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职业教育的特点,阐述了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并推动乡村振兴,分析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了职业教育应根据乡村产业的发展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向,以实现教育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研究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互动机制,提出了对接乡村产业需求的教育内容调整、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产教融合下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构建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等策略,培养符合乡村振兴战略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乡村振兴;互动机制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and Strateg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Mod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Hao Kui Wu Juan Guo Lina
(Vehicle Engineering Department,Baotou Vocational amp; Technical College,Baotou,Inner Mongolia 014035)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article explains how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adapt to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and 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In particular,it is emphasized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adjust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direction of cultiv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ountry industry and the direction of training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rural industries.By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in the mode of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it proposed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content that connects the needs of rural industry,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construc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skilled talents that are in line with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vocational educ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interactive mechanism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1]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在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肩负着人才、技能、就业的重要职责。[3]国家对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多方面意见,明确提出要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不断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将乡村振兴战略与产教融合模式相结合,加快并有效促进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和产业的发展。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互动机制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技术支持。
一、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职业教育的特点
产教融合模式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一)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以地方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为依据,要时刻关注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培养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专业要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通过深入行业调研、校企合作等方式,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基地建设,确保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竞争力。
同时,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要与行业企业标准对接,遵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证书认证体系相衔接。因此,课程设置更加注重与地方产业的对接,培养学生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
(二)校企合作机制更加完善
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不断明确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并提供法律保障,制定专门针对校企合作的法规政策,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参与度和责任,根据院校企业自身情况,灵活设立并强化执行机构,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合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建立校企共建共享的实训基地,探索创建研发中心,通过实体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的深度融合。制定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现场工程师等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校企师资力量、技术、设备等资源的互补,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成长。
二、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一)培养乡村振兴所需人才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和策略培养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人才队伍,从而推动乡村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要根据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农村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同时,职业院校要不断地完善人才培养的标准,跟进农业农村发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避免出现教育滞后于农业产业发展,把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聚焦到乡村发展中,把专业的实用性和当地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培养符合地方农业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匹配型的专业人才。
(二)提供乡村振兴所需技术
通过产教融合,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符合农业发展和乡村进步的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目前,新媒体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宣传的知名度,提高农特产品的宣传力度。因此,职业院校相关媒体运营专业和技能人才,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技术帮扶,帮助农村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打通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鸿沟。因此,乡村振兴的大势下,农村发展对于电商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职业院校要重点培养面向当地农村发展的直播技术和人才,满足当地农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提升乡村振兴所需文化
职业院校可以利用自身在文化教育领域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开发与乡村文化相关的课程,如民族音乐、舞蹈、手工艺、传统农业技术等,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和掌握乡村文化的核心要素,减少与乡村发展脱节的现象,强化学生对新时代乡村发展的认知,在思想中开启对乡村发展的关注。同时,职业院校加强了对农民的文化培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项目中,职业院校的师生来到乡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记录、传播的活动,以及乡村文化节庆活动的策划和执行。职业教育承担起了乡村文化传承的任务,通过教育培养农民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互动机制
职业教育应根据乡村产业的发展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和培养方向,使之更加符合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在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互动机制研究,首先应当关注产业需求导向的教育改革。这种改革模式的核心在于,职业教育必须紧密对接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培养符合乡村振兴战略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对接乡村产业需求的教育内容调整
在对接乡村产业需求的教育内容方面,职业教育应该对接乡村产业需求,并对职业教育的教育内容,如专业、课程进行对应的调整。职业教育应当针对乡村地区的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确保教育内容与实际产业需求相契合,从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高度契合。例如,在农业领域,可以开设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深加工等课程,以满足农业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在新技术领域,可以开设电商运营、农产品推荐等相关课程内容,以提高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人才培养。
(二)对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改革
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同时,建立与当地农业农村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企业实践课程的探索,共同开发适应乡村振兴的实践类课程和技能培训项目,实现职业教育资源与乡村产业资源的有效对接,相互建立良性的资源互动开发机制,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内容的合作研究,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企业实践锻炼场所和环境,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还可以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践基地,为乡村产业发展服务提供人才队伍的技术技能培训和提高,从而更好地组建农业发展的人才库,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产教融合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执行者,也是为农村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的保障。因此,职业院校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具有农业发展及农村产业经验的教师和技能型人才,开展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对农村产业认知和农民培训的教学能力,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关注度,从思想意识角度,深刻认识到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同时,政府和院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农业农村的产业实践,积极探索与农业发展企业的合作机制和深度探究的路径,通过教师队伍指导学生实践教学,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乡村产业的实际运作,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构建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为更好地激励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与实践,高职院校在教育评价体系上,应当建立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不仅要匹配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作用。还要随同乡村发展,与乡村协同进步,提升乡村振兴的各项事业同职业教育发展而共同进步。同时,还应引入企业和社会评价,以更全面地反映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互动机制研究,需要关注产业需求导向的教育改革,通过调整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构建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政府在学校和乡村发展之间,应该成为合作基础的基石和桥梁,通过政府出台政策,不断地给予职业教育和乡村发展的支持政策和激励制度,鼓励和支持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这种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互动机制也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四、策略
(一)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2024年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第4年,在这关键的时刻,作为政府部门,在职业学院和乡村企业发展过程中处理好各方面的工作,协调好各机构的工作事项和职责,调节好职业院校、乡村企业、农民等各方群体的关系,做好各方资源的整合调配,发挥出政府部门的示范引领作用。
1.指导政策制定与规划
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并负责制定和实施乡村振兴相关的政策,包括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通过顶层设计,明确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确保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同时,政府部门要牵头指导职业院校建立适合本地区农村农业发展的乡村工作制度,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解决好职业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任务中遇到的各项难题,才能使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发挥出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作用。
2.促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政府部门可以搭建平台,促进职业院校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推动产教融合落地生根,实现职业教育内容与乡村市场需求的对接,培养符合乡村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优化企业与职业院校的资源配置。同时,政府部门可以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职教理念和发展技术,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国际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更多元的解决方案。
3.建立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学金、就业指导、创业支持等措施,鼓励和吸引更多学生选择涉农专业,毕业后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对于从事涉农岗位,到农村基层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就业补贴和人才支持资金,扶持参与乡村振兴的青年就业者。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人才培养与激励的后续跟踪监督,定期评估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贡献和效果,确保教育质量,及时发现青年毕业者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指导改进,保证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落地到位。
通过上述措施,政府部门可以在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关键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立足乡村振兴需求设置相关专业
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安排上要与地方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相结合。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设置相关涉农类专业,同时依据地区产业结构,依托产业特色和人才需求,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专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配套的课程体系。对于非涉农专业院校,应该梳理本校现有专业,吸纳涉农企业人才资源,开发涉农相关专业方向,如农产品营销、农业机械装备修理、农业旅游及电商平台等方向,间接地提供涉农领域人才培养,丰富乡村振兴发展的人才需求关系。同时,职业院校应该开展涉农领域的创新项目研究和开发,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解决涉农类企业和农村的技术攻关,为涉农类企业提供技术帮扶和农业服务,通过多方合力发展农村经济。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在立足乡村振兴的需求情况下,合理地设置相关专业,这是职业教育领域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然途径。
1.深入调研,明确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
要设置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专业,职业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团队,首先必须进行深入的调研,包括对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全面实地了解,以及对乡村和乡村企业发展所需人才的类型、数量、结构等具体信息的掌握。通过调研,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专业设置提供科学依据。
2.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乡村产业发展
根据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职业院校应该优化自身现有专业结构,增加与乡村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提高专业对接农业产业的匹配度。例如,可以设置农业技术、乡村规划、乡村旅游、电商运营等专业或专业方向,这些专业能够直接服务于乡村经济的发展,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发展。
3.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在设置相关专业时,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强化与农村企业深度交流,建立乡村现场实践生产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乡村发展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提升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的需要。
4.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职业院校在设置相关专业时,应强化专业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可以通过与乡村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推广先进技术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同时,也可以通过为乡村提供人才培养、技术咨询等服务,推动职业教育与乡村企业的深度融合。
立足乡村振兴需求设置相关专业,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入调研、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实践教学和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解决农村发展中遇到的瓶颈。
(三)组建助力乡村振兴的服务团队及平台
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它涉及农村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高职院校需要组建一支专业的服务团队,同时搭建一个高效的服务平台显得尤为关键。
1.明确服务团队和平台的功能定位
职业院校要建立与乡村政府之间的合作,通过组建服务团队和平台,致力于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乡村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服务团队需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为乡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校、企、政三方搭建合作的平台则应成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项目对接的桥梁,促进校企、校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平台基础上建立良性的循环创造能力。
2.选拔和组建多元化的服务团队
职业院校要突出人才优势,选拔具备农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领域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还可以吸纳社会精英人士、乡村农业专家、农业相关企业技术人员等群体,组建多元化的服务团队,鼓励在校生、实习生等青年人才参与到服务团队的组建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同时,服务团队和平台应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乡村振兴。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服务团队和平台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团队成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愿意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3.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平台
为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职业院校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开发建立线上平台,如通过建设网站、微信公众号、流媒体等方式,为农民群体提供政策解读、技术培训、市场分析等服务,拓宽农村特色商品的宣传通道和力度,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传播和共享。在线下,职业院校积极帮扶村镇开通线下实体平台,通过建立乡村振兴服务站、联络点等实体机构,为乡村发展提供面对面的咨询、指导和培训服务。
4.建立评估反馈机制,持续优化服务能力
职业院校要定期开展服务团队的培训和学习,为服务团队成员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团队的服务能力,更新成员知识结构,提高其专业技能。同时,鼓励团队成员深入乡村实践,了解乡村企业需求,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地优化团队成员服务路径和能力,职业院校和乡村政府应该定期开展对服务团队和平台的工作评估,收集乡村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通过持续优化服务,提高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效果和满意度。
总之,组建助力乡村振兴的服务团队和平台需要明确功能定位,选拔优秀人才,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培训学习,并建立评估反馈机制。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治理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乡村振兴这一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的,并将其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国家战略,对于我国的“三农”建设与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于乡村经济发展来说,职业教育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因此,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互动机制研究,对于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职业院校及院校教师和领导层,应该积极探索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如远程教育、终身教育等,拓宽职业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可以有效促进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同时,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应共同参与,建立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确保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持续互动。
参考文献:
[1]王培.贵州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21(8):68-72.
[2]张堂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0.
[3]郭磊.XD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战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8.
(责任编辑 陈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