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研究

2023-12-28 23:43郭红霞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8期
关键词:英美文学作品跨文化视角语言艺术

【摘 要】在世界文学中,英美文学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作为一种异域文化,英美文学独具艺术特点。在跨文化视角下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予以深入探究,不仅有利于增强对英美文学语言艺术的体悟和文学魅力的感悟,还能实现中外文化的进一步交融。本文先分析英美文学作品创作背景和语言艺术原则,进而基于跨文化视角重点研究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以期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8—238—03

引言

英美文学是英美文化传递的关键途径。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性,所以中国读者在品读英美文学作品时往往会受诸多因素影响。为解决这一现象,有必要基于跨文化视角对英文美学作品的语言艺术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中国读者对英美文学作品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人文价值予以深切感受,从而实现精准品读,在充分了解英美文学作品精华的同时,为跨文化交流带来促进作用。

一、英美文学作品创作背景

英美文学作品往往结合时代文化开展创作。对于英美文学作品创作者而言,创作的基础即为古希腊罗马神话。在欧美地区国家,古希腊罗马文化具有较大影响,在众多文化中,这一神话故事属于核心内容。即便在信息技术成熟发展的当下,欧美文学创作者仍然以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为创作支撑,无论是对社会,还是会创作者本身,这一神话故事造成的影响都很大。在英美文学创作中,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属于关键素材,不少经典文学作品都在创作时融入故事元素。在欧美文学史上,但丁是著名诗人,在其创作的作品中就存在有关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内容。事实上,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不少英雄都不完美,然而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创作者通过稍加修饰和装扮,会打造完美的英雄形象。并且,英美文学作品追求自我、追求乐观等特点也是对神话故事情怀的彰显。

二、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的原则

(一)尊重文化差异

基于跨文化视角分析英美文学作品,需要尊重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存在明显差异,中方文化以集体主义为主,而西方文化以个人主义为主,出现文化差异的原因在于中西价值观不同。所以作为中国读者,为对英美文学作品予以深入理解,需要提高自身文学修养、增强思辨能力,提升本身语言意识。同时,对英美文学作品中涵盖的文化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基于此,有效熏陶自身情操。在分析不同英美文学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可对各作品蕴藏的文化差异予以深刻感知,在探究英美国家实际的前提下品读、欣赏文化差异,可全面理解英美文学作品表现的文化价值。

(二)注重文学品鉴

英美文学作品并非纯粹的小说和故事,其中涵盖着创作者对社会的认知和对人生的感知,同时,还蕴含着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读者需要遵循语言文学品鉴原则,基于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强化品鉴,通过思维感知的优化,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同时,在品鉴文学作品时,还要结合分析作品语言特点、人物形象个性特征以及故事情节发展趋势,以有效感知文学作品内涵。

(三)满足时代特征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时代处于不断变化状态,时代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也不同,而不同时期英美文学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都会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英美文学作品往往与社会历史背景和时代密切关联,创作者会通过语言文字展现当时社会人文风貌。所以作为现代人,为深刻理解英美文学作品,需要深入分析作品创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通过结合创作者身处时代、所在地域以及创作者思想情感,进而对文学作品内在品质予以分析,才能全面理解英美文学作品内涵。以《老人与海》为例,这部经典作品的创作基于当时独特的社会背景,如果读者并未预先了解社会背景和社会文化,则难以实现对文学作品艺术品质的有效理解。

三、跨文化視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分析

(一)语言表达形式

1.押韵

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对语言的押韵较为讲究,而语言文字的押韵性在英文美学作品中同样得到重视。尤其是英美诗歌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往往采取押韵形式来组织诗歌结构。首先,在文学作品中强调语言押韵,不仅能良好展现诗歌本身意境,还能有效提高阅读品味,为读者带来生动形象、自然深刻的艺术效果,从而使读者内心受到触动。其次,在文学作品中注重语言押韵,可良好表现语言内部蕴含的趣味性,向读者呈现其中的人物心理特点,创作者通常会自主发明词语或调整词语使用,通过改变词语传统使用形式,在提高作品语言押韵性的同时,增强押韵艺术价值。比如,在《仙后》这部文学作品中,创作者为营造优美旋律,自主发明stanza这一词语,并将其多次应用于作品内,使得作品乡土气息得到有效加强,为读者带来良好阅读感受[1]。

2.比喻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比喻也是常用于表达语言艺术的形式。不少英美文学作品创作者在创作文章时倾向采用比喻方法,以达到增强文章立体感的目的。通过采用比喻手法描绘故事情节,可为读者创设美妙的艺术情境;通过采用比喻手法描述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可向读者呈现更为具体的抽象故事情节,完整还原故事人物内心感受,帮助读者对人物形象予以深刻理解。这种方式能将艺术作品的真实性突显出来,并进一步提高通俗性,使艺术作品文化品位得到提升。

3.矛盾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除注重语言押韵、频繁使用比喻手法外,创设矛盾、应用矛盾的形式也十分常见。基于矛盾手法的使用,可在创作文学作品时有效展现不同人物形象的内心所想以及不同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势。创作者采用矛盾形式进行文章创作,可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而矛盾的创设通常体现在独白、对话等方式的使用上。首先,在文学作品中运用独白将矛盾体现出来,通过独白概括主人公内心的矛盾想法,可向读者呈现主人公丰富的内心情感。其次,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对话将矛盾体现出来,通过对话展现不同人物的不同动作和表现,利用不同语言表述方式,可达到提高表达质量的效果,从而使作品艺术价值得到提升。

(二)语言特点

1.引入戏剧性独白

基于跨文化视角分析英美文学作品可发现,创作者善于使用的语言艺术特色非戏剧性独白莫属,这在英文文学作品创作中成为美丽的风景线。戏剧性独白的开创源于索恩伯里,在19世纪末期,由这位著名诗人创作的《骑士与圆颅党人之歌》首次出现戏剧性独白的应用。这一语言艺术特点得到众多文学创作者认同和赞赏。随后,诗人丁尼生在创作经典文学作品《六十年后的洛克斯勒官》时同样引入了戏剧性独白,使得作品语言艺术特点十分强烈,出版后立即轰动文学创作领域。这部作品在运用戏剧性独白的基础上,通过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的方式实现语言艺术特色的最大化发挥,使读者充分感受语言散发的魅力。由此开始,文学创作者开始对戏剧性独白的运用予以效仿,从此之后,英美文学作品逐渐广泛运用引入戏剧性独白这一创作技巧。

实际上,在文学作品中引入戏剧性独白的关键在于剥离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如,《哈姆雷特》这部文学作品,创作者对主人公哈姆雷特内心想法的表达大多以独白方式呈现。通过戏剧性独白的引入,使哈姆雷特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及内心所思所想得到充分展现。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创作者对自身情感态度进行准确传达,还可深刻体现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点。所以,读者在品读这类文学作品时可透过文字与创作者对其内心存在的争议展开心灵探讨,从而深刻感受作品内涵[2]。

2.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文學作品属于特殊意识形态的呈现,而英美文学作品也如此。对于英美文学创作者来讲,英美文学作品不仅是智慧成果,也是为社会留下的思维产物,其可对某一阶段社会文化、社会风俗以及社会人文气象予以反映。在英美文学作品背后,往往蕴含着文学特色和语言艺术,通过品读文学作品,读者可对文学特点和语言艺术进行深刻体悟,并深入了解其中蕴藏的文学魅力和人文内涵,从而使读者文化视野得到进一步开阔、认知得到进一步拓展。由于社会的发展改革,英美文学作品逐渐表现出不同的语言艺术特色,而在语言艺术不断丰富多元化发展的情况下,语言艺术相较于同一时期社会历史文化又要高出不少。

从本质上讲,分析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就等同于解读社会文明、探究历史文化。读者为对英美文学作品内容予以真正了解、对语言艺术特征予以充分认知,需要建立在深入理解作品外部世界的基础上,换言之就是在品读作品时结合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所以,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探究和分析的关键在于对创作时代背景下的英美文化进行深入理解。文学语言来自社会现实,而相较于社会现实,文学语言又更高。在英文美学作品创作中,创作者正是利用文学语言与外部世界沟通。读者在品读英美文学作品时,透过语言可深刻感受创作者自身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喜悲的体会。对于英美文学作品而言,语言不仅可完整体现创作者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可将创作者对当时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真实态度反映出来[3]。

3.引经据典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引经据典也是关键的语言艺术特色。英美文学作品创作者在创作时引经据典,不仅能使作品语言艺术形式得到丰富,还能通过文学语言将哲理与想象以简明、直接的方式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心灵得到启迪,进而深入反省。例如,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字面意思理解阿喀琉斯之踵,踵即为脚后跟,在阿喀琉斯孩童时期,其母亲为使其获得金刚之躯,提起阿喀琉斯脚后跟使其在冥河水中得到全身浸润。然而,由于阿喀琉斯脚后跟未得到冥河水的浸润,所以在未来成长中成为关键弱点,这也成为阿喀琉斯命运中的决定因素。在后来的特洛伊战争中,阿喀琉斯脚后跟被射中一箭,从而命丧于此。在西方经典典故中,这一典故流传至今,很多英美文学作品在描写弱点和软肋时都会引用阿喀琉斯之踵的典故。所以在英美文学作品创作中,引经据典成为特殊的语言艺术,具备较高审美价值和重大文学意义。

事实上,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引用经典故事,还可帮助读者对作品文化内涵予以深刻感受。例如,在《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作品中,创作者引用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普罗米修斯典故,以此传达自身坚持不屈的精神。而不同英美文学作品在引经据典时也存在较大差异,只有融合不同文化与之对应的时代,才能体现当前时代的文化特点。此外,引用经典故事,还能使英美文学作品完整体现创作背景下不同地域的民俗、民风,进而让读者感知、反思作品内涵,并全面认知不同国家民族习惯。

四、结语

英美文学作品创作背景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为主,基于跨文化视角探究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需要建立在尊重文化差异、注重文学品鉴、满足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本文重点探究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表达形式和语言特点。在英美文学作品中,通常运用比喻和矛盾手法,并注重语言押韵,同时引入戏剧性独白和经典典故,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事实上,只有在深刻感知作品语言艺术的前提下,才能对作品价值予以深刻理解。

参考文献:

[1]蔡静媚.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分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2(1).

[2]伊琳娜·伊力汗.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分析[J].散文百家(理论),2021(9).

[3]陈玉.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鉴赏研究[J].今古文创,2020(38).

作者简介:郭红霞(1977—),女,汉族,山西介休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英美文学作品跨文化视角语言艺术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菜名英译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美文学作品英汉翻译研究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图腾文化
《圣经》中的人物与英语文化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
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哥特因素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从跨文化视域看山村浩二改编的《乡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