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2023年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推荐广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际金融实务”、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的‘金课建设与研究——以国际金融实务为例”(YJYB20230028)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10-10
作者简介:刘英,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
摘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推动职业院校“双高”内涵式建设的重要推手,也是其提质培优的必然要求。应基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契机,对课程资源进行分层设计,对课程学习者进行分类,采用六步学习法,构建“引进门”“教互学”“实践用”“外拓展”的四环教学模式。
关键词:在线课程;分层分类教学;四环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22-0067-06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数字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活动,互联网+教育不断推进教学的创新和变革。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推动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内涵式建设的重要推手,也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必然要求。
一、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背景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进入中国,在线教育萌芽于开放共享资源[1]。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开放课程教育资源,学生可以免费快捷地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拉开了在线课程建设的序幕。2012年,被称为“世界MOOC元年”,MOOC发展迅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认识,顛覆了传统教学理念,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超星学银在线等相继开放了MOOC平台,掀起了我国大规模在线课程建设的浪潮 [2]。
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提出MOOC建设要“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MOOC建设处于起步腾飞阶段。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指出,根据双高建设计划要求,提高职业教育内涵式教育的发展,课程和教材等与教学相关的活动进一步受到重视,为此,各个高校开始新一轮的大规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2022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就加强高校用以认定学分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提出意见,进一步提高对在线开放课程的重视程度。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对在线课程建设的要求,持续加强省一流高职专业水平建设,经过八年的课程研究、分析、建设,“国际金融实务”课程被推荐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目前已在智慧职教平台和超星学银在线平台上线,实现了在线大规模开放教学,同时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线课程开放共享、交互学习的模式与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授课方式截然不同,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可实现学生大规模同时在线学习,同时优化了优质教学资源的供给。但是目前的在线课程存在课程资源匮乏,课程任务导向不明确,知识点冗余叠加等问题,导致在线学习者兴趣下降、学习主动性降低等问题。本文以“国际金融实务”为例,提出基于大规模在线课程建设的四环六步分层分类教学创新模式,使学情不同的在线学习者可根据知识图谱,在丰富的在线资源中轻松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打造沉浸式、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二、大规模在线课程的建设路径
四环六步分层分类教学,是基于大规模在线课程的开放特征,首先,对课程体系内容进行分层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分层进入课程学习;其次,课程对线上线下的学习者进行分类,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分类教学,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易达成;然后,针对线上学习者,采用六步学习法,通过“看视频—学理论—强技能—抒己见—做小测—明思政”进行在线自主学习,针对线下学习者,采用“引进门”“教互学”“实践用”“外拓展”四环教学模式,拓展利用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协同育人。
(一)分层分类教学设计,支持学生在线个性化学习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高职院校生源更加多元化,包括高考渠道、高中分类招生、中职分类招生、退役军人、企业员工、下岗工人、新型农民等。另外精品在线课程的在线学习者来自不同渠道、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基础不同,层次不一,个体差异大,为了更好地适应学习者的需求,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分层设计,构建“基础知识篇—实践技能篇—综合应用篇”,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学习者可以通过课前测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层进入课程资源学习。
课程基于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的不同,构建了分类教学设计(如图1):课前导学,在线预习,课前测试;课中精学,在线讨论,项目展示;课后拓学,在线测试,拓展提升。在课中对线上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者进行分类教学。对于线上的学习者,整合教学资源,实行六步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线下学习者,可对接工程师的培养要求,同时设计线下学习活动。教学活动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和专业知识相融合,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最后实现“修德强能”的教学目标。
分层分类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在线视频微课、仿真实训视频、企业访谈、案例分析、在线讨论题、章节测验、在线作业、在线考试、模拟实训等)。教师和学习者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利用知识图谱,快速地建立适配自己的学习网络和资源库,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目前课程的访问量是417万次,师生累计互动量超70000次。
(二)构建四环六步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课程学习,拓展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边界,但是对于自律性不强和学习动机不明确的在线学习者来说,没有教室环境的约束,学习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移动设备上的娱乐或者其他活动所干扰 [3]63。另外在线学习时,学生是否真正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也是影响在线学习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根据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本课程尝试在传统金融专业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PBL问题式教学活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设置多名助教和小组长,分班分类学习,还教于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前导测试明晰任务,通过六步法,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在线自主学习相对来说学习环境宽松,学习者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因此在线课程以项目任务为导向,以教学数据为驱动,以项目成果为产出,构建了“引进门”“教互学”“实践用”“外拓展”的四环教学模式,环环相扣,线上线下实时互动,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的配套资源,不断完善大规模在线课程的教学机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图2)。
另外,在线课程教学分为知识技能明线和思政教育暗线。在每个任务中,遴选出我国的国际金融发展典型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调查研究等方式,同时结合我国的金融国际化发展情况,融入相关的思政主题,在传授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构建“三维多元”考核模式,提升学生在线学习的五感
考核评价是了解、跟踪、掌握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过程性评价,更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点、关键技能阶段性掌握情况[4]85。本课程基于大规模在线学习情况,构建了“三维多元”全过程考核模式,在四环六步学习过程中,每一步都涉及考核。通过“自主学习情况(签到、看视频、学理论等)+探究式学习(强技能、做小测等)+拓展式学习(抒己见、明思政等)”三个维度,全方位考核在线学生的学习过程。期末总评=过程性考核60%(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拓展式学习)+期末考核30%(在線考试)+增值性考核10%(增值性考核制定五星评价标准,由双师评价+组间评价+组内评价+学生自评组成)。通过“三维多元”的考核方式,提升学生的新鲜感、参与感、满足感、危机感、成就感,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
(四)构建“进阶型”教学团队,全方位服务学生在线学习
课程团队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开发和课程建设的核心力量,决定着精品在线课程的质量。在大规模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团队师资的协作能力、教学科研能力、团队后继发展能力,构建一支教学质量过硬、教育技术先进、教学方法丰富的“进阶型”教师团队。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纳入团队,形成“专业+实践”融合的教师团队。此外,团队老师应扎根一线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高职学生特色,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教学方法和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讲教师、实体课堂教师、助教联合组成课程团队,既有关注“如何教”的教师,又有关注“如何学”的教师,还有关注“学生支持服务”的教师。目前,教师团队为学生提供的线上线下的教学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讨论组织与答疑服务,目前线上互动次数70000余次,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回复学生问题4000余次;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测试、评价服务;相对充足的立体化数字教学辅助资源,如阅读材料、思政案例、国际金融前沿、热点资讯等。通过教师团队的协同合作,师生沟通顺畅,通过面授课和在线专题讨论,学生参与度和兴趣度明显提升,学习内驱力不断增强,解决了以往在线课程中学生“孤独学习”“单兵作战”的问题。
三、大规模在线课程建设解决的问题
(一)解决教材西化和时滞问题
“国际金融实务”是一门涉及面广并且十分复杂的学科,主要研究国际间的货币运动,带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主流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固定汇率下的政策分析、浮动汇率制及汇率理论、蒙代尔-佛莱明模型等,不完全适合我国国际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本土特色不足。在线开放课程可依据中国金融行业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国内和国外金融政治发展态势,结合高职发展特色,以任务为导向,建设职教领域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金融实务课程体系。
在线开放课程内容涵盖国际金融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包含38学时的理论教学和16学时的实践教学。课程内容基于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分层设计,由易到难、分层递进,分为认知基础篇、实践应用篇和管理职能篇3大模块,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细化为9个项目和31个任务。同时课程资源依据国内外金融的发展趋势,紧跟行业的发展变化,每期迭代更新资源,目前在MOOC平台已开放至第8期,新增23个微课教学视频、10个实训视频、8个思政视频、5个典型企业类视频,新增多个教学案例和思政案例,体现数字金融的新发展和国际金融的新动态。
(二)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
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在混合教学、在线教学方面存在师资不足,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理论与实践衔接性较差等问题 [4]84。基于建构主义、联通主义等学习理论,在线教学变革出多种教学形式,其中大规模在线精品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知识图谱,有选择地调用资源来进行教与学,不断拓宽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边界。目前“国际金融实务”课程有授课视频102个(涵盖微课教学视频、企业视频、实训视频、思政视频等),共计时长2200分钟,课件31个,案例库3个(包含课程思政案例库、实训案例库、一般案例库),虚拟仿真动画4个,习题484道,在线测试和作业70个,试卷库20套等。教师和学生可随时根据教学和学习需要,调用不同平台、不同层次的线上资源,感受信息化、数字化的魅力,打造个性化、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三)解决在线学习动线不明确问题
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手机移动学习越来越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但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资源、学习环境、教师参与度等是影响移动学习的质量的重要因素 [3]67。而在传统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参与度低,很难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师生课堂互动不足。早期的共享资源课,资源比较单调,视频资源时长较长,教师单项输出,互动交流少,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精品在线课程“国际金融实务”基于大规模在线课程建设,建立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微课视频、实训视频、仿真动画、企业专访、实践操作、思政案例库、在线测试、在线练习、在线专题讨论、在线直播、见面课等立体化教学资源。学生通过六步学习法,沿着各步骤之间的知识图谱,在大量资源中,精准定位适配自己的知识点,强化了学习的方向感和整体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在线学习的内驱力。
四、大规模在线课程建设的创新之处
(一)对接数字金融新发展,实时更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
“科技牵引,数据驱动”的数字金融的发展,标志着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国际金融实务”作为一门研究国际金融前沿问题的课程,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密切联系实际。大规模线上课程可以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通过数据来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服务,链接国际金融时事问题,更新迭代教学资源,构建线上课程的内容体系,以数字化转型来驱动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对接职业教育学生学情,实行分层分类教学
大规模在线课程的生源多元化,学生目标多样化,例如知识学习、技能提升、竞赛训练、1+X证书考试、专插本升学、职业发展需要等。大规模在线课程可以通过“引进门”的前测,利用数字技术、知识图谱,引导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源,老师可以利用后台数据对学生实行分类教学服务,通过“教互学”、“实践用”和“外拓展”,精准匹配学生适配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在线学习者的学习目标要求。
(三)双线引领,课程思政贯穿在线资源建设的全过程
在线课程通过设计知识技能明线和思政教育暗线,把课程思政无声融入授课视频、课件、在线讨论等资源建设的全过程。在每个教学情境中特别设计“论思政”模块,通过双师引导,在线专题讨论等方式,提升学习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实现三全育人的思政目标。
(四)创新考核评价模式,探讨增值性评价
大规模在线课程,生源层次不一,考核评价模式单一有失公允。在线课程通过构建“三维多元”考核评价模式,由结果评价转向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进步幅度,通过在线课程后台数据分析,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成绩预警机制,达到预警指标,及时沟通提醒,做到真正的师生交互,全过程跟踪指导。
大规模在线课程建设阶段,注重在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现在到了建用并重的阶段,一方面需要根据国际金融实务课程特色,结合国际金融前沿热点问题不断更新迭代教学资源,更新知识图谱,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内容的适配;另一方面更需要关注用,通过在线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刻画大规模学习者的学习画像,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教学设计、完善教师和学生平台应用考核机制。未来,精品在线课程应进一步利用大规模开放特征,探讨跨校跨区域教师团队合作,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善学.对1+X证书制度的几点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5.
[2]许宇飞,罗尧成.1+X证书制度下培训评价组织的角色、问题及治理[J].职教技术论坛,2021(5):19.
[3]黄跃进.混合学习模式下跨境电商教学中学习者情绪分析[J].高等職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1(3).
[4]李虔,卢威,尹兴敬.1+X证书制度:进展、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6).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