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互体验视角下在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的探索

2023-12-28 23:43陈思宁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8期
关键词:方案研究

【摘 要】博物馆展览陈列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形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促进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应加强对展览陈列设计智能交互体验方法的研究。使观众能更直观地感受展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特色,从而实现知识共享与智慧互动。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智能交互体验视角下在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及策略建议。

【关键词】智能交互体验;展览陈列设计;方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8—256—03

引言

智能交互体验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交互方式,它具有互动性强、个性化和多样化等特征。随着移动互联技术与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用户在信息获取上已经从单一维度向多维度方向转变。在该背景下,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将智能交互体验融入其中,以此增强观众对展品及主题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参观者获得良好的沉浸式情感体验,最终提高参观效果和服务质量。

一、概念解析

(一)智能交互体验概述

智能交互体验是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行为特征进行感知,分析并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1]。它旨在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和解决方案,使用户能以更加智能、高效和个性化的方式与计算机系统进行沟通和操作。智能交互体验的核心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机交互系统向智慧化方向发展。此外,智能交互系统可以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通过语音识别或语义匹配等算法来获得用户所需信息,使得交互更具有智能性和交互性,从而提升人机之间的协作能力,提高交互效率和效果。同时,还能识别和利用对话的上下文信息和知识背景,进而引导用户做出合理的决策,增强交互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总之,智能交互体验作为一种新的交互模式和手段,将促进人机交互系统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单学科到多学科协同研究,推动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二)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概念

博物館展览陈列设计是将文物、艺术品或其他展品以合适的方式展示给观众,通过布局、陈设、配色等手段来传达特定的主题和信息。因此在陈列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对其本身价值的体现,同时还要与周围空间环境相协调。一般情况下,博物馆展览陈列会按照以下原则进行:一是通过一个连贯的故事情节串联展品,使观众能够在参观过程中沉浸其中,体验展品背后的历史或文化内涵。二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展品排列成时间轴状,展示历史的发展变迁,让观众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生与演变。三是根据某个主题或者概念,选取相关的展品进行陈列,传达特定的理念或者思想,突出主题内涵。四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触摸屏、虚拟现实等手段,使观众能参与到展览中,亲身体验和感受展品所传递的信息。五是合理规划展厅的空间布局,包括展品分布、观众流线、休息区域等,实现各种功能间的相互融合。由此可见,陈列艺术是博物馆展示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提升藏品保护、研究、教育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二、博物馆展览陈列中智能交互体验设计的意义

以往,博物馆展览陈列大多采用单一的固定形式和方法进行展示,在内容上缺乏多样性、丰富性。应用智能交互体验设计,可以通过对展品信息和观众行为等数据信息采集与分析,实现用户与藏品之间的互动交流,为观众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增强用户满意度。智能交互体验设计可根据展品类型、空间环境及时间限制等因素选择不同的交互方式。将信息植入的方式和展览内容打破常规和空间约束,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展品更具有互动性、参与感。

随着未来感应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以及人机交互理论的发展,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交互体验将逐渐成为博物馆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并有望推动博物馆向数字化方向迈进[2]。

智能交互系统设计通过对展品信息、场景信息、操作流程和控制命令等方面的提取与整合,从而形成具有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交互式操作界面。结合目前现代博物馆陈设模式和使用特点,构建了以“人—物”交互为主线的沉浸式智能交互系统。使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在一个全新的视觉感受中获得身临其境的情感享受,提高其参与热情。并通过自由选择或智能自适应方式了解展品相关知识和信息。

通过智能交互体验设计,博物馆可将展览内容拓展到更广泛的传播渠道上,如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等。观众能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参与互动、分享展览内容,增加展览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另外,有助于收集观众行为数据及反馈信息,通过数据的分析,了解观众的兴趣偏好、参观路径等信息。从而更好地进行展览规划和改进,促进博物馆提供更符合观众需求的展览和服务。

三、博物馆展览陈列中智能交互体验设计策略

(一)博物馆智能交互体验设计

1.注重沉浸式、交互式体验

沉浸式、交互式体验是一种全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它可以使用户在虚拟场景中进行自主决策。从听觉、触觉、视觉三种感知系统入手分析了沉浸式交互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指出沉浸式交互应具有“多感官”特性。在博物馆展览陈列中要将不同感官间信息交流与共享作为重点,实现展品的动态展示,为参观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具体而言,要打破以往静态的陈列模式,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构建多维互动的空间环境,以满足观众对时空维度上的多维度需求。例如:通过三维模型技术,建立起可移动文物及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等实体元素与虚拟现实平台(VR)相结合的立体仿真世界,实现藏品的数字化存储。

2.利用人工智能,再现历史场景

在博物馆中引入智能导览机器人,配备语音和图像识别功能,能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导览服务。观众通过与机器人互动,询问问题,获取与历史场景相关的信息,让参观更加有趣和互动性[3]。在展览区域设置智能互动屏幕或者投影,观众可利用手势或触碰屏幕与历史场景进行互动,控制显示内容、更改场景等,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历史场景展示区域中应设置语音识别系统,将观众的提问或请求转化为对应的答案,并播放给观众。同时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历史场景中人物及事件进行描述,使观众能直观地了解展品以及背景情况。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传统文物展陈方式存在的局限性,增强参观者的体验感,提高文物的利用率。

(二)优化博物馆交互体验服务体系

参观体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游客对博物馆的认知和了解,是衡量博物馆文化影响力及吸引力的重要标准。为此,应利用智能化系统,根据观众的兴趣、知识水平和语言偏好等信息,为其提供个性化导览服务。建设“一站式”智能导览系统,将各类文物资源与各种展品相结合,实现文物展示方式多样化。建立基于用户需求的数据收集机制,在分析历史资料和现场考察基础上构建知识库,并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文本挖掘,获得符合不同人群喜好的内容推荐给参观者,提高系统交互性能。结合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和云计算,开发一套以手机App为主的公众互动应用(以下简称“智慧导览系统”)。该系统包括:在线浏览模块、实时交互模块、语音讲解模块以及后台管理功能模块四大部分。在线浏览模块主要负责获取各展厅内藏品图片或视频,并通过网页浏览器向参观者推送相关内容。实时交互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请求,及时响应用户提出的问题并做出解答,并生成相应反馈。语音讲解模块则是通过播放语音来辅助讲解工作,并配合其他人机交互手段,使参观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展品内涵和细节。后台管理功能模块则是通过数据库存储各个子系统中的各项历史数据,以供后续数据分析使用。另外,该系统还支持多种客户端访问模式,如登录网站、下载软件、观看APP,并实现网络直播功能。总之,设计并搭建一个集文字、声音、影像于一体的开放式智慧导览系统,有助于提升博物馆形象,增强游客满意度。同时也能有效解决博物馆传统展览存在的不足,推动博物馆信息化发展进程,丰富我国数字文博领域研究。

(三)以体验为指导,实施展览主题个性化智能交互体验技术

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要以体验为指导,在内容选择、展示形式和传播效果上与观众产生互动。从主题定位、展品布局、信息传递方式三个方面分析展览陈列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体验式”理念下展览陈列设计方法:其一,确定展览主题是展览陈列设计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应遵循主题性原则,突出文化内涵。通过对展柜及相关辅助设施等硬件条件进行优化配置增强参观者参观兴趣并提高其参与程度,注重利用多媒体手段提升展品形象。其二,合理布置展出空间是展览陈列设计的重要基础,应根据不同展厅类型划分区域,将各个功能分区按照一定比例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利用馆内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使之发挥最大效能。同时还需结合各展区自身特点,灵活调整空间布局,创造出更加丰富生动的场景。例如:在青铜器博物馆区开展的青铜礼器展中,采用三维模型技术,运用3D打印工艺制作铜制镜框,可直观地看到其表面纹饰特征,达到良好视觉效果。陈列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文物本体属性和风格特色,避免盲目模仿或过度装饰,营造浓郁文化氛围。其三,通过收集观众在展览中的交互数据,建立起基于用户需求的交互式服务系统,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满足其多元需求[4]。另外,“体验式”理念也能帮助设计师更准确把握观众心理活动规律,及时作出正确决策。在此基础上,“体验式”理念要求设计者既要关注受众的情感需求,又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行为偏好。既要有较强的互动性,又要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符合观众欣赏习惯。最后,从视觉传达角度出发,强调展示陈列的艺术性和情感性,力求做到内容表达与表现形式之间相得益彰。

以“情”为出发点,以人为主线,通过对展览主题、环境氛围以及材料肌理的艺术处理,让观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意”为根,通过对展品材质、色彩、质感等元素的精心选择,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使得展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展览陈列不是简单的形式转换,而是一种思想的传递。只有深入挖掘作品内涵才能真正提升参观者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使人们获得心灵愉悦和美的感受。在交互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信息的呈现方式,更要注重信息交流双方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动效果。

(四)开展用户定性研究,以博物馆文化特色为基础

用户定性研究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术对个体或群体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在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中,可以通过对参观者的认知方式、心理状态以及情感需求等方面的分析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知识体验。另外,在了解用户参观前、参观过程中及参观后的行为信息基础上,发展陈列中的痛点,为设计者提供有效指导,最终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展示效果的目的。

由于各类型博物馆的整体定位、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受众对象存在差异,陈列展览设计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需要从其自身特点出发,针对每个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展览陈列方案。以博物馆风格和文物特点为基础,以观众视角为主线,结合用户调查问卷结果,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用户使用博物馆陈列软件进行了调研。总结出目前用户在浏览、查找、检索和交互功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该问题,在交互设计中,分别从图元属性、交互性能以及界面布局三个维度提出改进建议:第一,对于艺术类、历史类实物展品而言,在视觉层面应该突出材质质感,使之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第二,对于其他类别文物藏品来说,应注重色彩搭配与空间尺度的协调,实现多样化的操作模式,同时注意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讲解。第三,在交互性能方面,加强人机交互接口的丰富化程度,并根据博物馆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互形式,例如文字式交互、图标式交互等[5]。

四、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交互体验在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它不仅可以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增加展览吸引力,还可以为博物馆提供更多的教育和互动机会。然而,实施智能交互体验需要克服技术、隐私和合作等方面的挑战。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智能交互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同时关注用户体验评估和技术创新,以推动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公众需求。

参考文献:

[1]朱卫华.博物馆展览陈列中智能交互体验的设计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18).

[2]白爽.现代化智慧博物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探讨[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21(5).

[3]张继真.人工智能时代下博物馆建设与发展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5).

[4]谢萧雨,杨楚君.博物馆展陈中智能交互体验的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1).

[5]朱海.数字时代博物馆陈列布展的交互设计[J].文物鉴定与鉴賞,2020(3).

作者简介:陈思宁(1972—),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文化展陈工程管理、博物馆展陈智能化研究、文化产业管理。

猜你喜欢
方案研究
广元至巴中铁路扩能方案研究
京滨城际铁路引入天津枢纽方案研究
技工院校“理—实—企”渐进式师资培养方案研究
高原炭质千枚岩隧道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小学电子档案数据长期保存安全保障方式之研究
城轨无线通信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关于物流企业车辆调度的优化研究
准东铁路虎石站扩能方案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点做法
培养职校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活动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