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小学绘本创作教学研究

2023-12-28 05:16王端
求知导刊 2023年29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

摘 要:长江生态文明资源非常丰富,为了实现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需要引导学生从小关注长江生态文明的发展,培养学生保护长江的责任心,将长江生态文明资源引入教学活动中,依托多元化素材的支撑,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探究的欲望。

关键词:长江生态文明;小学美术;绘本创作

作者简介:王端(1991—),女,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发展日益受到关注,面向学生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生态文明校园的先决条件。小学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引入长江生态文明资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调动生活经验进行绘本创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德育的开展,引导学生从小关注长江生态文明的发展,培养学生保护长江的责任心。

一、小学美术绘本创作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让学生爱上观察与阅读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实施绘本创作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创作需要基于大量的阅读、赏析、积累,若学生可以做到有思路、有方式地阅读,势必可以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绘本集成了文字、图画,图文信息中隐含了诸多趣味性元素,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促使其观察能力得到有效发展。绘本创作的本质是将阅读向生活延伸,引领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并在思考后将观察到的内容转化为图文。绘本创作过程既是拓展阅读的过程,也可以视为新阅读的开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认知、情感喜好的有效途径[1]。绘本创作能将学生阅读、学习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为了使自己克服写作、绘画上的困难,学生会大量阅读绘本,通过感官层面的刺激,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进而经过临摹、借鉴、创作等一系列过程,彻底打破被动学习、接受式学习的局限,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索式学习。因此,通过持续开展绘本创作教学,可逐步让学生学会观察,爱上阅读。

(二)让学生爱上表达和创意

美术并非单一的技法教学,其本质是以创作为主要形式,集成技法、审美、创意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能引导学生将所看、所想、所感以线条及色彩的形式进行创意表达,通过图画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传递思想、展现创意[2]。基于此,教师在开展绘本创作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加大对学生绘画潜能的开发力度,以绘本为载体,尝试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观察对象特征,进行情感表达,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情感意境。在技法教学中,强调从学生绘画能力出发,做好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学生,辅助学生完整表达创意,使学生逐步掌握图形语言、创意语言的表达技巧。绘本阅读能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绘本创作则需要学生大胆表达。教师通过开展绘本创作教学,轻松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在此基础上与之产生情感共鸣,长此以往便能令学生学会有创意地进行表达。

(三)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与审美情趣

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经历将直接影响到其性格、心理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读懂学生,信任学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同。阅读让学生透过文字、图画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也成了学生继续学习的驱动力。绘本创作内容大多蕴含着学生的思想情感,绘本的文字美、画面美、创意美,均能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美的法则[3]。所以,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应借助优秀的绘本作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线条特性、构图形式、色彩变换,并带领学生从作品的内容、美感、创意等方面入手,对作品进行客观、多维度的评价,促使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得到有效发展,为创意表达奠定基础。创造性思维从生活中来,只有对生活怀有足够的热情、强烈的好奇心,才能迸发出无限灵感和有趣创意,可以说,绘本创作教学是激发学生生活热情、审美情趣的重要路径,能使学生逐步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表达美的双手、创造美的智慧及向往美的心灵。

二、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创设绘本情境,激发课堂趣味

美术教师要在课堂创作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张扬,达到创新的目的。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往往是学习的重要动力。而在以往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填鸭式”“问答式”的教学模式占据了主要地位。以往传统的纯技能的美术教学活动,虽然培养了学生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但却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受到限制,这也导致了学生无心学习枯燥的美术知识。为此,笔者尝试借助绘本中较为生动的内容进行课前导入,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笔者所创设的情境当中,使得学生体会到绘本所具有的魅力,提升学生在美术课上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动物明星”的课堂上,笔者利用绘本《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和《我的动物园》营造出一个有趣的“动物王国”。两本绘本都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现了各种动物的特性,学生在阅读时恍然大悟的表情,能让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悦。学生通过不同的动作对绘本故事进行演绎,能够更加顺利地画出动物的特征。

(二)挖掘乡土材料,尝试绘本表现手法

农村小学有着丰富的乡土材料资源,将乡土材料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收集材料、运用材料的综合能力,拓宽学生艺术创造的思路,还有利于学生树立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学生就地取材也大大降低了艺术创作的材料成本,可谓一举多得。在农村小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美术创作是有强烈憧憬的,但缺乏艺术素养,欠缺艺术技能,不了解艺术语言,导致他们无法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诸创作。多变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的艺术元素使绘本成了最佳的教学媒介,能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在执教《树上树下》一课时,笔者惊喜地发现在第二课时的手工创作准备阶段,不少学生将当地的叶子、毛线、松果、豆类等作为创作材料,这些材料与主题十分吻合;但学生缺乏对这些材料的合理运用,导致画面凌乱,毫无艺术感可言。于是,笔者想到了绘本《有你真好》。通过赏析这本绘本,学生发现以材料作为背景时,材料的摆放大有学问,前后层次、疏密、重复、遮挡等都需要注意,如何利用这些材料表达画面中角色的不同情感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创作出一幅幅乡土气息浓厚的美术作品。

(三)体验创作绘本,提升艺术技能

当学生赏析绘本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引导他们进行绘本创作。绘本创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技能、艺术审美情趣,还能让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创作绘本的过程需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濒临长江的地理位置特点,笔者将绘本创作训练融入校本课程“长江·印象”中,以长江为主题,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或询问家中长辈有关长江的神话传说、儿歌童谣或民间故事等。在收集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得到锻炼,也降低了绘本文本创作的难度,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在绘画创作上。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也找到了很多以长江故事为主的绘本如《大禹治水》《江豚淘淘》等作为参考,让学生迸发出更多的绘本创作灵感。下一步,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自主编创绘本故事大纲。通过长期训练,学生会自主寻找题材,绘本创作意识与能力也会得到明显提升,从而使美术思维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三、长江生态文明资源与小学美术绘本创作教学的统整策略

(一)“启发+总结”,激发想象创意

在美术绘本创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启发、引导学生,以此来激活学生美术创作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艺术创作的主人。小学生思维受限是美术教学的一大难点,也就是在特定文字主题下,学生无法充分展开艺术想象,始终局限在文字框架内,以至于没能做到随心所欲地表达想法[4]。事实上,天马行空的思维远比完美的作品更加珍贵,教师在开展绘本创作教学时,通过采取“启发+总结”的活动模式,可以打破学生的创作局限,在循循善诱、由深入浅的启发下,使学生在主题各异、画面精美的绘本中找出绘画规律,从而将其想象创意最大限度激发出来,为创作个性化绘本作品奠定基础,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寄托在绘本中。

以“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主题绘本创作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可鼓励学生通过课外书籍、网络途径广泛搜集关于长江的绘本作品,在课上让学生交换阅读,同时分析、思考这些绘本中包含哪些共同的美术元素,通过这一阅读思考的过程引起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以及对美的深入思考。关于长江的绘本分别从母亲、山水、传说、历史、自然等角度,表现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环境保护的呼唤,彰显出长江独特的文化底蕴。在阅读绘本时学生发现,长江沿岸的码头上有着许多形态各异的天然石头,长江边的古镇风景绝美,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带领学生到长江附近,手把手教学生采集水、土壤标本,并将监测数据封存在采集容器内,使学生了解长江水质、周围环境的变化。接着,教师让学生结合绘本阅读内容以及自身的实践体验,自由选择长江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绘本作品创作。学生基于绘本的原始情境,在经过独立思考、创造性表达之后,将新颖、有趣的元素融入创作中,不仅充分激活了想象创意,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直观体现在绘本作品中,将自己眼中的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二)“临摹+创作”,提高表现能力

小学生不论是美术思想还是艺术表达均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将绘本创作融入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的美术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展,从而对美形成深入的理解、全新的感悟[5]。繪本中包含的美术元素、语言技巧、表达形式均比较成熟,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美术创作的参照素材,有助于打开学生的艺术创作思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优秀绘本作品中借鉴经验,学习其元素、技巧、形式,使自身的绘本创作能力有所提升,从而创作出新颖、高水平的绘本作品。

以绘本《鲤鱼石》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精读绘本,初步了解绘本的故事情节和中心思想。该绘本主要讲述了长江沿岸码头上堆积着许多天然石头,人们根据石头形状将其命名为猴子石、鲤鱼石、青蛙石等,由于江水长期冲击岩石,于是便形成了“金鸡洗洞”“鲤鱼上滩”等自然景观。绘本借助鲤鱼石的神话故事,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师在授课之初,可引导学生逐一观察绘本插画细节,并让学生进行临摹创作,比如漂浮在烟波江上的船只、装满金银财宝的箱子石、张开大嘴的鲤鱼石、小女孩和大鲤鱼云游四海等,临摹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美术元素、语言技巧的过程。在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看到的长江,以及人们观看长江水的情景以绘本的形式呈现出来,切实感受长江景观之美,推动学生实现从绘本临摹到绘本创作的转变。虽然小学生在创作初期并不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但由于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因此“临摹+创作”的教学模式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高度契合,能够引领小学生品味绘本中的细微奥妙,创作出独具特色的绘本作品。

(三)“探究+合作”,增添课堂趣味

在开展美术绘本创作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探究+合作”模式,不仅能为课堂注入趣味与活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能力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环节,教师需要为学生设定明确的创作主题,接着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有序合作。组内学生可自由发表创作想法,表达创作见解,在思维碰撞中协同完成绘本创作任务,切实体会到交流互动的乐趣,感受到艺术的魅力[6]。

以“守护长江鲟”主题绘本创作为例,教师在导入环节带领学生阅读绘本故事《鲟鲟回家了》,并配合细致的讲解,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到保护野生动物种群的重要意义,体会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接着,要求学生根据绘本色彩缤纷、文字简洁、内容有趣的特点,小组合作创作主题绘本。有的小组从污水排放、乱扔垃圾等行为入手,将长江鲟的家园被破坏的场景描绘了出来;也有小组在绘本中勾勒出山清水秀、动物安逸等场景。学生借助绘本呼吁人们积极参与到长江治理活动中,共同守护长江生态环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敢于想象,集思广益,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不断充盈绘本的故事情节,深刻认识到创作无边界,感受绘本魅力,享受阅读与创作的快乐。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开展绘本创作教学,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高度契合,可以让艺术创作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为学生创设出更广阔的想象与创作空间,促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逐步具备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吴娜.利用儿童绘本开展小学美术教学[J].新课程,2021(46):219.

庄丛丛.试论如何利用儿童绘本进行小学美术教学[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8):27-28.

唐晨迪.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美术原创绘本教学研究[J].教育界,2020(15):45-46.

赵红霞.岷县城区小学美术课堂绘本创作实践方法研究[J].新课程(中),2019(10):27.

赵梅吉.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8(12):183.

黄帅.在思维训练与提升中破译绘本创作密码:小学美术绘本教学实践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8(6):42-44.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试论小学美术中的美育教学
美术教学中育人本位功能的彰显策略
小学美术快乐教学之我见
美术教学综合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开发动画资源 优化美术教学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