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新制定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结合21世纪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及作者本人5年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经验,针对目前高等学校音乐教育的陈旧性及弊端来刨析阐述中国音乐教育模式的创新及应用手段。
【关键词】创新目标;创新方式;创新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J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8—160—03
一、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创新
(一)21世纪音乐教师应该具有的素质结构
最新制定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重点指出:对音乐课程的设置,要多角度融合音乐与其他文化学科的知识;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建立一个互动、交流、探索学习的欢乐氛围;此外,也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一线音乐教师要复合化,集教学研究与其他素质结构于一体,优化组合。其次,所有教师应具备坚定、敏锐的政治思想素质。21世纪音乐教师的素质结构还应包括扎实的基础技能和综合教学实践能力,丰富、广泛的专业文化知识,创新精神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当前在培养音乐教育人才方面有所欠缺
结合当前的音乐教育现状,对音乐课程创新的需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在培养音乐教育人才中欠缺的因素:
(1)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忽视文化素质的培养。长期以来,专业音乐学院设立的音乐教育模式,专业知识太多,忽视了学习综合文化知识,导致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少、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素质较低等问题。
(2)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我国的音乐教育长期把重点放在音乐理论和专业技巧上,强调专业技能的基础知识教学,往往没有估计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致使大学生走出校门以后只会本专业的知识,其他综合学科及实践能力较差,表演中缺乏适当的教学基本技能,可以唱歌却不能演奏,会演奏的又不能跳舞,甚至一大部分学生不能组织、引导合唱、乐队等科泰活动,这对音乐教育来说是需要改进的。
(3)重视学习教育理论,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音乐教育课程和教學方法的设置,并不是综合了知识、技能、学习和教学能力。近年来,受到经济大环境和毕业生专业需求的影响,教育实习、实习工作只是为了毕业表格,使学生失去了动力,也不重视教学实践的机会。
(三)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
综合型人才,顾名思义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接受过广泛、全面的文化教育,具有多种能力和全面素质,其个性和创造力能和谐发展,俗称“多才多艺”的人。由此可见,“综合”音乐人才是指音乐人才知识结构的多元化。然而,目前高校音乐教育的情况是:传统教育模式深刻根植于教学方式中,偏重理论知识,缺少一些教育技能。教育的某些方面于当今社会人才的要求不一致,完全脱离教育规范。首先,课程只从浅显的音乐理论开始,把课程分成许多部分,但实际上教学内容有所重复,这对师资和教学成本都构成了极大的浪费。其次,各学科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衔接不畅,导致在设置课程的时候比重失调,把学校或教师自认为比较重要的课程增加授课频率和时长,而在选修课上安排其他技巧练习或是相关学科的内容,学生本就不太重视选修课,单纯的为了刷学分而没有用心学习课程内容,甚至不去上选修课,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素质能力完全失衡,不利于全面人文素质的培养。这对我们的音乐教育创新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明确了问题所在,我们需要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和方向,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拓宽课程和教材范围,加强实践练习等,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培养综合型音乐技术人才,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
(1)科学建立音乐学科专业培养目标。要把音乐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和发展社会音乐教育的新音乐教育人才。学校的基础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是组成国家完整音乐教育体系最基础的三个部分,三个部分作为独立个体分别有其所属的教育对象和教学目标:学校的音乐教育偏重基础教学,响应素质教育号召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社会音乐教育则是在学生接受了学校基础音乐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行更多的个性化教育,偏重于提高个人的音乐技巧;对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则是由专业音乐教育来负责。[1]
目前,大量的音乐专业学生面临着毕业容易就业难的残酷现状,迫于生计改变了专业,导致教育资源浪费,专业人才浪费。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包括对音乐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社会音乐教育时长也随之加速发展,一时间形成了供不应求的热门学科,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新蓝海,更改变了音乐专业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窘态;由于教学目的、受众、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不同,社会音乐教育大大区别于学校音乐教育,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具备多重素质和能力,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进行区别教学,不然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也很难将基础知识和针对性的培训融会贯通。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进入社会音乐教育也是必要的。因此,为学校和社会培养新的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也是音乐学科的义务与责任。
(2)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课程体系。传统的音乐课程体系非常重视学科成果,所以课程对学科的要求更为严格、更为系统化。音乐专业要扭转陈旧的课程设置习惯,转向注重能力培养,平衡理论与实践课程,构建体现培养新型音乐教育人才的课程体系,在细化安排相应的课程、课堂教学内容,真正实现从注重知识技能转向注重培养全面能力。例如,为了实现“毕业既就业”的目标要求,音乐专业学生起码应该具备音乐审美、音乐表演和音乐教学三个方面的基础能力,那么在设置课程时也应该密切结合这三种能力培训,重新分类和优化整合相关专业课程,形成更加明确的音乐美学课程、音乐表演课程、音乐教学课程这三门课,然后根据教学类别和内容,安排何理的课程频次和时长,重点呢欧容可以设置为核心课程,相关学科性教学可设置为外延课程。[2]
另外有例证顯示,长久以来,音乐专业教学课程在设置上存在着“一专多能”和“多能一专”矛盾冲突,学校音乐教育希望学生能够“多能”,而社会艺术教育更希望学生突出“一专”的个性,上述争议一直存在。所以应当根据当前社会需要,既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变得更专业,也能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培养综合能力,那么实施“一专多能”的培训目标最合适不过了。
综上所述,21时即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挑战了传统的做法,应该改变陈旧的音乐教育观念,在完善课程设置和创新教学方法上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音乐教育教学的模式创新
(一)大学音乐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在新时期社会环境下,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增长,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与人才素质息息相关。在目前大学音乐教学观点上,音乐教学固然可以带领学生体验唯美的感受,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升。但受到旧有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固定的教室以固定的书本内容灌输知识,没有发挥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这些都阻碍了学生独立进行思考,阻碍教学效果的提高。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不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大学音乐教育创新势在必行,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方面能力的提升,才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二)大学音乐教育模式的创新方式
(1)创新理念。以教师主导教学、辅助学生学习的传统教学思想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更不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其对音乐学系的兴趣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当学习乐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谈论对乐器的理解,学生们表打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师可以放一些小号和架子鼓的图片,让学生们比较这两张图片,学生们在谈论过程中就可以了解这两种乐器的区别:小号时吹奏乐器,架子鼓时打击乐器。这样创新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愉悦,学生容易主动融入其中,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能够起到良好的效过。
(2)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正所谓熟能生巧,技能型学科更加要注重实践这一环节。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练习相结合,以理论为“线”,把各个学习阶段的实践内容串联起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与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增强对音乐理论的理解和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艺术灵感。例如,在学习五线谱乐理知识时,教师可以用一首歌来让学生们绘制歌曲的线条,或者给出一首歌曲的部分音节,让学生把这些音节标记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方便学生了解五线谱的相关知识。
(3)扩大教学内容。由于科技发达而且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哥哥人群中,学生们可以从各种媒体中获得内容丰富的信息,而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更大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各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必须扩大教学内容。例如,多媒体具有收集语音、文字、图片、音频、动画等多种强大的功能,教师可以使用现代新型的媒体设备来扩展教学内容,将课堂从教室搬到网上来,既能够改变单已枯燥的教学模式,又能够使学生们接收到更丰富的音乐知识,在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观看到精彩的音乐表演、器乐演奏等内容,从而容易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无论如何,教室作为传播知识的纽带,其作用使不可替代的。虽然本文一直在强调创新的方向是以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室的指导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教师应该首先注重自身专业素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坚持继续学习,以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在学校方面,应注意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和考核,在责任心和责任意识上对教师队伍严格要求,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赏罚并举,全面提高师资水平。
三、音乐教育教学手段创新
随着实践活动的贯彻深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良好影响得到了有关部门、广大群众和在校生师生的全面认可。但是受到地域、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特别落后的偏远地区还不能充分落实音乐教育的要求。同时,在音乐教育教学领域中,尤其是在音乐教育模式上,基本沿用着陈旧的传统教学模式,也更关注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否足够,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术研究也没有突破性和创见性,导致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物理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传统音乐教学方法有传统的口口相传、书本面授、示范实践等,体系虽然完整而且减少了时间成本,但毕竟只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在任的创造力和主管能动性上表现较差。生源条件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和进步而产生不同的变化,在对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和模式继承的基础上,不能盲目完整地扶志,要保证教学模式一直持续的强大生命力并且紧跟着教育创新浪潮,坚持素质教育原则,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创新教学实践内容,结合多学科关联性教学,在对问题的探讨和参与上注重开放、民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和理解的积极性,发掘自身内在的动力,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技能。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作为学生团队领军人、合作伙伴,应该与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互动,激发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的能力,让学生们全过程参与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们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再配合教师的有效指导,实现教师辅导和学生实践的全面发展。通过从教材创新,开放式学习,形成各种时空拓展环境;转换角色,突出主体,搞好倾听和参与的音乐欣赏;兼收并蓄,不拘一格,培养、锻炼和提高演唱演奏能力,来创新教学手段,例如:大小版组合,集体演唱与个人演唱有机结合;配合肢体语言的引用,着重表达作品中的情感等等。
综上所述,为了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针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这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促进社会发展的根本是教育,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教学中,就需要扭转陈旧的教学思想,以线带面,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多媒体充实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康健.对专业音乐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思考与改革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1(22).
[2]王诗莹.互联网时代钢琴教学模式的转变与优化[J].艺术评鉴,2021(2).
作者简介:孙巍(1986—),男,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黔南经济学院学生事务中心主任,讲师,四级演奏员,研究方向为中提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