段性目标包括:(1)提纲预习环节.要求学生初步理解圆的周长概念,教师应明确学生的掌握情况.(2)小组实验环节.学生应在小组中完成猜想、验证、计算等过程,加深对圆的周长的认识.(3)深入学习环节.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明确圆的周长公式.(4)课堂练习环节.学生可以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5)多元评价环节.总结“圆的周长”学习价值,实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一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此课上教师可以先选择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引导学生感受圆的特征,再组织动手操作活动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圆的周长”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选取车轮为教学素材,通过滚动车轮让学生感受其行进轨迹,辅以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概念,明确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学会应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在学习“圆的周长”相关内容时,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测量与计算,由于圆的周长是一段封闭曲线的长度,学生无法直接测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探求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在小组内完成数据测量与记录,得到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三是根据学生几何思维水平完成教学内容编排.教师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应以学生学情为基础,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几何思维水平相适应.基于此,教师可将“圆的周长”划分为五个教学阶段:(1)提纲预习环节.学生初步接触“圆的周长”相关概念,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深入思考;(2)小组实验环节.通过测量计算,得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4倍,再进一步通过小组合作,得到二者之间更精确的关系.(3)深入学习环节.通过上述操作活动引出圆周率,明确“圆的周长”公式.(4)课堂练习环节.由教师设计分层练习题,学生尝试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圆的周长.(5)多元评价环节.对“圆的周长”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回顾,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发放预习提纲,引入“圆的周长”概念

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在课前根据学生学情设计、发放预习提纲,让学生先对教学内容产生初步了解.

首先,教师向学生发放预习提纲,根据学生几何思维水平,设计圆的周长概念、圆周率含义、圆的周长公式的教学框架.通过图形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形象的认识圆,观察圆的周长的影响因素.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已经完成了对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学习,因此可以将相关学习经验应用到“圆的周长”这节课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其次,教師在互动交流中引出圆的周长概念,让学生说一说对圆的认识以及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通过迁移已有认知探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结合预习提纲,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1)思考什么是圆的周长,绘制圆形并描出周长.(2)思考测量圆形物品周长的方法,尝试测量瓶盖的周长.(3)思考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影响因素,分析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最后,教师通过课件直观演示,滚动三个规格不同的自行车车轮,明确车轮滚动一周的长度就是车轮周长,对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进行对比,得到直径最大的车轮其滚动距离也最长的结论.

这一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几何思维水平设计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动态演示中直观感受圆的周长概念.基于学生学情设计预习提纲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起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程度相适应,进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初步建立“圆”的知识体系,掌握相关知识点和学习方法.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确立学习方向,使学生理解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2.组织小组实验,探求圆的周长

实验操作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与直观事物建立认知,进而在与数学现象互动的过程中得到数学结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组织小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一环节中安排的各项动手操作活动都应简单明了.小组实验环节共包括三个教学活动,分别是明确圆的周长概念、感受圆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以及绘制圆形并进行测量,最终明确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首先,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课件中关于车轮的演示,什么是圆的周长?”学生回答问题,明确围成圆的一周的曲线的长度叫作圆的周长.若学生在语言表述上存在不准确之处,教师可进行纠正.

其次,感受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二者之间为倍数关系,并思考是多少倍.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在课件上进行图形演示,将圆放入正方形中,再将正六边形放入圆中,正六边形顶点都在圆上.通过观察正方形周长、正六边形周长与圆的直径,猜测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学生在初步思考后,得到3倍、4倍的答案,并进一步明确是在3倍到4倍之间.

最后,基于上述猜测,教师把握实际情况,进一步组织小组实验.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绘制三个大小不同的圆,运用化曲为直思想测量其周长,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中,计算圆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通过绘制、测量、计算,各小组得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的统一认知,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小组进行班级展示,得到更确切的结果.

这一环节是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探求“圆的周长”.学生在猜测、计算、验证的过程中,掌握相关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学习经验.本环节由三个教学活动构成,其设计理念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经验,并为后续的教学环节打好基础.

3.基于实验结果深入学习“圆周率”

根据小组实验,学生得到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的结论,但也有学生提出疑问:“具体是三倍多多少?”结合学生的疑问,教师可通过播放课件,展示古代数学家们对圆周率的探索过程,进而使学生对圆周率产生深入认识,并在理解圆周率的基础上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目前,学生已经明确了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完成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布置实验操作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按照古代数学家的方法探究圆周率,实现课上教学内容向课外的延伸,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的提升.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点是带领学生理解圆周率含义,之前的环节学生获得的都是直接经验,而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无法依靠自己探索圆周率由来,因此可依靠课件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们研究圆周率的历史,在加深学生对圆周率的理解的同时,让其感悟数学的发展进程,深入体会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4.课堂练习,深化“圆的周长”应用

课堂练习是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学生在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后,可通过实践练习检测自身学习情况,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說出自己的解题方法与错误原因,以实现对相关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应更多关注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设计难度不同的习题,通过分层练习的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按照不同的学习标准完成层次划分,一是速度练习,教师可设计题目:“一辆自行车车轮直径为60cm,滚轮一圈前进了多少厘米?经过1000m长的路需要转动多少圈?”二是准确率练习,教师可设计题目:“两个大小不同的齿轮相互咬合,半径分别是15cm和5cm,求出大齿轮转动一圈的同时小齿轮转动多少圈.”三是思维练习,教师可设计题目:“一个圆柱形油桶横截面半径为0.2m,油桶在车厢内滚动,从车厢前端至末端需要滚动5圈,求出车厢的长度.”

完成题目设计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选择题目计算,通过知识迁移与应用,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不足之处以及后续学习方向.

这一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加深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圆周率含义的理解,并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多元评价,实现教学反馈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引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在完成“圆的周长”课堂练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进行题目检查,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反思.学生自评后还可以开展互评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展示练习结果,并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查缺补漏.随后,教师可根据各组表现情况进行集中评价,对具体的解题思路和过程进行讲解,学生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补充.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掌握课堂内容的学习情况,在多元评价的助力下,学生可以了解自身不足,而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实现知识内化.

结 语

综上所述,“圆的周长”相关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围绕相关内容展开教学优化设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学情及教学情况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科学划分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多元化的数学活动,在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与探究意识,确保小学数学教学与新课改相关要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步宁,刘桂宏.基于学习进阶小学数学“符号意识”培养的教学设计———以人教版数学“圆的周长”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9):59-61.

[2]殷如意,刘文,杨传达.基于问题学习 发展核心素养———以“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2022(12):12-13,20.

[3]王慧敏.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以“圆的周长”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3):110-112.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