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式学习中建构高中英语单元主题

2024-01-05 16:16陈思雨
校园英语·下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单元主题体验式学习

摘 要:本文介绍了笔者基于学生游学体验开展的一次教学活动。围绕“美”这一单元主题,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记录、展示、思考并评价美,在体验式学习中开启了对“美”这一单元的学习,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了发展,同时实现了英语教学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单元主题;学科育人;思维品质;语言能力

作者简介:陈思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一、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倡导了多种教学理念,既有对原有教学理念的传承,也有不断发展与深入的部分。以下理念指导了本次单元主题的建构。

(一)外语课堂,育人为先

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作为英语核心素养之一的文化意识也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认同中外优秀文化,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之所以将“育人”视为课程本质,是因其旨在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使他们能够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首先树立育人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语言、思维能力协同发展

基于对我国外语教育当前现状的研究,王蔷教授指出,英语课堂教学的问题之一是趋于表层化。受应试倾向影响,教学关注点往往在培养学生提取表层信息、作简短判断与回答的能力,忽视对文本的深层次挖掘。这种教学模式源于对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认识不到位。它不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不利于引导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

高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并逐步构建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愈显重要。新课标指出,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用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创设情境,运用语言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真实感、现实感和需求感。同时,情境创设还要注意突出语用意识。此外,新课标也指出,教师开展外语语言教学时,不能局限于课内,而要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语言活动,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

二、教学基本信息

本次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学生的“游学体验”与学生所学的“Beauty”教学单元,结合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记录、展示、思考并评价美,使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建构了单元主题。

(一)教学目标

在本次学习结束之后,学生能够做到:

发现游学途中的“美”,并以照片和英语文段的形式加以记录;

互评作品,以班级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最“美”的三幅作品;

學习班级评选的作品中包含的照片与英语文段,能够说出作者发现了什么样的“美”,以及为什么“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美”,并思考“美”背后的原因。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充分挖掘“美”背后的原因。

2. 引导学生用逻辑通顺、意思准确的语言描述“美”及其原因。

三、教学步骤

本次教学活动是学生课内外学习相结合的一次教学实践活动,可分为四大步骤。

1.游学前:明确任务。明确的任务是保证本次教学活动的首要前提。在游学之前,笔者向学生明确了以下任务:

“Find beauty”活动。美无处不在,自然之美、形体之美、城市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人性之美……只要拥有发现美的双眼,就可以领略无尽的美,请在游学过程中发现美吧!

要求:拍摄一张关于美的照片和一段优美的英文描述,并交给任课教师。

2. 游学中到游学结束:学生发现“美”,并制作作品。学生在游学过程中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在游学结束后进行整理。比较与思考,最终挑选了最“美”的照片。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学生随时记录的习惯,又与笔者的教学目标契合,即学生在挑选照片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美”的思考。

3. 课前准备:学生评选三幅最“美”作品,笔者与学生共同打磨修改,形成教学材料。对于这些学生眼中“最美”的作品,笔者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对学情加以了解,即学生对“美”这个话题已经达到一定的认知与思考层次。具体而言:

(1)学生能够发现多维度的“美”。其中既有自然之美,也有人文之美,如雕像所体现的历史文化之美、清扫河道的工人所体现的奉献精神等,说明学生能够认识到美是多维度的。这告诉笔者在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2)学生对“为什么美”有一定的思考,但还需要深挖。相较于多数作品,被挑选的作品对“美”的思考程度较深。学生往往能够从多个角度谈“为什么美”。这一点告诉笔者教学的重点是深挖“美”背后的原因。

(3)学生对“美”的描述逻辑性有待加强。即使是挑选的作品,语言表述也存在一定的逻辑问题。学生能够做到对“美”加以描述,但语句之间缺乏一定的逻辑,语句不够优美。这一点尤其启发笔者,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有逻辑地描述“美”,使高中英语课堂真正在语言层面达到落实。

以下是学生的原始文本:

From this picture, you can see multiple plants surrounding the entrance of Xiling Seal Club. Due to the beautiful scenery, many scholars are attracted to this place. The scholars also bring the carving skill. Not only the skill, but also a kind of art, a culture. Then the carving art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ems. Due to this reason, Xiling Seal Club has the beauty of culture.

这一文段是对西湖著名景点“西泠印社”的介绍,基本涵盖了该景点的文化背景与历史。但仔细看来,该文段未能将西泠印社多维度的“美”有逻辑地加以呈现,多种信息混杂在一起。同时,文段缺乏作者的感受,语言也不够准确。经师生二人共同修改,文段最终版本如下:

From this picture, we can see multiple plants surrounding the entrance of Xiling Seal Club. In history, many scholars were attracted here for its enjoyable scenery. They devoted themselves to carving skill, a traditional Chinese craft, which was later recognized as 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owever, what makes this place a cultural spot is more than the carving skill itself. It is the gathering of intellectual minds that endows this place a sense of beauty. Lost in the tranquil atmosphere, I feel like communicating with the scholars and acquiring the wisdom of ancient people.

修改后的文段從对图片本身的描述出发,指出了西泠印社以自然之美吸引文人骚客云集于此,因篆刻艺术闻名世界,而最终以其底蕴之美成为文化符号。从自然到技术再到人文,三种美按照由表及里的方式逐层展现。最后,文段点出了作者的感受,突出了“美”的人文性。笔者通过这样的方式,逐一修改了挑选的文段,形成了课堂教学材料。

4. 课堂教学:借助 “范文”,引导学生思考“美是什么”与“为什么美”。

第四步是课堂教学,将学生游学感受与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衔接,对单元教学内容起到了导入作用。在课堂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通读三幅作品。而后,笔者用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每一幅作品中的“美”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美”。

Read the texts, and comment each of them in terms of “Beauty”. Write down your comments on the handout. If you don't know how to comment, use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o spark your ideas.

What beauty did each author find? Why does the author find it beautiful?

How does the author describe the beauty?

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beauty? Why?

学生通过学习他们评选出的作品,准确说出别人发现的“美”是什么,并结合“美”产生思考,为之后对“美”这一单元进行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尤其在三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本次教学活动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落实了英语学科“育人”目标

学生发现的“美”,既见于自然景观,也展现在人文景观之中,还有兼具自然与人文之美的景观,如西泠印社、兰亭等。通过发现多种文化中的“美”,学生发展了对祖国文化的情怀。对于“美”,学生能够挖掘并写出其背后蕴涵的精神与文化内涵,如唐代的审美标准、古人的工匠精神、安塞腰鼓传达的陕北人民的精神面貌、西泠印社象征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追求等,增强了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坚定了文化自信,课堂于无形中实现了英语学科的育人目标。

(二)关注思维培养,挖掘教学深度

笔者在设计本次教学活动时,明确最终教学目标要落到探究“美”的原因,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欣赏。第一,学生挑选出的作品都写出了作者对“美”的思考;第二,课堂所用文本有效,确保“美”的原因以清楚明了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笔者在课堂中创设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美”所传达的理念与精神以及“美”背后的原因。

(三)学生在情境中,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展开了语言学习

程晓堂教授指出,思维品质的培养需要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本次教学活动在写作、阅读等语言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思维层面的内容,在保证语言学习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品质,避免了泛泛谈“美”而忽视语言学习,也没有将课堂单纯用于语言学习。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1-7.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梅德明,王蔷主编.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邱耀德.由问题导向引发的落实高中课标核心素养的深度思考[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2):1-6.

[5]王蔷.“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情境’‘问题’与‘活动’”[J].基础教育课程,2016(5):45-50.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单元主题体验式学习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初中语文作文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单元主题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应用的几点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英语单元主题实践作业的思考和探索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