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从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入手,提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并且提出大思政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设的策略,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大思政课”相关政策,确保实践教学实效实用;统筹思政课实践教学安排,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整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发挥多元化教育主体的优势,建立多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发展策略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ng Jing
(Marxist Teaching Department,Inner Mongolia Electronic Informatio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Hohhot 010070)
Abstract: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the article proposes the significan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amely,implementing the national and autonomous reg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olicies to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practical teaching,coordinat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rrangement and optimizing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us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cast the soul and building the education pattern,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diversified education subjects and establishing a varie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practical teaching;development strategies
2018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要从本专科思政课的现有学分中划分出单独的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论断。2020年《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指出各高校要规范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由此可见,国家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高度重视。
2022年7月十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在总体要求中指出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开门办思政课、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课程教材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现象,更是进一步明确了大思政课背景下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突出思政课实践性的问题导向。“大思政课”背景下,如何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让“大思政课”真正地落地有声见实效,是目前我区高职院校思政课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大思政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
思政课应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理论学习是实践的基础和前提,实践环节是对理论认知的验证,是对理论知识的强化并且外化于行。提高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水平,为落实“三全育人”提供了方向指引,为培养大学生的立德树人理念做出了贡献。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教育质量不足,对于“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重要论断落实不够到位,无法实现让学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度不高,理论教学切入社会现实也略显牵强。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形式多样、如火如荼地进行,高职院校通过大学生暑期校外“三下乡”活动、参观博物院、参观名人故居、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活动、拍摄公益广告作品、拍摄微电影、校内演讲竞赛、辩论赛、编制小品话剧相声、红歌演唱等活动,创新实践形式,在演讲辩论、小品话剧等活动中增强思政元素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但是,在安排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普遍性的要求,很少有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未来就业发展方向的分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间更加紧密地对接,积极践行高职教育的育人理念,体现实践教学的作用及优势。
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载体的教学资源在利用和配置上具有随意性,没有对高职院校开设的所有科目进行整体规划和安排。因此,教育资源配备不够充分不够系统,是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制度不健全,思政课教师更多的是根据自身情况去安排实践教学,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保障实践教学的成效,教学成效参差不齐;在师资队伍上,没有专门的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造成在组织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上后继乏力;在教学内容方面,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等同于学生的第二课堂,所赋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足,缺乏实质性实践教学活动等,导致思政课的实际教育效果有待商榷;在学生接受方面,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学生期望值仍有相当一段距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不高,认为实践教学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在落地有声见实效上仍需要继续加强。
二、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大思政”学生理想信念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着眼于新时代人才素质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政课要为“立德树人”服务。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要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目标与方向,才能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力所能及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做一些即便微小但也有意义的贡献。
作为在校的大学生,对工作生活的认识过于理想化,容易进入“用理想否定现实”或者“用现实否定理想”的误区,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时无所适从。作为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接收和获取各种信息,但另一方面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也容易受到大量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多样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将大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在实践中领会与理解思政课的理论知识,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成效。
(二)理论联系“大思政课”实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任重道远,要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性教育不足,对于“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重要论断落实不到位,无法达到让学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思政课具有立德树人的使命,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 的技能型人才,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与学生的专业培养相结合,在职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学生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力。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
“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不仅仅局限于本校本专业教学资源的使用,还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结合专业特点,形成全社会育人机制。思政课不是干巴巴地讲解文件讲解理论,而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润物无声,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的育人机制,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构建起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域平台”,引导青少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内驱力不足,在“网红”现象的间接影响下,学生中“躺平”现象偶有发生,这也为高职院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契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帮助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在日常实际生活中找到奋斗的目标、前进的动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大思政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设的策略研究
(一)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大思政课”相关政策,确保实践教学实效实用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规定: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2021年3月6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并强调“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因此,各高校应该积极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大思政课”相关政策,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规律,总结成功经验,统筹安排课程资源,真正地让国家和自治区“大思政”的相关政策落地有声见实效。
高职院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关工委联合印发的《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在红色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坚持科学教育观念,建立完善红色旅游教育常态化工作机制。以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思政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成效确保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统筹思政课实践教学安排,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整合
针对高职院校开设的五门思政课程,统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结合内蒙古当地实际,联系内蒙古教育厅推出的系列“大思政课”红色地标打卡地,认真开展“红色地标打卡地 思政课堂走起来”活动。红色地标打卡地以内蒙古十二个盟市为落点,分别介绍十二个盟市的红色地标,通过介绍盟市的红色旅游资源的形式,不断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让广大师生在实践中学思践悟、知行合一,让“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落实落细见成效。高职院校也应该充分和周边地区联合开发实践教学实践基地,进行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实地考察学习,走进祖国大好河山,见证祖国的高质量发展,增强学生的“五个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增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水平,通过“行走的思政课”,真正让思政课走出教室,动起来、走起来、活起来。
另外,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还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加大加深和相关企业合作的力度,挖掘企业发展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挖掘企业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将企业的优秀文化、实践案例等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高职院校为实现“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定期邀请专业领域的工匠、劳模、技术人员等进入校园开展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用身边的案例向学生传递企业文化精神以及岗位职业的要求,促进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培养效果的有效提升。
(三)融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强化实践教学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式教学方式,更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具有挑战性问题的提出,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搭建起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桥梁,积极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应用知识中提升获得感。因此,思政课教师在安排实践教学时,应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开展实践教学。本着这一思想,在开展实践教学时,要尽量围绕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场地场景及其学生所学专业,设置丰富多样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将专业课程学习、职业技能发展、思政课的课堂知识与实践教学场地场景主题四者有机结合,全面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理解掌握的水平及对社会的整体认知水平,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思政课教师要对问题进行把关,确保问题的正确性和方向性。思政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教材讲授、案例讲解、历史影像、影视作品中发现新问题、思考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发挥多元化教育主体的优势,建立多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避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高职院校应将思政课程教学与专业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管齐下,建立更加完善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成效评价体系。如在专业课上取得很好的比赛奖项等,可以为同学们开展经验分享会,以此次奖项为契机,分析学生们在比赛过程中如何突破难题,战胜自己的过程,挖掘思政育人的具体实例,发挥多元化教育主体的优势,获奖学生可以取得实践教学的相应分数。
除了专业课程取得成绩以外,在学习期间参加校园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三下乡”等活动,其活动成果均可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在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时,应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对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效果做出相应的评价,将书写实践教学学习心得体会转变为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等多样式的评价,调动学生参加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构建多方法、多角度、多层次的学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四、结语
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中小微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职业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方案,在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政策的基础上,努力培养高职学生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作为职业院校,在充分重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从思政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创新等方面着手,构建完整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盖晓芳.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探析[J].潍坊学院学报,2022(6):96-99.
[2]曹婕.“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9):147-149.
[3]袁毓玲.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广州理工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3):105-108.
[4]覃磊.“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22(6):142-144.
[5]张倩.大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大学,2021(3):95-96.
[6]曹婕.“大思政”背景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9):147-149.
(责任编辑 蔚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