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正华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生涯的基础,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更是决定着学生思维发展、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是学生数学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数学问题往往与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以及小学数学解题能力培养中的常见问题,重点研究了解题能力培养策略,希望能够为教师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能力;生活化
引 言
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数学问题的解决存在一定难度,具有一定挑战性,常常会产生畏难心理,因而常出现解题能力欠佳、缺乏解题技巧等问题.如何能够通过科学的训练,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一、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在小学阶段,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欠缺明显,不少学生甚至不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不了解数学知识的作用和运用价值,缺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解题技巧不足,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一方面在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一些学生尚不能充分理解所学知识,在遇到新问题时,不能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有效解决,知识连接不到位;在遇到同性质、同类型的数学问题时,不能形成知识串联,无法做到知识迁移,因而使得其问题解决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小学生仍缺乏解题认知.由于教师培养方式的限制,不少学生缺少灵活思考能力,无法调动自身具备的知识系统解决遇到的问题.此外,自信心不足也是影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在面对难度较大、较为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时,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缺少自信心,放弃主动解决问题,这就不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个体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小学数学解题能力培养中的常见问题
(一)问题设计和解决脱离实际
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有密切关联,并且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会忽略知识与生活的有效关联,在设计问题时,脱离生活实际,缺少对学生认知能力和生活常识的考虑,使学生无法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存在更大难度,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二)缺少审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难度相对较大.在问题解决中,只有做到正确审题、理解题目,才能保证解题方向和解题过程的有效性.在问题解答过程中,由于理解问题存在偏差,学生很容易偏离问题解决的正确方向,因此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就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不少小学生在遇到问题后,缺少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加之教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主要关注学生对数学公式的应用,缺少对学生实际审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到限制.
(三)片面追求解题步骤和结果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以教材中的例题作为讲解对象,套用公式和一定的解题步骤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此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但难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散,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也会受到制约.这样一来,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学生套用解题步骤无法解决,就会一筹莫展,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向,无法举一反三地对问题进行思辨.
三、小学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
(一)夯实数学基础
在小学数学解题技巧培养中,加强对学生数学基础的巩固,保证基础扎实是提高学生解题技能的前提条件.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着大量丰富的知识和运算公式,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调用所学知识,合理运用公式.但这一过程往往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由于不了解公式的内涵,学生不能充分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必须在基础教学中,使学生充分理解运算公式的内涵,了解該运算公式适用于何种问题情境.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加强讲解相关例题,通过例题训练,使学生掌握知识和解题技巧,不断积累解题经验,积极主动思考解题思路,为自己解题练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学生思维,使其可以有效应对相关数学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此外,扎实的基础也包括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小学生本身社会阅历较少,尚未形成完善的逻辑思维,所以,教师在学生解题训练中,务必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以良好的思维模式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在解答应用题时,教师应优先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了解题干含义,分析问题的形式,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该问题,保证学生在明确思路后,能够不断优化和完善解题过程.
(二)建立正确思维模式
思维模式的建立,是学生解题能力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解题技能的关键因素.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展不完善,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出现不知从何下手、思维混乱等问题.基于此,教师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思维模式,将问题结构化、具体化呈现,将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学生更为清晰的数学公式等形式,使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模式.比如,在“圆锥的体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明确体积公式的内涵,通过图片演示等方式,保证学生对公式概念有明确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圆柱和圆锥,引导学生总结出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更容易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先将问题转化为自己已学的知识信息,将其进行对比推导,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探索正确的问题解决方向,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培养.
(三)把握问题本质特征
要想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在培养学生解题技巧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握问题本质特征,认真审题,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全面认识问题本质,以此根据不同类型题目,选择针对性的有效解题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意识到,大多数数学问题都与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小学生本身生活经验较少,认知水平不高,仅靠自己很难快速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因此,在解题技巧培养期间,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其构建数学模型,形成知识体系,将问题转化为模型,掌握问题本质特征,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比如,在进行“三角形”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三角形三条边和三个顶点之间有什么关系”帮助学生梳理问题方向.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用电脑画出坐标轴,列出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使学生对问题构建模型,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结合图形的方式描述三角形三个顶点和三条边的关系,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内涵.
(四)强化问题解决训练
1.生活化问题训练
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解决数学问题应从学生感兴趣的、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真实情境出发.通过生活化问题训练,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联,感悟数学学习价值,激发其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平均数”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设置生活化问题,如班级有22个女生和18个男生,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多少人?平均分成8组,每组有多少人?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教师可提前准备小木棒道具,分成两堆,一堆摆放22根,一堆摆放18根,让学生自己思考研究,如何将这些小木棒分成4堆,且每堆数量相同.问题提出后,学生会立刻进行动手操作实验,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通过实践探究,确定最终的答案.这种联系生活的练习题设置,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建立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对知识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2.开放性问题训练
开放性问题训练,有助于调动学生解题自主性和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创新意识提高.在开放性问题训练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兴趣喜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解题中充分发挥自主权.在学生解题期间,教师应充当引导者,鼓励学生交流讨论、质疑尝试,在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下,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转变“灌输式”教学模式.比如,针对“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知识教学,教师就可设置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发挥其创造力.如提出“小明拿着100元买文具,其中,铅笔2元一支、课外书15元一本、橡皮1元一个、铅笔盒20元一个,小明可以买些什么?你能提出多少种方案?”通过这种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析.开放性问题设置,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且要具备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在课堂上,一旦思维被调动,学生便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对问题的解答方式多样,教师不仅不能抹杀学生的创造力,还要将其作出合理解释,鼓励学生关联并解决问题,保证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五)注重解题评价反馈
解题评价反馈既是进一步提升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重要策略,也是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通过评价反馈,教师能够有效评估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进而对教学方案进行针对性调整和完善.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更注重对结果的评定.而这种评价方式,并不利于学生个体充分发展.数学知识大多较为抽象,对于学生而言,一味关注其问题解决的结果,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的重要育人目标是向学生传授客观的知识和理论方法,并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强化学生思维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在解题评价反馈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不仅关注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等情况,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在评价反馈中,教师可结合师生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对解题过程进行自我反思、相互学习,实现优势互补.教师还应合理利用评价反馈,调整解题训练方法,给予学生更多自我探究的机会,不断提高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强调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养成.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解题能力的培养,不单单在于解决某道数学问题,更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質疑能力、思考创新能力.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巩固扎实数学基础、建立正确思维模式、把握问题本质特征、选择合适解题方法,并强化问题解决训练、注重解题评价反馈,以此充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晶.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巧妙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3(9):103-105.
[2]周琳.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理科爱好者,2023(3):233-235.
[3]王光玉.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解题技巧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4):110-112.
[4]窦浩博.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一题多变的应用技巧[J].新课程导学,2023(9):87-90.
[5]赵慧.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9):98-100.
[6]张勤峰.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四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3(4):71-73.
[7]宗秋云.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3(2):9-10.
[8]张学平,郑有杰.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36):85-86.
[9]王学江.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思考[J].求知导刊,2022(34):41-43.
[10]黄秋保.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2(34):121-123.
[11]杨秀喜.小学数学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思路研究[N].科学导报,2022-07-01(B03).
[12]吴荣珍.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4):114-116.
[13]范琳.授予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2(4):62-64.
[14]段明英.刍议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2021(4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