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绍龙
课堂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如果把课堂教学看成一个人的话,就应该让他保有最初的秉性和脾气。
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会看到:教师提出问题,全班学生马上齐刷刷地举手,然后不假思索地说出答案。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非凡,实则隐患重重。学生都会了,还要教吗?教师的问题没有思维含量,哪来素养提升?
还有一种教学现场是这样的:教师针对学习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有一两个学生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着,教师引导,又有几个学生举手。教师再启发,又有学生呈现自己的体会,还有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想法提出新的见解。当然,有少部分学生一直没有发言,但也在静静聆听、默默思考。
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循序渐进的、正常的、有效的。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与慢》中提到人的思考有快和慢两种模式。快思考是一种无意识且快速的、不怎么费脑力的大脑运行方式;慢思考则需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中。它们各司其职,各有千秋。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它们发挥各自的作用,并形成协同发展的美好样态。
可以说,引导学生思考,不急于求成,不苛求答案统一,静待花开,是课堂教学最该有的脾气。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燕子》第1至3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在背诵展示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道:“老师,您会背吗?”我猜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老师不会的话,那就没有资格检查他们的背诵了。“要不我们两个合作背一背,第1 和第3 自然段归你,第2 自然段我来,怎么样?”合作顺利完成后,我发现他的眼神由不屑转为专注。
一位师傅曾对我这样说:“你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的、想的、写的、听的、说的,都要自己先做一遍、想一遍、写一遍、听一遍、说一遍。只有这样,才能自信地站上讲台。不然,学生是不会给你面子的。”看来,学生的心里都有一块明镜。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较量的竞技场。这种较量有着相互督促、共同进步的力量。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有学教同步的脾气。
很多教师表示,学生不爱思考,不爱提问和探索。这不是好的学习现象。
有一次,我在分析作业时发现有一道题改错了。当我向全班学生道歉时,学生却投来了异样的目光,那神情仿佛在疑惑:“老师也会错吗?老师承认自己错了,这是什么情况?”自此之后,学生的问题变多了。课堂上常常出现“针锋相对”的场面。学生针对文本理解、作业设置、教材编排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虽然学生变得不那么“听话”了,可他们学会了自主发现、自主梳理和自信表达。
课堂教学就要有针锋相对的脾气,它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课堂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学习场域里好好读书、静静思考、默默练习、热烈讨论。如果连课上本该属于他们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占用的话,那还有什么可以发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