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解决高职学生公共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展开分析。介绍课程思政,了解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意义,肯定课程思政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并讨论学科核心素养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几个维度,提出了课堂基础教学、课外拓展与延伸、辩证认识课内基础教学与课外拓展延伸的关系三点建议,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开展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培养高素质的公共英语人才。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English Based on Subject Core Literacy
Wu Yuhuan
(Guangzhou Songtian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510000)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public English learning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an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ublic English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lls the implementation signific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ublic English courses,and affirms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subject literacy.Subsequently,several dimensions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urriculum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subject were discussed,and thre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classroom basic teaching,extracurricular expansion and extension,and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 class basic teaching and extracurricular expansion and extension.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ersonnel to carry out reform of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public English talents.
Key words:subject core literacy;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ublic English;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诸多业内人士对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实施路径展开分析,其中包括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词汇、翻译等,采取融通教学的形式实现课程思政的渗透。如果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在课前的产出导向、课堂上的内容讲解、课后评价这三个阶段实施课程思政,能够很好地满足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要求。实际上设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评价等,同样是公共英语课程思政融入的重要路径,为培养学生公共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方向与路径。基于此,本文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展开分析,培养公共英语水平与学科核心素养高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概述
(一)课程思政
教育领域提出“课程思政”,是从2014年开始,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在研究中围绕“课程思政”内涵展开分析,从理念观、课程观、方法观这三个方面得出研究成果。[1]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课程思政可理解为一种新育人理念,究其本质可总结为两点:其一是课程承载思政,其二是思政寓于课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思政教育,强调该课程的隐性思政功效,实现理念观、课程观和方法观的相互融合,以及与课程思政的集成。公共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也需要结合课程思政内涵构建协同性的教学机制。
(二)公共英语课程课程思政的价值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和课程思政理念的联系密切,尤其是语言、跨文化教学这两项内容。[2]高职院校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中,通过中西文化内涵的对比与分析,直观感受到两种文化背景与区别,在个人知识体系中实现中英文化的融合共通,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学习目的。[3]公共英语属于英语语言学科,本质上更是社会科学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工具性,还有很强的人文性,承载了西方文化,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开辟了路径。所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思想意识形态、语言观等的塑造,促进学生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发展。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几个维度
(一)职场沟通
语言最为重要的一项核心功能是沟通,所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重要着手点之一便是职场涉外沟通。在意识形态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比较适合应用口头或者是书面语言,更加高质量地交流与表达内容。[4]
例如,职业主题或是个人主题下,教师可以模拟参访、接待或拜访的情境,并在情境中渗透思政元素,介绍国内的著名旅游景点,或者选择蕴含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场景等,通过历史、传统文化、城市建筑、文学审美等思政元素与公共课程英语的融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再如,教师创建职场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求职应聘、策划活动、开展市场调查、推荐产品等,将职业精神与敬业精神相互融合,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职业精神,帮助学生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除此之外,学生在教师创建的职场情境中,指导学生学习营销策划、商务谈判等相关的公共英语知识,一方面学生在公共英语学习中掌握职业英语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社会责任相关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二)文化交流
语言诸多功能中的交流是最为日常的一种,尤其是多元文化背景下,若想实现跨文化交际,交流是其最为直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经常面临国际文化差异的影响,学生在职场情境下面对不同文化的差异,除了自身要有跨文化意识,国家认同以及国际理解层面也应建立自信心,重点体现在交流、语言以及文化等方面。所以,教师在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选择创建不同的职业情境,将爱国主义思想与多元文化交流相互融合,通过职业社会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使学生深化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英语语言思维
语言既是符号,又是思维载体。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锻炼学生英语语言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可以独立进行公共英语文章的阅读、听写与对话,达到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等目标。除此之外,公共英语自主学习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发展条件。
三、学科核心素养引导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优化措施
(一)课堂基础教学
公共英语的课内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职场涉外沟通能力、多元文化交流能力、锻炼英语语言思维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英语课程,英语词汇、语法与句法等相对简单,同时有大量人文资讯,所以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可以以词汇、语法与句法等作为载体,向学生渗透价值理念、思维模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公共英语语言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公共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加强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明确公共英语课程的课内基础教学在课程思政实施领域的重要作用。
第一,公共英语词汇方面的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构词法指导学生分析词义,在中英互译环节了解词义的区别,对其进行归因分析后体会中英两种语言分别承载的思维。以“educate”为例,教师采用构词法将其分为前缀、词根、后缀三个部分,分别对应的是“e”“due”“ate”,从字面角度理解该词汇是“将某东西引出”,但从西方教育思维的角度,一般是组织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推动学生发展,相比之下,国内更多是按照象形法将其拆分成两个部分,即“左偏旁孝”和“右偏旁文”,由此理解中文层面的字面意思,是模仿前人累积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中西方理念进行对比,最后肯定学生进行公共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第二,公共英语中的单句、复合句教学,教师从中文、英语的词序和次序着手,深挖两种语言体系之间存在区别的原因,感受文化多元性。以单句为例,课堂上教师讲解英语的基本句型,学生从中查找规律,发现“主语+谓语”属于先行成分,经过对比之后发现汉语中的谓语通常作为后尾的部分。针对发现的这一区别,教师可以从历史文化、地理文化等方面,带领学生分析形成这一语法差异的原因。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认为很多西方国家沿海地区,人们也多从事游牧渔业,为了满足交换物资的需求,贸易得到飞速发展。所以,语言方面也多习惯先表达重点,即谓语。但我国内陆地区占多数,农业是第一产业,人民群众的生活与社交也相对稳定,所以语言表达方面也习惯于先表述熟悉的内容,将重点放在一句话的最后。有鉴于此,学生往往可以对英语句法形成认同感,理解英汉文化的差异,增强文化自信。
(二)课外拓展与延伸
第一,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拓展与延伸环节关注生活实际,尤其是课程思政元素承载体,如城市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将公共英语和学生所见所闻相结合,既可以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又能够拉近公共英语课程思政与生活实际的关系,学生在学习公共英语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积极了解社会动态,学习一些比较简单的英语表达方法,使课程思政和高职公共英语更加深入地融合。
第二,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日报》一类的报刊,有利于培养学生课外英语阅读能力,丰富英语词汇量,学生在英语对话中切身体会英语单词的语义变化,从而感受在外交中的文化自信。学生在阅读英文版报刊中的时政新闻时,可以在教师创建的情境中进行交流,感受多元文化相互交织中蕴含的政治理念,展现高职学生的精神面貌与文化自信,在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施中培养学生多元文化交流的学科核心素养。
第三,教师积极创新公共英语教学途径,尤其是在课外拓展延伸阶段,可以采用“学习强国”等线上软件。如“学习强国”电台,该软件具有实时线上广播的功能,学生在课下收听英文语音频道,可以直接了解最新的英文时政动态,从体育、文化、教育等维度着手,接触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一些英文词汇,锻炼听觉采集与理解信息的公共英语能力,并对当前人们关注的话题形成深入的理解,身处当前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下,高职学生可以凭借思想道德鉴定与识别能力,获取积极向上的课程思政元素。如此一来思政教育与学生公共英语的课外学习相结合,在公共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思政教育之间形成互补关系,培养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辩证认识课内基础教学与课外拓展延伸的关系
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施中的课内基础环节是高质量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课外拓展与延伸则是起到深化的作用。教师在课内基础教学中承担导向者的身份,教师立足于公共英语专业维度,筛选出适合的课程思政元素,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将课程思政元素渗透到公共英语教学当中,有效控制公共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促使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思政能够深度融合。
相比之下,课外拓展与延伸的主体是所有学生,决定性因素是学生的自律性。学生按照个人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资料与听力,并结合个人的课外时间,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够在感兴趣的领域体会课程思政内涵,丰富公共英语知识架构,使本课程的知识更具延展性。但需注意的是,尽管公共英语课内基础教学和课外拓展延伸之间关联非常密切,但后者仍然对学生的高度自律与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教师需要在公共英语课堂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率地进行课外拓展延伸。
(四)课程思政评价
1.多元主体教学评价
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教师选择多元评价主体,有利于彰显课程思政在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育人价值。以过程性评价为例,根据现有研究发现,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管,除了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外界力量外,学生的自我评价同样非常重要,按照个人公共英语的学习情况,更加灵活地调整学习计划,实现个人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多元评价方法
第一,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中,教师采用显性和隐性评价组合的方法。根据高职院校教学经验,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无法量化的部分,所以隐性评价十分必要。换言之,即从言谈举止、体态等方面着手进行隐蔽性教学评价。教师个人的言行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务必时刻规范个人言行举止,成为学生的榜样。
第二,采用过程性与增值性评价组合的方法。根据2020年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提到“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的内容。由此,根据中央政策文件的引导,增值性评价对于教学评价的创新而言是今后的重要方向之一。增值评价具有很强的发展性,以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为对象,评价学生努力学习之后取得的成绩,而非考试的最终成绩。从公共英语课程思政角度进行教学评价,其重点在于教学期间学生思政意识层面取得的成效,这与增值性评价核心理念相符。譬如学生参与志愿活动期间,提出访谈问题,或者设计自评量表,以自我评价的方式,评价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对活动更加了解、个人的志愿服务意识是否得到提升。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潜能,从而在课程思政的作用下,满足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学科教学,一方面需要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教师在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理念,通过二者之间的互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学习中汲取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从语言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得到优化。对于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实施,在课程思政的助力下能够不断深入,从而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公共英语领域人才。
参考文献:
[1]白欢.混合式教学赋能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5):1-95.
[2]崔晓霞.基于CLIL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3):112-114.
[3]张文珍.“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提升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3):126-128.
[4]丁娇娇,沈艳.“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路径探析——以《高职基础英语进阶教程》为例[J].英语广场,2024(3):110-113.
(责任编辑 蔚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