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做“最儿童”的教育

2024-01-02 08:29刘婷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立德树人

摘要:以儿童为本位是教育改革的应有之意。“最儿童”的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教育发展中儿童主体缺失问题,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的区域创新实践。“最儿童”教育从多元推进“最儿童”教育的文化体系建设、变革课程与课堂、打造“新时代先生”好教师团队、实施自主发展评价改革、推进校家社协同共育、共建多样态多层次的“最儿童”教育区域联盟六方面入手,积极推进以儿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教育实践。

关键词:立德树人;“最儿童”教育理念;儿童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22-0037-06

*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能豆学生自主发展评价系统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09-17

作者简介:刘婷,徐州市云龙区教育局,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苏教名家”培养对象。

在人的成长历程中,童年阶段是最有可能的、成长最快的阶段。为了解决教育发展中儿童主体缺失的问题,要整合、优化学校、家庭、社区资源,创造真实、鲜活的教育生活,激发儿童成为积极、主动、自主发展的主体,尊重、点燃、唤醒儿童的自主发展之路,帮助儿童实现知、情、意、行与经验世界自主联结。在促进儿童自主发展、自在生长的过程中,“最儿童”成为灵魂词,带动学校、教师深化对儿童的理解。

一、“最儿童”教育主张的缘起

“最儿童”教育以指向儿童素养发展为价值导向,是对推进儿童自主发展的实践解读和实施生命教育的创新表述。“最儿童”教育主张继承儿童教育思想、传承学校文化、回应时代命题,努力建构有温度、有故事、有情怀的教育关系新样态。

(一)继承儿童教育思想

当下,许多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从儿童本身出发,违背了儿童自主发展规律,按照成人的教育设计来塑造儿童生活。解决这些教育问题,要基于儿童教育思想、回归教育本源。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儿童”命题,以儿童为中心实施了教育方式变革,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人,从关注儿童延伸到关注儿童当下的生活。而后,裴斯泰洛奇、杜威、怀特海、陈鹤琴等中外教育家都在不断地丰富、演绎、强化儿童教育思想,强调儿童是教育的应有之义[1]。“最儿童”是对儿童教育思想的坚守、丰富和演绎,是由儿童主体缺失问题引发的对儿童教育理论的时代诠释。“儿童就是儿童”“让儿童成为儿童”,关注儿童的未来成长,关注儿童的当下生活,应成为教育科学发展的价值指向。

(二)传承学校历史文化

徐州市青年路小学《创学碑记》记载了创始人杨维周先生的办学理念:“始焉不计地址之狭隘,继焉不畏军人之强横,终焉不避流俗之讽刺挖苦,了夙愿而后快。”铭刻了他力排空间、师资、经费、强权干扰等诸多困扰因素的办学精神。杨维周先生办学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兴办新学,开区域新风;二是文教共举,作整体推进;三是聚力借力,呕心沥血。“不计较,不畏惧,不避俗”的办学精神,凝聚了士绅群体主动办学的积极性,推动了徐州地区新、旧文化资本的平衡交替,使徐州顺利渡过教育转型的缓冲期。百年前,杨维周秉持“国家兴亡,重在教育”,提出了“儿童是学校的中心,学校是儿童的乐园”的教育主张。学脉绵延,这一主张至今可鉴。笔者从教30多年,先后经历了云兴小学教育集团和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的实践改革,在历史传承中坚定了“百年童心,快乐生长”的教育理念,明晰了“立德树人,做‘最儿童的教育”的教育主张。

(三)回应当今时代命题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公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尊重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蓝图。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视教育的现实问题,认识当下“双减”政策对中国教育系统性改革的深远意义,我们要主动担当学校育人主体责任,扎根社区、家庭,破解当下教育焦虑与未来人才特质不匹配的难题,创造真实、鲜活的教育生活,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供给不平衡的现实矛盾。

二、“最儿童”教育的內涵

“最儿童”教育指向立德树人、指向儿童自主发展。“最儿童”教育主张回到儿童,看到儿童的复杂需求,由此构建读懂儿童、激发儿童、成全儿童的教育实践样态。

(一)核心概念

“最儿童”是儿童立场的校本表达,聚焦儿童自主发展实践,凸显儿童素养发展的价值导向。“最儿童的教育”是对生命教育的创新表述,也是基于儿童生命成长节律、遵循儿童教育发展规律、探寻立德树人育人方式变革的教育主张的创造性表达和对儿童自主发展的实践解读。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最儿童的教育”关注儿童差异,顺应儿童天性,张扬儿童个性,鼓励儿童创造,发展儿童社会性,为每一个儿童的适性发展提供适切的教育支持,支持儿童自主发展,培养积极的自主学习者。“最儿童的教育”指向“培养阳光健康、自主发展、责任担当的积极学习者”的育人目标,倡导教师团队以一颗儿童之心出发,构建“最见儿童成长天性,最见儿童成长节奏,最见儿童成长可能”的实践共同体,把儿童的素养发展和成长需求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做到“眼中看见儿童,心中关怀儿童,言行尊重儿童”。“最儿童的教育”深入儿童生活,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尊重儿童人格,尊重儿童差异,尊重儿童权利、情感、梦想,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研究儿童的深层交往,为儿童生命成长提供积极的教育支持,与儿童一起成长。

(二)价值意蕴

儿童是率真、纯粹、不带任何杂质的,儿童是好奇、热情、充满浪漫情怀的,儿童是执着、无畏、蓬勃着自由生长的力量的。童心需要被呵护、激发、培育。以儿童为教育的起点和教育的目的,应成为教育的追求。“最儿童的教育”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本源问题出发,认识“双减”政策对中国教育系统性改革的深远意义,寻求指向立德树人的育人方式变革。

叶澜先生在我国最早提出生命教育,特别强调促进人的发展,提出生命关怀的价值取向[2]。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3]自主发展是儿童对自主活动的选择、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与能力,是儿童通过自主支配和掌控,实现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健康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心理过程,也是赋予生命意义的超越自我的自主意愿、价值判断和自觉行动,具有目标导向性、内驱生长性和自觉行动性。激发儿童自主性是“最儿童”教育的根本属性。“最儿童”教育以培养儿童自主发展能力为核心,推进好教师团队自主发展建设,推动校家社协同共育,理解儿童、激发儿童、成全儿童,与儿童一起不断发现自我、丰富自我、改变自我和发展自我,汇聚共同成长的精神之光,创新立德树人的教育路径。

(三)理想样态

“最儿童”教育的理想样态是校长、教师协同家庭、社会共同创造的。育人方式转变的时代命题,需要学校坚守“最儿童”的教育立场,以专业领导力担当育人的主体责任。学校是“最儿童”教育的主要载体。首先,“最儿童”教育要办有温度、有故事,具有时代情怀的卓越学校,办学中要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型校长的角色自觉,是“最儿童”教育的关键支点。校长要把高尚的教育情感、优秀的专业能力融入真实、鲜活的教育行动中。其次,“最儿童”教育要引领有信仰、会学研、能创新、有家国情的“新时代先生”好教师团队。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最儿童”教育的根本保障。教师在与儿童的关联中、与课程的互动中、与实践的对话中、与团队的分享中,构建“最儿童”教育的实践共同体。最后,“最儿童”教育要培养阳光健康、自主发展、责任担当的积极学习者。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积极学习者是“最儿童”教育的核心指向。

三、“最儿童”教育的实践策略

“最儿童”的教育实践积极回应育人方式转变的时代命题,体现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全面规划,打通儿童学习与生活的边界,让教与学的生态更加优化。“最儿童”教育指向儿童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形成“读懂儿童,激发儿童,成全儿童”的观念体系,并力图寻找培养儿童良好品质的适宜途径[4],为区域育人方式转型提供范例。

(一)多元推进“最儿童”教育的文化体系建设

学校文化承载着历史传统、发展目标和运行模式。建设“最儿童”教育学校文化体系,一是挖掘、集聚、利用事件性资源,打造全员构建学校文化的行动路径。通过查阅学校档案、探望老校长、教师分层座谈、寻访学校创始人的后人,认真观察、感觉、倾听学校历史回响,感悟学校办学理念中“最儿童”的教育哲学内涵。二是通过实施“‘小能豆学生自主发展评价系统的建构与实践”“协同共育:场域视域下儿童品格提升的实践研究”等项目,革新理念,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构建最儿童教育实践共同体。在真实的实践研究中,教师通过“文心书吧”“嘉懿书社”“文心书友会”“周六家校沙龙”等互补互促,共建共享,融合“儿童是学校的中心,学校是儿童的乐园”儿童观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整体提升”课程观,倡导“唤醒儿童生命潜能,陪伴儿童生命成长”教师观,构建“在学习、在对话、在思维、在意义、在成长”学习观。三是构建学校治理生态系统。以一颗种子的生长具象,协同校家社,联结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境的教育生态关系,推动突破认知、持续发展的正向治理循环机制,建设有故事、有温度的协同共育样态。四是建立跨界研究团队,提炼文化内涵。学校汇聚高校专家、名优教师、劳动模范、行业能手等,通过田野式培训、项目式建设、课题式研究等形式,赋予实践理性思考,抽象出概括性、规律性、整体性的文化内涵特质,通过校徽、世纪钟、校刊、校歌、校报、小能豆、校园节等要素,展现学校文化。

(二)变革“最儿童”教育的课程与课堂

“最儿童”的课程体系是多元整合、丰富开放的,是推进学生素养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发展的教育场域。例如,徐州市青年路小学的“小能豆快乐生长课程”以“一粒种子——小能豆的生长”作为课程设计的价值基点,秉持每一个儿童都是一颗种子的观念,根据种子的自然生长机制,将课程划分为小能豆萌芽课程(文化基础)、小能豆单叶课程(自主发展)和小能豆三叶课程(社会参与)三大体系,对现有课程与预设课程进行了归类、梳理、整合与优化,探索构建了“小能豆快樂生长课程群”。在人文、科技、才艺、体格、实践等方面为学生创建多维发展的空间,以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寓意儿童自主发展“我能行、我真棒、我生长”。按照儿童生长的现实需求,课程以“种子(儿童)”的成长向度为线索。小能豆萌芽课程对应的是国家基础性课程,学校根据学科属性、学习规律和学习方式整合原有课程,使其与“崇真、尚美、健康、创造”的育人目标一一对应,并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融合对接。小能豆单叶课程和小能豆三叶课程分别对应的是拓展性课程和创造性课程,设置了5个实施板块、24个课程模块、56门课。“最儿童”的课程是学生成长的舞台,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每一个儿童自主、快乐、有个性地生长,实现全面发展。

“最儿童”的课堂表征是“舒展、开放、思辨、创造”。“最儿童”的课堂特质是关注情境与问题,以儿童认知规律为教学设计依据,以问题解决为驱动,以儿童自主学习为教学导向。“舒展”以对话、倾听的课堂交往方式,指向和谐、民主的课堂人际关系;“开放”指向打破学科界限,融通生活的教学内容和灵动多样的教学方式;“思辨”指用挑战性的话题引发学生深度讨论,激发学生批判思考、持续思考;“创造”以问题解决驱动学生“在学习、在对话、在思维、在意义、在成长”,指向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任务,感受超越自我的成长之乐。

(三)打造“新时代先生”好教师团队

好教师团队建设聚焦价值引领,回应时代关切;聚焦课程标准,优化课堂实践;聚焦关键问题,推进深度研究;聚焦主张凝练,推进持续发展[5]。

一是开发好教师长程培育课程。教师参加课程培训,要达成“四重境界”,做好“五项修炼”。“四重境界”,即有信仰、会学研、能创新、有家国情怀,以此实现自我认同、职业认同、价值认同。“五项修炼”,即涵养师德,通过联接行业内外“网、馆、室、园、班、院”,构建教师发展师德培育平台;锤炼专业,通过通识课程、新雁课程、名优课程、教育家课程等,锤炼教师的专业素养;书式生活,通过自我规划、“六百工程”、茶桌派沙龙等,修炼书式生活品质;健康身心,通过综合素质运动课程、心育育师课程、幸福教师成长课程、EAP教师服务课程,强健身心,丰盈生命;型塑团队,通过文化认同、拓展训练、研学研修等创立专业规范的群体行为标准。

二是推行项目、课题参与式培训。建立“一主双轨四平台四指向”的教育科研工作机制,实施全员、全程、分层、分类培养。例如,徐州市华润小学实施“小学中国科技史课程的开发研究”项目,基于科学课程对师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构建了研修思路逻辑图,提高教师对科学史教育与学生学习动机、科学思维培养及传统文化教育关系的认识,从学科知识价值走向学科育人价值的自觉发展。

三是讲好“最儿童”教育故事。“最儿童”的故事是与儿童生命的美好对话,是对儿童生命节律的行为研究,讲好“最儿童”的教育故事也是教师探寻自我专业成长的路径。教师把教育生活投放到新时代背景之中,通过鲜活丰富的生命样态,对儿童和教师的生命经历有了设身处地的再体验,清晰看见故事核心中“人”的生命成长需求和未来社会需求[6]。正确理解儿童生命成长节律,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规律,创新教与学的方式,故事中的师生成为自主负责、积极主动的发展主体。教师应有观察、思考、写作的专业习惯自觉,在对儿童活动表现的观察、判断、思考和回应的写真叙述中,主动探析教育的细节,将专业理论、政策要求和专业经验悄然嵌入故事。讲好“最儿童”教育故事,讲述主体既有一线教师和家长,也有教育学、心理学的专家,还有社区工作人员。以徐州市云龙区为例,团队推行九大片区教研组同心圆、扁平化分组教研的形式,在领衔学校的带领下,聚焦儿童的复杂需求和复杂交往,协同推进校家社“三全”沉浸参培田野式研究、幼小衔接核心团队联合教研项目式研究、以“致敬童年”为核心提升区域课程质量的课题式研究等。以“讲好最儿童的教育故事”作为研究支架,通过故事凝练教育主张、延伸教育思考,让学校管理和教师发展扎根于对儿童教育的深化理解。

(四)实施自主发展评价改革

教育评价改革,内含“育人力”“学习力”“生长力”,具体体现在理念、关系、结构的自组织变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颁布,部署了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7]。自主发展评价改革的实质是教育理念的变革,是对儿童文化的尊重,是道德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以徐州市青年路小学实施的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小能豆学生自主发展评价系统的建构与实践”为例,项目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结合学生发展现状,建构了小学生自主发展评价的五个维度三个层级的評价指标[8]。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个体差异,实现评价内容的变革;关注发展性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变革;强调多元参与互动,实现评价主体的变革。一级指标包含“美德”“智慧”“健康”“艺术”“创造”五个维度,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二级指标包含“博爱”“独立”“担当”“乐学”“思辨”“笃行”“健体”“自知”“乐观”“发现”“品鉴”“创美”“求异”“上进”“超越”十五个关键词,为学生可能的发展轨迹提供指引。三级指标描述学生行为表征。例如,中年级创造维度的“上进”指标,指向三个情境:一是列出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老师、父母一起分析原因,制定改进计划;二是选择一个观察对象,坚持至少两个月的观察活动,使用文字、数字、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整理和分析观察的过程与结果;三是在与同伴合作探究时,通过实践与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进行改进和优化。评价指标联结了学生的学习情境和真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自身作为思考对象进行描述,通过持续的思考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心智的自主性发展[9]。

(五)推进校家社协同共育

“最儿童”教育倡导将儿童培养纳入儿童生活的所有场域之中,在学校场域、家庭场域、社会场域乃至虚拟场域中,呼唤“协同”与“共育”,为儿童成长融通校内外、课内外关系结构。徐州市青年路小学实施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协同共育:场域视野下儿童品格提升的实践研究”,通过目标、主题、资源、时空的整合,开展了“平和妈妈”“星爸在场”“你好清晨”“新时代先生”“童心课堂”“阅读银行”“明亮教室”“十好习惯”“研学体验”“小能豆云学园”十大共育行动。围绕妈妈育儿的焦虑情绪、爸爸育儿的角色缺失、清晨的快餐等教育生活问题,开展了“平和妈妈成长”“星爸陪伴在场”“你好清晨营养餐”等共育专题;围绕引导家庭生活健康意识,开展“运动星爸”“伴读星爸”“厨神星爸”“研学星爸”分享会;开设“学会洞悉孩子的心理”“平和妈妈情绪的管理”“怎样与孩子有效沟通”“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等主题课程,为家长提供育儿策略。

(六)共建多样态多层次的“最儿童”教育区域联盟

徐州地区基础教育体量庞大,城乡二元结构鲜明。“最儿童”教育通过文化协同、项目课题引领,放大教育品牌效应,凝聚教师团队自主发展的专业样态,积极推进区域教育优质普惠协同发展。“最儿童”教育主张从角色、理论、方法三个角度,梳理与提炼教育经验,构建“最儿童”教育实践联盟。例如,组织“最儿童的课堂”教学研讨、“最儿童的故事”分享交流,聚焦“内驱力、专注力、领导力”自主发展的典型实践,提炼学校、教师、课堂、策略、评价实践样本,引导教师深化“理论的实践性解读”和“实践的理论性反思”,共同推进“最儿童”教育主张的实践转化和理论构建。“最儿童”教育以实践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改革。例如,幼小衔接联盟通过幼小衔接核心团队联合教研,推进“幼小衔接”自然过渡;集团化办学引领新建校高起点立校,加快薄弱学校提升,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名师领衔名学科群建设深化内涵发展,协同推进校家社“三全育人”;城乡结对联盟通过建设留守儿童“向日葵读书点”,与丰县等地共享资源,推动乡村教育协同发展。

“最儿童”教育以“最见儿童天性潜能”为前提,看见儿童的复杂需要,朝向“最见儿童成长可能”的教育未来,展现“最见儿童成长节奏”的教育过程,与儿童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永军.我们需要正确对待“儿童立场”[J].教育发展研究,2018(22):1-2.

[2]叶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

[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庄莲平,王立中,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7:1.

[4]石中英.今天我们如何看待儿童[J].北京教育,2017(11):27.

[5]季春梅,马斌.“四有”好教师团队:省域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创新[J].人民教育,2020(11):46-48.

[6]张民选,朱福建,黄兴丰.如何讲好中国教育故事[J].

教育发展研究,2021(12):3.

[7]徐彬,苏泽.论教育评价改革的动因、阻力与路向[J].当代教育科学,2020(2):84.

[8]刘婷.唤醒“小能豆”的生命潜能——小学生自主发展评价系统的校本构建[J],江苏教育研究,2020(10B):22-23.

[9]李凌艳,凌虹.心理定向:中小学生“自主发展”实现的有效着力点[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2):27.

责任编辑:殷伟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