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俊
摘 要:高中生物教学中,单元教学具有主题集成性、知识系统性、思维综合性的特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要立足生物教学瓶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教材为载体,精心组织建构单元教学模式,凸显学生在单元学习中的主体性,为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单元教学;新课程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核心素养”在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新时代的生物教育应当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重视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改变过去学生机械做题、死记硬背的生物学习现状,推动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创新[1]。基于2017年版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2019年,以“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为核心的普通高中生物新教材投入使用,旨在引领学生生物学习方式的变革。
作为普通高中生物教师,基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时代教育背景,笔者深化了生物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传统的生物教育,存在内容零散、知识建构性差、核心素养偏差等多元化的问题。单元教学模式在普通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更有助于建构系统化的生物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生物综合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高中生物单元教学概述
(一)单元教学的内涵
《辞海》将“单元教学”定义为:组织与单元题目有关的知识开展的教学活动。《教育大辞典》中,单元教学被定义为:基于教材单元的划分进行教学的方法。虽然两者表述不同,但指向具有一致性:单元教学,即以教材中的单元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
本文中,笔者所指的单元教学,是指高中生物教师,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单元为单位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构建单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强化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发展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单元教学的特点
1.主题集成性
与传统的零散的以章节模块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相比,单元教学模式以主题为核心,以强化知识技能、跨学科知识的整合。高中生物教师在明确教学主题的过程中,可以参考教材的单元主题,也可以通过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确定新的教学主题。例如:人教版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基因的本质》教学中,关于教学主题,教师可以立足教材中的教学主题进行,围绕主题开展有关基因概念、功能以及基因与DNA关系的解读,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生物知识结构。
正是因为单元教学具有主题集成性的特点,为教师基于主题建构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
2.知识系统性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单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强化教学内容的整合,建构系统化的生物知识结构。如上述《基因的本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把握基因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紧密结合教学主题“基因的本质”整合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系统化的基因知识结构,确保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与传统聚焦于章节的教育模式相比,构建单元教学模式,具有知识系统性的特点。
3.思维综合性
传统聚焦于章节的生物教育模式,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从而导致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影响了生物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新课程背景的高中生物单元教学模式,为了助推教学目标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充分凸显学生主体性,尤其是要强化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后巩固复习。以课前自主学习为例,学生需要借助教师共享的学习资料,熟悉重要知识点,运用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建立系统化的知识脉络体系。二是强化问题导学。基于新课程背景构建高中生物单元教学模式,以“问题”作为导学的手段至关重要。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巧妙地设计问题串联教学内容,引领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以达到深化学生理解知识内容的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基于新课程背景的高中生物单元教学模式构建,教师不仅需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同时还需要强化问题对整个教学内容和过程的串联作用,这一过程,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综合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零散,知识建构性不足
现阶段,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严格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存在教学内容零散、知识建构性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注重个别知识点讲解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忽略了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以生物概念教学为例,理论上,生物概念并非孤立的,而是具有相互关联性。高中生物教师在基础概念教学中,应当注重建立生物概念之间的联系性,实现深度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可见聚焦于个别知识点讲解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忽视了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最终学生对概念知识的掌握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另一方面,知识局限于课本,拓展延伸不足。基于新课程背景的高中生物知識内容体系的建构,应当围绕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发展核心素养。通过开展高中生物教学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很多高中生物教师的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拓展延伸不足,导致学生在生物学习中,仅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知识视野相对狭隘,这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应对新高考的相关要求。
(二)以讲授为主,自主学习建构不足
新课程改革要求新时代的高中生物教育应当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并解决实际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近年来,国内教育领域衍生了很多新的教育模式,如翻转课堂模式、小组合作模式等,相关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生物教学课堂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以高中生物教学中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为例,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科学融合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等学习模式,方能充分发挥教与学的合力,助推单元教育目标的实现。
然而,通过开展高中生物教学调查研究,笔者发现: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依然以讲授为主,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自主建构严重不足。以课前自主学习为例,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多是简单浏览教材,未能深入思考和探索;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多以讲授为主,合作性、探究性明显不足。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对一名高中生物教师进行了访谈,教师表示:生物教学课时较为紧张,教师都希望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给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正是因为教师这种固有的教育认知,影响了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创新的发展。
(三)缺乏单元整合意识,活动开展不足
新课程背景下,强化单元整合,融入跨学科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已然是大势所趋。这不仅是为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更为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然而,针对高中生物教师的调查研究表明: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普遍缺乏单元整合的意识,生物实践探究活动的开展也明显不足。学生的生物学习,普遍停留在听课、“刷题”的状态。这样的生物学习状态,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高考发展的需要相背离。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单元教学准备:梳理教材,确定单元教学主题
教学准备,俗称“备课”,是完整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准备是否全面、充分,将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在构建单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务必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为确保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1.梳理教材,分析单元知识结构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教师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基于新课程背景构建单元教学模式,务必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载体性作用,强化教学准备环节——教材单元知识结构的梳理与分析,明确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强化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以《基因的本质》单元教学为例,通过梳理教材可见:该单元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第三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遗传因子的发现”之后,进一步探究遗传物质本质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基因的表达》章节内容的基础。
进一步细化梳理教材,可见《基因的本质》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设计思想;二是DNA的结构;三是DNA分子的复制条件、原料、特点、动态过程;四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在梳理单元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笔者立足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围绕生物学大概念建构了单元概念体系,建立了“基因的本质概念关联表”,进一步明晰了本单元教学的主题概念和次级概念。同时,以思维导图的模式,以本单元教学中基因与DNA关系为主要线索,建立了《基因的本质》知识网络。
2.分析学情,确立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
常言道:教无定法,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要想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标,深入分析学情是第一步。
在《基因的本质》单元教学中,笔者关于学情的分析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基础。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并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开展针对性教学,更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在学习《基因的本质》前两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遗传因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相关的知识内容,对帮助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性质等具有奠基性的作用。二是认知能力。在知识习得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其学习成果的影响较大。通过对所教班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分析,笔者认为: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基础性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为教师实践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三是生活经验。虽然基因、DNA等词汇学生耳熟能详,但学生对其关系并不了解。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紧密结合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疫情,引入教学内容,全面搭建生物教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性,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单元知识内容奠定基础。
在深入分析学情的基础之上,笔者紧密结合单元教学要求,以表格的形式精心设计了单元目标与分课时目标,凸显分课时目标对单元总目标实现的作用,以完善的教学设计夯实单元教学基础。
(二)单元教学实施:创设情境,问题导学
1.创设单元教学情境
与常规教学模式相比,情境教学在单元教学中的应用对帮助教师引入单元教学主题、建构单元教学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构建单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紧密围绕单元教学主题,创设单元教学情境,以情境引入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单元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笔者基于教学实践提出如下教学建议:一是利用教材的案例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新编的普通高中生物教材,每一章的章首都有设置主题背景作为导入。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导入中,可以充分利用主题背景素材、案例等进行导入,以更好地引入单元教学内容。二是利用时事热点创设教学情境。与教材中的主题背景不同,时事热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以时事热点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依据,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在《基因的性质》单元教学中,笔者引入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热点话题,以此帮助学生了解免疫系统组成,了解疫情背景下为什么要打疫苗、戴口罩等,以深化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理解。三是利用生活现象创设情境。教育改革背景下,无论是新课程、新教材还是新高考,对生活化教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诚然,基于学生生活构建的生物教学课堂,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解決生物问题的能力。
2.问题导学,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生物作为一门理性学科,其对学生生物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以“问题”或“问题串”为主线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助于建构深度学习课堂,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综合思维能力。
在《基因的本质》单元教学中,笔者立足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基因的本质》子问题表”。问题表由四个主要模块组成:主题问题、次级问题、具体问题、子问题。其中,主题问题是基于单元主题的“大”问题,一般一个教学内容设计一个主题问题;次级问题、具体问题都是对主题问题的细化;子问题,则是教师用于课堂追问的问题,其主要作用是在不能很好地解答具体问题时,教师通过进一步细化追问的方式,启迪学生的生物学习思维。
例如:在《基因的本质》问题设计中,单元主题问题为:“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编码在哪里?”围绕单元主题问题,笔者设置了三个次级问题,分别为:①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②RNA作为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有什么特点?③为什么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快?针对三个次级问题,笔者又设计了8个具体问题。每一个次级问题、子问题都是为“大”问题服务,对启迪学生生物学习思维,助推单元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整体而言,整个单元教学,笔者紧密围绕单元主题,以情境、问题、活动为主线,充分凸显了学生在单元学习中的主体性,取得了良好的单元教学效果。
(三)单元教学评价:多元主体,优化方式
基于单元教学的高中生物教学评价,以整体性评价为主。因此,在设计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强化评价整体性设计。同时,构建多元主体、多元方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评价推动反思,以反思促进改革,为全面提高单元教学的质量奠定基础[2]。
结束语
新时代呼唤新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单元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是教师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应对新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教学实践中,高中生物教师要立足新教材,深入解读和梳理、整合单元知识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精心创设单元教学情境,注重问题导学和活动的开展,助推单元教学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杨东平.新课程改革的得失和深化:兼与王策三教授交流[J].当代教育科学,2014(6):10-14.
[2]吴遵民,李艳.新高考“新”在哪里?以上海市新高考改革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47-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