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蓓
[摘要]从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入手,引入平衡计分卡(BSC)评价工具,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将战略绩效逐级落实到组织机构及中层负责人,实现战略总目标的纵向分解,达到将BSC与高校综合管理紧密联结的最终目的。力求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构建成连结战略部署和日常教学运营活动的有效桥梁,不断提升审计评价结果的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考核评价;高校战略;中层领导干部
[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54(2023)04—076—009
项目基金2023年天津市教育工作重点调研课题(JYDY-20233003):“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工具视角下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人文社科一般项目(zdkt2021-019):基于层次分析法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一、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背景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目前高校审计重点,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以各项国家政策法规、学校管理制度为依据,结合学校财务数据、行政管理资料,对主要经济业务活动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履职履责情况进行的检查、监督与评价的审计过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相关政策,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关注高校资产负债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重点揭示财务管理、重大经济决策、健全内部控制、经济管理业务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薄弱环节和制度缺陷。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有效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升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业务管理水平,为防范经济业务风险、促进高校管理治理、提高经济效益绩效评价,奠定了扎实的管理基础。
二、现存问题分析
(一)经济责任制权责划分不清晰,难以保障选取评价指标的准确性
高校经费来源众多,经济责任不同于以往仅局限于校内,现在还涉及国家、政府、上级部门、企业以及学校的多方利益,更需强调业务办理的合法、合规性,因此高校经济责任制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财政部教财〔2000〕14号《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必须逐步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制……经济责任制的内容应贯穿于高校财经工作的全过程。”[2]规范的经济责任制是设计评价指标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前提,目前有的高校并没有制定相关制度,即便是出台此政策,在顶层设计时对于经济业务活动中应该明确的权利、责任、义务也是潦草带过,导致无法根据模糊不清的权责界定准确选取评价指标。有的高校甚至用财务制度代替,只按经济业务支出金额划分领导签批权限,没有具体规定实质责任。对于审计实践来说,缺乏清晰的被审计对象权责范围,就增加了审计内容的模糊性,间接影响最终选择评价指标的精确度,基于此得出的审计结果也将欠缺公信力和权威性。
(二)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单一化,未达到领导干部履职履责全覆盖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高校组织机构广泛,具有专业性强、独立性高、业务面广的特点,这就要求审计涵盖内容范围更加丰富化、层次化,不能只关注财务指标,还应重视审计对象在任期内的单位管理情况,例如能反映出科研、人员、学生、专业建设、个人廉洁等各方面的非财务指标。目前就一般高校而言,内审部门编制紧缺,配备的审计人员大部分是财会出身,缺少法律、工程等相关专业人员,由于复合型人才匮乏,导致大部分工作切入点都是从“账”入手,围绕财务资料展开审计,注意力依旧集中在报销单据、会计凭证、收支结余等结果性数据上,审计内容相对笼统和单薄。仅分析单一化财务指标,局限于结果性数据,无法展示业务活动全过程,业务管理的内部控制难以体现,既查不出管理漏洞和制度缺失,也看不到影响预算执行进度的原因,更加体现不出高校中层负责人在任期内是否完成绩效目标.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受到限制,审计结果流于表面,也刻画不出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职履责的全貌。
(三)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多样化,缺乏统一清晰的考核评价指标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范围较广,大体包括:教学机构(学院、部、实验实训中心等)、教学辅助机构(图书馆、档案馆、继续教育与培训中心等)、科研机构(职业教育研究所)、党政群团综合管理机构(各职能处室),以及下属二级单位的中层负责人,各个组织机构职责各不相同,审计对象多样化明显。尤其近些年来为促进高校事业发展高校教学、科研、合作办学等多元化经济业务活动不断展开,如何选择准确、全面的评价指标对审计对象做出客观的审计评价,已然成为目前高校审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高校的行政管理区别于企业管理,中层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并没有十分具象的量化数据,由于不同组织机构间业务的多样性、负责人职能职责的差异性、经济责任的模糊性等原因,造成目前并没有一套规范、统一、清晰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评价难以分层次量化界定,也基本上无法使用“一刀切”的指标去横向比较各个负责人的履职情况[3]。
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发现,对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标的研究多以“定性研究”加“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讨,本文创新点在于引入“平衡计分卡”(BSC)这项战略绩效评价工具,在定性与定量的基础之上,按照财务(Financial)、客户(Customer)、内部流程(Internal Operation)、学习和成长(Learning& Growth)[4]這四个层面分类归纳设计,通过运用BSC绩效模型选取的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克服经济责任审计指标选择不准确、审计内容单一、缺少统一量化指标库的实际问题。
三、以BSC为核心构建评价指标
(一)BSC较传统绩效评价的优势
“平衡计分卡”的英文全称为“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源自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与诺朗顿研究院的执行行长David Norton于20世纪90年代研发出的企业绩效评价工具。图1描述了BSC的基本框架,按照企业纵深内核、短期及长远发展、内部情况、外部环境等影响因素划分为四个方面,根据每个方面的任务达成目标,分类设计具体评价指标,致力于全面展现企业运营实际情况,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BSC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这四个层面指标之间的内在驱动和相互作用展示组织的战略轨迹,进而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战略实施”—“战略修正”这一系列达到组织战略目标的全过程[5]。
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只关注财务指标,忽视了非财务指标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财务数据是直观的结果导向,具有静态、单一的特点,过分关注短期效益会使得企业只追逐眼前投资盈利,忽略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且因为过分注重结果,往往会轻视过程控制,阻碍企业战略部署得到有效实施。BSC相较于传统绩效评价工具具有以下优势:合理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满足评价结果全面性的指标设计原则;避免仅追求短期利益,分四个角度科学选取评价指标,利用四个层面之间的相互驱动,“量化”分解总战略目标,分层次实现每一个小目标,确保绩效评价在企业长期发展的实践中具有可行性;紧密连接企业战略和绩效管理,全面的指标设置既满足过程控制,又实现预期结果,促进企业员工的努力方向与战略目标的实施保持一致性。所以在将近20年的发展和应用后,BSC已经成为很多大集团战略管理的有效工具,在集团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BSC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受校长委托分别主持校内各个组织机构的工作,是受托经济责任的承担者,其经济职责的范围遵照《规定》的新要求,从原有的财务收支单一职责,延伸为对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的管理、预算经费科学分配使用、学校事业建设方面推动、重大经济风险防控等多方位、全覆盖的广义经济责任,中层负责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直接影响高校经济效益和战略实施[6]。在构建审计评价指标时,应以广义经济责任为基础制定审计方案中的具体内容,科学界定审计对象履职范围和选择审计指标。
指标设置应遵循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速度与效益性以及成本效益等原则。其中,相关性和可比性是首要的,若与经济责任不相关,得出的结果就无法横向比较,指标冲量却达不到最终目的;重要性原则有助于梳理重要关注点,提高工作效率;速度与效益相结合原则体现在既要选取反映经济发展速度的指标,又不能忽视反映经济发展效益的指标,二者相辅相成,便于全面考核和评价干部;成本效益原则是针对审计主体建立的,主要考虑审计成本和审计效益,力图以投入较小审计成本达到审计效益最大化[7]。
在审计评价指标的设计上,需要“量化”分解高校总战略,分层次落实到每一个被选择的审计指标上,确保审计评价能够具备支持高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应符合指标全面性的设计原则,既要包含财务指标,也要有非财务指标;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BSC在实践中将审计结果评价上升到高校战略层面,紧密联结短期经济效益和长期战略部署,对审计对象进行详细的工作绩效评价分析,最终愿景是在高校内部实现“审计评价”—“管理建议”—“审计整改”—“管理修正”的高校战略目标过程,不断完善高校管理治理。因此BSC作為战略管理的有效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同样也高度适用于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在指标筛选方法上,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相关文献、制度进行梳理,开发BSC四个层面战略主题,将梳理出的指标分类归纳,从而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接下来,准备两套基于BSC模型设计出的评价指标访谈提纲,对兄弟高校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以及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进行深度访谈,通过访谈法初步了解其他高校评价指标构建的实施情况。最后,在访谈基础上,设计指标调查问卷,通过面向各大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统计问卷结果,最终得出适合的评价指标。
(三)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设置
1.财务维度指标选取
财务指标能够凸显高校整体战略及在实施过程中对学校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通常与经费收入和支出、经费使用效益有关。高校经费来源多样化,主要体现为财政预算拨款、各项科研项目收入、学费收入、各类专项资金收入等,学校作为非营利性组织虽然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但在实际预算执行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效益依然受到关注,是促进高校整体经济活动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保障。从财务维度出发设置评价指标,应着重突出被审计对象在任期内各项资金收入和支出的具体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各项资金使用效益的情况(下设所有评价指标取值时间范围均为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内)。
预算收入完成率=实际收入总额/预算收入总额×100%
预算收入完成率用来评价中层领导干部任期内所管理机构的各项财务资金的具体收入情况,反映出经济责任人在资金筹措和预算执行方面的能力,也侧面体现出单位收入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这项指标数值接近或高于100%时,说明负责人为增加财务收入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反之指标数值越低,就越表明其完成收入情况不理想。
预算支出完成率=实际支出总额/预算支出总额×100%
预算支出完成率是核算单位各项资金支付与预算支出的比率,体现单位预算支出方面的完成情况,反映机构负责人在合理保障正常行政工作、教学活动、科研项目以及其他业务顺利开展和进行的情况下,能否做到科学有效控制资金支出的能力。这项指标数值接近或高于100%时,说明单位实际支出超预算,反之指标数值越低,说明资金有结余。若在年度工作计划和任务全部完成的前提下,资金有结余,一方面说明被审计领导干部合理高效地控制了资金支出,在资金紧张的背景下可视为节约经费;另一方面,在下一年度编制预算时应适当做出调整,合理分配资金。若未按计划完成工作且超支说明预算编制不合理。
资产保值增值率=(期末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100%
资产保值增值率是体现对单位资产保护及管理、建设及增加的评价指标,充分显示出单位再生产能力的高低。它用于评价单位固定资产和教学仪器设备使用活力强弱的具体情况,若指标数值高,则说明被审计对象善于保护管辖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合理安排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增加设备使用效益,能够做到“先保卫(保值)、后提高(增值)”,努力提高资产净值;反之,则说明管辖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管理。
资产安全完整率=盘点资产总数/账面资产总数×100%
资产安全完整率最能直接体现经济责任人在任期内对实物资产的管理水平,当这项指标数值低于100%时,说明实物资产存在盘亏,资产总数少于在账数量,要重点分析资产减少的原因,例如在任期内是否有固定资产进行学校统一的报废处理等。当这项指标数值高于100%时,说明实物资产存在盘盈,资产总数大于在账数量,需要查看是否存在机构之间人员调整后,没有及时做好资产调拨。
学生人均分摊经费开支=任期内年平均支出总额/平均年学生人数
学生人均分摊经费开支评价培养一个学生需要投入的生均开支经费数额,体现培养学生所需教育成本的高低,是反映院系负责人在教育教学方面资金使用效益情况的指标。在高校实践中,由于不同院系专业强弱的差异性,生均成本这项指标没有横向比较的意义,需要选择同院系上一届评价指标数值或者相近专业情况院系间的数值进行比较,方有一定可行性。
2.客户维度指标选取
从客户维度出发,阐明的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我们能做些什么?”高校与企业有较大区别,不以逐利为最终目标,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教书育人、培养学生、为社会培养可用之才。《基于顾客导向的高等教育营销》中将高校教育顾客类型分为“单一顾客类型”“双重顾客类型”“多重顾客类型”三种,其中“双重顾客类型”是指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在校学生、已毕业学生、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8]。本文按照“双重顾客类型”将高校面临的“客户”分类,为了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高校教师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力争为用人单位和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新鲜血液,以此促进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客户维度的评价指标,应能全面展现负责人在任期内的办学质量、综合办学效益,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达到的客户满意程度。
学生合格率=本期优、良、合格以上的学生人数/本期学生总数×100%
高校教学质量的核心就是人才培养,学生合格率能直观体现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的优劣。合格率是按照教学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培养学生成绩达到合格及以上的比率,反映出院系负责人在任期内对专业学科教学质量水平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人数/毕业学生总数×100%
从目前高校就业形式来看,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面临着“双向选择”的新型就业模式:学生挑选期望中的工作,同时用人单位也选择有能力胜任岗位工作的学生。因此,毕业生就业率反映出学院负责人任职期间培养出的学生在教育资源投入后,综合素质、个人能力、专业技能各个方面是否具有就业市场竞争力,是衡量学院教育质量、教育资源合理使用的效益型指标。
用人单位满意度=满意的单位数/接受调查的单位总数×100%
学生毕业进入就业市场,如果用人单位满意度越高,说明通过被审计对象所在学院培养出的毕业生质量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差异越小,学生得到用人单位在业务能力上认可的程度越高,体现出学校的相关专业在社会上整体声誉也越高,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会有更多用人单位慕名而来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继续为毕业生创造更多良好就业机会。
3.内部流程维度指标选取
内部流程维度着眼于中层领导干部所在组织机构的核心内控点,直接有效体现出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内对单位内控的管理情况和对经济业务风险管控能力的强弱。涉及到的核心业务点包括:经费使用、科研管理、教学情况、固定资产、对外合作、合同履行等各项业务的内部控制管理规定或自定内部规章制度;“三重一大”是否遵守集体决策流程;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等。内部流程维度的指标往往聚焦在被审计对象在规章制度建立、重大经济活动支出以及个人廉洁等方面的表现。
内部控制建设比率=已建立内控点数量/应建立内控点总数×100%
内部控制建设比率是評价机构负责人在任期内履行经济管理职责的指标,能够体现出在其作为中层管理者期间单位内部建章立制是否健全,是否能够有效防范经济业务风险。
三重一大决策执行指标。三重一大决策执行指标通过审计抽凭调取符合“三重一大”的经济类支出原始凭证,查阅原始合同、采购申请、项目需求书、会议纪要,重点审查是否按照学校制度规定的流程办理,是否举行集体决策会议,是加强经济业务大额支出风险防范的重要指标。
违规违纪资金指标。违规违纪资金指标是指被审计对象任期内是否出现单位或者个人违规现象,如存在,涉及金额多少,如利用职务之便虚增收入、虚列支出、挤占挪用、私设小金库等违规违纪状况。此项指标金额越高,暴露出负责人在遵守财经法规、落实学校财务制度方面的执行力较为薄弱,增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经济风险。
4.学习和成长维度指标选取
学习和成长维度指标注重通过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和激励人才发展的氛围,不断激发教职员工内在驱动力,持续提高教师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实现个人发展与单位发展“双赢”的美好愿景。教师培训投入、教师整体知识水平、博士学位教师占比、教师科研能力等因素直接决定一个高等院校是否具有培养出高精尖人才的综合实力,因此在高校中,均可采用以下四个指标去判断负责人在任期内是否创造良好条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及教育资源投入后是否得到相应教育产出。
教师人均培训进修金额指标=培训进修经费总额/教师总数
培训进修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激励人才发展、提升教学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人均培训进修金额指标体现出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内对单位教师进修深造方面的重视程度和实际管理情况。
任期内部门(院系)申请科研立项总数指标。高校的科研是提高整体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法,能够促进教学知识不断更新,为专业学科建设提供扎实基础,同时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也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研立项指标显示出中层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单位科研的管理水平。
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总数指标。核心期刊论文总数是另外一个体现负责人科研业务管理水平的指标。
博士占比=博士教师总数/教师总数×100%
博士学历教师占比,反映出院系师资水平配备的具体情况,也从侧面体现负责人任职期间其所在院系的教育教学实力和专业学科建设能力。
四、BSC运用策略
(一)拆分高校战略建立经济责任制,保障构建指标的准确度
关键影响因素是指与高校直接相关的必不可少的价值因素,是高校战略成功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战略部署是否成功落地的具体表现,如毕业生就业率、高校科研立项情况、教师中博士总数等,均是直接体现高校战略实现情况的关键性因素[9]。因此应充分参照高校使命、任务、价值、愿景,以高校战略关键影响因素为导向,首先,运用BSC绩效评价模型分层次拆分战略总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在各个组织机构负责人的工作业绩目标上。其次,通过对关键影响因素的准确识别,科学界定各个负责人的岗位职责,并建立健全高校经济责任制度,明确规定中层领导干部在经济业务活动中拥有的权力与应承担的责任。再次,基于负责人清晰的工作目标、岗位职责和经济责任制,科学、合理地制定审计方案和审计内容,依据准确范围选取评价指标,从而有效保证指标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准确度。
(二)多维度对应广义经济责任,合理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意见》指出了具体应该重点关注的六项经济责任:预算收支、经济政策和财经制度、财务管理体制、财务主管人员任期与变动、国有资产完整和保值增值、重大支出事项以及对外投资。BSC运用多层面、多维度的评价机制,以战略管理为导向,与策略目标相结合,上至高校愿景蓝图,下至组织机构职能职责,分级细化战略目标,分层次选取审计评价指标,在偏重于各项传统单一财务维度指标的基础上,增添了客户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和成长维度等非财务指标。由此组成既包含创造业绩的“定量”财务指标,又涵盖了能代表其在业绩之外,表现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定性”非财务指标[10]。做到以“量化”的形式体现出每一项审计内容,实现审计内容全覆盖,刻画出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职履责情况全貌,形成审计对象在任期内业绩完成情况的直观比较,增加审计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精确性,优化中层负责人的考核机制,完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管理。
(三)开发量化评价指标库,按需选取考核指标
基于BSC绩效评价模型设计出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能够帮助高校构建一个较为健全的评价指标库,如图2所示,引入BSC模型后将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上升到高校战略层面,将战略方案转化为行动方案,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量化分解高校战略总目标,将发展战略、使命、任务、愿景分层次转化为具体实操层面,简明扼要选取可行性强、覆盖范围广的考核目标和评价指标,利用四个层面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成组织内自发完成目标和愿景的内在驱动力,直接连接教职工日常工作和高校战略部署,逐步促进高校战略实施和过程监控的高校动态战略管理机制的完善。在此过程中,结合审计对象职责范围,按照需求选择合适指标,通过计算分析,评价审计对象是否能够做到分层次实现每一个“小目标”,系统性、科学性地增加高校中层负责人履职履责画像评价的精准度,透过结果看本质,有效规避高校管理风险点,促进管理规范提升,确保审计评价在高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和准确性。
五、BSC绩效评价模型应用
高校组织机构通常主要包括:教学机构、教学辅助机构、行政职能处室、附属单位等,各机构间职能职责和经济业务活动差异化明显,教学机构主要负责学校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完成教学科研等;教学辅助机构为协助维持教学活动正常运转而设立;行政职能处室是校级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協作工作;附属单位作为校办产业,通常是独立法人,独自经营并且为学校提供资金支持[10]。本文以教学机构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应用BSC的过程为例,分析每个步骤如何在高校审计实践中得以操作和实施。
第一步:高校战略目标是以特色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努力开创“一流应用技术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发展自身的同时促进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建章立制的顶层设计中,首先应将这些战略总目标中涉及教育教学方面的内容逐级分解,落实到校内各个二级学院,明确权力与责任,促使高校战略转化为学院职责和院长岗位职责。
第二步:根据各个学院职责和院长岗位职责确定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以此为基础设定BSC四个层面的战略主题。教学机构的财务稳健是高校专业建设、学科发展、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前提,与企业不同,并不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把侧重点放在收支平衡上,应确保财务战略主题与高校战略目标保持内在一致性[11]。院系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层面战略主题关键依赖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定和内部控制评价监督办法,堵塞高频管理漏洞,防范经济风险。本文按照“双重顾客类型”量化分析院长在任期内的教学管理情况,从教学质量、就业市场竞争力、学校社会声誉这三个角度描述和表现客户维度战略主题。学习和成长维度战略主题集中反映出一切战略的基础建设,即教师水平代表高校重要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的成长与发展是提高学校综合竞争力至关重要的一环。
第三步:开发BSC作为评价战略绩效工具的功能,通过上个步骤中已设定好的四个层面战略主题,逐个核算和分析选定的15个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通过指标的计算分析得出审计评价,深度剖析高校在管理层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被审计对象所在院系为单位出具审计管理建议书,通过审计整改不断完善和修正高校整体管理治理。
六、结语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与不断创新,国家和各地方政府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财政拨款、校企合作、各类科研经费增加,促进了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也使高校内部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核算日趋复杂。近几年高校推行“放、管、服”改革,将各职能处室及二级学院的资金审批权力下放,在财务制度规定的权限范围内中层负责人可以自行签批,经济决策的权力和责任相应增加。作为一项涉及人员多、覆盖专业范围广、专业性要求强的综合性审计项目,高校中层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已然受到广泛关注。将BSC模型的核心理念与高校战略关键影响因素有效结合,建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利用四个层面指标之间的相互驱动作用实现高校战略部署,科学、合理诠释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内关于财务管理、经济效益、内部控制建设、重大经济决策、个人廉洁自律等全面履职履责情况,进而得出科学准确的审计评价。不过每一项指标的选择、计算和说明均会受到研究者以往审计工作经验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并且尚未分层次测算每个指标的具体占比权重和判断矩阵。
在BSC四个战略主题中,学习和成长维度的四个二级指标是其余三个层面指标的基础因素。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合格率、毕业生就业率等客户维度指标核算结果的提高;并且能够带动科研项目收入增加,间接影响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生均成本等财务维度指标;频繁的经济业务活动对高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和执行要求更加严格,内部控制、三重一大等内部流程指标与教师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各维度指标权重初步设定的比例分别为财务(25%)、客户(20%)、内部流程(15%)、学习和成长(40%)。未来准备在实践中根据战略目标管理情况将研究方向聚焦在如何精准设计指标权重,力求达到增加测算权重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分级核算评价结果取值区间,使审计评价更易进行横向比较,进而提高审计结果的精确度。这项研究会不断推进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化、全面化、科学化的发展,对规范高校整体管理治理、优化高校干部考核机制、提升高校审计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实际执行中的流程及范围缺陷[J].财会学习,2020,(13):159+161.
[2]王亚荣,冯民柱.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几个难点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科学,2011,33(05):119-123+128.
[3]丁有根,章坤,宋桂娥,等.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池州学院学报,2007,No.94(06):44-49.
[4]ZhuojunFeng.ResearchonBalancedScorecardi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J]. 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Management,2022,4(7):29-30.
[5]岳金燕,金水英.基于平衡計分卡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No.207(09):112-115.
[6]马淑红,张小玲.新时代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析[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11):179-180.
[7]廖洪.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作用及设置原则[J].审计研究,2001,(03):39-41.
[8]袁国华.基于顾客导向的高等教育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0-56.
[9]张保生,吴宏元.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战略实施[J].现代教育管理,2010,No. 238(01):39 - 42. DOI:10.16697 / j. cnki. xdjygl.2010.01.016.
[10]张新妍.高校院系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J].财会通讯,2017,No.738(10):88-90. DOI: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17.10.025.
[11]胡建波.平衡计分卡在高校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No.112(05):93-100.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lanced Scorecard
Chang Bei
Audit Office,Tianjin Sino-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Tianjin,300500
Abstract:Starting from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of middle-level cadr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Balanced Scorecard(BSC)was introduced as an evaluation tool. Evaluation indicators are designed from four aspects:financial,customer,internal operation,and learning & growth. In this way,strategic performance can be implemented to all levels of the organization especially the middle management,and the overall goal can be decomposed vertically. Thus,the goal of linking BSC with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chieved. This method strives to build the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 evaluation system into an effective bridge between strategic deployment and daily teaching and operation,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ness,scientificity and accuracy of audit evaluation results.
Key Words:Economic Responsibility Audit,Evaluation,University Strategy,Middle Management
(责任编辑:陈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