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 尹雅静 薛荣青 高艳平
[摘要]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2022年间收录的160篇核心期刊和硕士论文,纵观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合作学习与二语产出效果联系的研究,从研究现状和研究工具入手,探析研究进展与不足。结果显示:①研究现状上,目前关于合作学习对学生二语产出影响效果的研究主要分为评测方式、合作学习评测新模式和测评效果对比实验等6类;②研究工具上,在探索合作学习对学生二语产出效果影响方面,灵活运用多种研究工具,关注学习能力、心理因素等多种维度。基于以上研究,提出未来合作学习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合作学习;二语产出;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54(2023)04—032—008
一、引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自20世纪70年代兴起,迅速发展,成为全世界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研究者开始将合作学习运用于外语教学,以促进外语教学水平的提升,重点关注合作学习的影响。美国学者Johnson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小组参与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促进自己和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效果最大化,进而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1]。
合作学习建立在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理论基础涉及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动机理论、认知精致理论等[2]。基于这些理论,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研究探索合作学习对学生二语产出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外语教学提供更多的借鉴。尽管外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备受关注,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亦十分丰富,但对学生二语产出效果研究的现状和研究工具缺乏系统梳理。
基于此,本研究通过梳理中国知网(以下简称“CNKI”)和Web of Science(以下简称“WOS”)数据库2000年至2022年收录的160篇核心期刊论文和硕士论文,从研究现状和研究工具两个维度探析23年来国内外在外语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对二语产出效果影响研究的进展,并尝试提出合作学习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CNKI和WOS数据库中“合作学习对二语产出的影响”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发文时间与载文量如图1所示:
可以发现,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对二语产出的影响研究的关注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此领域研究在2005年(5篇)、2009年(10篇)、2011年(14篇)、2016年(13篇)和2019年(19篇)均获得比上年度3篇以上的增幅,其中2019年呈现爆发性增长,总量递增至19篇,成为23年间的顶峰。虽然某些年度呈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总体的缓慢增长和阶段性的下跌,依然构成了上升的态势。
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2、图3所示:
可以发现,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合作学习对写作和口语的影响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此过程中的支撑作用。合作学习对外语学习者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因此合作学习被广泛地运用于英语教学与研究中,特别是在二语产出方面,研究者普遍认为其可以有效地降低二语产出时的焦虑,促进高质量的写作产出[3]。为了促进合作学习有效开展,各种各样的合作学习网站应运而生,例如Peerceptiv在线同伴互评系统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路径,更有利于将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与写作中心个性化辅导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对学生二语产出的促进作用[4]。
总体来看,23年间基于合作学习对二语产出影响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口语和写作方面,特别是对写作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辅助技术对合作学习的促进也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此领域研究结果易受到分组形式的影响,而目前对于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形式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更多补充研究。
三、研究综述
如前所述,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国内课堂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领域的师生观、教学观以及课程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下中国教育实施的大环境。随着国际现代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合作学习逐渐成为教师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抓手。听、说、读、写是二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四大基本技能,不同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究了合作学习与四大基本技能的关系,而纵观23年来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与二语产出效果的研究,大致可分成以下三类:课堂生态视角下传统形式的合作学习对二语产出的影响研究;计算机辅助条件下基于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者口语表达能力和二语写作能力的研究;合作学习对二语产出影响的评测研究。
(一)课堂生态视角下传统形式的合作学习对二语产出的影响研究
国内外不同学者从不同方面出发、用不同的方法论证了合作学习对于促进学习者口语及写作能力的效用。此類研究的理论基础大都相同,即合作学习理论,他们的侧重点包括心理因素、课堂组织形式、同伴反馈等不同元素,而研究方法及工具涉及行动研究、元分析(meta-analysis)、问卷、访谈、调查等。
潘永红着眼于合作学习的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评价观,从经验上谈及写作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5]。杨咏梅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小范围的问卷和测试发现合作学习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写作兴趣、合作意识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6]。
合作学习固然能以群体动力学为基础来提高学习者的二语产出动机和意愿,但它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操控的问题,“学习霸权”现象、不平衡的参与程度、合作技能的缺失以及对母语的依赖,都可能使合作学习方法脱离原本预定的轨道而无法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近些年来,由于合作学习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教育心理学作为理论指导对中小学教学进程的渗透,创新型的合作学习辅助教学方法飞速发展,学习者心理因素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门话题。
刘晓芸基于合作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过程写作法研究了同伴互评在写作中的效用[7]。Li et al.对比了个体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在故事讲述口语训练中对学习者自主性与情感的影响[8]。Martín et al.为验证合作学习方法与学习者动机水平的关联性,设置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进行了准实验探究,研究发现通过合作学习网络的构建,学习者(参与者)的群体意识与群体责任感能够被激发出来;与此同时,成员间的身份认同使得学习者二语习得与二语产出的动机迅速提升;而且,通过提供内在的群体心理支架,小组成员之间的心理障碍可以自行消除,而成员间心理恐惧及负面心理情绪的消失会为二语产出效率的提升提供一个自然高效的习得媒介[9]。刘晓芸与Martín等人的研究创造性地揭示了课堂生态视角下,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建立起来的积极互赖与自我责任对学习者自我学习因素与心理发展的影响,小组合作意识与分组形式都能影响到合作学习对于课堂语言学习的效果。但通过对多篇研究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21世纪初的一些研究由于认知局限和方法局限,仅仅注重合作学习的表层组织形式和简单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小规模实验设计,研究工具也只限于问卷、访谈等,这导致研究缺乏科学严谨的量化分析,在结果表述中存在较强的主观性,难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另外,此类研究忽视了重要的问题,仅仅是简单的分组是否真的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是否应该探讨分组形式的不同对于二语产出习得效果的不同影响?
(二)计算机辅助条件下基于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者口语表达能力和二语写作能力的研究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惠及了教育领域,以即时性和便捷性著称的互联网技术被迅速应用于第二语言输入与产出的研究中。计算机技术附带的海量学习资源与智能型的人机交互方式使其成为研究合作学习与二语产出效果的强大辅助。
21世纪以来,国内外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于合作学习方法对二语产出效果的研究各有侧重。国外利用计算机系统研究合作学习对于学习者口语和写作能力的研究数量较多。此类研究多数是利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来开展的,包括在线写作系统、写作在线评估系统、协作型在线写作系统、口语移动协作学习平台等。
Mendoza-Chapa et al.以新兴的几种写作系统为媒介,基于合作学习的认知模型探究了合作中的小组意识[10]。然而,由于评测自身的局限性,本篇研究仅仅能帮助此类在线协作系统做简单的质性评估。Wu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自主在线写作评估工具My Access探究项目式学习中,组内写作对于个体写作水平的影响,小组中写作水平稍低者可通过组内合作搭建的“脚手架”来提高自身写作能力[11]。此后几年,由于wiki的兴起,陆续有学者針对wiki研究了合作学习与二语写作水平的关联性。
口语作为证明二语产出水平的另一个元素也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Cole利用元分析验证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12];AbuSeileek探讨了计算机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积极相互依赖和个人责任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对英语作为外语(EFL)的本科生沟通技能的影响,以及在测试结束后参与者在电脑周围互动时小组公开与隐藏身份对口语产出效果的影响[13]。通过对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computer -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anguage learning,CSCLL)对二语产出影响研究的对比分析与定量分析,该研究发现在口语课堂与写作课堂中运用CSCLL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二语产出的质量与积极性。同时,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测量与评估,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建设性的反馈信息,从而促进其有效的二语输出并提高其语言水平。
以上研究既包含定量分析,也包含定性观察。Cole和AbuSeileek等人的研究考察了社会环境与人际交互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合作学习会通过心理机制对学习者的元认知系统产生改变,进而影响其二语产出。然而,此类研究也暴露了研究者们在实验过程中所忽视的一些关键要素。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线下合作课堂中,师生之间的面对面互动能为学习者提供情感支持,而简单生硬的计算机程序难以为学习者提供情感支架。
(三)合作学习对二语产出影响的评测研究
合作学习对二语产出影响效果的检验方式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目前主要包括6类:过程性和终结性评测研究;评价量表和合作学习新模式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测评研究;测评效果对比实验;基于数据挖掘、文本分析的测评研究;质性研究、元分析等。
对合作学习二语产出进行评测时,一部分学者借助问卷、测试对合作学习二语产出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如周晏开展了口语测试以检测学生词汇和语法的运用能力,研究发现,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及合作能力[14]。也有学者在探索合作学习对写作的影响效果时,采用了形成性评价,记录同伴互评以及从写作的初稿构建到终稿完成的互动过程[15-16]。
基于合作学习的二语产出评测量表的编制和合作学习新模式的构建与运用也是近年来的关注点。吴荣辉建立合作写作的新模式,并采用写作评估表来检查判断技能、内容、组织结构、词汇、语言使用和技术技巧六项写作技能,结果表明合作学习未能增强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兴趣,但能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和写作焦虑[17]。应洁琼基于合作学习理论,总结出“一个平台、三类任务、四维评价”的合作式口语教学模式[18]。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出现了基于网络环境的二语测评研究,而技术的进步也体现在网络测评工具的演变方面。计算机辅助的合作写作模式的研究从一开始借助博客、wiki[16,19-20],发展到研究团队通过合作写作网站记录同伴反馈、写作互评的过程[21]。何佳佳利用“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外语写作教学,结合Peerceptiv在线互评系统的“同伴互评”和写作中心的“教师面辅”方式,为学生写作过程搭建合作学习的互动平台,提供真实有效的读者反馈[4]。在探索二语学习者学习过程时,也有学者借助“眼动技术”(eye-tracking technique)探索学习者的学习表现以及注意力状况[22]。
评测效果对比研究包含个人学习与同伴学习的对比研究,以及线上+线下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对比研究。AbuSeileek探讨了在计算机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即积极互赖模式(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和个人责任模式(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对英语作为二语的本科生沟通技能(口语和写作)成就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网络环境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减少学生的焦虑,对培养他们的沟通技能非常有帮助[13]。Li et al.研究了学习者分组模式对学习成果的影响,对比了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的效果,发现小组学习模式下的学生,无论是在知识学习效果还是情感体验方面都优于个人学习的学生[8]。G. Lin对比了线下面对面和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互动完成两个小组作业的效果,发现计算机媒介组的任务讨论过程比F2F(面对面)组遇到了更多的障碍,例如,由于所有基于计算机媒介的任务都是借助线上工具,这使得小组沟通不畅,甚至有时候得不到小组成员的回应[23]。
通过文本分析和数据挖掘的方式进行二语产出的合作学习研究是最新的研究趋势。Walls收集了合作写作过程中的对话视频,分析了双方的互动,然后根据其主要特征分类为合作型(cooperative)、主导-被动型(dominant–passive)和专家-新手型(expert–novice)[24]。类似的研究还有,Eliyahu-Levi对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在线对话进行收集和整理,研究结果揭示了在线教学领域,来自不同国家的同龄人之间出现的对话类型包括个人对话、学科对话和民族文化对话三种类型[25]。Hellermann and Lee采用民族方法学的对话分析(ethnomethodological conversation analysis),收集了三名大学生每周见面练习口语的文本和视频数据,研究了参与者如何从“独白”语言交流系统的定位转向“对话”,展示了参与者作为群体成员彼此定位的变化[26]。
在合作学习对二语产出影响效果的研究中,除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还存在质性分析的相关研究。Cole利用元分析检验了协作-同伴式辅导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其在提高英语学习者的二语读写方面的有效性[12]。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对二语产出的测评研究十分丰富,但过程性和终结性评测研究中的评价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缺乏系统合理的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小组集体评价与成员个人评价结合的力度。虽然不少学者已经构建出基于二语写作和口语产出的量表,但是此类量表大多是仅针对二语产出的一个方面,如吴荣辉等学者针对二语写作制定的量表[17]、應洁琼等学者针对二语口语产出制定的量表[18]等,尚缺乏二语产出的综合量表,量表的普适性较低。同时,由于技术原因,在基于网络环境的测评研究中,合作学习对二语产出影响的研究所借助的“线上交流”平台还比较单一,平台建设也有待提高。
四、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尽管目前学界关于合作学习对学生二语产出效果影响的相关研究,无论在理论构建还是实证研究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后续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化,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一)绝大部分合作学习相关研究于课堂环境中开展,合作学习在课外环境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合作学习在课外”并非一味强调在课外运用合作学习,其关注点在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与延伸,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整体提升,更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更有利于学生的深度思考以及与社会更好的融合。为了更好地摆脱教师主导型课堂的桎梏和“合作学习在课内”的程式化与表演性操作,“合作学习在课外”是助推合作学习焕发新活力的路径之一[27]。
(二)由于网络的兴盛和线上教学日益成熟,基于计算机辅助策略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者口语表达能力和二语写作能力的相关研究发展迅速。后疫情时代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合作学习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何构建更高效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合作学习新模式?如何避免组员交流效率不高、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均需要研究者从实践出发,逐步在实践中对合作学习加以完善。
(三)目前大多数研究将重点放在合作学习对学生产出效果的影响,较少关注到合作学习中的分组形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例如,当前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以静态分组为主,即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一般维持不变,在此分组状态下,合作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合作倦怠、搭便车现象、旁观者效应等问题[28]。对此,通过重组小组成员的方式以实现学习目标的动态分组可以明显提高小组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和学习质量[29]。但是目前动态分组的理论基础、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均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更多补充研究。
(四)尽管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合作学习对二语产出的影响这一研究领域,并且针对此领域的量表编制已日趋多样,但是大部分研究只聚集特定方面,导致量表的普适性较低。因此,未来研究可致力于提高量表编制的科学性、灵活性和普适性,以期为此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Johnson D. W,Johnson R. T. Cooperative Learning:What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Need to Know [J]. The Pointer,1989,33(2):5-11.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01):30-35.
[3]吴育红,顾卫星.合作学习降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的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No.261(06):51-55.
[4]何佳佳.基于Peerceptiv在线同伴互评系统的学术英语写作个性化辅导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9,No.186(02):25-33.
[5]潘永红.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6]杨咏梅.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刘晓芸.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互评的效果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6.
[8] Liu M-C,Huang Y-M,Xu Y-H. Effects of Individual versus Group Work on Learner Autonomy and Emotion in Digital Storytelling[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18,66(4).
[9] Martín J L O,Hameleers I B,Trujillo-Torres J-M,MorenoGuerrero A-J. A Comparison between Collaborative and Individual Writings in Promoting Motivation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Sustainability,2020,12(19):7959.
[10] Mendoza-Chapa S,Romero-Salcedo M,Oktaba H. Group Awareness Support in Collaborative Writing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roupware. CRIWG 2000,F 18-20 Oct. 2000,2000 [C].
[11] Wu S-R. Effects of Group Composition 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of EFL Writing. Proceedings of the Universal Access in Human-ComputerInteraction.ApplicationsandServices,Berlin,Heidelberg,F 2007//,2007 [C].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12] Cole M W. Speaking to Read:Meta-Analysis of PeerMediated Learning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J]. Journal of Literacy Research,2014,46(3):358-382.
[13] Abuseileek A F. The Effect of Computer-assisted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 and Group Size on the Efl LearnersAchievement in Communication Skills [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2,58(1):231-239.
[14]周晏.合作學习在中职公共英语二级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5]吕孝华.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苏州大学,2009.
[16]李媛媛.网络合作学习对成人英语写作的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17]吴荣辉,何高大.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应研究[J].外语教学,2014,35(03):44-47.
[18]应洁琼,宁强.合作学习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行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98-101.
[19] Shih R-C. Can Web 2.0 Technology Assist College Students inLearningEnglishWriting?IntegratingFacebookandPeer assessmentwithBlendedLearning[J].AustralasianJournal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1,27:829-845.
[20] Karsak H G O,Seval F,Feza O. The Effect of Using Cooperative and Individual Weblog to Enhance Writing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2014,17(4):229-241.
[21] Li X,Chu S K W,Ki W W. The Effects of a Wiki-based CollaborativeProcess WritingPedagogyonWritingAbilityand Attitudes among Uppe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4,77:151-169.
[22] Hwang W-Y,Li Y-H,Shadiev R. Exploring Effects of Discussion on Visual Attention,Learning Performance,and Perceptions of Students Learning with STR-support [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8,116:225-236.
[23] Lin G-Y. Scripts and Mastery Goal Orientation in Face-toface Versus Computer-media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Influence on Performance,Affective and Motivational Outcomes,and Social Ability[J]. Computers & Education,2020,143:103691.
[24] Walls L C. The Effect of Dyad Type on Collaboration:Interactions among Heritage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2018,51(3):638-657.
[25] Eliyahu-Levi D. Cross-cultural Online Encounters with Pe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J]. Distance Education,2020,41(3):402-423.
[26] Hellermann J,Lee Y-A. Changing Practices for Connected Discourse:Starting and Developing Topics in Conversation [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21,172:89-104.
[27]王坚.合作学习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延伸——合作学习内涵的本源性回归[J].当代教育科学,2010,No.303(24):33-36.
[28]鐘柏昌,黄水艳.合作学习动态分组的研究进展与思考——基于国际文献的系统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21,27(04):85-97.
[29] Zhang J,Scardamalia M,Reeve R,Messina R. Designs for Collective Cognitive Responsibility in Knowledge-Building Communities[J].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2009,18(1):7-44.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Second Language Output and Its Evaluation(2000—2022)
Zhang Kai1Yin Yajing2Xue Rongqing2Gao Yanping2
1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Shandong,266100
2 Teaching Center of Fundamental Course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Shandong,266100
Abstract:Based on 160 core journals and masters thesis included in CNKI and Web of Science databases from 2000 to 2022,this study takes a look at the research on the link between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language output effects at home and abroad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and explores the progress and shortcomings in this field over the past 23 years,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and research tools.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①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the current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students language output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six categories,such as assessment methods,new model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ssessment,and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on assessment effects;②on the research tools,in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students language output,a variety of research tools are flexibly used,and the assessment focuses on various dimensions such as learning a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an attempt is made to propose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s for future cooperative learning-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Cooperative Learning,Second Language Output,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责任编辑:吴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