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颢 南通职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刘耶玲 刘天鹏 南通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近年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十四五”规划、2035 年远景目标战略部署和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等,都高度关注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中高本)一体化发展,以及职业教育中高本课程有机衔接。2021 年4 月,“岗课赛证”理念的提出为中高本衔接路径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三教改革,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从国家层面,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已成为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财务管理》课程是中高本职业教育各阶段均会开设的会计、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常见的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知识,在财务、经济、金融领域应用甚广,但其概念理解抽象、公式计算庞杂、实际应用不易也是公认的。将中高本职业教育中的《财务管理》课程有机衔接不仅可以有序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认知与理解,还可以更好地实现各阶段的综合育人目标,以便在数字经济、大智移云时代培养出多层次、全方位、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为此,本文将基于“岗课赛证”角度,从《财务管理》课程中高本阶段教学现状出发,探究中高本职业教育衔接路径,为推动中高本职业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
基于“岗课赛证”角度,中高本职业教育中《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如下:
目前,中高本《财务管理》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标准的设置是十分相似的,主流的学习模块为“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及利润分配”等,对知识点的掌握要求、难度上相差不大,能力、素养的要求上也没有明显区分度,课程设计上重合度较高,梯度划分不显著。
中高本各阶段学生特点不同,中职学生理论知识接受度较差,动手实践能力强;高职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案例分析能力;本科学生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能力和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较强。但由于目前三阶段课程设计重合度较高,并不能发挥学生自身学习优势,理论、实践方面均未“因材施教”。
如前所述,《财务管理》课程的相关知识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密不可分,财务管理的相关岗位也是每个企业所需的。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经之路。深度有效的产教融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财务管理相关的岗位能力,还可以为企业输送财务管理人才、为企业财务管理建言献策,实现校企共赢。但目前,一方面,中高本财务管理方面的产教融合存在着浮于表面、深度不足的共性问题。具体表现为,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企业参观、企业导师制度流于形式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企业财务相关数据的安全属性外,也与校企之间沟通不足、统筹不足有关,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真实企业财务管理运作机制,岗位认知与能力提升不足;教师难以积累真实企业案例来应用于日常教学,不能很好地将课本的抽象知识具象化。另一方面,中高本产教融合对应的企业规模、岗位类型也没有针对各阶段职业教育学历有明显的分层,校企合作的协同效应不足。
“岗课赛证”中的“赛”从狭义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职业技能大赛”,广义的角度可以解释为专业或课程相关的各类赛项。以江苏省为例,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指南(2023-2027 年)、《2023 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竞赛目录、2023 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学科竞赛省级赛事认定结果公示等文件,整理得到《财务管理》课程可应用的赛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专业性质的“创业创新”相关大赛,如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iCAN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此类比赛不仅需要应用到创业期企业投融资管理、经营管理等相关知识,还需要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这些都属于《财务管理》课程的知识范畴;另一类是财经商贸类、财务会计类相关的具有专业性质的比赛,详见表1。
表1 《财务管理》课程相关的专业性质比赛
在非专业性质的比赛中,除了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高本均可参加外,其他比赛暂时均限制在高职、本科或研究生的学历层次。在专业性质的比赛中,仅有“科云杯”全国大学生财会职业能力大赛分设了中高本三组赛道;全国高等院校数智化企业经营沙盘大赛仅限高职、本科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针对中高职学生专设的比赛,但从具体的赛项来看,“会计实务”“智慧金融”没有中职组比赛,赛项间的衔接不够充分。
《财务管理》课程对接的相关证书主要有中级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以及相关1+X 证书。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考试资格均要求一定的工作经验,且至少是大专学历,因此,证书的衔接主要是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前,会计专业相关的1+X 证书的有20 余种,如财务共享、业财一体化和智能财税证书等。2019 年4 月,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提出:“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可结合初级、中级、高级职业技能等级开展培训评价工作,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国家开放大学可根据专业实际情况选择”。但实际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虽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但中高本各阶段院校并没有整体的证书进阶计划,高职甚至本科学生往往也是从初级开始学习,证书衔接系统性不强。
中高本各阶段学校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在《财务管理》课程的课程设计、产教融合(工作岗位)、赛项证书(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方面多做努力,形成良好的中高本衔接效应。
认真做好各阶段学生的学情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财务管理内容进行整体阶段性的设计划分。另外,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带动了一批财务管理的新岗位,如智能会计、业务财务、财税主管、数据分析等,在《财务管理》的各阶段课程教学中也应体现数字化、新岗位的要求。中职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基础知识,理解资金时间价值、企业投融资、营运资金、利润分配的基本概念及部分重要计算公式,熟悉企业运作规律即可,奠定其财商思维、树立正确价值观、进行初步的思政教育;高职学生需深入理解财务管理基础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各分项内容及大部分的财务管理决策逻辑,能够运用财务管理的一些理念解决实际问题,树立财商思维、训练其综合研判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政教育;职业本科学生应在扩大财务管理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熟练掌握重难点,利用所学知识探究财务管理难题,强化财商思维、综合研判能力,提高职业素养,进行系统思政教育。
根据各阶段所学及学生特点、实践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岗位能力培养。可通过签订安全条款等方式积极寻求学生与教师直接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可能性,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相关案例应用于实际教学的转换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中职学生以观摩学习为主,能够胜任小微企业的简单财务管理工作;高职学生以实操锻炼为主,协助企业员工工作,能够胜任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创业能力;职业本科学生以顶岗研学为主,可独立完成企业某些相关工作,对财务管理有一定见解,能够胜任中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成果。
非专业性质的“创新创业”类比赛可以考虑增设中职赛道,具备专业性质的相关比赛应补充中职或职业本科赛道,相关赛项在内容上也应精心设计,体现职业教育的能力进阶,“以赛促学”;在证书学习上,对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初、中、高级要求,剖析相关内容,将1+X 证书有机融入到日常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中,争取让学生在实现学历不断深造的同时,达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级别的进阶提高,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本文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角度,仅对《财务管理》课程的中高本衔接路径进行了相关探讨,但中高本会计、财务管理类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仍需进一步探究,以寻求合理、高效、有机的衔接机制。目前我国的中高本一体化衔接仍处于探索阶段,不仅需要学校不断基于岗课赛证进行教学改革、积累教学改革经验,还需要中职、高职、本科阶段的高校加强沟通交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在教学资源、课程设置、实训资源等方面实现共享互助、统筹协调,更需要校企合作单位的配合支持,赛项组织、证书颁发等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创新,以及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以更好地培养贯通式人才、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