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 陈诺 邢蓓蓓
【摘 要】挖掘化学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能够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构建初中化学课程育人新格局。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目标要求之一。教师在领会社会责任感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社会责任感素材,能够探索社会责任感教学素材的使用及开发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社会责任感;课程思政;初中化学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46-0028-05
【作者简介】1.刘翠,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2.陈诺,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3.邢蓓蓓,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实验师。
“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倡导各类课程包括化学课程应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化学教学除了要承担起学科知识传授的任务,还需依据学科的特点,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教育。“科学态度与责任”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规定的核心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科学态度”和“责任担当”。可见,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核心素养理念下化学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初中化学教育中的社会责任感内涵
社会责任感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一方面约束了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激发了奉献意识,使得人们对所在群体、国家有更强的归属感,为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提供连续不断的推动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新课标都对社会责任感的内涵进行了诠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社会责任感素养的表述是社会个体对不同主体责任的概括,包括对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等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时所体现的认知、情感和能力的综合表现。新课标对社會责任感内涵的诠释是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人类社会以及自然资源等之间的关系,形成的对化学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以及所表现出的责任担当。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新课标中社会责任感的相关内容,本文认为初中化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应包括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责任、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对环境和资源的责任等。
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社会责任感素材分析
1.教材中社会责任感素材维度划分
根据上述对社会责任感内涵的分析,可以发现,化学课程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主要由社会责任感具体的责任对象和社会责任感心理结构两个要素构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关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内容依照不同的责任对象可分为三大维度: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以及对环境和资源的责任。其中“对自己和他人(包含集体)”归属于责任对象的“自己和他人”维度,“社会、人类社会、国家、民族、祖国”归属于责任对象的“国家和社会”维度,“自然、生态、环境”归属于责任对象的“环境和资源”维度。社会责任感心理结构则分为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结合社会责任感内涵以及新课标的“内容要求”中指向社会责任感素养的内容,采用文本分析法,将责任对象和心理结构相结合分三个维度进行编码。其中,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编码为A,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编码为B,对环境和资源的责任编码为C,再对同一维度的具体细则进行排序,具体内容见表1。
2.教材中社会责任感培育相关素材的分布
根据表1中维度的划分,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社会责任感培育相关素材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下页表2。
通过表2可以发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与社会责任感培育相关的内容比较多,分散于各个单元。主题多涉及自然环境、能源使用、道德伦理、实验操作等方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
3.教材中社会责任感培育相关素材的特点
通过对素材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社会责任感培育素材与知识点联系紧密,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素材能够结合化学特点与社会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特别是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素材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利用、化学与科学技术、化学史等方面。其中,化学史料展现出了我国古代到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以及我国科学工作者作出的卓越贡献,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还有不少素材涉及学科争议性问题,比如化石燃料的开发、化肥农药的使用、稀土资源的开发、合成材料的使用,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树立绿色发展观,培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化学的志向与责任担当。
此外,虽然教材中素材内容较丰富,覆盖范围较广,但许多素材仅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范例作参考,并不完整;有些素材的内容相对滞后,需要更新。因此,教师在运用教材中的素材开展教学活动时,还需进行进一步筛选、优化、整合和拓展。
三、社会责任感教学素材使用及开发策略
化学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引导学生学好教材、用好教材,这也是化学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有必要对初中化学教材中与社会责任感相关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使用策略,从而真正将“课程思政”理念落到实处。(见图1)
[社会责任感
具体责任对象][对自我和他人的责任][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对环境和资源的责任][社会责任感心理结构][社会责任感行为][社会责任感情感][社会责任感认知][社会责任感素材使用及开发策略][渗透策略][重组策略][拓展策略][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探究与实践]
图1 社会责任感素材使用及开发策略
1.渗透策略
渗透策略指分析与归纳化学教材的知识结构,选取生活或社会情景中的相关化学案例,将社会责任感内容渗透到教学案例中,引导学生分析化学与生活、社会、环境、资源等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化学方法、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审视个体的责任,反思自我,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社会责任感,提升核心素养。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正文内容的讲解向学生说明: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工业废水、农业用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会造成水体污染。教师还可以展示由于缺水造成土地沙漠化、树木枯死的图片,以及人均用水量表格,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防治水体污染是保护人类生存、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化学能为人类减少甚至消除水体污染作出贡献,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以及防治水体污染的意识。
2.重组策略
重组策略指的是系统分析初中化学教材,从典型的物质出发,研究其組成与结构、性质与用途,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特有的学科能力。因此,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内容。与物理、数学教材相比,化学教材内容的碎片化特征明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不够,所以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一定的教材重组,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科学史料、生活素材、实验探究、典型试题、科技热点等素材进行重组,增强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教学内容的社会责任感意识。例如,在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一节的教学中,虽然教材对有机合成材料进行大量的阐述,并提供了相关图片、案例等素材,但由于有机合成材料种类较多且应用广泛,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整合与重组,让学生形成一条知识网络线,在“知、情、行”三方面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认识有机合成材料—感知合成材料发展的利弊—形成解决方案,培养环保意识”这条主线贯穿课堂的教学(见下页图2),先向学生展示和介绍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再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为生产生活带来众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白色污染”,由此让学生展开对合成材料使用利弊的讨论。教师可以从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从生活的角度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以及从科技前沿的角度开发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
[使用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自觉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频率] [利:交通、国防、生活、医疗器械
弊:白色污染] [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形成解决方案,养成保护环境的态度] [思考合成材料发展的利弊] [认识有机合成材料] [社会责任感行为] [社会责任感情感] [社会责任感认知]
图2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素材重组路线
3.拓展策略
拓展策略指根据教学内容与特色、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特点和能力、教师风格等方面,实时、适度引入社会责任感相关的内容,包括图片、视频、文字,设计成“感受—认同—行动”相结合的教学流程,促进学生感悟与生成、内化与建构,从而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大理石建筑材料、发酵馒头、五颜六色的玻璃等图片,带领学生了解这几种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思考问题—讲解知识—阅读材料—体会科学态度与责任担当”的教学思路,先带领学生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提出问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是什么?能否与盐酸反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推理得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此时,教师再将侯德榜先生制碱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自主阅读侯德榜先生的故事及制碱技术的发展,谈谈自身的心得体会,进而学习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2]余文森.“读思达”教学法:学生教材学习的基本范式及主要变式[J].中国教育学刊,2021(7):67-72,77.
[3]潘琪,史冬波,蓝煜昕.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清华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4):33-39,48.
[4]黄四林,林崇德.社会责任素养的内涵与结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7-3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
[6]韩梅,秦冰.高中化学学科中的社会责任素养内涵及课程内容指向探析——以必修课程为例[J].化学教学,2020(2):9-13.
[7] 叶德伟,陆叶丰,肖龙海.社会责任素养视角下两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比较研究[J].化学教学,2022(7):8-12.
[8]岳伟,马祥.初中地理课程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分析及实施策略——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3):40-44.
[9]荣凤贤.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材片段重构[J].教学与管理,2021(10):51-53.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工匠精神视域下中小学科学课程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23YJAZH077)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