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君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评价体系逐渐凸显其引导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将关键能力作为高考考查内容的“四层”之一,它的培养不仅符合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更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境时,能够从地理的角度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基于此,文章对高考评价体系和地理学科关键能力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地理學科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高中地理;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问题变得愈发复杂多样,需要学生具备更为深入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评价体系的引入,为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更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迫切需要探索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策略,以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考评价体系及关键能力分析
(一)高考评价体系概述
高考评价体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引导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一体系明确了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通过“一核、四层、四翼”架构,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关键问题,将教育本质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一核”即高考的核心功能,强调了高考的育人使命,要培养品德和道德素质,选拔优秀人才,引导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和未来的人才。同时,“四层”关注考查内容,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确保考试内容更加贴近现实需求,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四翼”强调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鼓励学生发展多元技能,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高考评价体系的提出,旨在构建更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不仅促使高中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体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更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具备高质量的问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高考评价体系的倡导,将深刻影响地理学科教学,鼓励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地理学科在高考评价体系的引领下,将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助力学生在高质量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下,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二)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
高考评价体系的推出为高中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内涵包括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三个重要方面[1]。首先,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指学生能够有效获取地理信息并理解其含义。这涉及学生对地图、图表、数据等信息源的辨识和利用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复杂的信息中提取有效的地理知识,为问题解决提供支持。通过锻炼这一能力,学生能够培养信息获取和信息解读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其次,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叙述和解释地理现象、地貌、自然环境等。这需要学生运用准确的地理术语和概念,将复杂的地理事物进行系统性描述和解释,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地理现象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通过培养这一能力,学生能够提升表达和沟通能力,更好地传达地理知识。最后,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这涉及学生对地理问题多维度的思考和理解,能够提出合理的观点和推理,从而形成对地理问题的深刻洞察。通过培养这一能力,学生能够锻炼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为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提供有力支持。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高考中获得优异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坚实基础。通过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培养策略,地理学科将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二、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创新思维与能力
在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创新教学方法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策略强调通过引入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2]。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和独立研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地理学科中,可以通过设置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分析数据,从而培养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探究式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拓展地理问题的多元解决途径。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时,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如“为什么在不同的高度,大气成分的比例会有所不同?”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被引导去思考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的原因,从而启发他们对地理现象产生疑问,并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引入现实背景,让学生调查不同高度的空气质量和成分,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从而深入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原因和意义。学生在问题驱动的情境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研究,培养了问题意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关键能力。
另外,案例教学能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地理概念。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学生可以将地理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他们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大气热力环流”时,引入“城市热岛效应”的案例,教师可以提供有关城市中高温区域形成的原因,如建筑密集、人口聚集、机动车尾气等。通过案例,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发生机制,理解城市内部温度分布的不均衡性。接下来,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大气热力环流”知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过程。他们可以将地球表面的不同热量吸收和释放情况与城市中建筑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联系起来,从而理解城市热岛效应是大气热力环流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不仅能够将抽象的地理概念与实际问题相连接,还能够培养他们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这样的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同时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丰富实践教学,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在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地理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引入实地考察是丰富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前往不同地理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如农田、城市、自然保护区等,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地理现象,观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境的关联。同时,实地考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录能力和数据采集技巧,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实际基础。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地貌的观察》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前往附近的自然地貌景观,如前往河流地区进行考察时,学生可以观察河流的流动状况、河道的侵蚀和沉积过程,从而深入理解水文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通过亲身体验地貌特征,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地球表面的形态变化,加深对地貌形成机制的理解。在考察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地貌特征的细节,记录下不同地貌要素的变化情况,同时借助绘图、摄影等方式进行实时记录。这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将使学生更具综合素养,能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模拟实验和科学实验也可以丰富实践教学内容。通过模拟地理环境,学生可以进行不同条件下的观察和实验,通过科学实验,学生可以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验证地理理论的正确性,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加深他们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以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的第二节《土壤》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准备不同材料,如沙子、黏土、腐殖质等,模拟不同土壤类型的成分,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测试。
(三)融合信息技术,提升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地理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用来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资源,收集并整理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文献、图表、地图、影像等资料,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获取地理信息。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电子图书馆、学术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他们可以学会有效搜索、筛选和整理信息,培养信息获取的能力。以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为例,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收集各地的人口分布图、数据统计、人口密度地图等信息,呈现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字化地图资源,将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直观地展示在电子地图上,让学生能够更清楚地观察和比较各地的人口分布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获取丰富的地理信息,还能够培养信息获取和整理的能力。
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用来进行信息分析和处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现象。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呈现和分析,让学生通过图表、图像等方式直观地掌握地理变化趋势和规律。同时,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和模拟实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过程和关系,提升信息分析的能力[4]。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时,教师可以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将人口迁移的数量、方向、原因等信息进行统计和绘制,然后在地图上用颜色、线条等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迁移的模式和趋势。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计算不同地区的人口净迁移率、人口流出比例等指标,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人口迁移的情况。这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信息分析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符合高考评价体系对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四)注重自主阅读,开阔地理视野,拓展思维方式
在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注重自主阅读是培养学生开阔的地理视野与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通过自主阅读,学生能够广泛获取地理知识,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和问题,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丰富多样的地理书籍、杂志和报纸等资料。通过阅读地理专业书籍,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理理论和概念,掌握基础知识。同时,阅读地理杂志和报纸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地理研究成果和地理事件,保持对地理领域的敏感性。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与地理相关的文学作品、人文社科书籍等,培养他们对地理问题的人文关怀和多元视角。例如:针对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中第43题的旅游地理题目,学生平常就可以多阅读《中国国家旅游》《旅行家》等相关杂志,以及报纸中有关旅游发展、景区规划和旅游文化的报道,从而深入了解旅游地理领域的实际情况。通过阅读这些杂志和报纸,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特点、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他们在解答旅游地理问题时能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
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观看地理相关的电视节目、纪录片和在线视频等形式进行自主阅读。这些媒体资源能够以生动的图像和声音呈现地理景观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学生可以观看有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探索等内容的节目,从而进一步开阔他们的地理视野,培养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学习气候相关教学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地理·中国》节目的“雨林的故事、草原奇环”等相关内容,通过这些节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境内不同气候类型的地理特点,了解各种气候现象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观看纪录片,学生可以目睹极地冰川融化、沙漠扩张等现象,加深他们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认识。
结束语
在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旨在帮助学生从多维度、多角度去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活动、融合信息技术以及广泛阅读等策略的实施,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知识,更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发展出色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同时,这些策略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适时调整和优化,以实现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的持续提升和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涂玲.高考评价体系视域下地理关键能力培养探讨:以构建思维导图法为例[J].地理教育,2022(S2):186-187.
[2]王震响.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构建與体现[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成都论坛论文集(一),2022:6.
[3]陈桂丽.地理高考试题中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21,1081(Z6):57-63.
[4]李莉.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547(19):34-36.
[5]王龙.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路径与备考策略[J].地理教育,2021,326(8):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