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经济推动着数字物流高质量发展,数字中国、建设物流强国对高素质高技能物流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为培养符合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物流人才,提出“双主体、三融合、四递进”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高职院校与龙头企业联盟“双主体”,产教、专创、岗课赛证“三融合”,基础认知能力、岗位专项能力、职场综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四递进”的精准、批量、有效培养体系,针对当前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困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双主体;三融合;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高职物流专业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for Logistics Major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Xie Manbin
(South China Vocational College of Commerce,Guangzhou 510550)
Abstract:Digital Economy promotes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ogistics.Digital Chin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power have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high-quality and high-skilled logistics talents.In order to train logistics talents in line with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ode of“double subjects,three fusions and four progressions” in vocational logistics talents training,which forms an accurate,batch and effective training system of “double subjects”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leading enterprise,“three fusions”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specialized innovation,and post,course,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e,and “four progressions”of basic cognitive ability,post special ability,workplace comprehensive ability,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In view of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in the training of logistics professionals in vocational colleges,effective measures are taken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targeted training of logistics professional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economy.
Key words:double subjects;three fusions;four progressions;talent training mode;higher vocational logistics specialty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背景和意义
2021年,教育部聚焦专业“数字化升级改造”,发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物流管理专业更名为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高职院校如何根据职业教育新版专业目录落实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工作,是目前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要对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目录新内容,与时俱进、产教融合,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人才需求,培养熟悉数字物流行业业务模式及流程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助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十四五”现代物流产业规划》,显示物流行业地位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随着物流区块链发展至物流数字经济,数字物流人才需求显著上升,积极对接新时代发展、对接数字物流、对接物流新技术、对接物流新岗位,为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国家战略输送具有“高技能、精运营、会管理、善服务”的数字物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成为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新使命,主动适应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困境
经调研分析,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课程教学模式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训实践为辅。其中,理论教学环节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主要采用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而实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采用物流仿真软件实训操作,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由教师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走访、跟岗实践、岗位实习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物流企业典型任务工作流程的了解和认知。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都意识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理论够用、技能突出”的培养理念,重视学生物流各业务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和我国物流数字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岗位职业素养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陈旧
大部分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都是《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企业管理》《国际货运代理》等陈旧的课程体系,但数字物流转型升级背景下,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无人配送在数字物流场景中的应用使得物流岗位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新岗位对从业者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随之改变,因此,假设没有重新构建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这将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完全适应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企业的用人需求。
(二)教学模式较为保守
物流产业发展时间短且数字物流转型升级快,高职院校物流师资之前主要是其他相关专业半道转行,现学现卖,缺乏系统的物流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因此,多采用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向学生讲解知识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师生、生生之间缺乏全面深入的互动交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物流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校企合作较为松散
校企双主体共育人才虽能精准匹配数字化物流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但目前校企深度融合也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教学存在企业专家的意见因教学场地、学生人数过多、师资水平有限等,很多物流企业在学生跟岗实习、岗位实习过程中提供的岗位还是传统的实习岗位:分拣员、配送员、理货员等,参加实习的学生大多数每天重复简单机械劳动,导致学生满意度不高、学生毕业之后不愿意留在原企业工作,从而无法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双主体、三融合、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双主体、三融合、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如图1所示。
在高职物流专业实施“双主体、三融合、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围绕物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与顺丰、京东等龙头企业以校企双主体为核心,实现产教、专创、岗课赛证四融合,以学生基础认知能力、岗位专项能力、职场综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也就是四递进)的进阶能力培训为主线,引进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具有“高技能、精运营、会管理、善服务”的数字物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学校+龙头企业双主体育人,实现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双提升
学校与龙头企业共建、共育、共赢的合作机制下,在产教综合体基本架构上,双方还整合校园菜鸟驿站、校园配送、校园终端门店运营、校园电商等业务环节,打造商贸物流一体的实战体系,拓展教、学、训、践、研多种形式,搭配课程、资源、系统平台等内容,建成供应链体系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采购、仓储、配送、客服等岗位。学生通过课程实训、学徒制、自主创业等方式参与在岗实践学习,并积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学校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参与制订课程标准、实训项目开发、教学设计等,同时,将龙头企业标准融入教学及师资培育,实现物流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助推学生高质量就业,也有利于物流师资团队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水平能力提升。
(二)实施“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紧跟职业教育时代步伐
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关要求,一是落实产教融合。学校要主动对接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业态、新岗位、新技术。通过与龙头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的机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专业建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仓储运营、运输调度、货运代理等中端岗位已非物流业核心竞争力的领域所在,供应链管理、网约配送、智慧仓储运营等岗位的创新是物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因此,要求以数字化转型升级背景下出现的新岗位调整课程设置,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新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调整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面向物流行业的前沿,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岗位性、应用性、实战性,从而达到课程与岗位深度融合;课程标准修订要融入借鉴职业标准,与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共商共议课程标准,真正做到“产教融合”,助推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二是实施专创融合。要立足高职物流专业特色,突出物流实践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培养,发展专创融合课程体系,融入新型物流技术、物流大数据分析、供应链数据分析与优化的新应用,同时按照高职新版专业目录的要求和“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思路,以学生为中心,将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和“挑战杯”竞赛标准融入“双创”课程标准,重构双创模块课程体系,将物流新工艺、物流沙盘模拟训练等融入创新创业课程,并组建校企专创导师团队,在教学中采用“竞赛+项目+任务+体验”线上线下沉浸式实践式体验,改变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专创”活力。
三是岗课赛证融合。岗课赛证融合指高职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契合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变化,体现数字物流新技能要求,例如传统的课程体系,如《物流基础》《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可调整为《智慧物流概述》《智慧供应链运营实务》《智慧运输运营实务》等,课程体系设置体现时代性和动态性,根据数字物流行业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设计。必须充分调研物流专业学生所面向的就业岗位以及物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产生的新岗位需要,按照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设置,做到课岗对接、以“岗”定课;课证融合,以“证”定“标”是要求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对接物流服务师、供应链管理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同时结合地方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岗位对员工的新素质、新技能的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标准。 “课赛融通”是指教师将智慧物流作业方案优化与设计竞赛、供应链管理竞赛、运输模拟经营竞赛融入日常教学中,以竞赛内容作为重难点及考核要点,将其穿插于专业教学与专业实训中,建立技能竞赛工作室,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课赛融通,以“赛”提“技”。
(三)搭建“四递进”能力体系,落实德技双修协同育人
立足当前职业教育国情环境,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和经验,校企双主体按照“基础认知能力、岗位专项能力、职场综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四阶能力递进,校企在结合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修订订单班人才培养标准、具体工作岗位的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以及课程具体实施方案等,将物流产业的发展和具体岗位的核心技能有机对应的课程标准,同时聘任能工巧匠开发核心工作任务流程的微课、实训任务等,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教学资源水平。同时,聘任企业优秀员工担任企业导师,进校开设物流行业前沿讲座,指导技能实训、竞赛等,从而提升龙头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热情,促进学生的职场可持续竞争力。
四、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物流专业“双主体、三融合、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近两年,学生参加省级挑战杯竞赛获三等奖2项,供应链管理竞赛获三等奖1项,参加由行业协会主办的全国供应链创新创业挑战赛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第六届长风学霸赛之运输传奇大战竞赛获三等奖2项;物流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净增13.5%,就业率保持在100%。
(二)凸显专业优势,助推高质量物流人才培养
通过实施数字经济背景下“双主体、三融合、四递进”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促进物流行业人才培养,有效促进专业之间互动联通带来的知识、技能的更新、积累,产生1+1+1gt;3的效应;助推高职物流专业课程、企业资源、师资、校外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以高职物流专业为引领,带动相关专业的协调发展,优化人才培养环境、弥补校内实训资源不足,降低了办学成本,同时适应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行业转型升级需求,进一步深化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融通实践,促进物流行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物流人才,为推进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物流强国贡献职教力量。
参考文献:
[1]曾平莉,王东,杨雪超,等.基于“双高”背景的“双主体双融合四级能力递进”化妆品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5):117-121.
[2]李建颖.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研究[J].物流科技,2023,46(24):155-158,162.
[3]孟凡超.“岗课赛证”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以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3(8):58-61.
(责任编辑 陈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