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鑫华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生物教学需要进行革新。为了能够更好地将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体现出来,就需要结合新课标相关要求,做好教学设计以及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考试,均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同时,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价值进行探索与感悟,从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基于此,文章将针对新课标下的生物高考命题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教学启示提出建议,以期能够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指明方向,为提升学生高考成绩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考命题;教学启示
《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颁布,为考试内容改革指明方向,不仅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也利于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与导向作用等充分发挥出来,促使考试内容进一步贴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此同时,还能与国家课程标准与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相结合,进一步明确各个学科高考考查的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等,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机械刷题”“死记硬背”等各种情况。在此背景下,高考生物学试题的命制成为学界所关注的话题。结合2022年的试题情况来看,依然延续了往年的高考命题风格,目的是做到稳中求进,力求能够寻求更多新的突破点。整个过程中,比较突出的是对新情境非常重视,所以精选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素材,然后以“传统文化”“情境设计”“中国故事”“关键能力”“科技前沿”等模式形成情境主题。结合2022年高考生物学试题,对呈现方式、考查内容等各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一、2022年高考生物学试题剖析
(一)展示劳动成果,彰显劳动教育
结合生物学试题考查内容来看,目前已经多次出现了与劳动教育有关的情境,例如:将某一种劳动过程或成果作为情境予以考查,旨在让学生从内心深处重视劳动,以此为基础,对劳动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理解,使其能够感受劳动人民的辛劳与智慧,进而对劳动产生热爱之情,具体如下。
例1:(2022年广东卷第2题)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下列农业生产实践中,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直接相关的是( )
A.秸秆还田 B.间作套种
C.水旱轮作 D.尿泥促根
试题分析:结合试题内容可以明确,该试题引导学生对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农业生产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与生活十分贴近,属于生活情境或者实践情境。学生通过这些生活情境可以感受到中国为什么会被称为“农业大国”“农业古国”,进而对古人的农耕劳作等生活实践进行分析,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劳动经验。对选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生长素与“尿泥促根”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由此又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二)抽丝科学史实,寻迹认知历程
学生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可对科学家如何发现生命等知识进行了解,特别是能够让学生感受整个发现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生命规律加深印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科学的神奇及研究的不易,可借助模拟的方式展现科学家发现科学规律等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科研品质[1]。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成效,还可以结合科学史增加一些素材,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便可以对生命规律加深印象,具体如下。
例2:(2022年福建卷第4题)科研人员在2003年完成了大部分的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2022年宣布测完剩余的8%序列。这些序列富含高度重复序列,且多位于端粒区和着丝点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人类基因组可以确定基因的位置和表达量
B.人类基因组中一定含有可转录但不翻译的基因
C.着丝粒区的突变可能影响姐妹染色单体的正常分离
D.人类基因组测序全部完成有助于细胞双老分子机制的研究
试题分析:通过分析试题内容,可以明确与基因学的知识有关,主要主题是探究活动,所以属于探究情境,重点是引导学生对基因科学进行探究。从选项来看,学生如果要选对选项,那么就需要对基因科学等知识比较熟悉,这样才能得出结论。从学生层面来讲,对基因科学进行学习,能够对人类认识生命的规律、现象等过程进行探索,不仅能够培养其严谨态度,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广大科学家产生敬意。
(三)关注热点话题,承担社会责任
高考试题中引入热点话题是常见方式,通过此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更多关注社会热点,通过系统的学习之后,学生能够结合生物知识以及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社会相关的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判断以及理解[2]。在形成正确的观念之后,能够让学生主动关注及宣传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等观念,实现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体如下。
例3:(2022年广东卷第17题,节选)迄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回答下列问题:
(1)(2)略。
(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能大幅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这道题是关于志愿者接受新冠疫苗接种的内容,其体内已经有了抗体,能够对抗新冠病毒;同时,还可以明确接种新冠疫苗是增强个体防护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试题分析:试题结合了生活情境,有助于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做到科学防疫。
(四)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我国的一项重点工作,积极推进这项工作能够让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更为美好。这也是为何我国近些年高度推崇节能環保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且社会各界对于低碳经济发展也予以了更多关注。因此,应通过试题引导学生关注我们身处的环境,并学会怎样保护自己的家园,以及对生物多样性拥有更多了解。
例如:2022年全国甲卷第31题、全国乙卷第31题和广东卷第1题。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略)
试题分析:这一题目中的重点就是对草原地区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种群进行观察研究,属于一种科学实验探究行为。这一调查方法显然优于教材内的标记重捕法(用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借助空中拍照技术完成取样工作,然后经过对视频和图片中动物种群生活行为的识别进行调查。题目中描述的情境有着较强的创新性,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新情境的迁移能力进行考查。
(五)弘扬传统文化,厚植人文情怀
中华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多崇高的价值追求和民族精神。通过深入了解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利于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也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广东省在2022年的生物高考试题内便融入了饱含中华传统文化的素材,如《天工开物》和《诗经》等,并将传统文化与“以考促学”的方法整合起来,旨在能够有效培育考生的人文情怀,强化民族自信。譬如,“以农立国”是我国数千年都不曾摈弃的,这也是为何我国农耕生产技术始终位于世界前列。在第二题中也是紧密围绕我国农业在日常生产实践中涉及的多项技术知识原理,对学生进行考查,如尿泥促根、水旱轮作、秸秆还田等。
试题分析:该题直观展现了古人的劳动智慧,彰显了民族文化自信。第19题则通过《天工开物》内关于古人利用杂交方式培育蚕种的描述,以及《诗经》内关于古代劳动人民“蚕月条桑”画面的描绘,启发考生怎样利用所学习的诱变育种原理,并且在大规模生产中还能通过杂交培育的方法,完成雄蚕种的培育。根据这道试题的命题思路我们可以看出在桑蚕养殖以及育种方面古代劳动人民所展现出来的智慧以及经验,生动、直观展现了农耕文化。
第22题的导入,则借助《下江南向夔州》中的“绿水透去,青山相向开”,同时将碧绿江水绵延不断、曲折蜿蜒的情景良好展现出来,配合相向闪开的两岸船只,就把美丽的河道风景直观地展示了出来。这样整个画面中充分将古人倡导的“天人合一”生态观体现了出来,这一观念无疑契合了如今社会所关注、热议的生态文明理念和低碳经济,能夠切实帮助考生树立起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六)聚焦科技前沿,回应时代要求
2022年生物高考试题中存在一些以科研文献为基础来进行命题的情况,将如今科技的前沿素材融入试题,能够引导学生对前沿科学发展予以更多关注。例如,第21题便引入了权威期刊有关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某项最新研究成果的报道,借此引导学生对海洋资源开发中深海独特生态环境的意义进行关注和研究,无疑是对国家“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号召的响应。第22题则融入《自然-生物技术》期刊所发表的一项研究,该研究针对工业污染内排放的气体,用“工程细菌”转为了异丙醇与丙酮两种有用的化合物。通过此技术能够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减少,同时生成的化合物可作为化妆品、燃料的重要原料。
试题分析:主要启发学生面对实际生产问题,善用掌握的生物学技术或原理进行解决,并且进行了绿色生活生产理念的无形渗透,响应了国家有关绿色、低碳经济的倡导。
二、生物教学备考启示
(一)渗透劳动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通常情况下,学校劳动教育中都会涉及多种不同的实践方式,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加强对生物学科内劳动素材的深度挖掘。然后,教师也可以在指导学生体验现代化农业种植时回顾一些植物生长原理。在实际体验中学生可自主选取种子进行播种,做好浇水情况的详细记录,并且需要对种子萌发—开花结果的过程进行全面观察,借此增强学生的劳动获得感、成就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是古人留给现代人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去挖掘传统文化所蕴藏的深厚内涵,并将传统文化与中学生物教学更好地整合起来,借此实现学生的文化自信[3]。如现行人教版教材内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众多,如谚语“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基因重组原理。一些著作文献资料则丰富了素材情境,如《种艺必用》和《诗经》等。
(三)关注教材习题,训练科学思维
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目前许多生物教材所涉及的“课后练习与拓展、思维训练、问题探讨”等项目都能够作为锻炼思维的有效方式,所以教师要加强教材后习题的运用,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知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此引导学生总结出结论。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点,而且还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点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例如,2022年广东卷第2题选项中的“尿泥促根”,其主要来源于必修1课后拓展应用“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所讲解的一种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即‘以小便浸黄泥晒干,再以黄泥封树枝生根”。因此,教师在进行习题处理的过程中便可引导学生去分析这类素材所蕴藏的知识,以此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了解尿中含有的生长素,这样便能够有效促进枝条生根。
(四)调适学生心理,轻松面对高考
在高三这一年,既是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一年,同时也是考验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一年。因此,高三生物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高考复习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将学生每一阶段的学习做出合理有效的分析;学生通过教师的反馈,对自己每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做出正确的归因,并能在教师的建议下适当调整自己的状态,以平稳的心态迎接每一阶段的复习。当学生在高三每一阶段学习中都能保持良好心态,轻松面对高考自然也就不难实现了。
结束语
在2022年的高考生物学试题中,其蕴藏的内容丰富多样,这也充分体现出了高考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基于此,在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便需要指导学生深入去挖掘教材中所涉及内容蕴藏的内涵,并紧密结合内容设计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便能够在良好的课堂情境中深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切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充分凸显出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将劳动教育与生物课程教育更好地整合起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样便能够真正达到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光芸.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六).2022:290-292.
[2]雷超,姚晨,唐军.高考生物学“生活实践类”情境试题的特点及启示:以2021和2022年高考全国理综生物学试题为例[J].中学生物教学,2023(7):72-75.
[3]马宁.关注试题情境以培养学科素养:2022年高考生物全国甲、乙卷试题评析及教学启示[J].中学生物学,2023,39(1):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