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

2024-01-25 17:41许炜
高考·下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许炜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开展要将重点从应试转移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学生全面发展上,强调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掌握语文知识,又能形成灵活的语文思维,使学生的语言建构、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能力得到提升,实现深度学习目标。高中阶段的学习是比较紧张的,如何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知识教学与素养培养,需要语文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基于此,文章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学科的教学需贯彻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理念,充分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高中生的语文知识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都获得提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内容,立足教育改革要求与学生实际,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优化设计教学活动,打造更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帮助学生取得学习进步。

一、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科中,学生应形成的基本素养、知识能力。包括:第一,语言建构与运用。要求学生应具备广泛的词汇量,理解和掌握各种词汇的词义、用法和搭配,了解和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句法结构,了解不同文体和篇章结构的特点,使语言运用更加精准、丰富;第二,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学生的思维要表现出批判性、创造性、逻辑性,能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能自主思考和判断形成独立的观点和立场;第三,审美鉴赏与创造。要求学生应学会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内涵,领悟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从文学作品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传达;第四,文化传承与理解。要求学生理解和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准确解读和理解不同文化中的符号和象征,能主动参与文化交流并进行创新,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根基,树立文化自信,自觉为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1]。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现状与构建要求

(一)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现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有着许多实践,但结合实际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所构建的课堂并未达到理想的高效率、高效果。部分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将“高效”定义在成绩上,认为高效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快速提高成绩的课堂,因而将教学侧重放在应试技巧上,为学生讲解应对各种考试题型的方法,长久如此,导致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并且还限制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层掌握。另外,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在有限课时内为学生灌输大量知识内容就是高效,忽略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将课堂灌得过满,课堂不仅“满”还“溢”,抑制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缺失,反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降[2]。

(二)高效课堂构建要求

高效课堂属于有效教学,相较于传统课堂,其立足于课堂,统一教书与育人的目标。教师采取一定方式,使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会知识,同时也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高效率、高效益与高效果。构建高效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梳理教学关系、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立足教材做好备课,精选教学内容

实施教学活动不是随意依照教材讲解,而是需要提前备课,合理的教学前规划才能保证教学内容与方式契合学生所需,并获得理想授课效果。结构化的备课不仅包括课前备课,还包括课中、课后环节。根据高中生的认知规律,立足教材,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创建有效教学的课堂,让学生实现高质量的课堂学习。备课工作包括几个要点:第一,教师要了解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明确每个学期或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第二,准确把握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立足学生需求匹配适宜的教学资源、内容与手段;第三,制订明确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活动怎样组织、教学评价怎么实施等,遵循整个学期的进度要求确保知识内容的完整、有序讲授;第四,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和特点,根据其需求和能力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内容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第五,教师要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准备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教学策略,以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挑战;第六,教师要及时反思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不断改进备课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3]。另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保证对有限课时的高效运用,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深入教材与教学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与整理,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探究,感受文学的魅力,丰富语言积累,从中学会如何精妙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以《我与地坛》(节选)一文为例,文章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哲思,展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希冀。教师除了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思考文本之外,可以再推荐学生阅读这本书的其他选段,以及作者的其他文学作品,如《记忆与印象》《我之舞》《奶奶的星星》等,摘抄一些好词好句,拓展对作者的认识,及对其写作风格的了解,形成一定的积累。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仔细梳理,从感悟出发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这样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延伸阅读素材、写作表达素材,更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二)设计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发散学生思维,积极创造启发思维的学习条件,促使其主动探究,在深层探究中深入理解知识、高效掌握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创设语文问题情境,由问题驱动学生的主观思考与求知欲,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学生会自主提取、迁移所学过的知识,用已有经验去探索解题思路,其思维能力将会得到丰富与增强[4]。

例如,进行《拿来主义》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拿来主义》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何启示?你认为《拿来主义》中的“拿来”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何帮助?再如,在进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过程中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并取得成功的?文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何重要意义?除了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提到的历史事件,你还能想到哪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能够体现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团结合作的力量?再以《促织》一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问題:《促织》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探讨并解释主题。分析《促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故事的表达效果?通过《促织》中的织布活动,探讨作者对于女性地位和社会角色的态度和观点,探讨作者想要传达的意义和象征等。当学生遇到难解的问题时,教师还可以加以指导,为学生拓展思路,使其积累更多思维经验,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能灵活运用,强化语文综合思维能力,使授课更有效。

(三)结合技术创新方法,增强审美意识

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着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呈现形式更加多元化,大幅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将枯燥的文本、抽象的文字转换为形象化的图片,构建生动的课堂,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让学生从中更进一步地体会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并促使其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得到强化。

以《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教学为例,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仅靠文字叙述是很难实现的,因而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丰富的建筑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源整理成数字化展示材料,并结合课文的阐述将文字转化为三维动态模型,直观呈现出中国建筑的样式,让学生能够通过点击、拖拽等操作方式,探索不同建筑特征的细节,深入欣赏各种中国建筑的特征,了解建筑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装饰艺术等方面,感受到中国建筑文化的艺术性、审美性,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创造力的机会,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让学生通过了解中国建筑特征的原理和规律,尝试使用软件进行建筑设计和模拟创造,有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空间想象力。

(四)理实结合丰富形式,强化文化认知

构建高效课堂,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入把握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了解其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课文内容挖掘其中存在的文化元素,将知识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明确给学生,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认识,感受语文知识的价值,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可以与实践结合,加深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在实践性的文化活动体验中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既将文化深植于心中,也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去传承文化。

以《论语》十二章、《老子》四章、《兼爱》等古文教学为例,在讲解课文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详细介绍这些文学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及各个时期的文学体裁特点,如《论语》《墨子》创作于春秋末、战国初,语言简明,语录体为主,文风质朴不多修饰;《老子》撰写于春秋时期,内容多思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进一步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增强对传统文学的认同以及对语文学科的全新认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让学生亲身体验与文学作品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参观文化遗址、观看文化表演等,通过多种感官的体验拓展对语文认识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体会到文学背景下中华文化的精妙之处,强化文化认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五)完善体系优化评价,有效培养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对教学评价体系加以优化,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作为评价的重点。从学生全面发展角度做好综合评价,以评促学,形成良性循环,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对此,教师要扩展评价内容,不仅关注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关注语言运用、思维、审美意识与文化认知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坚持人本理念,立足认知能力的发展性看待学生的语文学习,明晰持续学习状态下学生的进步,做好相对应的适宜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5]。另外,实施教学评价,教师还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明确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给予针对性的学习点评和指导,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学习语文的满足感,继而使其实现良好发展。

(六)重视作业科学设计,巩固教学效果

作业是语文教学中巩固学生所学、拓展学生思维的关键环节。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不能忽视作业的作用,通过合理布置作业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进行多层次的运用。在灵活进行语文知识迁移运用的基础上,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获得锻炼和发展,促进语文综合育人目标的实现,获得理想的知识教学效果。为发挥作业对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与对教学效率的提高作用,在语文作业设计时,教师应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如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文学鉴赏等,或布置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和研究,或者设计一些合作性的作业,让学生能够在小组或团队中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以增强学生多元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批判与创造性思维[6]。

以《阿Q正传》(节选)一课教学为例,完成课堂讲解后,教师可以布置作业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根据文本讲述的人物、事件和经过,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进行交流讨论,编出一个小话剧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各小组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解读梳理,进一步分析人物特征、体会语言特色与情感表达,并各自抒发观点想法共同完成作业,这一过程中不仅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还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思维、言语逻辑能力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进行教学时,应树立新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综合性發展。语言建构能力、思维能力、审美素养、文化意识等均得到提升。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考虑到高中阶段的教学特点,合理规划课堂的设计组织,积极创建高效的教学课堂,通过把握教材,做好备课,精选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实践性学习,以及完善评价体系、改善作业设计等途径,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构建理想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陈蕊.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N].山西科技报,2023-4-27(A6).

[2]蔡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亚太教育,2023(5):48-51.

[3]王晓春.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23(9):145-147

[4]芈娜.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知识文库,2023(3):106-108.

[5]甄倩.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28):47-48.

[6]王晓峰.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学措施解析[J].高考,2021(4):61-62.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精准课堂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Fjxczx22-176。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1+1”微群阅读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